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6 毫秒
1.
德育应以人为本,实现学生主体性与教师主导性的统一、德育共性与学生个性的统一、解惑传道与情感关怀的统一。现实高校德育仍存在着德育目的的工具化价值取向、德育过程的单向性、德育内容的片面性等"非人本"现象。高校人本德育的构建必须实现德育目的的人本回归、发挥人本德育"双主体性"作用、倡导师德育人。  相似文献   

2.
青年学生全面发展的时代性要求:全面发展与重点发展有机结合、社会取向与个人取向同时兼顾、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同时增强、主体性与社会化协调发展。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对高校德育的启示:青年学生的全面发展既是高校德育的根本目的,也是高校德育过程的体现;高校德育要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青年学生全面、协调发展;高校德育要切实认识到通识教育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新形势下的高校德育工作,仍存在诸多困惑和误区.应采取的对策是:增强老师的主体意识和德育意识,提高教师的德育素质和能力;在德育目标上,把理想教育与现实取向结合起来;在德育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在德育内容上,重视道德规范和基础文明;在德育方法上,坚持动情性与明理性的统一.同时在德育模式上,应讲究科学,发挥德育的防范作用.  相似文献   

4.
德育评价是高校德育的重要内容,更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风向标"。当前高校德育评价制约着高校德育工作的成效。以人为本的高校德育评价体系构建,就是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德育主体地位,围绕学生学习、生活多方面表现,通过多元化、多维度、差异化、客观科学的德育评价促进学生的道德发展和人格提升,为每个个体强化道德认知,指引道德规范,促进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5.
学生主体观视域下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其本质是以人为本理念在高校教育中的贯彻实施。目前,我国部分高校现行的规训化学生管理模式存在制约学生主体发展,学生主体性在学生管理制度构建、执行中缺失,学生主体性在权利维护中被弱化的问题。高校应在学生主体视域下转变学生管理工作思维,建立多方互动、学生参与的学生管理机制,保障学生的知情权、评议权和决策权等主体权利,以此优化学生管理工作路径,进而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6.
高校主体性德育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体性德育的提出是哲学和教育学关于主体性讨论的延伸,同时也是德育对现代社会发展的理论回应。伴随着人们逐渐由依附走向独立,现代高校德育应以培养人的独立自主意识、弘扬受育者的主体性为主题,树立科学德育规,创新德育工作。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高校德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要改变这一状况,增强高校德育工作的有效性,必须着重把握好德育过程的互动性、主体性、层次性和实践性,全面优化高校德育过程.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高校德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要改变这一状况,增强高校德育工作的有效性,必须着重把握好德育过程的互动性、主体性、层次性和实践性,全面优化高校德育过程。  相似文献   

9.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和普及为高校课堂教学提供了技术支持的同时,也带来了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弱化等一些新问题。本文从学生主体性的内涵及特征入手,在对三所高校6个课程班的18名师生访谈的基础上,总结了多媒体课堂中高校学生主体性缺失的主要表现,并提出了主体性强化的主要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10.
《保险学原理》课程参与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参与式教学法是一种能够调动教师和学生双主体积极性的开放式全方位的教学方法。参与式教学法具有全面性、平等性、主体性的特点,强调教学过程中老师和学生的相互参与,注重教学过程中主体性的回归,结合《保险学原理》课程教学实践,分析参与式教学在高校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1.
文章通过对主体性教育和校园体育文化的分析,提出在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要注重主体性教学思想,根据学生特点灵活组织教学,实行综合评价体系等,以培养学生体育主体能力,达到促进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人文关怀视野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人文关怀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水平和成效的重要手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解决人文关怀缺失的问题,将人文关怀的理念贯穿其中,坚持学生主体性与教师主导性的统一,德育共性与学生个性的统一,理论灌输与实践养成的统一,传道解惑与情感关怀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高校德育工作重视道德意识与政治要求的传播与灌输,未能充分发挥大学生的自主性,从而弱化了道德实践在德育活动中的基础性地位。因而,在社会引导功能与家庭教育功能双重弱化的背景下,大学生中知而不行、知而逆行的问题比较突出,严重制约了高等教育的德育目标的实现。探索一种符合时代特征与学生特点的德育模式,势在必行。知行合一的德育模式有效地纠正了传统高校德育的缺点与不足,强调知行并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设计具有德育功能的情境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自我体验、自我反思、自我纠正,从而促进道德意识的形成与内化,不断提高大学生道德实践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14.
主体性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是对传统教育的继承与超越,其实质是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塑造学生的主体人格。主体性教育的实践,灵魂在教师。关键在学生,障碍来自师生共建的习惯壁垒。笔者开设的《哲学案例分析》课为落实主体性教育作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5.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性呈封闭性到开放性、被动性到主动性、不平等到平等、一体到多元化的走向,它的成长始终贯穿着主体内在属性和地位变化的过程,同样也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主体性最直接的表征,是主体与客体、主体与主体、主体——客体——主体相互关系作用的活动本质,它的核心竞争力也永远是主体的成长。以主体性反思为轴线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是现代化时代的应然要求,是坚持民族精神文明、追求最高理想的核心。同时,解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代性成长的困境,也必须从"以人为本"出发。  相似文献   

16.
构建和谐社会是党在新时期提出的伟大目标,构建和谐高校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在高校中的具体体现,对高校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也为高校德育工作提供了新的维度和思路,探讨和谐高校视野下主体性德育的构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知识经济时代 ,人们的思想观念等各方面将发生深刻的变化。对青年学生进行社会主义、爱国主义教育 ,培养热爱祖国 ,服务于人民的优秀人才 ,是高校德育的紧迫任务 ;引导学生建立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合理和谐的关系是高校德育的重要内容 ;运用现代传播工具 ,提高德育的影响力 ,是高校德育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主体性德育是德育内在规律发展的要求,是民主与法制进步发展的需要。把灌输理论与主体性德育模式相结合具有客观必然性。坚持两者的结合,必须与时俱进,努力创新。  相似文献   

19.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和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的今天,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正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主体性教育已经成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基本要求和重要属性。我们必须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改进思想教育方式,通过合理的教学计划、丰富的社团活动、适当的社会实践和典雅的校园文化,构建高校主体性教育体系,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20.
德育课程是指学校根据社会需要和学生思想实际。设置专门的学科课程,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以及法制等方面的教育。高校德育课程相对于知识性课程以及非课程德育有自己的特点。德育课程诉诸的道德认识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起基础作用、德育课程价值导向的鲜明性,能够克服学生自身经验的局限性和环境影响的多元性,以及德育课程内容的完整系统性,能够克服非课程德育内容的零散随机性,确立了德育课程是高校德育的主渠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