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7年12月3日和12月11日,纳斯达克股票市场和纽约证券交易所分别在北京设立办事处。有业内人士解读:中国概念股被海外市场青睐的程度,己到了令全球经济的重要资本龙头放下身价、主动上前“送秋波”的地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赴美上市是中国概念股成功的终极标志。但在风光背后,有些上市公司也有难言苦衷。由于美国严格得几近苛刻的监管体系,中国概念股在淘金的同时也承受着巨大的法律风险。  相似文献   

2.
中国企业赴美上市大致已经历了三波高潮。第一波在上世纪90年代未,以新浪为代表的门户网站登陆美国资本市场,这波高潮终止于互联网泡沫破灭。第二波高潮始于2005年,直到2008年上半年结束?以百度为首的一大批中国企业再次集中赴美上市。第三波高潮就是从去年起至今,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已有近50家企业在美上市。不过,种种迹象表明,眼下这波赴美上市浪潮似已接近尾声  相似文献   

3.
赵树群 《中外企业家》2013,(9):84-87,101
海外上市原本是中国企业梦寐以求的发展机遇,海外上市能够为企业赢得巨大融资,提升企业的知名度。仅2010年一年,赴美上市中国企业数量达到45家。然而,海外上市企业还在享受到资本市场所带来的机遇与利益时,IPO便已开始降温。随之而来的是上市公司私有化浪潮的开始。2011年10月,陈天桥正式宣布将盛大网络私有化。盛大网络成为中国赴美上市的互联网公司中第一家私有化的主流公司。本文结合了近年来赴美上市公司私有化的现状,以及西方上市公司私有化的动因理论分析了盛大网络私有化的主要动因,并且结合企业生命周期融资理论分析盛大网络退市的战略选择。从财务效应和战略的角度分析了盛大网络退市的得与失。  相似文献   

4.
蒋清中  王媛 《财会月刊》2012,(26):82-84
在美国上市的中国概念股曾经战绩辉煌,但是从2010年12月份开始,通过借壳的方式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频频曝出造假丑闻,这导致了中国概念股的信任危机,中国公司赴美上市的热情受到打击。与此同时,美国的"做空"机制对中国企业造成了巨大的威慑。本文在肯定"做空"机制在我国信息监管中重要作用的基础上,分析了其在我国现行法律制度下的可行性,得出了我国尚不具备建立"做空"机制条件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正近年来,中国概念股频遭国外机构做空。安永发布的《全球IPO最新信息》显示,2010年在美国上市的中国概念股企业42家,退市3家;2011年在美国上市的中国概念股企业只有14家,但有41家退市;到了2012年上半年,只有1家中国概念股企业在美上市,退市的却有19家之多。2012年7月,受浑水做空报告的影响,中国最大的民间教育机构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简称新东方)受到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调查,随即股价产生剧烈波动。虽然此次危机最终化险为夷,但新东方因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本文以新东方遭遇国外机构做空为例,分析做空的动因并提出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6.
<正>到11月底,赴纽交所和纳斯达克上市的中国公司数量已达到30家,根据"i美股"网站的消息,到年底,这个数字很可能将上升至39家,超越2007年的37家,创历史最高记录。今年赴美上市的公司涵盖行业范围广泛,除了信息技术、互联网络这些中国概念股的常见内容之外.  相似文献   

7.
要闻点评     
《中国新时代》2012,(9):16-17
最近一年内,盛大网络、阿里巴巴两家中国概念股中的明星企业已完成私有化退市。投中集团数据统计,包括分众传媒在内,今年至今已有12家在美上市的中国概念股宣布私有化计划,主动选择离开美国资本市场。在2010年,美国资本市场吸纳了40家中国企业上市,成为中国企业第二大海外IPO阵地。  相似文献   

8.
2011年以来中国企业赴美最大一笔IPO来自去哪儿网。这家中国最大的在线旅游搜索网站于2013年11月1日在纳斯达克上市,首日开盘价28.35美元,较发行价上涨89%,当日最高成交价34.99美元,按照收盘价格,  相似文献   

9.
《中国新时代》2012,(1):20-20
根据Wind资讯提供的数据,2011年前11个月,累计从美国主板市场退市的中国概念股达28家。而目前在美通过各种方式上市的公司总计为257家,这意味着每10家中概股公司中,就有一家退出美国股市。  相似文献   

10.
2011年在美退市的中国企业数量超过了IPO,离开的企业甚至比进入的还多——2011年间,在美国股市被长期停牌和已经退市的中国概念股总数达46家。其中,28家被勒令退市,6家主动完成了私有化退市,1家退回OTCBB场外市场交易,1家因破产而退市,另有6家企业的股票至今停牌。计划在美上市的迅雷、盛大文学、拉手网、凡客等也取消了IPO计划。  相似文献   

11.
上市热     
《东方企业家》2011,(1):20-20
2010年12月8日,中国老牌图书B2C网站当当网及欲打造中国第一视频网站的优酷网共同于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当天,两家上市网站便挤入了中国概念股前10名。受到华尔街投资者的强烈追捧。成绩可谓骄人。  相似文献   

12.
林雁兮 《中外管理》2013,(1):99-100
YY上市并不意味着中国概念股,在美国的窗口已经打开,门里门外的"中概股"显然需要熬冬新活法。在2012年这个萧瑟的冷冬里,欢聚时代公司(以下简称"YY")美国上市给处于危机中的"中概股"带来一缕难得的暖风。2012年11月21日,社交媒体平台多玩YY正式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成为七个多月来首家在美上市的中国公司,而在此前后,"中概股"正遭遇退市潮和诉讼风波。"YY成功叩开‘中概股’赴美上市大门,其表现良好的财务数据及企业经营模式获得了美国投资人的认可,这为徘徊在  相似文献   

13.
《中国总会计师》2011,(6):31-32
曾经,中国概念股也是美国投资者们的“宠儿”。早在数年前,美国中国概念股网站China Ana Jyst就汇总了华尔街对中国在美国上市公司的评级,并排出了评级最高的10只中国概念股。而在更早的2006年,根据MarketWatch网站报道,某中国公司在纽交所挂牌上市,开盘价22美元,  相似文献   

14.
《财会月刊》2011,(8):I0033-I0033
在美中国概念股正在迎来“大烤”,而与之相关的中介机构也同时被推到风口浪尖。一方面,截至6月1日,2个多月时间,已有18家中国上市公司因存在财务问题被纳斯达克或纽约证券交易所停牌,4家企业被勒令退市。另一方面,从2011年3月至今,仅仅3个月的时间,超过24家在美上市的中国公司提交文件披露关于审计师辞聘或存在会计问题的信息。  相似文献   

15.
章睿 《上海企业》2012,(3):42-43
对于赴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而言,别刚过去的一年可以说是“悲壮之年”。资料表明,在2011年中,有28家公司被勒令退市,46家中国公司遭遇被长期停牌或退市警告,而那些处于交易状态的中资概念股则遭遇市场的疯狂抛售。数据显示,在美国市场上市的254家中国企业中,  相似文献   

16.
VIE结构是目前赴美上市的中国概念股首选的规避政策审查的模式。然而缺少法律保障的VIE结构也因近来发生的"支付宝事件"和"新东方事件"而饱受质疑。本文就VIE结构在我国的产生发展及其风险进行评述,通过比较国内外对以VIE结构为代表的境外融资模式的监管,进而揭示我国在境外融资方面的监管问题,并提出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7.
李国琼 《新电子》2013,(19):110-110
在电影《中国合伙人》中,孟晓骏力劝成东青去美国上市,而成东青不愿意。孟破口大骂:“你就是土鳖,看不到上市的好处。”姚劲波(58同城创始人兼CEO)当然不会像成东青这么傻。公司创立那天,他就是奔着上市去的。姚显然看到了赴美上市的好处,但回到现实,此时的中国互联网企业再想赴美上市,必须掂量一下自己的商业模式能否经受住华尔街的考验。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众多“走出去”的中国公司赴美上市融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在2010年下半年以来,中国赴美上市公司却遭受了一系列的信任危机,本文试从提高公司治理水平的角度来谈如何应对这一信任危机。  相似文献   

19.
《公司》2004,(12):82-87
2000年的上一轮上市热潮是以门户网站为代表。在新一轮上市潮中,携程和传统旅行业结合非常紧密,盛大做的是新兴的网络游戏,掌上灵通和空中网从事无线增值服务,前程无忧则服务于人力资源行业,同样也有门户网站TOM的上市,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国概念股在资本市场丰富繁荣的整体印象。  相似文献   

20.
李于 《东方企业家》2011,(11):25-25
20多只中国概念股谢幕,美股舞台上湖山寂寥。 美市的中国概念股分布于四大板块:TMT(科技、媒体、通信)教育、医疗和光伏,其中大市值公司主要集中在TMT板块,如新浪、百度等。中国最优秀的TMT公司几乎都在美股市场,而这类新兴产业公司都将美股视为上市的最理想场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