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泽炀 《魅力中国》2013,(29):54-54,56
失独家庭,简单来说是指失去独生子女的家庭,他们属于社会弱势群体,失独家庭的养老问题一直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本文以对无锡市失独老人的调查资料为依托,试从失独家庭的定义及所面临的现状入手,分析失独家庭的养老问题,并提出解决失独家庭养老问题的可行性对策。  相似文献   

2.
张怡静 《魅力中国》2014,(20):315-315
计划生育政策实施30多年以来。我国独生子女家庭数量逐渐壮大,当独生子女因疾病、意外等原因死亡时,失独家庭的数量也与日俱增。近些年来。随着失独家庭社会保障问题的日益凸显,政府和社会对失独家庭社会保障的关注度不断上升。但是,我国法律法规没有具体的规范措施。学术界也缺乏系统性的体系研究。同时我国老龄化程度日益加剧,失独家庭的养老问题成为亟待解决的核心内容。本文在了解失独家庭社会保障现状的基础下,以政府和非政府为视角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期改善失独家庭的生存现状。  相似文献   

3.
廖妮娜  马丽 《黑河学刊》2014,(1):175-176
失独家庭是我国实施计划生育政策后产生的特殊群体,是独生子女家庭中的弱势群体,需要引起广泛关注。文章对失独家庭现状、面临的困境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进一步化解失独家庭困境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我国自1980年开始大量出现独生子女家庭,独生子女成为一个日渐庞大的社会群体。截至2012年的不完全统计表明,全国范围内的失独家庭已超过了100万,这意味着有近200万老年人因为失去子女而面临巨大的养老、医疗、心理等方面的困难。目前,我国对失独老人的社会养老机制不完善,相关政策存在缺陷且未落到实处,失独老人的权益未得到充分保障。如何在公共政策和组织上为失独老人托起"老有所养、老有所依"的明天,是构建和谐社会必须认真对待的重大课题。本文对失独老人的生活困境及现有政策进行分析,并提出关于解决失独家庭困境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失独家庭是我国实施计划生育政策后产生的特殊群体,是独生子女家庭中的弱势群体,需要引起广泛关注。文章对失独家庭现状、面临的困境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进一步化解失独家庭困境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我们现在之所以会出现越来越多的‘421’家庭和失独家庭,就是因为从1980年开始实行的以独生子女政策为中心的现行计划生育政策,让中国微观家庭、宏观的人口架构发生了变化。”10月31日,在由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组织的“中国生育政策改革主题沙龙”上,北京大学社会系教授李建新感叹道。  相似文献   

7.
独生子女意外亡故,对于失独家庭而言失去的不仅是一条生命,更是一个家庭的希望。面对丧子之痛时,失独家庭在物质上和精神上都面临着非常大的困难,有许多父母长时间沉浸在悲痛中无法自拔。本文从心理、养老等方面加以分析,并得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8.
赵圆圆 《黑河学刊》2024,(1):115-120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制度,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在此背景下,以贵州省毕节市农村失独家庭为研究对象,调查贵州毕节农村失独家庭的养老情况、经济收入、保障项目等,运用社会支持理论分析农村失独家庭养老保障存在的问题,进而从正式社会支持和非正式社会支持两个维度,构建农村失独家庭养老保障社会支持体系,丰富社会支持理论的内涵和外延,提高农村失独家庭抗逆力,帮助其走出困境。  相似文献   

9.
文章分析了呼和浩特市失独家庭的现状,探索呼和浩特市如何有效地解决失独家庭的养老保障问题:政策先行,完善相关法规、政策,建立专业的心理疏导机构,关心失独家庭的日常生活;社会组织亲情出力,从经济方面进行援助,社会工作者介入;失独群体自身相互帮助,在助人的同时实现自助。  相似文献   

10.
城镇失独老人精神养老是我国现阶段在养老方面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政府目前的主要措施是对失独家庭进行行政给付,但是城镇失独老人的精神养老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妥善解决.城镇中的失独老人不但要继续承受丧子之孤苦,更面临着医疗、养老等一系列现实难题,能否解决好城镇失独家庭的精神养老问题,关系着整个社会能否成功应对老龄化难题以及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正>近年来,伴随着养老形势日益严峻,失独家庭逐渐进入公众视野。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新增"失独家庭"7.6万个,如今全国范围内"失独家庭"已超过百万。这类群体在身心受创的同时面临着医疗、心理、社会适应等综合性问题,更加普遍地流露出"老无所依"的担忧。据不完全统计,海曙区有独居、空巢老人家庭1.71万户,涉及2.93万人,占老年人口的45%;有失独家庭170多户,涉及300多人。为帮扶失独家庭走出困境,海曙区于2012年8月正式启动"并肩行"服务,旨在为失独老人提供多元化的居家养老服务。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随着失独家庭规模的不断扩大,失独老人数量的不断增加,如何解决失独老人的养老问题开始逐步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基于对镇江市失独老人的养老诉求及养老现状的调研,对现有的关注失独老人养老问题的方式的阐述及其不足之处的分析,提出对解决失独老人养老问题的几点建议,并思考如何借助以上主体的合力构建解决失独老人养老问题的模式.  相似文献   

13.
凌霞 《魅力中国》2014,(7):275-276
自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产生了为数众多的独生子女家庭。如今30年过去了,第一代独生子女已经到了而立之年,他们的父母开始步入老年人的行列,由4个老人,1个孩子,一对夫妇,构成的“421家庭”日益增多,独生子女莽老处于“弱中之弱”的不利地位,成为家庭和社会的一个突出矛盾。为了成功化解这一矛盾,国家必须加大对独生子女养老的政策倾斜,建立健全有关制度。提升社区养老服务水平。以破解城市独一代“421家庭”养老困境,从而提升我国老人的生命质量和晚年生活幸福指数。  相似文献   

14.
"我们现在之所以会出现越来越多的‘421’家庭和失独家庭,就是因为从1980年开始实行的以独生子女政策为中心的现行计划生育政策,让中国微观家庭、宏观的人口架构发生了变化。"10月31日,在由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组织的"中国生育政策改革主题沙龙"上,北京大学社会系教授李建新感叹道。1980年1月,为进一步控制人口数量增长,中央下发文件,提出"计划  相似文献   

15.
刘波  范悦 《特区经济》2023,(4):109-113
失独群体数量日益增大,亟待社会各界关注。失去孩子对于一个母亲来说是致命的打击,主要表现为生活困境、心理精神困境、社会关系困境和个人发展困境。社会工作者凭借其独特的优势可以有效帮助失独母亲走出伤痛,恢复正常生活,并最终实现人生价值。以广州市“玫瑰计划”(广州市首个社工介入失独母亲扶助项目)为案例,从目标、人员、资源和策略维度分析社工介入失独母亲扶助机制,基于实践反思优化,社工介入失独母亲扶助机制还需要在服务人员、服务内容、服务方式和服务态度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介绍了当前国内家庭一般构成模式及养老观念,分析了“80后”城镇双独家庭父母养老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国家要执行一些措施进行调控,按照规则逐步提高退休老人的退休金;社会各级部门要做好老人医疗保障工作;独生子女要考虑周全并具有长远养老打算;“80后”要多与自己的父母沟通、交流,让父母在心理上得以慰藉;要对养老院环境进行优化并逐步降低各项费用;在社会上广招志愿者,提供良好服务.  相似文献   

17.
独生子女问题研究的现实意义 被称为美国儿童心理学之父的斯坦莱·霍尔曾说过:“独生子女本身就有弊病”。澳大利亚的心理学家海兹尔在1927年11月至翌年3月对其接待过的前来咨询的“问题儿童”进行过统计性的研究,其中独生子女占68%,有兄弟姊妹的占20%,兄弟姊妹不明的占12%。所谓的“问题儿童”,独生子女占首位。这是后来许多咨询机构都一致承认的倾向。因此,有的心理学家也曾说:“独生子女有很大的缺陷,他们是无法和有兄弟姊妹的家庭中培养出来的孩子以同等的能力进入社会的”。  相似文献   

18.
从天津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获悉,今年东丽区将面向独生子女家庭启动“千百万工程”,对计划生育家庭进行帮扶和救助。  相似文献   

19.
失独群体的出现和迅速增长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政府如何发挥具有专业技能的社会工作者作为政府和失独群体之间资源和信息的桥梁的作用,通过购买社工服务的方式帮助失独群体解决养老、心理问题直至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20.
去年就有浙江、上海等5个省市向国家相关部门提交了“单独生子女”政策试点省市要求,但尚未得到国家相关部门审批同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