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6 毫秒
1.
与中国结盟     
作为一个技术和劳动密集型产业,汽车工业在全球的发展重心目前正在向以亚洲为代表的新兴市场转移.美国国会下属独立机构美国国会研究服务处CRS的报告显示:中国和印度的汽车消费在快速上升,这表明了全球汽车产业的格局正在发生变化. 在软件行业上,印度已经超过了中国,有人无不担忧地认为,印度的汽车工业是否要叫板中国?而实际上,汽车业是一个产业链较长的产业,印度只是亚洲继中国汽车市场发展的又一个汽车市场增长的亮点!  相似文献   

2.
渔阳 《IT经理世界》2012,(Z1):33-34
一个需要系统性、长期投入的庞大产业链条,怎么可能存在"弯道超车"的机会呢?当今的中国,已经当之无愧地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但同时也是全球最复杂的汽车市场。从产品供应的渠道来说,除了纯粹的进口车型,外来的合资品牌和本土的自主品牌构成了中国汽车产业的两大阵营。也许对于消费者来说,丰富的产品供应和充分的市场竞争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但是从一个国家汽车产业的长远发展来说,形势却并不像繁荣的市场那么乐观。  相似文献   

3.
“渗透”     
汪涛 《汽车观察》2008,(3):105-109
所有的人都认为,如果失去中国市场,将是更严重的危机。当全球的汽车市场步人一个竞争更加激烈、更加残酷的群雄纷争时代时,中国市场作为全球汽车市场的一个亮点,对世界汽车巨头的意义,也就彰显了出来。  相似文献   

4.
从长期潜在增长规律角度来看,中国汽车市场直到2023年还是处在高速增长的区间范围内,这个判断主要是根据全球汽车先导国家的市场发展规律做出的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5.
李国良 《汽车观察》2011,(4):104-104
未来十年任何汽车企业的胜出,不只是价值链的延伸和构建,而是着眼于生态圈战略布局及系统运营的成功。过去十年,中国汽车市场接二连三超越德国、日本、美国,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车市场。但放眼世界,中国自主品牌企业就世界汽车产业的发展与转移来看,他们还远不能承担起汽车产业转移的重任,  相似文献   

6.
我国汽车产业组织现状和新时期重组政策取向(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汽车工业是现代经济中的一个重要产业。汽车产业不仅收入需求弹性高、生产率上升快,而且具有很强的关联效应,所以许多国家都将其作为经济起飞过程中的支柱产业。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汽车产业将会有更大的发展前景。但目前,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还不尽人意,增长速度平缓,品种、性能、价格都不能适应市场的要求,加入WTO之后,势必面临严峻的挑战。要使我国汽车产业有更快的发展速度和更强的竞争力,就应该促使我国汽车产业在品种、性能、价格等方面实现更好的市场绩效,就应该促使我国汽车产业改善市场结构和市场…  相似文献   

7.
“八五”以来,中国汽车工业开放改革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中国汽车工业与世界汽车工业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出现两大特点:一是汽车工业全球工业化速度加快跨国公司蜂拥而至,将国际竞争引入国内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二是作为微电子信息技术最大用户的汽车产业,注定要在知识经济时代发生脱胎换骨的变化。面对日益严峻的国际竞争形势和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如何探索相应有效的中国汽车工业跨世纪发展战略,将直接关系到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前景和国际地位,这无疑是一项至关重要的课题。研究中国汽车工业跨世纪发展战略首先要对世界和…  相似文献   

8.
《中国汽摩配》2006,(4):23-24
2005年,中国汽车市场的增量占全球汽车市场增量的23.2%,中国在国际汽车市场中的地位显著提升,已经成为世界汽车市场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汽车产业整体萧条的大环境中,中国高速增长的汽车市场已经成为了跨国汽车公司的"救命稻草",中国已经成为了群雄逐鹿的新战场。  相似文献   

9.
中国汽车产业市场结构与市场绩效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利用中国汽车工业1998—2008年的数据,通过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对中国汽车产业市场结构和市场绩效进行实证研究。实证表明,中国汽车产业市场已从竞争型转向了中下集中寡占型,市场集中度对汽车产业的市场绩效为正效应,但对内资企业、外商投资企业、港澳台投资企业的影响程度不同。本文剖析了中国汽车企业通过市场集中度提高提升市场绩效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市场集中度对内外资企业市场绩效影响程度差异的原因,并探讨相关政策建议,以期对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提供有益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曹娟 《汽车观察》2013,(5):14-19
在后金融危机时代的背景下,中国汽车市场由之前的高速增长转变为缓步回升。在经济全球化步伐逐渐加快的新形势下,中国汽车产业如何克服全球经济危机的冲击,应对能源消耗与环境污染问题,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产业核心竞争力与综合实力,进而实现由"生产大国"向"创新强国"跨越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1.
中国汽车产业正处于稳步快速发展的态势中,根据有关专家测算,2005年中国汽车保有量大约是3500万辆,而到2020年汽车保有量将达1.4亿辆。如此庞大的汽车消费市场,同样带来了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蓬勃发展,而一套适合中国国情、有助于汽车配件市场健康发展的流通模式对中国汽车产业的良性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刚刚过去的2021年,尽管持续的疫情和原材料涨价、芯片短缺等让全球汽车产业步履维艰,但对新能源和智能汽车而言,却是一个历史性的年份.资本层面,全球新能源头部车企首破万亿美元市值,头部电池企业突破万亿元市值;市场层面,单一车企新能源汽车销量接近百万辆经济规模,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首破300万辆,市场渗透率首超10%.  相似文献   

13.
《中国汽摩配》2006,(12):35-35
在中国汽车、特别是乘用车产销快速增长的市场环境下,合资企业即将渡过又一个丰收之年。经过在中国汽车市场的多年打拼,他们不断探索、不断积累经验。在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壮大、汽车社会向前推进的过程中,合资企业逐渐成熟。2006年,乘用车合资企业显现出六大特征。这些特征反映出他们对中国市场的重视程度不  相似文献   

14.
陈光祖 《汽车与社会》2011,(3):I0108-I0108
2011年,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基本面仍将是平稳、较陕、协调的向前发展,这是大家的共同看法。但当前不少东西价格通胀,是不是会成为汽车市场涨与落的分界线?这也是车友和汽车界人上十分关注和担忧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5.
2012年8月28日是福田汽车十六周岁生日。借欧曼55万辆汽车下线之机,福田汽车为自己庆生。16年光阴荏苒,从呱呱坠地到茁壮成长,福田汽车就像一位朝气蓬勃、迎风向前的青年,在中国汽车产业发展速度最快、最瞬息万变的时期,创造着"福田奇迹"。当中国跃身成为全球产销第一大国的时候,这位汽车产业的后来者已经昂首挺胸屹立于全球商用车市场之巅。福田汽车掌门人王金玉在台上谢天谢地谢人。虽然表情一如既往地平静,但话语中显露出内心的激动:"任何一个国际品牌都不能只在一个国家做,而要做向全球。"福田戴姆勒合资后,欧曼怀柔二工厂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单一重卡工厂,福戴卡车将驶向全球。回首过去的16年,福田汽车的成长之路已成为国内车企的典范。在战略层面,从"百家法人造福田"开始,到实现"4年三大步"的历史性跨越,  相似文献   

16.
张静 《汽车观察》2012,(7):10-11
法国《汽车杂志》报道: 中国汽车市场是世界最具前景的市场,中国汽车产业的飞速发展、中国不断强化的创新能力,旨在使中国成为人、车、环境三者和谐发展的大国.希望法国汽车企业能够捷足先登,在中国汽车领域"分得一杯羹".  相似文献   

17.
2009年对于中国汽车工业而言,是值得铭记的一年,也是特别值得书写的一年。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了包括汽车行业在内的实体经济,全球汽车产业出现快速下滑;面对严峻形势,我国政府及时出台了《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等一系列政策,稳定了汽车市场,拉动了消费需求  相似文献   

18.
中国汽车工业已到了关键的十字路口。首先是时代的路口──2001年人类正式跨入新世纪、新时代、新经济,以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网络技术将给汽车产业带来革命性的冲击;其次是发展的路口──2001年中国完成了“九五”计划,开始“十五”征程,这也是中国在新世纪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再者是环境的路口。2001年,中国敞开大门,加入WTO,一系列挑战和考验前进扑面而来。展望未来,回眸中国轿车工业在世纪末的最后一年中,走过的艰难道路,将整体轿车市场置于整个宏观经济和汽车市场观察,呈现出以下特点:A. 2000 年 轿 车 市 场 主…  相似文献   

19.
《中国汽摩配》2007,(12):24-25
随着中国汽车市场如火如荼的发展。中国汽车业将走入结构调整时期,汽车产业将实现产业整合和重新布局,像中国的家电产业一样,中国汽车业在完成这轮整合后,整个产业将平稳发展,价格和利润率都将保持稳定,汽车产业价值链的分布将逐渐转向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上。随着私家车迅速进入家万户,中国汽修业也进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汽车维修业和汽车保修设备行业在市场的洗礼中形成了利润丰厚的汽车后市场,  相似文献   

20.
《中国汽摩配》2006,(3):55-55
随着中国汽车产业的繁荣,汽车后市场进入高速发展阶段,旧的汽配流通体制和方式的逐渐打破,特别是日益发达的计算机信息时代对人们的生产,生活的渗透,汽配业的网络化运营模式的需求声日益高涨,汽配城信息化时代已经来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