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文章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以工作压力的二维结构为出发点,结合以往相关研究成果,选择员工沉默行为作为结果变量,重点探讨了组织认同这一变量在两者关系中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挑战性压力源、阻碍性压力源都与员工沉默行为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2面临挑战性压力时,个人对组织认同感高的员工,其沉默行为明显低于组织认同感低的员工;3组织认同对阻碍性压力与员工沉默行为之间的正向关系没有显著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
随着工作要求的日益提高,员工越来越需要同时处理多项工作,多任务处理已成为一种普遍的工作压力源。本研究基于压力认知评价理论,探讨多任务处理影响员工主动行为的作用机制和边界条件。基于283名员工的三时点配对数据,本研究发现:(1)多任务处理、工作意义感和悖论思维对挑战性评估具有三维交互作用,即工作意义感高且悖论思维高时,多任务处理与挑战性评估正相关,在其他情况下二者不相关或负相关;(2)挑战性评估与员工主动行为正相关;(3)工作意义感、悖论思维调节多任务处理通过挑战性评估对员工主动行为的间接效应。研究结论为未来将多任务处理作为压力源的研究提供了启示,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时间压力是影响员工主动工作行为的一种重要变量,但对于时间压力到底是促进还是抑制员工主动工作行为,目前的研究尚未得出明确的结论。本研究基于压力认评估价理论,构建了一个被调节的双重中介模型,探讨挑战评估和阻碍评估两个变量在时间压力和员工主动工作行为之间的双重中介作用,以及时间管理技能在上述关系中的调节作用。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通过问卷星平台生成问卷链接,随机选取321位企业员工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发现:(1)压力的认知评估是决定时间压力促进或抑制员工主动工作行为的关键中介变量。在控制了员工的主动性人格因素影响后,挑战评估促进员工主动工作行为,阻碍评估则抑制员工主动工作行为;(2)时间管理技能负向调节时间压力与阻碍评估的关系,但对时间压力与挑战评估的关系则没有调节作用。(3)时间管理技能高的员工通过削弱阻碍评估表现出更多的主动工作行为,但并不能促进其对时间压力做出挑战评估而增强主动工作行为。本研究揭示了时间压力影响主动工作行为的内在作用机制和边界条件,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4.
信息时代下越来越多的企业重视员工意见,鼓励员工发言.但是建言具有挑战性和人际风险性,尤其当员工面临一定工作压力时,员工建言需要更多的认知过程.目前有关工作压力与建言行为的关系的研究仍存在分歧.本文从认知角度出发,根据资源守恒理论和成本收益分析理论,提出了建言价值认知和建言成本认知两个中介变量来构建工作压力与建言行为的认知模型,并假设不同类型的工作压力与建言行为关系不同.通过对国内三家大型企业260名员工的调查,对以上假设及模型进行检验.研究表明不同类型的工作压力对建言的影响机制和影响结果不同,挑战性压力促进建言行为,阻碍性压力抑制建言行为;员工会通过对比建言的价值和成本来决定是否建言.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聚焦于现代组织情境中员工经常面对的阻碍性压力源,整合调节焦点理论和社会信息处理理论,重点探讨阻碍性压力源对员工创造力的影响,以及在这个过程中防御型调节焦点的中介作用和上级发展性反馈的调节作用。通过对38家企业的518对领导和员工的匹配问卷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以下研究结论:阻碍性压力源与员工创造力显著负相关;防御型调节焦点在阻碍性压力源与员工创造力之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上级发展性反馈会削弱阻碍性压力源与防御型调节焦点之间的正向关系,且存在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本文检验阻碍性压力源通过防御型调节焦点影响员工创造力,以及上级发展性反馈在这一中介机制的理论边界,是对调解焦点和社会信息处理理论相关研究的有益补充,并且对企业管理者如何实施有效的管理策略来缓解阻碍性压力源的消极影响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基于有限理性决策模型,从“环境一认知一行为”的逻辑关系探讨团队创新氛围对新生代知识型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通过调研国内30家企业中的新生代知识型员工发现:团队创新氛围对员工创新行为有正向影响作用,这种促进作用主要来源于团队创新氛围中的创新支持和远景目标.新生代知识型员工对团队成员的人际信任程度在团队创新氛围与创新行为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团队规模在创新氛围和新生代知识型员工创新行为之间有显著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7.
在企业人员流动中,新生代员工离职率较高,从离职原因来看,除了受到薪酬福利待遇、人际关系、工作环境、发展前景等因素的影响外,企业对员工的支持也逐渐成为新生代员工关注的内容。本文研究组织支持感对新生代员工离职倾向的影响,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信息并展开研究,以不同企业的220名新生代员工为样本对象。结果发现,组织支持感会显著降低新生代员工的离职倾向,而新生代员工对企业战略目标和价值观的认同感、信任感,能够带来积极正面的情感体验。因此,企业要重视新生代员工的实际需求,重视员工的贡献和劳动付出,关注员工的薪酬福利待遇,有效避免或减少新生代员工的离职行为。  相似文献   

8.
在激励的市场竞争中,员工的主动创新行为能够为企业带来更积极的效果,但是,更关键的问题在于如何激发员工的主动创新行为.本研究基于内外生激励视角,通过对海底捞案例的深入剖析,揭示激发员工主动创新行为的具体机制,得出主要结论:员工主动创新行为主要受到内生激励和外生激励内化的驱动,外生激励的内化涉及两个关键机制,一是提升自我效能感以强化挤入效应,二是提升情感承诺以弱化挤出效应.这一结论对主动创新行为和激励理论进行了发展,也为企业激发员工的主动创新行为提供了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9.
高校行政人员是支撑高校整体发展的重要主体,如何激发其创新行为,是实现我国“三全育人”改革创新工作的重要课题。通过选取C高校创新工作典型案例“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运用扎根理论研究发现:职业能力通过激发高校行政人员的工作重塑行为促进创新,其中反思能力与行为能力通过增加结构性工作资源和挑战性工作要求、交际能力通过增加社会性工作资源和减少阻碍性工作要求产生并落实个体创新行为;同时,公共服务动机能够调节工作重塑对创新行为的作用,其中公共参与会强化结构性与社会性工作资源对创意产生与实现的促进作用;认同公共利益会强化挑战性工作要求对创意产生的促进作用;奉献牺牲会弱化增加挑战性工作要求与社会性工作资源过程中对创意产生与实现的阻碍作用。研究结果有助于丰富公共部门创新理论,对促进高校行政人员创新行为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面子倾向是中国文化情境中一种根深蒂固且影响深远的价值取向。虽然以往研究已经发现员工的价值取向可以影响其越轨创新行为,但尚无研究关注面子倾向这种中国文化情境下独特的本土化价值取向如何影响员工的越轨创新行为。为了解答面子倾向促进还是阻碍员工越轨创新行为的研究问题,本研究基于独特性需求理论,构建了面子倾向影响员工越轨创新行为的被调节的中介模型。本研究对429位企业员工进行了问卷调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获得型面子倾向通过提高员工的独特性需求进而促进员工越轨创新行为,而保护型面子倾向通过降低员工的独特性需求进而阻碍员工越轨创新行为;心理安全感可以增强独特性需求对越轨创新行为的正向影响,并且增强获得型面子倾向对越轨创新行为的正向间接影响,但对保护型面子倾向对越轨创新行为的间接影响没有显著的调节作用。本研究揭示了面子倾向影响越轨创新行为的中介和调节机制,为回答在中国文化情境下哪种面子倾向的员工更容易进行越轨创新行为的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258名研发人员为调研对象,探究领导成员交换、感知创新支持通过内在动机的中介作用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领导成员交换对感知创新支持产生正向影响;领导成员交换对员工创新行为产生正向影响,内在动机在领导成员交换与员工创新行为关系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感知创新支持对员工创新行为产生正向影响,内在动机在感知创新支持与员工创新行为关系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2.
陈星 《价值工程》2014,(7):182-183
文章基于我国新生代员工群体分析了工作价值观与工作绩效的关系,结果表明:工作价值观对新生代员工的工作绩效有直接正向影响;组织支持感在工作价值观与工作绩效之间起到一定程度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3.
陈浩 《价值工程》2013,(33):120-121
本文首先详细分析了新生代员工的个人特质,阐述了组织社会化的定义,总结组织社会化的构成因素以及组织社会化对员工个人积极行为的影响,最后根据新生代员工的特征提出相对应的个体和组织主导的社会化化策略。  相似文献   

14.
员工个人企业家行为是一个新兴的组织行为学变量,环境干预和个体特征对其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调查样本来自西安高新技术和文化服务产业企业中的基层员工。研究结果表明:情感性支持(AS)、物质支持(MS)、关系支持(RS)、工作发展支持(JDS)等四个维度均对员工个人企业家行为中的个人创新行为维度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除AS外,MS、RS、JDS等维度均对营造创新氛围这一维度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内部动机对员工企业家行为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内部工作动机在POS中的AS、RS、JDS这三个维度与员工企业家行为中的两个维度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该结论证实了自我决定机制在环境因素影响个体内部动机从而影响个体行为中的作用,揭示了组织支持感影响员工个人企业家行为的心理一行为路径。  相似文献   

15.
廖倩婷 《价值工程》2014,(31):186-187
企业领导的行为对员工的工作状态和工作效率,甚至个人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关联作用,而员工的自身发展对企业的发展又有着重要的影响。企业员工个人对企业的影响作用可以通过其创新能力,创新行为的实施表现出来。然而在企业员工的日常工作当中,员工的心理资本是影响其创新行为实施的重要因素。由此看来,企业领导的教练行为、企业员工的心理资本、企业员工的创新行为的实施,这三者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对企业的发展也存在着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6.
The participation of ‘new generation’ employees in management and their satisfaction in the workplace, respectively, remain more than ever important issues in the Chinese societal context in particular, as well as having wider implications for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in general. This study accordingly explores the influence of employee participation mechanisms on the satisfaction of this new generation of employees – by carrying out empirical research in th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 China. The main theoretical contribution aims to show that the participation of such new generation employees in management, supervision and decision-making has a significantly positive impact on their work satisfaction. Furthermore, the employees' willingness to participate (participation intention) appears to play a moderating role between actual participation on the one hand, and satisfaction on the other. Such findings, we argue, potentially apply not only in the societal context of China but might also resonate more widely across other countries in the global economy.  相似文献   

17.
在非工作时间利用电子通讯工具进行工作沟通已成为组织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但是随之而来的消极影响可能与组织的初心背道而驰。基于资源保存理论,探讨了非工作时间电子沟通对员工时间侵占行为的影响,以及情绪耗竭和自我牺牲型领导在其中的作用。通过对383名员工数据进行层次回归分析,研究发现:非工作时间电子沟通对员工时间侵占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情绪耗竭在两者间起完全中介作用;自我牺牲型领导负向调节了情绪耗竭对员工时间侵占行为的正向影响,并弱化了情绪耗竭在非工作时间电子沟通与员工时间侵占行为之间的中介效应。本研究丰富了非工作时间电子沟通对员工行为的影响效应研究,同时为企业减少员工时间侵占行为提供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8.
葛元月 《价值工程》2014,(24):194-195
新生代员工泛指80-90后员工群体。智联招聘的职场调查数据显示,近三成80后出生的职场人已经担任主管以上管理岗位,新生代员工渐成企业发展的生力军,稳定了这个群体,就是稳定了企业的发展。本文在系统分析新生代员工职场特质的基础上,深刻剖析新生代员工目前幸福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并结合实际,就如何加强新生代员工幸福管理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9.
随着当代社会步入21世纪,科技推动社会飞速发展,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竞争力的知识型企业大放异彩,逐渐成为当今社会最具竞争力的企业。"90后"新生代员工是新一波就业人群,在企业中逐渐占据重要地位。但是,通过近期的研究和社会现状分析发现,"90后"新生代员工离职率上升,在工作中的职业倦怠问题日益突出,如何制定激励"90后"新生代员工更好地工作的策略是当前研究的重点。论文依据知识型企业中"90后"新生代员工的特点提出激励策略,为社会上的广大企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Managers play a vital role in encouraging and supporting the initiatives of individual employees to explore new opportunities, to develop new products or to improve work procedures for the benefit of the organization.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influence of manager leadership styles on employee intrapreneurial behavior and the mediating role of organizational identification. Partial Least Squares modeling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data from 186 employees belonging to several Spanish public and private organization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 has a positive impact on employee intrapreneurial behavior, whereas transactional leadership negatively influences it. Furthermore, these effects are found to be partially mediated by organizational identific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