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欠发达地区高校德育具有特殊性,其德育工作应针对学生特点进行,加强德育教育的多方合作,创建综合机制,从道德教育到道德实践形成德育教育合力,将促进欠发达地区高校德育工作的实效。  相似文献   

2.
德育工作是一项系统连贯的育人工程。高校在育人过程中应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先行"的理念,将教学工作和育人工作有机结合,以促进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安徽工程大学艺术学院结合学院工作实际、专业学科特色和学生成长发展的特点,在"三全育人"理念指导下,整合德育资源,形成德育合力,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高校德育工作重视道德意识与政治要求的传播与灌输,未能充分发挥大学生的自主性,从而弱化了道德实践在德育活动中的基础性地位。因而,在社会引导功能与家庭教育功能双重弱化的背景下,大学生中知而不行、知而逆行的问题比较突出,严重制约了高等教育的德育目标的实现。探索一种符合时代特征与学生特点的德育模式,势在必行。知行合一的德育模式有效地纠正了传统高校德育的缺点与不足,强调知行并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设计具有德育功能的情境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自我体验、自我反思、自我纠正,从而促进道德意识的形成与内化,不断提高大学生道德实践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4.
研究五年一贯制高职新生的道德发展状况,是德育工作体现其目标的针对性、过程的阶段性、方法的差别性的必然要求,是德育实现因材施教的前提.只有把新生入学阶段的德育工作建立在对学生道德发展现状充分把握的基础之上,才能为今后五年德育的可持续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并促进学生道德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5.
高等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承担着服务育人的重要职责,德育作为大学教育的主要内容,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然而近年来,社会上道德失范现象频发,许多传统美德正在流失。研究显示,高校德育工作的的缺陷与不足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鉴于此,高校应当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将"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理念贯彻落实到教学实践中,正视德育工作开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积极探索教育管理新思路,改进教学内容、创新教育形式、进行思想教育、构建网络平台,切实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相似文献   

6.
高校德育目的的层次性不明确导致德育主客体的积极性受损、德育工作实效性缺失。高校德育目的不仅应该肯定根本目的,更应该分阶段、分层次制定不同的具体目的。在其实施过程中,依据不同的学习阶段、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层次性设置,促进德育工作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7.
重视高校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的发展,对大学生道德意识、道德规范、道德行为,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高校应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建立网络德育系统,丰富网络德育内容,引导大学生发挥网络的积极影响,抵御网络的消极影响,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荣辱观,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道德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本质要求,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价值标尺与精神导向。制定切实可行的高校德育工作措施,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观念,把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作为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文化多元性背景下,如何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是各高校面临的重要命题。目前各高校德育工作更多的是通过辅导员等开展学生工作,相对忽视专业教师的德育作用。作为德育不可或缺的一环,专业教师应该在专业授课之余担负起德育工作,通过"i+1"式教学、互动式和开放式等模式塑造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0.
"模块化"主题班会具有时间的灵活性、内容的开放性、形式的多样性、参与的广泛性等特点。高校应坚持"以人为本"理念,遵循学生成长规律,结合高校德育内容和社会实际,科学设计德育模块,发挥班会的功能,有效开展"模块化"的主题班会,提升高校德育工作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