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声音     
有泡沫怎么了?我们喜欢泡沫.泡沫是好的.啤酒如果没有泡沫就称不上好啤酒.一个没有泡沫的市场是“死”的市场。一浯空网络首席执行官扬宁目前在新加坡举行的“慧眼中国环球论坛”上,做中国互联网商机主题讨论时,以“啤酒泡沫”巧妙回应中国电子商务是否存在泡沫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自进入21世纪以来,对房地产市场形势的不同看法屡屡出现,特别是在加强宏观调控的过程中,分歧越来越明显。归纳起来大体有三种不同观点:第一种是“崩溃论”或“泡沫经济破灭论”,认为中国房地产已沦为泡沫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第二种是“无泡沫论”,认为中国房地产没有明显的泡沫,甚至认为不存在泡沫。第三种观点是“基本健康论”,认为中国房地产市场总体健康,  相似文献   

3.
余音绕梁     
《中国企业家》2010,(5):22-22
“中国房地产整个市场作为中国经济全局的一部分,泡沫并不完全,中国市场很大,区域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不应一概而论,只能说局部泡沫很大。”  相似文献   

4.
在外资企业和内地企业竞争日益白热化的上海啤酒市场,为什么在日本的啤酒大企业竞争中处于落后位置的“三得利”啤酒却能在短时间内成为顶尖品牌呢?这篇文章将给出答案。 上篇文章(详见本刊2008年第17期总第239期)介绍了啤酒生产量及消费量都处于世界第一的中国啤酒市场及业界的现状,还重点介绍了“三得利”啤酒在巨大的中国市场中利用集中战略进军上海市场.并且将上海市场按照价格细分成高级、大众、低级市场,按照饮用场所细分为家庭用和业务用市场,最终将目标市场定位于大众市场的过程。以下文章将介绍“三得利”啤酒面对上海大众市场如何将价格战略、产品战略、流通战略和促销战略等有机组合并发挥其效用的具体过程。  相似文献   

5.
2004年房价上升较快,社会上出现了关于房地产泡沫的议论,有人说“全球正处于有史以来最大的房地产泡沫之上,而这一泡沫是由中国和美国创造的”,还说“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泡沫将在数月内破裂,不会超过一半”。中国楼市果真是这样的情形吗?笔者不能苟同。  相似文献   

6.
余音绕梁     
《中国企业家》2009,(21):32-32
“中国的房子正在越盖越结实,没有什么泡沫,如果有泡沫那也是为节能而用的空心砖。”——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陈淮谈中国搂市的泡沫  相似文献   

7.
关于中国加息的激烈争论,重点似乎已经从“需要不需要加息”转向“什么时候加息”。在国外成熟的房地产市场,低利率是资产价格泡沫的重要刺激因素之一,而加息往往带来挤出资产价格泡沫的效应。尽管中国的利率尚未完全市场化,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也尚未完全成熟,我们仍认为加息可能给房地产市场带来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去年夏,摩根士丹利的经济学家史蒂芬&;#183;罗奇和谢国忠两人,曾做出了中国房地产泡沫将迅即破裂的预测。谢国忠先生认为中国的房地产泡沫“已经接近爆炸的边缘”,罗奇先生则进一步指出中国的房地产泡沫“将在数月内破裂”。现在半年多过去了,我国没有发生任何房地产泡沫破裂的事件。实践雄辩地证明,这两位专家的预测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9.
谢Yuan 《企业经济》2001,(12):170-172
近半年来,关于股市泡沫的问题已引起空前的关注,理论界的争议也是一度达到白热化,其导火线便是经济学家吴敬琏对于中国证券市场发出的激烈批评。吴敬球对“网络泡沫”、“基金黑幕”、“股市黑庄”等敏感问题均有屡利言辞,因而被誉为“中国经济的良心”。吴敬琏认为:“目前中国股市的平均市盈率已高达60-80倍,没有哪个国家的经济能长期支持这么高的市盈率”。美国股市出现大幅下降,尤其是NASDAQ的泡沫破坏,距去年的高点已累计下跌120%以上的事实便可窥见一斑。  相似文献   

10.
正当世界啤酒巨头AB全面进军中国,并将触角探向中国三线市场的县级区域时,中国本土啤酒生产企业还在高产销量和微薄利润之间挣扎,怎样跳出价格战的泥沼,让中国啤酒业直面世界啤酒大鳄们的挑衅?近年,众多一线啤酒企业纷纷上马“节能工程”似乎能够暗示出什么。  相似文献   

11.
2005年春,温家宝总理在全国人大会上提出。针对固定资产投资过热,我们要打出一套组合拳。随后相关部门频频出招.如一记记重拳砸向房地产泡沫,给过热的房地产市场降温。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有一个人的声音一直以独特、“另类”而令人瞩目。他揭房地产市场黑幕,批房地产业人为炒作与虚假繁荣,疾呼给房地产泡沫灭火。他就是经济学家、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发展室主任易宪容。  相似文献   

12.
吴鸣 《企业文化》2009,(7):22-23
樊纲对中国经济的“保八”计划很有信心,首先他认为,中国过去没有形成大的泡沫,所以,就经济本身而言,不存在大的危机和“硬着陆”。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议论房地产泡沫问题的文章不断出现报端。特别是今年里,有几个外国专家也参加了议论中国房地产泡沫的行列。他们提出了“中国房地产泡沫破裂论”,认为中国的房地产泡沫已经“接近爆炸的边缘”、“将在数月内破裂”。这些论点,与国内持“不能判断我国房地产已经是泡沫经济”的论点针锋相对,使得议论很为热闹。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议论房地产泡沫问题的章不断出现报端。特别是今年里,有几个外国专家也参加了议论中国房地产泡沫的行列,有的还提出了中国“房地产泡沫破裂论”,认为中国的房地产泡沫已经“接近爆炸的边缘”、“将在数月内破裂”。这些论点,与国内持“不能判断我国房地产已经是泡沫经济”的论点针锋相对,使得议论很为热闹。  相似文献   

15.
细分淡季 春节一过.啤酒市场明显看淡。但华润雪花啤酒的市场总监侯孝海显然反对过度强调淡季这个概念:“从消费者需求和销量上讲有淡季.但营销永远没有淡季。”  相似文献   

16.
案情回顾 《中国质量技术监督》2006年第4期“抛砖引玉”栏目刊登的《复杂案例定性难》一文,叙述了这样一个案例:A市某啤酒企业生产的“苦丁参”和“板兰根”两种啤酒。却标示着B市的厂名、厂地,而B市根本没有这两家企业,只是锅炉厂。同时,这两种啤酒经检测也根本没有“苦丁参”和“板兰根”的成分。对此,执法人员对如何处理本案产生了较大的分歧,共提出了4种不同的意见……  相似文献   

17.
从2002年开始,有关房地产市场形势的话题,就成了房地产界乃至整个社会的一个特别热门的话题。有没有“泡沫”、是不是“过热”、“冬天”还是“春天”、房价是“涨”还是“降”......众说纷纭、争论不休。时至今日,这种争论非但没有定论,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简单而言,理论界、学术界持“泡沫”论者较多;房地产企业多持反对意见;地方政府一般都否认本地存在“泡沫”;中央有关部门虽对整体的房地产市场形势持基本肯定的态度,但同时也认为当前的房地产市场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并作出了一些举措。至于老百姓,则是普遍抱怨房价偏高。分歧…  相似文献   

18.
要想在中国居住。首先要记住的是“洗手间在哪儿?”,接下来的是“请再来一瓶啤酒”。说起啤酒,2002年7月因为参观中国的“通用”“大众”等汽车工厂第一次到上海时“三得利”啤酒给我的震撼至今难忘。  相似文献   

19.
伴随着几大啤酒品牌的跑马圈地以及跨国啤酒巨头纷纷进军中国市场,中国啤酒市场可谓是硝烟弥漫。随着国内啤酒业几大巨头的整合力度日益加大和竞争的日益加剧。啤酒业的“洗牌”运动十分明显,国内啤酒厂数量从以前的上千家迅速下降到了不到400家,其中剩下的大多也是举步维艰、引不起买家兴趣的小厂。青啤、华润和燕京三大巨头三分天下的格局渐渐明朗,尤其在当前外资大举杀人的情况下,大联合、大并购将成为中国啤酒企业做大做强的必由之路。作为竞争最激烈的华南地区,珠江啤酒一直保持较快的业务增长,在竞争的环境中不断突围,笔认为珠江啤酒的成功关键在于借势,进而亮剑。  相似文献   

20.
自进入21世纪以来,对房地产市场形势的不同看法屡屡出现,特别是在加强宏观调控的过程中,分歧越来越明显。归纳起来大体有三种不同观点:第一种是“崩溃论”或“泡沫经济破灭论”,认为中国房地产已沦为泡沫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第二种是“无泡沫论”,认为中国房地产没有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