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的大家族中,存款准备金率是非常重要的成员之一,在一些重大的宏观调控中,往往都是由它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通过自身变动影响货币乘数和商业银行的放款能力,最终影响全社会的货币供应量。如在1988年,为了抑制物价上涨和货币投放过多,中央银行将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提高1个百分点;1999年,为配合扩大内需的政策,增强商业银行的可用资金和支付能力,  相似文献   

2.
樊华 《中国外资》2012,(14):49-50
存款准备金率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是指我国中央银行强制要求商业银行的一定比率保持资金流动性。为了对可能出现的通货膨胀以及经济过热等紧急情况,我国多次上调了存款准备金率,起到了一定的成效,这些措施的执行对股市也不可避免的产生了影响。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研究时间,通过列举部分实例,简要分析了存款准备金率对股市的影响,对相关从业人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存款准备金率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是指我国中央银行强制要求商业银行的一定比率保持资金流动性.为了对可能出现的通货膨胀以及经济过热等紧急情况,我国多次上调了存款准备金率,起到了一定的成效,这些措施的执行对股市也不可避免的产生了影响.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研究时间,通过列举部分实例,简要分析了存款准备金率对股市的影响,对相关从业人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存款准备金政策是我国货币政策调控的重要工具之一。自1985年实行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以来,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率38年间一共进行了64次调整。2018年以来,为拉动经济增长,我国持续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近两年,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央行持续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促进经济稳定增长。本文以2018-2023年为区间,通过向量自回归VAR模型研究发现,存款准备金率变动对流动性比例产生负向影响;通过脉冲响应函数分阶段模型研究政策的传导效力,发现疫情前后存款准备金率政策传导效果变化明显、效力减弱、时滞拉长;进一步对银行分类后,发现大型国有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受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影响比城商行、农商行小。随着宏观环境的变化,存款准备金率政策的传导效力要随之改变,经济下行预期下,在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基础上,要进一步提高政策的灵活性和精准性,从而更好地发挥稳定经济大盘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5.
2006~2007年两年间,央行运用存款准备金率、利率以及公开市场操作等货币政策工具与我国流动性过剩及其引发的一系列经济问题展开了角力。央行在2007年4季度货币政策报告中仍然使用“银行体系流动性偏多”的措辞,并在2008年1季度两次上调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使其达到15.5%的历史最高值。然而,近来媒体却经常传出各商业银行流动性趋紧和市场人士对高存款准备金率下银行能否正常经营的担忧。本文试图摸清商业银行体系流动性的真实状况,分析其形成机制,预测其发展前景并提示其对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商业银行融资性理财业务与货币政策运行效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存款准备金率与利率的上升将导致商业银行表内存贷款业务承担较高的机会成本,从而促使商业银行将表内业务移至表外以降低成本。2008年,伴随着我国央行以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为主要调控手段的紧缩货币政策的连续运用,以信贷资产类理财产品发行为主体的融资性理财业务呈现出快速增长态势,并成为商业银行应对金融环境变化的创新手段。融资性理财业务的迅速发展无疑会对央行货币政策的调控效果构成影响。如何应对这一影响,已经成为央行选择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所必须面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操作、再贴现共同组成三大货币政策,其中以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控作为稳定市场经济、缓减通货膨胀、破碎房地产泡沫的最主要手段。货币政策调控中实质上是中国人民银行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引起银行自身的存贷款利率的变动以便维持利润,大量研究指出了货币政策的出台及其在市场经济中研究的主要进展,讨论了存款准备金率调控的影响因素、实质效应,本文以银行为视角来看待存款准备金率变动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的介绍,分析了在我国实施该项制度的效应和历史地位,得出以下结论:(1)存款准备金率是中央银行调节货币供应总量的工具,也是促进金融机构稳健运行、防范支付风险的有效手段;(2)该项制度是货币政策与银行监管协调配合的尝试,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货币政策和银行监管的配合机制将会受到考验;(3)该项制度的近期效应影响有限,重在对存款类金融机构的中长期效应,特别是对商业银行无理性放贷行为进行有效约束;(4)差别存款准备金率政策是基于中国经济金融环境的一项制度创新.属于一种过渡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外汇存款准备金率成为我国货币政策工具中的新成员,但因其自身制度及核算办法中的不足,影响政策的有效性。近年来,存款准备金率作为货币政策工具的重要成员之一,在我国一些重大的宏观调控中频频现身,通过自身变动影响货币乘数和商业银行的放款能力,通过调整所释放出的信号,一并对全社会的货币供应量形成影响。本文尝试分析外汇存款准备金管理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货币政策的变动对股票市场的影响一直是金融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利用货币政策中的存款准备金率这一重要工具,来研究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对股票市场的影响,选取其中的五次作为样本,运用事件研究法来研究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对股票市场的公告效应,研究表明: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对股票市场有较显著的影响,但是存款准备金率对股票市场的影响幅度并不确定.  相似文献   

11.
《中国金融家》2015,(1):56-59
01宏观调控定向更加精准货币政策工具愈加丰富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4年4月25日起下调县域农村商业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2个百分点,下调县域农村合作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自2014年6月16日起对符合审慎经营要求且"三农"和小微企业贷款达到一定比例的商业银行(不含2014年4月25日已下调过准备金率的机构)下调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2.
宏观调控与商业银行的策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启清 《中国金融》2004,(19):31-32
在我国间接融资占主体的融资框架下,商业银行贷款规模的迅速扩大成为我国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商业银行在经济过热中所扮演的这种角色,也必然使它成为随之而来的宏观调控的风险承担者。从2003年9月开始,中央银行相继采用了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贷款利率浮动、再贷款浮息制度、差别存款准备金率、窗口指导等货币政策工具对商业银行经营行为进行大力度的  相似文献   

13.
一、前言2011-2012年,我国央行连续9次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期间还调整了2次差别存款准备金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从18.5%经6次上调到21.5%,后又经3次下调至20%(以工、农、中、建、交5大国有商业银行为例)。理论上,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作为货币政策工具之一,其调整对银行等金融机构有剧烈的影响,但从文献和相关研究资料看,在此期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变动并未产生政策制定者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央行副行长吴晓灵近日发表讲话:“在保持货币政策稳定和中性的同时,人民银行将综合运用各项货币政策工具及其组合,将商业银行的头寸调控到适度的水平”;“适度调控市场的流动性将是人民银行今年宏观调控的重要内容之一”。市场将此解读为央行即将出台紧缩的货币政策来收缩流动性.并且央行票据发行量的大幅减少更是增强了市场对于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预期。但是,笔者认为,目前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时机并不是很成熟。  相似文献   

15.
时波 《上海金融》2019,(12):79-85
流动性创造是商业银行高效运转的关键,也是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实现有效调节的主要方式。本文通过运用Sys-GMM估计方法,探讨了数量型和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对商业银行流动性影响的效果。研究认为:货币政策对不同规模商业银行流动性创造存在差异,对中小商业银行更为显著;商业银行对价格型货币政策的敏感程度高于数量型,资产规模较小的商业银行,对同业拆借利率、存款准备金率因素的变化较为敏感;货币政策对商业银行流动性创造的影响是短期的、阶段性的。因此,差异化的货币政策是提高货币政策效果的重要方式,增强商业银行对金融市场的敏感程度,提高自发调节流动性创造的能力,形成货币政策调节的期限差异,对增强货币政策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邵川 《新金融》2007,(6):19-21
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许多国家已经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一些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国家,如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其央行甚至完全取消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大多数商业银行的准备金水平降低到了只与其日常清算需要相应的水平。现阶段法定准备金率已成为我国货币政策的常规工具。而本文就此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17.
杨真 《金融论坛》2004,9(8):22-27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的介绍,分析了在我国实施该项制度的效应和历史地位,得出以下结论:(1)存款准备金率是中央银行调节货币供应总量的工具,也是促进金融机构稳健运行、防范支付风险的有效手段;(2)该项制度是货币政策与银行监管协调配合的尝试,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货币政策和银行监管的配合机制将会受到考验;(3)该项制度的近期效应影响有限,重在对存款类金融机构的中长期效应,特别是对商业银行无理性放贷行为进行有效约束;(4)差别存款准备金率政策是基于中国经济金融环境的一项制度创新,属于一种过渡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存款准备金率作为调节货币供应量的一剂猛药.其效果必然是显著的.人们不禁要问:此次存款准备金率上调之后.对商业银行的负面影响有多大?笔者的回答是,影响不大。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通俗地说.也就是存放在中央银行的多余准备金)为3.66%.这是一个明显偏高的比率。此次存款准备金率上调之后.商业银行只需将超额准备金转化为正常准备金就足以应对.故而.此次存款准备金率上调的经济后果之一,就表现为商业银行与中央银行之间资产负债表的重新调整.而收缩货币供应量的效果并不显著,也不会明显影响商业银行的盈利水平。  相似文献   

19.
张宝诚 《新疆金融》2006,(12):31-32
2003以来,我国国民经济中出现了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猛、货币信贷投放过多,部分行业发展过热等问题。针对这些情况,中国人民银行综合运用了实行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上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发行央行票据、加大“窗口指导。力度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引导商业银行贷款投向。但是,从实际运行效果来看我国货币政策并没有发挥预想的效用,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贷款总垦在中长期贷款拉动下日益扩大,可见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并不是完全畅通有效的。  相似文献   

20.
从6月16日到7月21日,在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内,央行两次等幅度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达到8.5%,而农村信用社(含农村合作银行),继续执行6%存款准备金率。连续两次使用同一货币政策工具,既反映了央行对当前经济过热的高度担忧,也体现了结构性问题对政策工具选择的掣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