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管华 《经济研究导刊》2009,(30):170-171
"人水和谐"问题本来是人与自然生态的关系问题,这个问题是人类社会存在的普遍问题,追求人水和谐不仅是现实的需要,也是人类理性的表现,具有深厚的哲学根源。自工业革命以来,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过分的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破坏,使人水关系越来越不和谐并由此造成水资源危机。水危机已经开始危及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由生态危机转化为社会政治危机,使"人水和谐"问题不仅仅是个生态问题,已成为一个政治问题。因此,从人水和谐与生态政治的关系中思考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形成人水和谐的共识和机制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2.
一、地球表层系统的进行形式与特点地球表层是指岩石圈以上,对流层以下这一范围,这一范围也正是人类生存的环境。在这一范围内的大气、水、岩石、生物各圈的接触、渗透、相互作用所发生的一切现象,称为地球表层系统。地球表层系统是一个完整的大系统,由于目前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已有人  相似文献   

3.
水被称为生命之源,是一切生物生存与繁衍的物质基础,它直接影响人类的生活。在最近100年中,由于运输业的迅猛发展,有力地加快了社会进程,但同时也增加了有害物质对水的污染,破坏了生态平衡,严重地危害了人体健康,造成了有害后果。  相似文献   

4.
水是生命的源泉,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自然资源,但是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1997年1月联合国发表的《对世界淡水资源的全面评价》报告中指出:“缺水问题严重制约下个世纪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并可能导致国家间冲突。” 水是不可代替的宝贵资源。然而今天当我们为人类文明和进步感到欢欣鼓舞之时我国水的供需失衡,引发的“水危机”却严重威胁着我们的生存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人口统计因素与生物物理、经济、社会政治、技术和文化因素相互关联,对环境变化起着重大作用。近来的人口统计趋势使得人们颇为关注人口对自然环境的关键要素一淡水的影响。在过去70年里,世界人口增长了2倍,由农村人口占绝对多数转变为农村和城市人口接近平衡,这一变化影响到人类用水方式和消费总量。80年代后期,人们对潜在水危机的担心开始高涨。在此背景下,无数的报告煽情地渲染所谓的水危机,  相似文献   

6.
专家们认为,水资源危机将成为21世纪人类面临的最为严峻的资源问题。因此,联合国大会从1993年开始,将每年的3月22日定为“世界水日”,以提醒人们重视日趋严峻的水危机。 缺水,全球共同面临的危机 早在1972年,联合国召开的人类环境会议和1977年召开的水的大会就向全世界发出警告:“水不久将成为一项严重的社会危机,石油危机之后的下一个危机便是水。”总部设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的“世界资源研究所”也发出了同样的警告:“地球上可供生活、农业和工业之用的水资源正在走向极限。”  相似文献   

7.
人类生活在地球上,除了空气和水以外,生物多样性也是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目前世界各国的生物多样正在不断地减少。有的物种已经在地球上消失。人类的生存环境面临严重威协。因此,人们开始大声疾呼:“要保护生物多样性!要保护自然环境!”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保护生物多样性?这个问题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十分关注的热门话题,很值得我们探讨和研究。本文想通过介绍墨西哥政府保护生物多样性所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以及开展国际合作,为读者提供一些参考,尤其是为我国西部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虚拟水贸易在解决中国和全球水危机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资源短缺已经威胁到中国一些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安全,经济的发展将会进一步加剧水危机。近年来,农产品贸易中的虚拟水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被看做是一种缓解水资源压力的手段。本文利用虚拟水的概念和方法分析了中国1996~2001年间的粮食贸易,发现:这些年间中国通过粮食贸易净进口了3.28×1 010m3虚拟水;通过粮食进口,中国相当于节省了1.86×1011 m3的水资源;中国的粮食贸易由于基本符合水利用效率的比较优势,因而给全球节省了1.01×1011m3的水资源。中国通过虚拟水贸易不能完全解决国内水危机问题,但是可以节省国内水资源,缓解农业区的水危机状况,提高全球水资源利用效率。尽管当前中国采取虚拟水进口策略会遇到很多问题,但是虚拟水的概念给我们理解粮食贸易和调水工程提供了全新的角度。  相似文献   

9.
饮水思源     
水是地球上一切生命的源泉,万物都要依靠水才能生存。 在今天,世界范围的水危机已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尤其是发展中的国家几乎都面临着缺水的危机,我国已被国际社会列入到世界最缺水国家的“黑名单”里。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除了自然地理条件和人们消费观念上的因素外,环境的污染也在日益消耗着本已短缺的水资源,使得水体水质从总体上呈恶化趋势。 目前,仅全国城市的生活污水一项就有大量的未经处理便排入江河湖泊。例如:以乡镇个体私营经济发达闻名的温州市,由于生产和生活污水…  相似文献   

10.
水是人类发展不可缺少的自然资源,是人类和一切生物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当今世界,水资源不足和污染构成的水源危机成为任何一个国家在政策、经济和技术上所面临的复杂问题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要做好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工作。就要了解水资源及其重要作用,世界水资源利用情况。我国水资源的特点,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1.
水是生命的源泉,它滋润了万物、哺育了生命。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表面就有70%是被水覆盖着,而其中97%为海水,与我们平常生活关系最为密切的淡水只占3%,而淡水中又有78%为冰川淡水,目前还很难利用。因此,人类所能利用的淡水资源是有限的,并且受到污染的威胁。农业、工业和城市供水需求量的不断提高导致了有限的淡水资源的分配竞争。为了避免水危机,我们必须保护水资源,对供水和需水进行管理,减少污染和降低不断增长的人口对环境的影响。本文综观我国水资源情况,面对水污染日益严重的形势,提出了解决水环境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人类从来就不缺少魅力。征服是人类同希望起舞,从而在大自然中谋得一席之地。人类从来就懂得坚持。任山川巨变,大地轮回,这亘古的追寻却从未间断,于是我们在执着中成就着一幕又一幕惊天动地的辉煌。智慧只有在方向的指引下才能发出耀眼的光芒,豁达只有在危难时刻才觉得不可缺少。  相似文献   

13.
水是生命之源,人类和一切动植物都离不开水。农业产出维系着人类的生存、健康和营养供给,而水则是一切农业生产活动必需的要素投入。种植业、畜牧业需要雨水、河流、湖泊和地下含水层提供的淡水支撑,与水相关的生态系统更是渔业和水产业存在的基础。因此,水资源短缺将从根本上影响农业产出,引发粮食危机,威胁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联合国粮农组织日前发布的旗舰报告《2020年粮食及农业状况:应对农业中的水资源挑战》指出:过去20年全球人口快速增长,与此同时人均淡水资源可供量却减少了20%以上。  相似文献   

14.
1.加强林业生态建设是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森林不仅为人们提供生活所需要的木材、食品、燃料、药品及工业原料,而且对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净化空气、防风固沙、遏制土地沙漠化、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说,人类的发展史就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史,人类失去森林就失去未来、失去一切。从这个意义上讲,保持森林、发展林业就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就是保护和发展人类文明。  相似文献   

15.
水是生命之源,没有水,就没有了人类的一切,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进入21世纪,随着资源的过度开发,环境的污染,生态的破坏,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一个水资源紧张的年代,我国水资源和水环境更令人堪忧:一是我国水资源相对数量严重短缺。二是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也很不平衡。  相似文献   

16.
时代在呼唤,人类在觉醒,从保护生态环境、经济持续发展趋势来看,走生态经济建设之路是世界各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惟一选择。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人类共同生存在一个地球上”,即人与自然共处于一个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生物圈中。人类必须尊重自然、保护生物圈内一切非人类自然物,并承认人类社会与生态环境共生协调、和谐发展的宗旨,最终达到生态环境不断优化、自然资源永续利用、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理想境界。 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生态环境、生物资源保护与发展经济被列为世界各国的21世…  相似文献   

17.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生态伦理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由于人类的活动及其对生物多样性的错误观念,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大量丧失,对人类的生存构成了严重威胁。本文在阐述生物多样性概率以及分析生物多样性丧失原因的基础上,从生态伦理学的角度,提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生态伦理观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8.
喻晓才 《经济视角》2013,(10):69-71
我国水资源重短缺与用水严重浪费的现象普遍共存,每年因缺水给农业和工业经济造成了很大损失。水的区域性、不可替代性决定了应对水危机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推动整个社会走上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道路,是应对水危机的根本出路。本文从分析节水型社会建设面临的现实困境着手,重点阐释了当前建设节水型社会的理论基础,从而提出建设节水型社会的政策措施,即在积极培育和强化公民节水意识的基础上,建立以水权与水市场理论为基础的用水水权交易体系,建立供水管理与需水管理相结合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形成政府调控、水价调节、市场引导、法规制约、公众参与的市场运行机制,使水资源在全社会各个环节都能得到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19.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之一,是不可缺少、不可代替的特殊资源,没有水,就没有生命,就没有文明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来自世界170多个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环发会议上通过的《21世纪议程》宣言中,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有前“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要不危及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的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进一步形成共识。指出“水不仅为维持地球的一切生命所必需,而且对一切社会经济部门都具有生死攸关的重要意义”。尔后,我国率先制定出《中国21世纪议程》,明确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国家发展战略写进了《国民经济和社会九五发展计划和2010年发展规划》之中。因此。节水工作也被列入了各级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节约用水的观念正在逐渐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20.
艾路  健涛 《经济改革》2010,(8):15-18
27年前,一场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使安康老城变成一片汪洋;上千人命丧水祸,在安康人心中留下至今难以抚平的伤痛;危难时刻,子弟兵挺身而出,但“不少干部在洪灾面前溃不成军”;多年来,根治水患一直是安康从政府到民间一个共同的呼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