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从“二元社会结构”调整看小城镇发展之必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整体上看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 ,我国二元结构状况已经逐渐得到改善。但是 ,有一个现象却不容忽视 ,这便是“二元经济结构”与“二元社会结构”的调整并不同步。从建国初期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 ,由于实行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 ,以及“城市 -工业”的导向模式 ,使我国社会的二元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 ,即存在“城市办工业、农村搞农业 (粮食 )”的二元经济结构和“市民住城镇 ,农民不进城镇”的二元社会结构。近二、三十年来 ,由于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和突飞猛进 ,农村非农产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它们所带来的新的冲击可以说使“二元经济结构…  相似文献   

2.
一、农村非农产业发展与小城镇建设相结合问题的提出改革开放以来 ,“城市办工业 ,农村搞农业”的状况已经改变 ,“二元经济结构”可以说已经突破 ,以乡镇企业为主的农村非农产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但“二元社会结构”则基本上未作大的调整。“二元社会结构”的调整滞后于“二元经济结构的调整” ,在我国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中出现了一些特有的现象 ,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 )乡镇工业布局分散。工业是开放性事业 ,具有外部效益 ,需要集聚 ,需要能源、交通、通讯、金融、供水、供电、排污、仓储等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体系的支持 ,要求集中…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工业持续高速发展,给农村以及整个国民经济带来了极其深刻的变化。它的进一步发展,必将打破城市——工业、农村——农业的传统二元经济格局,为我国农村工业化开辟一条“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的新路子。为了使我国农村工业进一步稳定、健康地发展,必须认真总结经验,加强对农村工业的理论研究。《农村  相似文献   

4.
首先,我国现在还是发展中国家,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以二元经济结构——农业经济与工业经济并存、农村经济与城市经济并存的状况将会长期存在.农业经济与工业经济、乡村经济与城市经济此消彼长的过程,就是二元经济结构不断运动变化的过程,在发展战略上不能操之过急,不能拔苗助长.  相似文献   

5.
“城市是搞工业的,乡村是办农业的”——这是有史以来的事实,也是以前研究社会、经济问题的立足点和出发点。现代经济的发展,使这种城乡经济二元结构的局面已难以维持。在一些经济发达国家、发达城市的郊域,城乡经济相互渗透,城乡界限已趋消失。上海也正在出现这样的局面。因此,研究上海的城乡一体化,就不能不首先论述一下城乡经济二元结构的历史命运。  相似文献   

6.
陈桢 《农业经济》1998,(11):29-30
发展中国家共同的经济特征是传统落后的乡村农业与现代先进的城市工业并存的二元经济结构。消除二元经济结构的悬殊差异,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农村人口城市化,是所有发展中国家的长期发展战略。我国的经济特征属于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一方面,经过了几十年发展,我国已建立起民族的完整工业体系,一些城市工业现代化水平居于世界先进行列。另一方面,广大的农村经济和农业生产发展水平严重滞后,许多地区农村经济仍处于以劳动投入为主的生产方式和受制于大自然“靠天吃饭”的传统落后状态。因此,实现农业现代化,消除农业部门的”瓶颈”制约…  相似文献   

7.
构建和谐社会与乡镇政府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和谐社会是党中央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构建和谐社会首先要分析研究不和谐的主要问题。当今不和谐的因素很多,而最大的不和谐是城乡不和谐和工农不和谐。造成这种不和谐的根源是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社会结构。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先后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立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新体制、工业反哺农业和城市支持农村等重大方针,取消农业两税和“三提五统”负担,  相似文献   

8.
城郊农业功能地位与实现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存在于城市周边地区、经济上依附于城市经济、集约化程度高的城郊农业,是城市经济对农村经济渗透力最强、工业反哺农业可能性最大的农业生产区域。利用城市相对雄厚的财力,建立合理的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机制,实现城乡的统筹发展。这对于顺应工业补贴农业、城市支持农村这一历史趋势,拉动农业现代化水平,消除二元社会,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重大方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十六大以来,“三农”工作理论和政策不断创新,今年初又提出“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这是加快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理论和政策基础。充分发挥工业对农业的支持反哺作用和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必将加快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城市与农村共同繁荣,推进我国的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0.
改革二元户籍制度实现城乡一体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三农”问题正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长期以来,我国奉行二元经济政策,使得二元经济结构日趋强化,因此,新世纪,新时期要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我们在致力于逐步消除“二元社会经济结构”,铲除形成城市与农村,工业与农业,城市居民与农民判别的基础时,必须从改革二元户籍制度着手,打破城乡壁垒,实现城乡一休化。  相似文献   

11.
对大连市甘井子郊区农村城乡经济融合发展研究属省科委的立项课题,由我农研中心承担,并有辽宁社科院、辽大经济系和甘井区农委等单位参加。此项研究已进行近两年的时间,拟于1991年底完成,现就部分研究成果报告如后。一、甘井子郊区农村城乡经济融合发展出乎意料,已达到一个新的阶段。这个郊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的基础状况,同其他郊区一样,“城市搞工业,农村搞农业”的二元结构没有根本改变,农村落后面貌未发生根本改观。到1978年全区农村乡镇工业仅占1/3,人均收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城乡的社会经济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城市——工业”、“农村——农业”的传统格局被打破,农业经济结构由单一的农业经济转变为农、工、商兼营的综合经济,农村市场活跃,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当前农村经济出现两种典型的发展模式,即城市化型农村经济和城郊型农村经济。两种模式各具特点、各有优势,它们对促进农村地区的城市化、城乡一体化都起到积极促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鉴于当代农民问题的实质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产生或遗留的消极制度、政治、观念上层建筑问题.当前,需要剥离户籍权益,消除城市(工业)偏向的二元制度上层建筑;需要构建促使农村政治上层建筑——乡镇政府“服务”农民的体制上层建筑;需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上层建筑.  相似文献   

14.
城乡联系视角的农业产业化及其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所导致的城乡分离及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的低下是农村现代化建设和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本文认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是现代农村经济发展的核心支柱,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环节。在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总体背景下,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是创新土地制度、完善运行机制、改革金融体制、推进技术进步、加强法制建设与教育。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们寿光市始终把“三农”问题放在县域经济的大格局中,正确处理城市与农村、工业与农业的关系,跳出“三农”抓“三农”,突破就城市抓城市、就农村抓农村的传统做法,以推进城乡融合、三次产业协调发展为切入点,抓城带乡,以工促农,加快了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了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6.
关于大力发展辽宁县域经济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秀艳 《农业经济》2005,(12):37-37
“郡县治天下安”。县域经济既是城市经济和农村经济的结合部,又是工业经济与农业经济的结合点,也是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的衔接处。发展县域经济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客观要求。要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实现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就必须重视发展县域经济。只有县域经济不断发展,区域经济才能协调健康发展,社会才能全面进步。当前辽宁县域经济发展仍然处于不均衡状态,全省进入全国百强县市名单的县市总数少,且排名靠后。  相似文献   

17.
农民增收缓慢不仅是当前农村的主要矛盾,也是制约辽宁内需扩大和全省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因素。用科学发展观统揽农村工作全局,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缩小城乡差距,调整好城乡关系,推动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协调发展,是实现辽宁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国家与农村关系这一制度框架下来考察“三农”问题,认为“三农”问题的产业是由于我们在认识和实践上忽略了农村与城市,工业与农业间的平等地位和互动关系,在制度上即农业外在制度制约了内在制度的高速和变迁,削弱了农业经济系统的自组织能力,从而使得中国农业制度锁定在低效率状态。  相似文献   

19.
农产品流通体系利益错位的原因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产品流通体系逐渐形成,至今最大的受益者并不是农村、农业、农民,而是城市、工业、市民,产生了“利益错位”。宏观原因是中国社会的二元结构,微观原因是二元结构双方的市场博弈、经济谈判能力不均等,目前最迅捷有效的对策是发展农村专业协会合作组织,突破点在欠发达地区。  相似文献   

20.
本文是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用实证方法论述了工矿型小城镇对农村人口迁移和消费等方面的积极影响。认为,工矿型小城镇的辐射作用比一般小城镇大,它有利于打破农村社区的封闭性,使城市生活方式向周围农村地区迅速扩散,而且在频繁的人口迁移活动中扩大了通婚圈,有利于人口先天素质的提高。此外,对改变“城市——工业,农村——农业”的二元结构也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