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期以来,在持续的贸易顺差与弹性缺乏的汇率制度作用下,造成了我国经济的流动性过剩,并给人民币造成了巨大升值压力。从当前的数据来看,2005年7月我国汇率改革至今的33个月内,持续的国际收支顺差和高涨的外汇储备的压力并没有受到巨大的影响。在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期的中国,出口拉动经济增长是短期不能够改变的现实情况,如果人民币汇率对贸易的影响符合J曲线效应,那将对国民经济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因此,探讨人民币升值是否存在J曲线效应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贸易平衡状况不断改善。2005年我国贸易顺差达到1018.78亿美元。在贸易顺差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同时,巨额的贸易顺差也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问题,如资源损失、人民币汇率低估、超额的外汇储备等等。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我国改革开放30年以来经济增长实绩出发,就农村剩余劳动力再配置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行实证研究,分析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推动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和社会发展所做出的贡献。目前,迁移流动的农村劳动力已成为我国工业化发展的重要支撑,外出务工的流动示范效应及回流也已成为拉动当地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和带动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动力。因此,对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就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一直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1994年以来,对外贸易已经连续13年实现顺差。"十五"期间,我国对外贸易的增长更是极其迅速,进出口总额增长速度分别为7.5%、21.8%、37.1%、35.7%、23.2%,外贸顺差也由226亿美元上升到1020亿美元,年均增长33.4%。2007年我国累计贸易顺差为2622亿美元,较2006年的1774.7亿美元增长了47.7%,比2001年增长了11.6倍。连年的巨额外贸顺差,对于提高我国经济抵御外部风险和对外清偿能力具有重要支撑作用,同时也为我国在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我国改革开放30年以来经济增长实绩出发,就农村剩余劳动力再配置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行实证研究,分析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推动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和社会发展所做出的贡献.目前,迁移流动的农村劳动力已成为我国工业化发展的重要支撑,外出务工的流动示范效应及回流也已成为拉动当地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和带动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动力.因此,对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就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人民币升值趋势下我国巨额的贸易顺差是国际产业转移形成的“迁移效应”、世界市场对中国产品需求大量增加、中国劳动力等要素的低价格形成的比较优势以及中国高储蓄率低消费率等深层次根源的结果,人民币小幅升值难阻贸易顺差扩大态势,但2008年由于美国次贷危机及全球经济增长减速而影响中国出口,加上汇率和政策调控等因素,外贸顺差增速有望放缓。  相似文献   

7.
人民币升值趋势下我国巨额的贸易顺差是国际产业转移形成的"迁移效应"、世界市场对中国产品需求大量增加、中国劳动力等要素的低价格形成的比较优势以及中国高储蓄率低消费率等深层次根源的结果,人民币小幅升值难阻贸易顺差扩大态势,但2008年由于美国次贷危机及全球经济增长减速而影响中国出口,加上汇率和政策调控等因素,外贸顺差增速有望放缓.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人民币呈现出持续升值的趋势,研究人民币升值的外贸效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理论上论述人民币升值对国际收支的影响后以江苏省为例实证检验人民币升值的外贸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人民币升值对江苏的进出口都将产生负面的影响,但客观上能改善持续的贸易顺差状况。最后本文提出了应对人民币升值的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2000年上半年我国经济形势出现重要转机,主要体现在经济增长由回落转向回升。但目前经济回升尚不属经济自发增长能力增强的表现,而是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短期政策效应。能否使我国国民经济走上持续快速健康增长的轨道,关键在于消费需求拉动力度的大小。  相似文献   

10.
基础设施、基础产业等领域的公共投资可以增加或减少某些产品的进口需求,教育、科技等投资可以通过产业联动和乘数效应推动某些行业出口的发展,而公共投资与私人投资在资金筹措上的争夺又会减少某些产业的出口.实证分析表明,公共投资与贸易顺差、进出口总额、进口额之间具有长期均衡的协整关系和短期动态调整机制,其中,公共投资的贸易顺差效应为正,进出口总额、进口效应为负;公共投资对贸易顺差增长误差的解释能力较强,而对进出口总额、进口额增长误差的解释能力有限;从短期来看,进出口总额和进口与公共投资只存在单方面的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我国贸易顺差增长迅速。这一现象已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结合经济理论和国内外两方面原因对贸易顺差进行剖析。贸易顺差带来的主要消极影响体现在贸易摩擦、经济稳定和金融健康发展等方面,鉴于此,提出我国对外贸易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从投资、消费的角度分析我国的贸易顺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而过度的贸易顺差未必对国家的经济发展有利.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应该审时度势,深入分析贸易顺差的真实原因,正确判断顺差现象导致的多种经济效果.根据凯恩斯的国民收入恒等式,从投资和消费角度分析我国贸易顺差,认为持续高投资和低消费是导致贸易顺差的根本原因,并进一步分析得出我国不合理收入差距通过影响内需也间接促进了贸易顺差的增加.  相似文献   

13.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宏观经济运行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实现91443亿元,同比增长10.9%,增速比去年同期快0.9个百分点;财政收入增速达2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9.8%;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3.3%;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1.3%;进出口贸易顺差614亿美元。可以说,经济增长势头非常强劲,令人可喜。这既得益于世界经济形势总体趋好所造就的良好外部环境,更得益于我国新一轮经济周期高位运行的基本态势。  相似文献   

14.
我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农产贸易在我国整个贸易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农产品贸易顺差一直是我国国际贸易顺差的重要来源。自2004年以来,我国农产品的进出口都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但我国农产品贸易顺差也自此转变为了较大额的贸易逆差。面对这种情形,本文着重对当前我国农产品贸易的优势与劣势、机会与威胁进行分析,总结了促进我国农产品贸易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从国内经济运行的角度来看,我国持续贸易顺差的根源在于以下几点:以低附加值产品为主的贸易结构;廉价劳动力导致加工贸易顺差的持续攀升;高储蓄率和低消费倾向;国际生产能力转移;真实汇率水平偏离了均衡汇率。从长期来看,单纯扩大出口并不利于一国产业结构的升级和经济增长,扩大出口必须相应地扩大进口,通过进出口规模来扩大国内与国际经济资源的转换,这样,才能促进国内产业结构的升级和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6.
本文运用Barro回归模型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增长三十年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在中国经济持续增长中,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和消费升级等反映经济制度和经济结构演变的部分持续效应较强,在持续增长前期占总贡献的40%,到后期占80%;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劳动力和科技等投入要素部分持续效应较弱,前期占总贡献的60%,后期只占20%;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劳动力持续作用呈现倒U型曲线。研究同时发现,后发优势的作用是显著的,但呈现L型曲线。  相似文献   

17.
重商主义直接催化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诞生,构成了发展经济学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对外贸易迅猛增长,外资大量流入,贸易顺差和外汇储备不断扩大,使我国对外贸易呈现出重商主义的种种局限性,这种局限性正越来越广泛地影响着我国整体经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中国科技投资》2006,(2):16-16
“十五”期间,伴随着发达国家高技术制造业向我国转移和“入世”效应的带动.我国高技术产业呈现高速增长的态势。2000—2004年.我国高技术产业年均增长23.13%。随着基数的逐年增大和产业成熟程度的逐步提高,我国高技术产业必将逐步告别高增长时代,进入平稳增长时期。2005年,我国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9.4%,与前些年相比,增速趋于平稳。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新凯恩斯主义垄断竞争一般均衡模型来分析我国国际双顺差的原因、性质和后果。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贸易顺差的直接原因是出口商品价格水平相对GDP价格水平的比率持续下降,而我国工资总额占GDP的比率持续下降是出口商品价格相对水平下降的主要原因,也是大量贸易顺差的根源所在;出口商品需求价格弹性和汇率也是影响出口商品价格相对水平的因素;大量的FDI进入是形成资本和贸易顺差的重要原因;在双顺差的背景下,人民币升值不是调节国际收支顺差的很好选择;贸易平衡对维持经济稳定增长很重要,贸易不平衡越大引起的经济波动越大。  相似文献   

20.
基于面板门限模型,实证研究了我国31个省市1994—2008年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呈现显著负相关,且存在区间效应,随着农村金融发展的不断深化,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经济增长的抑制作用不断减弱。这一实证结果为我国通过不断深化农村金融发展进而促进农村经济增长提供了实证层面的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