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5 毫秒
1.
激励是满足人的内在需要和外在需要的过程。激励按其来源分为内在激励和外在激励。外在激励更多的是以“经济人”和“社会人”的人性假设为基础的,而内在激励则以“自我实现人”为基础。内、外激励的有效利用有两个途径:一要以能够满足人的需要为基础;二要使员工成为能够自我激励的“学习人”。  相似文献   

2.
人是国家、社会、法律的主体。从人性的角度和历史的层面看,国家、社会和法律是依据人的利益需要的产物,并随人的利益发展而调整。国家、社会和法律的运行,必须有利于人的矛盾的解决、服务于人的发展,在知识经济时代,国家、社会和法律面临人的利益平等的呼唤,变革不可避免。  相似文献   

3.
“他赋人权”是指人认为应无条件给予其同类的待遇。它本源于人性,它的实现过程是对给付者和被给付者人性需要的双重满足。在国家范畴中,该种权利的实现须得以借助法律和其他社会规则的工具性价值,并以平等享有的方式达成。  相似文献   

4.
从学理之角度分析,盗窃信用卡并在ATM上使用的应为盗窃罪,而盗窃信用卡并在银行柜台或特约商户处使用则应为信用卡诈骗罪。但刑法通过法律拟制将后者也定性为盗窃罪,对此不少学者提出了质疑。社会需要是人类一切制度与体系存在的根本原因,而作为一种无中生有的虚构,该法律拟制恰恰因为能够通过对刑法适当的变通而有效地满足社会某种需要,从而使自身获得相当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5.
为了满足财税法律专业人使用部门的专门化需要,财政税务部门主管院校法学办应当进一步强化法律人才培养的财税化趋势,在充分调查研究应用部门对财税法律人才基本素质需要的基础上.不断加强财税法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研究、体系构建与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从人与人的对象的统一中来规定和认识人性,所得出的是现实的人性,总体的人性,是随着历史发展和人的生存条件的变化而不断改变的人性。这种人性观认为,人性是自我的;入的需要就是人的自我性的证明。人性中的利己和利他的矛盾是人性的基本矛盾,也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人性的表现是利己的还是利他的.取决于人生活的具体历史环境。马克思对人性的规定是人性观上的“哥白尼式革命”。  相似文献   

7.
人性的善恶问题是思想家们广泛关注和永久争论的话题,至今未达成共识。人的本性是利己的,无所谓善恶。人的善恶是人的社会性和理性的产物。人为满足其私欲,既可能行善又可能作恶。人性是善和恶的统一。法律应建构于人性的善和恶的统一的基础上,成为建设性的社会规范,既达到抑恶的目的,又为人的善行提供制度环境和制度保障,以利于和谐社会的建立。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的容隐制度存续了几千年,它体现了法对人性的尊重,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西方古代和现代法律同样有容隐思想的体现,是人类社会价值取向的反映,是法律对秩序价值追求的结果,体现了刑法的谦抑性价值。在国外许多国家相关法律中也有关于容隐的内容,然而,容隐制度在我国却被作为封建糟粕予以抛弃,我们应该重新在相关法律中构建容隐制度。  相似文献   

9.
善和恶是人性中的两个基本维度。基于人性恶会导致利己行为,并会为一己之利而损害他人,因此,我们需要通过法律制度来维护正义。基于人性善会产生利他行为,使得人与人之间友爱和睦,因此,我们崇尚人类的美德品质。本文从人性出发,完整地解读了斯密思想的法律观、道德观和经济观,揭示了斯密心中完美的理想社会和人类自然秩序,阐述了斯密思想对现实社会发展的启迪和意义。文章最后揭示了为保障实现理想社会的三条自然法则:正义的法律作为人的一切行为的外在规范;公正的旁观者作为人的一切行为的内心监督;在平等和自由条件下追求自我利益。  相似文献   

10.
需要即人的本性。需要是无限发展和变化的,因此,人性也是丰富多样而不是单一的和抽象的。人性回答的是“人是怎样的”,人的本质回答的是“人为什么是这样的”。人的本质就是丰富多样的各种需要之间的内在联系,即超越性。自由自觉的活动是人的超越性本质力量的确证和现实化,这种确证和现实化通过社会关系总和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1.
人的尊严是一个关乎人的主体性意识和人的价值何以实现的哲学问题。当我们提出人的尊严由谁给定这样的命题时,我们试图通过历史的考察去发现人类在使人的尊严逐渐走向自足的同时,强调个体对非工具性存在及个体价值的不可替代性和正义的要求。而在当今社会要我们学会与他者相互尊重,从他者中获得尊严,从而使人的尊严才会真正具有普遍主义意涵。  相似文献   

12.
谈国家主权与国际人权保护--以公民权利为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权与人权的关系是国际关系理论中充满争议的领域之一。如何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是新时代必须回答的问题。坚决反对“人权高于主权”以及“主权消失论”,同时也要警惕“绝对主权论”以及否认人权的国际法属性的倾向。主权与人权的关系应定位于二者是公民权利基础之上的内在统一。  相似文献   

13.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 ,人的知识和技术将成为经济生活的主导因素 ,人力资源作为最主要的生产力构成要素 ,将推动生产力的革命以及未来经济的新格局。会计决定于客观经济环境的变化 ,同时必须服务于特定的社会经济环境 ,人力资源会计将成为倍受人们重视的会计领域。本文试图对人力资源会计的目标、核算内容及人力资源会计在我国实施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等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4.
人权是一种思想观念,也需要建立相关的法律制度保障人权的实现。人权保障一般是以宪法为核心建立整体的法律制度,包括行政法上的制度。于2011年1月21日实施的《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和补偿条例》是一个重要的行政法规,其规范着房屋的征收和补偿的程序,对国家、政府和被征收人都有着非常切实的联系。该法规在总则和分则部分也较好地贯彻了人权理念并建立了相关的制度,但仍需要做出一些符合时代发展的完善。  相似文献   

15.
基于新经济增长理论将教育人力资本和健康人力资本引入MRW模型中并对其进行拓展,从理论上分析了教育人力资本及健康人力资本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收敛的作用机理,同时运用2000-2012年全国30个省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人力资本的存量和流量对区域经济增长收敛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教育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显著,而健康人力资本虽然能够促进经济增长,但结果并不显著.因此,要加大对人力资本的投资力度,根据各地区产业结构的特点构建合理的人力资本结构,完善人才资源配置机制,为人才合理流动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6.
对建立人力资源会计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的价值在经济发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作为以反映和监督为最基本职能的会计核算,应当把人力资源的确认、计量和核算,作为其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7.
在人权发展全球化的趋势下,各国必须对国际强权与不法权力进行法律控制,协调各主权国家内部的人权与主权关系,将人权问题纳入全球法治的法律体系中,实现人权全球保护的法治目标与状态。人权法治全球化的深刻动因在于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二战的历史教训以及现实的国际强权政治与不法权力的存在。人权在趋向全球化的演变过程中,存在一个由国内走向国际、由狭隘走向全面、由区域走向全球、又由全球影响区域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全球人权法律制度也由零散走向系统、片面走向全面。  相似文献   

18.
犯罪构成与刑事诉讼及人权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犯罪构成是刑法的核心概念。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的犯罪构成与刑事诉讼紧密相连 ,在动态意义上发挥了保障人权的作用。我国的犯罪构成理论排除了“有责性”和“违法性”的查证 ,缺乏有效的保障、限制机制 ,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9.
高校教师是高校最重要的资源,伴随着高校人事制度的改革,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正朝着制度化方向发展。人事制度的改革给高校注入了活力,促进了高校人才资源的开发,但仍面临着各种冲击和争议。从人力资本的视角研究高校教师的价值,分析高校教师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其人力资本的形成、特性以及在高校环境下的作用,以实现高校教师人力资本的积累,实现激励方式的多样化为目的,从新的角度探讨高校教师激励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