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外国直接投资对中国国内投资的影响:挤入还是挤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外国直接投资(FDI)对东道国国内资本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这表现在FDI对国内投资的挤入(挤出)效应上。本文利用Fry(1995)的模型对1990年至2004年FDI对我国国内投资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从总体上来看,FDI对我国国内投资具有显著的挤入效应;在东部不同省份存在明显的挤入或挤出效应;在中部不同省份存在一定程度的挤入效应或效应不确定、不明显;在西部部分省份存在挤出效应,多数省份效应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外国直接投资通过扩大全社会固定资产规模和国内储蓄直接增加了我国国内资本积累;通过挤入/挤出效应影响我国国内资本规模。本文首先对FDI的直接资本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然后采用1991-2009年省级面板数据,考察我国总体以及东、中、西部地区FDI的资本挤出/挤入效应。研究结果表明:FDI在我国总体样本、东部地区存在中性效应;在西部地区只通过其滞后项影响国内投资,资本效应为中性;中部地区挤出/挤入效应不明确。此外,东部FDI对地区资本存量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而中、西部地区则对当地资本形成起到了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西部地区FDI转化为国内投资速度慢于其它地区。  相似文献   

3.
杨元华 《现代商业》2007,(21):179-180
外商直接投资(FDI)就像一把“双刃剑”,在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的同时,其负面效应也日益凸现。FDI如果带动了当地的投资会带来挤入效应,反之,如果FDI进入了与当地企业相竞争的行业,则会代替或挤出当地的投资进而产生挤出效应。本文采用Agosin和Mayer构建的国内投资方程构建模型,对FDI对天津地区工业投资的挤入挤出效应进行实证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构建一个总投资的理论方程,利用1985-2003年间我国29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对FDI与国内投资的挤入和挤出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992年之前FDI显著地挤入了国内投资,1992年之后FDI则对我国的国内投资产生了挤出效应。但综合来看,在全国范围内FDI对国内投资产生了挤入效应。在以出口导向和劳动密集为特征的珠江三角洲地区,FDI的挤出效应比以进口替代和资本深化为特征的长江三角洲地区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5.
外商直接投资(FDI)就像一把"双刃剑",在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的同时,其负面效应也日益凸现.FDI如果带动了当地的投资会带来挤入效应,反之,如果FDI进入了与当地企业相竞争的行业,则会代替或挤出当地的投资进而产生挤出效应.本文采用Agosin和Mayer构建的国内投资方程构建模型,对FDI对天津地区工业投资的挤入挤出效应进行实证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杨帆 《现代商业》2013,(25):86-86
改革开放以来,FDI(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对福建省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FDI趋利的本质也决定了其在促进经济增长(主要表现为对国内投资的挤入效应)的同时,也会对经济产生负面效应(主要表现为对国内投资的挤出效应)。因此,研究福建省FDI流入到底对福建产生了何种影响,对进一步合理利用福建的FDI和发挥福建省国内资本的潜力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运用2000-2010年的数据,采用多层线性统计模型,分析了泛珠三角区域市场化、经济增长和国内私有投资之间的挤入挤出效应关系。研究表明:市场化率作为一个宏观层次的二层变量解释了经济增长对国内私有投资的挤入效应在不同省份之间变异的29.8%,较好地解释了经济增长对国内私有投资挤入效应强度在不同省份的不同。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不仅直接对国内私有投资产生挤入效应,还会增强经济增长对国内私有投资的挤入效应。在其它变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市场化率每增加1个单位,经济增长对国内私有投资的挤入效应在原有基础上增加0.22个单位。同时研究还发现,FDI对国内私有投资挤入挤出效应在不同省份不同,但是总体而言对泛珠三角区域大部分省份产生了挤出效,市场化程度对FDI与国内私有投资关系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有着重要作用。本文利用1997-2005年我国主要行业的外商直接投资、国内建筑业投资以及建筑业增长数据,分析了外商直接投资对国内建筑业的挤入挤出效应。结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资挤出了建筑业的投资。文章最后对挤出效应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1997~2008年时间序列数据和2004~2008年面板数据计量分析得出,中国服务业FDI总体上具有资本挤入效应,但存在行业开放度和开放时段差异,即外资进入壁垒对中国服务业FDI资本效应具有重要影响:进入壁垒越低,FDI挤入效应越显著;进入壁垒越高,FDI挤入效应越弱,甚至具有挤出效应。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国际资本流动视角分析了外国资本流对我国国内储蓄的影响。通过实证分析,认为在短期内外国资本流对国内储蓄具有“挤入效应”,而长期则具有“挤出效应”。同时,结合我国储蓄与外国资本流入关系的动态变化,认为我国在引入外资过程中,更应注重对外资的利用效率,从而实现跨期资本流入的最优调整。  相似文献   

11.
对宁波市1990-2005年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宁波FDI对国内投资的挤入挤出效应呈中性。为避免FDI对国内投资"挤入效应"的衰减、"挤出效应"的凸现,宁波应该尽可能引导和鼓励FDI投向第三产业、投向有较强关联度的产业,并积极引进具有较强技术溢出效应的企业。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财政分权体制下,地方政府针对FDI展开了激烈的引资竞争,各地针对FDI的优惠措施不断强化,使得外资企业对国内私人投资企业形成了过度的竞争优势,导致FDI对私人投资的"挤出"。实证表明:各地对FDI的引资优惠引致并强化了FDI对我国私人投资的挤出效应;我国中西部地区对外资的优惠强度明显高于东部,由此导致的挤出效应也最为显著。即使在"两税合并"后,分权体制所导致的引资冲动仍使得地方政府有足够激励采取各种变相优惠吸引FDI,因此,应从根本上调整地方政府激励机制,规范区域间引资竞争行为。  相似文献   

13.
在考察对外直接投资在我国经济中的作用时,关键要看其是否挤出了国内投资。本文在分析了外国直接投资对东道国的挤进和挤出效应之后,根据1993-2004年间的相关经济数据,实证分析了外国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所起的作用。分析表明,在最近10年中,对外直接投资并没有挤出国内投资。  相似文献   

14.
利用计量经济学模型,实证检验了我国不同地区FDI与国内投资之间的关系。在对FDI与国内投资效率进行比较中,得出在我国各地区FDI与国内投资之间均不存在所谓的“挤出效应”,不同地区FDI与国内投资的效率也有所差异,东部地区FDI效率远远高于国内投资效率,而西部地区FDI与国内投资效率差距相对较小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采用上海市1978-2005年的经济数据,对外商直接投资(FD I)的资本积累效应进行数理统计分析。协整检验显示:FD I对上海市的国内投资产生了显著的挤出效应。为此政府要加强对FD I的引导和监管,强力培育国内资本市场,提高民营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分析1990-2009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本文研究政府财政支出是否具有挤出效应。研究发现:财政支出对私人投资具有明显的挤入效应,动态面板GMM模型的分析显示投资自身具有强烈的自相关性;投资具有通货膨胀效应,而且和消费具有互相抵消的效果;挤入效应在东部和西部存在,而在中部则不存在,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导致了挤入效应上升;分位数回归的结果显示挤入效应具有明显的非对称性,在较小和较高水平的私人固定资产投资水平上挤入效应比较大。  相似文献   

17.
基于国内外的研究成果,提出一种研究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农业产业安全影响的新思路。一方面,选用1997年至2009年的相关时间序列数据,构造了联立方程模型,分别利用二阶段最小二乘法(2SLS)和普通最小二乘法(OLS)估计了农业引入外商直接投资对国内投资和就业所产生的挤出效应。实证结果显示,农业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增加1%将导致0.2%的国内投资和0.01%的农业就业被挤出;另一方面,基于国内投资与就业挤出效应视角,针对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农业产业安全可能产生的影响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