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翟永芳 《消费导刊》2014,(10):275-275
在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当今时代,高职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形势更为严峻,高职院校也迫切需要对学生进行创业能力培养与教育,使创业成为毕业生就业的一种新趋势。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就必须改变策略,更新学生的就业观念,实现高职学生由被动就业到自主创业的转变。因此,积极探寻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模式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中职学校是对接企业的需求,实施专业核心技能和职业核心能力的"双核"培养,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体系。毕业生的职业状况也就是就业质量的高低与到职业学校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目前职业学校应以就业为重,逐步引导学生就业意识,以服务学生,服务家长为目的,建立人才培养就业安置工作的网格化,一路绿灯保障学生的就业;多方位宣传倡导教育学生及家长改变落后的就业观。采取服务模式多样化、长期化,去除学生就业后顾之忧;加大学校的知名度宣传;优秀毕业生宣传以就业促招生。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就业能力分析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就业能力是指个体得到工作、保持工作、应对工作中的变化并在工作中成长进步所需各项能力的总和。就业能力包含知识、技能、个人和求职要素。要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政府应加大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扶植力度,将工作落在实处;高校应因材施教,促进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企业应改变观念,积极配合校企共同提高毕业生就业能力;学生个人应加强就业意识,努力提高自身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社会结构的变化,人才供应与社会需要也随之发生了改变。本文以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从就业环境、个人选择、家庭背景等多方面,去研究会计专业学生就业选择等问题,也为当代应届毕业生就业问题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TPB理论为指导,对某高校艺术类研究生毕业生进行实证调研,从其内在就业意愿、所在学校及家庭的就业支持系统、周围就业氛围的刺激及重要他人对就业的评价等四方面分析原因,从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就业观念,激发就业意愿;加强就业竞争力培养,强化就业支持;丰富就业指导活动,营造积极就业氛围;客观对待"慢就业"现象,改变就业评价...  相似文献   

6.
王庆国  梁明山 《中国电子商务》2009,(11):126-126,128
新增就业岗位因金融危机导致经济增长速度放缓而相对减少。高校毕业生人数屡创历史新高,劳动力资源供大于求的状况短时间内无法改变,就业竞争压力空前,而占大学生比例过半的高职学生由于学历劣势等原因,就业形势将更为严峻。本文就如何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提高高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谈几点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7.
张秋贤 《中国市场》2013,(42):195-197
高校毕业生创历史新高,在就业形势严峻的当下,高职生就业前景更是不容乐观。高职院校通过创业教育使学生在思想理念、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方式等方面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改变学生的就业观念和提高学生的就业技能,促进高职院校的就业教育。  相似文献   

8.
探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和高等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大,高校毕业生的数量迅速增加,就业难的问题日益突出。按照教育部公布的数据计算,我国高校毕业生的数量由2001年的103.4万增加到2007年的495万,人数增加了4倍多。按照教育部高校学生司主持的"中国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的分析与预测"课题组的划分标准,就业率在90%以上表示毕业生供不应求;就业率在70%-90%之间表示供求基本平衡;就业率在50%-70%之间表示就业有一定压力;就业率在30%-50%之间表示就业有一定困难;就业率在30%以下表示可能产生就业危机。从2001年到2006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始终只有70%左右,显而易见,毕业生在毕业离校前的就业压力已经越来越大。作为处于学生工作第一线的辅导员深深的感到了身上责任的重大。从学生的内因入手,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才能使他们在就业这条路上走的更好。  相似文献   

9.
张彦哲 《商》2014,(44):29-29
高校毕业生就业凸显的问题主要是结构性矛盾突出,就业观念未改变和创业率低。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市场容量不足,教育体制的弊端以及学生自身的职业能力职业素质欠缺。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主要有扶持中小企业,扩充就业市场;加大改革力度,创造良好成才环境;鼓励学生提高自身职业能力职业素质,提升就业软硬实力。  相似文献   

10.
张斌 《中国市场》2014,(5):68-69
2014届毕业生就业问题已提上日程,为解决毕业生就业难题,笔者根据本学院管理学毕业生的自身特点,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据此了解并分析毕业生的就业准备,希望通过翔实的数据,更有针对性的为毕业生做好就业指导。  相似文献   

11.
自从199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后,我国高等学校开始实施大幅度扩招。高校扩招是国家出台的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决策。它对于实施高等教育“大众化”战略,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综合素质,满足广大青年学生升学深造的渴望,缓解高中毕业生就业压力乃至推动经济内需,促进社会消费等都具有积极的意义。然而,不容回避的现实是急剧的扩招使毕业生数量在短时间内成倍增加,全国高校毕业生由2002 年的145万,2005年增加到338万,2006年更将达到413万,毕业生就业已经由过去的卖方市场转向了买方市场,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如何以营销理论为指导,广泛拓展毕业生就业渠道,建立毕业生就业推广体系,是高校就业工作中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2.
李京京 《消费导刊》2014,(7):235-235
高校已由过去的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毕业人数也在逐年增加。毕业生就业工作压力日益增大,同时,毕业生以及社会对高校就业工作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传统就业工作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就业工作的需求。利用新媒体平台,创新和转变高校就业工作观念、手段、渠道。找到新媒体时代促进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策略,满足毕业生及社会的迫切需求。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采取一系列措施,为大学生生就业创造条件,并相继出台了各项政策,如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就业;鼓励高校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就业;鼓励骨干企业和科研项目单位积极吸纳和稳定高校毕业生就业;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等。文章就其中的"村官"政策进行分析,找出其中需要改进的地方,提出一些建议,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一个更好的平台,也能更好的加快"三农"建设的步伐。  相似文献   

14.
随着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走高,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独立学院电气信息类毕业生就业问题也日趋凸显,针对这些就业症结,结合电信信息类的办学特点实施教学模式改革.此改革模式从2006级学生开始实施,到今年已经有三届毕业生.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毕业生大军每年都在不断壮大,就业形势也越发严峻。解决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难题是非常重要而紧迫的一项任务,是现阶段政府和社会高度重视并着力解决的核心工作之一。由于我国高等教育不断革新,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呈现很多新的特点。虽然我国推行了很多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政策和措施,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每年提供的就业岗位还是远远无法满足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的需求。文章主要分析了网络文学对高职学生就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高平  白玉辈  张鑫 《现代商业》2013,(36):268-268
近年来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高职学生就业竞争日趋激烈。通过对历届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进行调查分析,了解毕业生就业倾向和变化特点,梳理毕业生就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促进大学生就业提供参考依据,努力实现高质量就业。  相似文献   

17.
刘玉丹 《消费导刊》2009,(16):45-45
由美国次贷危机演变成的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的经济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对就业的影响,中国毕业生网最近发布的2008年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与预测报告中,更是使用了"就业寒流"来形容大学生就业形势。本文通过对世界经济环境和经济危机对我国外贸行业影响进行简要分析,针对经贸专业学生面临的就业难题提出了几条对策,以期为2009年经贸专业毕业生就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现如今,我国毕业生数量逐渐增多,他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就业压力和挑战。毕业生毕业后能否不失业,已然成为全社会的热点问题。毕业生就业难既有社会因素,也有自身原因。本文对毕业生所面临的就业形式加以分析,让学生、家长、学校均有个正确的认识,从而调整心态和方向,切实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  相似文献   

19.
《商》2015,(31)
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的进一步增加,一线城市对毕业生落户政策的紧缩。高校应届毕业生在一线城市的生存压力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高校毕业生回原籍就业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究其原因,除了国家政策和社会舆论的影响,独生子女家庭越来越多也成为重要因素。此外,高校毕业生的先就业后择业的就业观念逐渐形成;大城市意识淡化,自身定位趋于合理;就业价值取向多元化;自主创业意识逐渐增强也是大学生回原籍就业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商》2015,(42)
在当前社会状况下,大学毕业生逐渐增多,但是由于经济的不景气,导致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面临着一毕业就失业的现状,因此很多学校与组织一改当初从中央到地方的就业政策,通过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创业来解决就业问题,这也是完善大学生培养体系的一次重要转变,通过改善学生就业与创业的氛围,为大学毕业生寻求新的出路与就业渠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