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技术创新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具体路径。我们应当通过确立生态文明的技术创新价值观、践行生态文明的技术创新原则、制定激励生态文明的技术创新机制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继承和发扬工业文明的长处,把自然界放在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地位上,来推动科学技术创新,实现人类生存与环境的共同进化,是人类世界继续下去所必须选择的可持续发展的文明形态,是一种以实现人、资源、环境、生态相协调的新的科学社会结构模式。  相似文献   

2.
先进文化就是能够反映和支撑社会历史前进方向的文化,它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代表未来的发展方向,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推动人类社会前进的精神动力。“与时俱进”是先进文化的基本特征。从整个人类文化的角度看,人类文明的前进方向就是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生态文明是继工业文明之后的一种新的生存和发展理念。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建设应反映生态文明的理念和要求。  相似文献   

3.
生态是自然状态,文明是人类改造世界的物质和精神成果,是人类社会进步的象征。生态文明的核心要求人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和保护自然,与自然界和谐相处。其实质是以资源能源、生态环境承载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社会。本文围绕“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之路,最终在全社会实现生态文明”的主题,详细阐述了生态文明的内涵、生态文明的意义和建设生态文明三个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4.
生态文明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之一。本文从“生态”与“经济,,两方面对生态文明作了比较全面深入的阐述,认为“生态’’与“经济”在生态文明中同等重要,缺一不可,生态文明应是“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本文还对构建生态文明社会作了一些探索,以期对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5.
生态文明反映了现代社会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时所达到的文明程度。人类对未来的密切关注,自然而然进入了生态文明的视野,它在与生态规律性认识相结合后,塑造了重视和强调生态可持续、面向未来的价值取向,这种价值取向开辟了人与自然关系历史展开的未来向度,对工业文明的反思、对生态文明的意识形态体系的审视也就成了当前我们必须关注的问题。由此,我们必须要从生态价值取向、生态文化、生态伦理道德和社会发展观等方面去把握好生态文明的意识形态体系的深刻内涵,加深对生态文明的理解,保证生态文明建设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6.
生态消费是随着现代生态危机的加深、人类消费观念的变化,在反思传统粗放型消费模式弊端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全新的、生态的生活理念和消费模式。生态消费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它不仅与科学发展观相一致,更与建设节约型社会相统一,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意义 党的十九大要求“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将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上升为基本国策,指出要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四川藏区生态资源富集,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只有发展绿色产业,才能实现发展与保护的统一。 方法/过程 以四川藏区具有典型代表性的甘孜县为例,通过文献研究和理论研究,对四川藏区的绿色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 结果/结论 认为四川藏区绿色产业发展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仍然存在生态容量制约、民俗文化未充分利用、科技支撑严重不足等问题。通过统筹规划绿色产业、推进农业产业化、以绿色能源补偿为重点推进生态补偿、持续推进改革开放等途径,可以有效推动四川藏区的绿色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意义在十九大提出“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的背景下,保山市对自身“富生态、穷经济”矛盾进行了深入思考,提出在工业集聚化和绿色发展理念的引领下,以“园中园”为载体创新发展模式。方法/过程从产业选址、技术升级以及产业链的构建三个方面,分析了保山工贸区内的硅基产业园落实工业集聚化和绿色发展理念的具体做法。结果/结论保山“园中园”绿色引领工业集聚化发展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分析、总结并进一步推广该模式,将有利于为我国中西部资源型贫困地区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双赢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七大”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一个新的要求提出,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的高瞻远瞩、巨大勇气和对人类的责任感,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生态文明是社会主义文明体系的基础。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离不开生态文明。没有良好的生态条件,人们就不可能有高度的物质享受、精神享受和政治享受。  相似文献   

10.
文章目的在于梳理新中国生态环境保护实践进展脉络,并提出生态文明建设完善路径。研究发现:中国生态环境保护实践经历了污染治理、生态补偿制度呼吁与尝试、生态纵向补偿机制构建、多元生态补偿制度创新,生态环境保护动力由外生驱动向内生驱动转变;生态补偿覆盖范围得到拓展、参与主体呈现多元化、机制模式逐渐完善,成为未来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方式;中国政府引导的纵向生态补偿机制相对完善,生态补偿市场机制、多元主体参与机制与国际合作机制需要加强。  相似文献   

11.
文中首先说明生态文明对人、社会经济、生产力、消费力的发展、对社会文明的作用;接着提出,我国多年来生态环境还存在不少问题,不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加大防治.还提出要建立有利于生态文明的消费模式;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建立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模式;并采取各种有效手段,保护、治理生态环境;要优化产业结构,加速发展第三产业,弘扬生态文明,以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12.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新时期的战略决策.低碳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途径方式之一.应以政府为引导,企业改革为重点,动员社会力量,通过完善低碳发展的政策支持体系,加快“碳交易”市场建设进程,构建低碳文化环境,共同建设生态文明社会.  相似文献   

13.
市民的生态文明素养在一个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基础地位和不可或缺的导向、支撑、驱动、监督作用。通过对丽水市民在生态文明素养方面的调查,阐述了作为“中国生态第一市”的市民生态文明素养独有的特点,揭示了当前市民生态意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意义我国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对经济发展提出了“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新要求。县域是四川“多点多极”战略的基础,四川县域经济发展面临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等重大机遇。在此背景下,四川县域经济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就资源的开发利用而言,绿色发展理念要求县域特色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县域经济的发展应从发展特色产业着手,特色产业的发展依赖于特色资源,县域特色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是绿色发展的重要途径。方法/过程通过实地调研、文献查阅发现四川县域特色资源开发利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部分县域特色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资源开发中产品附加值低;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负外部性。结果/结论必须加强县域特色资源的综合利用,延伸产业链条,树立地方特色资源品牌,注重开发利用资源与改善生态环境的结合。  相似文献   

15.
高校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十分密切,高校对地方生态文明建设具有推动作用,主要表现为提供决策咨询,引领生态文明建设和发展;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引领先进生态文化,为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的文化服务和服务社会环境保护事业等几个方面。而高校要发挥好生态文明建设的推动作用就应该积极融入并推动地方生态文明建设,培养和造就应用型人才,提高科技服务地方生态文明建设的能力水平,发挥专家学者知识和智力优势,积极参与政府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咨询、规划和生态文明管理,大力弘扬和传播生态文化。  相似文献   

16.
长株潭城市群生态文明建设是"两型社会"与"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生态文明理念出发,界定城市生态文明的概念及特征,提出从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人与环境和谐关系、人类生态伦理文化,以及环境治理与生态安全五个方面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长株潭生态文明水平较高,居中部地区前列,表现为经济发展较快、竞争力较强、生态保护法规较完善、环保力度不断加大等,但也存在产业结构重型化、工业"三废"排放较多和循环经济发展不快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2018年1月1日,《环境保护税法》正式实施,4月将迎来环保税的第一个征期,这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制度供给创新,对于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环境经济制度具有重要意义。从世界发达国家的发展进程看,环境税的实施具有经济发展的必然性;从我国环境政策的发展沿革看,环保税是一种良性善治的税收制度。但为更好地发挥环保税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在短期内应当着力解决当前环保税实施过程中的机制和技术障碍,确保环保费改税平稳过渡、顺畅运行;在长期内应当持续深化改革,完善优化税制要素设计,让环保税制度以最小的社会成本实现最大的环境红利和经济红利。  相似文献   

18.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华民族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战略选择,京津冀生态文明建设事关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成败。为指导京津冀城市生态文明建设,论文首先采用超效率SBM模型,基于非期望产出视角,分析了京津冀城市近10年的生态文明建设效率,结果显示京津冀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效率总体向好但城市间存在较大差距;进一步采用Tobit模型,分析影响生态文明建设效率的关键因素,探讨提高京津冀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效率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矿产资源开采对生态环境有着根本性的影响,完善生态补偿制度尤为重要。切实考虑资源的生态功能,补偿范围应予拓宽,经济补偿须与行为补偿并重,建立矿区资源移植、"占补平衡"等预防制度,构建政府、企业和社会的多元生态补偿机制,都将是矿产资源生态补偿有效之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