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新世纪的第一个春天,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召开了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来自全国各地的百多位会员代表汇聚北京,共商对外承包商会的改革与发展大计。会议选出了商会的新一届理事会,通过了《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章程》及行业管理、会员管理、内部管理的有关制度。外经贸部有关领导和政府有关部门的负责人都对这次会议给予高度重视。正如外经贸部副部长孙广相在讲话中所说,这次会议是承包商会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它不仅是承包商会深化改革、加强自身建设的重要里程碑,也将对我国对外经济合作事业的发展产生积极的作用。 成立于 198…  相似文献   

2.
商会组织是企业拓展社会网络和积累社会资本的重要平台,旨在推动企业之间实现资源共享和风险共担。本文以我国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实证分析企业参与异地商会对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影响。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参与异地商会有助于提高企业风险承担水平,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从作用机制上看,参与异地商会不仅有利于降低企业融资约束,同时助推了企业并购活动。进一步研究发现,异地商会对地区间社会信任具有替代效应,并且提升风险承担的作用,在传统商帮文化浓厚的地区和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地区更为明显。参与异地商会有助于企业减轻供应链环节的风险。本文为验证商会的风险共担特征提供了实证依据,为理解商会组织的社会功能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商会:从交易成本视角的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论国内国外,目前对商会的理论研究都十分缺乏。虽然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组织理论、社团理论、交易成本理论和信息经济学等的发展,商会的理论研究有了分析工具。本文说明商会在管理服务市场方面,相对单纯的市场组织(以企业为主体)和非市场组织(以政府为主体)是可以有效节约交易成本的,从而在市场经济国家中政府不应代替商会进行商会功能(产品、服务)的生产或提供,以避免高昂的交易成本。不过商会自身也存在交易成本,因此商会与政府间加强联系,以实现两者的密切分工与良性互动,巳成为市场经济发达国家中商会发展的主要趋势,这也是这些国家政府当前进行自身改革调整的一个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4.
赵珊 《开放时代》2023,(4):207-223+11
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商会史研究经历了阶级分析、现代化以及“公共领域”与“市民社会”三种理论范式的洗礼,最终殊途同归为对国家与社会二元对立论的认同,将商会看作西方式的“资产阶级公共领域”,终将形成与国家对立的“市民社会”。商会在1949年后的完全国家化更加剧了这一认识。深陷这一理论陷阱的商会史研究,既无法持续产出具有足够说服力的理论成果,也无法为当代商会提供经验借鉴。但从实践出发可见,近代商会是在中国独特的高度集权的政府与简约主义的行政体系的悖论结合的制度框架下形成的“第三领域”,其中突出的半正式治理机制,体现的是国家与民间社会之间的紧密联结与互动互塑,绝非国家与社会的二元对立。联系近些年崛起的“商协会”可以发现,“第三领域”的半正式治理传统仍在悄然运作,对于商会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经济》2014,(8):68-68
正商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实现政府与商人、商人与商人、商人与社会之间联系的重要纽带,也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近日,由《经济》杂志社主办,商会圈、我的律师网联合主办的中国商会界高端盛会"2014首届中华商会领袖论坛"在北京召开。本届论坛的主题是"探索中华商会成功发展之路",会上发布了"商会金融"和"商会法律服务平台建设"两个课题研究报告。  相似文献   

6.
刘耀淞  徐翊琬 《技术经济》2023,42(12):82-96
异地商会作为构建多元共治的社会治理新格局的重要主体,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力量。本文以2010—202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了异地商会对企业避税的治理效应。研究发现:参加异地商会可以有效抑制企业的避税行为;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异地商会主要发挥服务会员和服务社会职能,通过缓解外源融资约束和强化社会责任意识两条路径削弱会员企业的避税动机,进而降低企业避税程度。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异地商会对于企业避税的抑制效果主要体现在税收征管力度较强、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较大和分析师关注度较高的企业中,这说明在治理企业避税方面,参加异地商会与税务部门征管、机构投资者监督和分析师跟踪存在叠加效应,即异地商会能否发挥税收治理效应取决于政府和市场机制是否有效。本文从企业避税视角丰富了异地商会的治理效应研究,从社会组织视角拓展了企业避税的影响因素文献,为促进异地商会健康有序发展、推动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实践、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供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7.
《经济前沿》2006,(6):I0021-I0022
广东高科技产业商会成立于1999年,是由广东省辖范围内研制、开发、生产、销售高科技产品、项目的经济实体、高科技团体、机构及相关人员自愿组成的非赢利性的社团,是全国高科技领域的第一家商会,接受广东省工商业联合会和广东省民政厅指导。成立几年来,商会努力实践,探索出了一条与时俱进的办会模式,尤其是六大创新服务体系受到各级部门的关注和好评: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中国商会发展环境变得越来越好,商会的数量突飞猛进。由于商会职能作用的不断充实,商会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愈发重要。如何打造商会的文化?构架企业与企业、企业与政府、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桥梁等问题是推动商会长远发展的关键。本期“商会论道”栏目专访了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会长李河君,为读者解读新能源商会的发展之道。  相似文献   

9.
似乎大多数组织都有不断扩大规模的倾向与动力。国家追求更大的国土规模——战争往往起于领土之争,企业追求更大的经济规模——似乎这才是其价值之所在。现在,我们考察中国的商会时发现,商会也在不停地追求更大的会员规模。然而,每一个商会都应该规模化么?商会规模化倾向的驱动力是什么?  相似文献   

10.
唐纯林  王方 《广东经济》2011,(12):49-53
专业镇就是生产高度专业化,形成产业集群的建制镇①(包括街道等。笔者注)。研究商会在专业镇的发展情况,至少有两个重要的意义:一是经济意义,作为市场经济的产物,商会在推动专业镇经济的发展中应发挥重要作用;二是社会意义,在我国大力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率先成立的各专业镇商会在社会组织发展方面可以提供怎样积极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分析知识经济时代的新经济现实的基础上 ,从结构主义的理论视野 ,洞察了现代西方社会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产生的缘由和动力 ,以及正在和将要形成的社会制度和社会结构 ,从而揭示了知识社会的本质。  相似文献   

12.
生态和谐社会:社会观的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从经济社会生态系统中人与自然、人与人的两大基本关系出发,提出了生态和谐社会概念;并认为生态和谐社会是一种高级的社会形态,是生态和谐与社会和谐二者的结合与统一。论文对生态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概括为五生:即生态经济、生态生活、生态政治、生态社会和生态环境;并提出了评价生态和谐社会和谐度的五类12项指标;最后,对当前构建生态和谐社会的四项任务,即社会结构城镇化、经济结构工业化、农村生活城市化和生活环境生态化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从国家安全、集体要求、个人交往、人权等4个方面分析了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的冲突,从形成网络社会的主体、客体、交互方式等3个方面提出了协调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关系的设想。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在美国这样的“丰裕社会”中,贫困问题不仅仍未得到解决,而且丰裕本身就演化成贫穷的社会和政治条件。在过去的岁月中,通过自己的政治参与,富人们使国家实行了有利于自己的经济政策。同时,他们对穷人的境遇要么漠然置之,要么就用各种方式将贫富分化的状况合理化。作者认为,要解决贫困问题就必须依靠穷人自身的政治觉醒,穷人应该更积极地参与政治,通过选票改善自身状况。  相似文献   

18.
半熟人社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贺雪峰 《开放时代》2002,(1):114-115
近年来,三农问题引起越来越多的学术关注。我们编辑这组农村题材的短文,希望能够引起读者的兴趣和关注。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