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赵俊林 《天津经济》2005,(12):73-73
税法规定:“企业年终申报纳税汇算清缴后发生的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所涉及的应纳税所得税调整,应作为本年度纳税调整。”  相似文献   

2.
宋洁 《中国经贸》2010,(22):262-263
财务会计与税法中的亏损各有不同的定义,前者指的是当年总收益小于当年总支出;后者是指根据税法相关规定,企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把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去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以及各项扣除后的最终结果存在小于零的可能性,其中小于零的数额便是税法范围内的亏损。新准则出台后,亏损弥补方式产生变化,纳税处理也有所调整.本文即基于新会计准则体系的相关规定,展开了亏损弥补差异及纳税调整的相关分析。  相似文献   

3.
温樱 《天津经济》2009,(8):65-66
一、无形资产会计规范与税法规定的比较 对于无形资产的核算,会计与税法规定存在一定的差异,主要是《企业会计制度》与《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之间的差异,纳税人在申报所得税时,应按税法规定进行相应的纳税调整。  相似文献   

4.
债务重组业务会计与税务处理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荣 《天津经济》2011,(5):60-63
债务重组的方式本身具有多样性特点,会计准则与税法对债务重组的处理规定又不尽相同,这些因素致使债务重组成为企业涉税业务中的难点之一。本文针对不同的债务重组方式,分别从"以现金清偿债务的会计处理与纳税调整"、"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的会计处理与纳税调整"、"以债务转为资本清偿债务的会计处理与纳税调整"、"修改其他债务条件债务重组的会计处理与纳税调整"、等几个方面进行诠释,详细介绍债务重组业务会计与税务处理差异分析。  相似文献   

5.
会计实务和税务中经常遇到需进行视同销售处理的问题.视同销售本质上是一税务术语,是指企业发生的一些经济业务根据会计制度规定不需要进行销售业务的会计核算,而根据税法规定又必须计算销售收入缴纳税款时,将经济业务按照税法规定的口径计算销售收入并按章纳税的情形.所以,视同销售本质上应该是源于税务处理的要求,是纳税人按照会计制度进行正常会计核算后,再按照税法规定进行的纳税调整.对此,本文从六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所得税会计相关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企业经营范围的扩大,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的不同,对所得税会计会产生重要影响。会计制度与税法在收益、费用或损失的确认和计量原则方面的不同,而导致按照会计制度计算的税前会计利润与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的应税所得之间存在差异,企业缴纳所得税时需要进行纳税调整。  相似文献   

7.
陈天运 《天津经济》2006,(12):66-66
根据《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规定,纳税人发生年度亏损时,可以用下一纳税年度的所得弥补;下一纳税年度所得不足以弥补的,可以逐年延续弥补。但是延续弥补期最长不得超过五年。这里所说的亏损是指按照税法规定调整后的亏损。企业在用以后纳税年度的所得弥补以前的亏损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程锦华 《中国经贸》2010,(16):192-193
按照企业会计制度所确认的现金股利与根据企业所得税法规定所确认的现金股利不尽相同,在缴纳企业所得税时应对两者的差异做纳税调整。现金股利核算的复杂性容易导致对此纳税调整的失误,对其进行研究有助于纳税人进行正确的纳税调整。  相似文献   

9.
钟永生 《新财经》2008,(7):52-53
纳税是每个企业和公民应尽的义务,但是,在不违反税法规定的前提下实现最小化纳税,才是最公平的  相似文献   

10.
企业接受捐赠资产的会计处理和纳税调整又有了最新的规定。根据财会〔2003〕29号文件的规定,企业接受捐赠取得的资产,应按会计制度及相关准则的规定确定其入账价值,企业按税法规定确定的接受捐赠资产的入账价值,通过“待转资产价值”科目核算,在期末进行纳税调整时,扣除应交纳的所得税后,计入“资本公积”,即对接受捐赠资产,不确认收入,不计入企业接受捐赠当期的利润总额。根据国税发〔2003〕45号文件规定,企业接受捐赠取得的资产,须按接受捐赠时资产的入账价值确认捐赠收入,并入当期的应纳税所得,依法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  相似文献   

11.
赵建卫 《中国经贸》2014,(7):177-177
企业所得税加计扣除主要包括了一些国家鼓励安置就业人员或者残疾人的工资费用、企业自主研制而带来的研制费用等。本文对企业所得税加计扣除的会计、税法差异和纳税调整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对于企业财务人员的所得税会计核算、预缴申报等工作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已经于2008年1月1日实施,新税法对原有的企业所得税制度和相关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税法的改革对企业的纳税筹划产生重大影响,为适应税法改革的新变化,在全面学习和掌握新税法的基础上,对企业的纳税筹划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13.
无形资产的研究开发、计价、摊销、捐赠、投资和转让等的会计处理和税法规定有诸多差异。文章正是探讨如何利用这些差异进行企业纳税筹划。  相似文献   

14.
在企业所得税年度汇算清缴中,企业对有关收入项目的依法合理调整是企业规避纳税风险和防止重复纳税的关键.在实践中,由于企业财会人员对税法不是很熟悉,或对有关收入项目的会税差异掌握不准,或对收入项目时间性差异、查补税款等备查工作没有做好,致使企业在所得税汇算清缴时没有依法调减非税收入,导致多缴税或重复纳税,给企业带来不应有的损失.文章很好地解决了这个疑难问题.  相似文献   

15.
李欣 《北方经济》2012,(13):104-104
纳税筹划是指纳税人在税法允许的范围内,或者至少在法律不禁止的范围内,通过对尚未发生或者已经发生的应税行为进行合理的筹划和安排,利用税法给出的对自己企业有利的可能选择或者优惠政策,从中找到合适的纳税方法,  相似文献   

16.
高凤勤 《山东经济》2009,25(6):94-97,148
2009年1月出台的特别纳税调整实施办法对企业所得税法的反避税条款进行了解释和细化,增强了反避税的可操作性。但我国的反避税制度在其适用范围、法律层次、一般反避税规定、税务行政执行力、纳税人权利保护等方面仍存有一定的缺陷,可从改革个人所得税、提升反避税立法层次、完善一般反避税规定、提高税务行政执法质量、加大对纳税人的法律援助等方面优化我国的反避税立法。  相似文献   

17.
一个企业可能会由于不了解税法规定哪些收入需要申报、哪些支出可以税前扣除或无意漏记了某些收入而导致了纳税不遵从.本文主要从其表现形武上归纳了纳税不遵从的类型,并对纳税不遵从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8.
税收筹划是指企业在遵循税法规定基础上,紧密围绕税法立法精神以及纳税人权利,从企业筹资、投资以及经营、利润分配等经济活动进行安排和策划,优化企业纳税方案,有效节约企业纳税成本,进而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税收筹划的实施也要在财务管理大背景下进行,围绕财务管理活动安排,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服务。文章围绕企业税收筹划以及财务管理,分析了企业税收筹划的相关内容,并结合企业所得税重点该从企业筹资、投资、利润分配等角度分析了纳税筹划对财务管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高颖 《辽宁经济》2009,(7):93-93
在2006年新会计准则出台之前.我国对所得税等已经建立了纳税调整体系.较为详细地规定了税收调整的内容。随着会计制度的改革,新会计准则体系的建立,会计核算方法及原则的变化对会计利润及纳税所得等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企业会计与税收之间的差异性增强。  相似文献   

20.
我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规定了企业所得税会计核算的内容和原则,使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有了法律依据。并明确规定纳税人的财务会计核算与税法规定不一致的应当依据税法规定进行调整,但在实际执行中却存在这样的问题: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确立和遵循“纳税调整体系”,即企业对其收入、费用确定遵循一般会计原则,而计算所得税时其收人和费用的确认是以税法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