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在金融理论中,派生存款是按照两方的有关定义来解释的。在我们的银行实践中,派生存款却不完全具备理论上所认定的性质和特点,理论上的“鹿”变成了实际中的“马”。这就必然阻碍我国金融改革的深化。本文试图说明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并证明规范我国的派生存款是金融治理整顿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余力 《金融研究》1990,(9):15-19
从1984年起,中国人民银行开始实行存款准备制度,标志着我国货币供给管理制度的重大变革。中国人民银行将运用派生存款、基础货币、货币乘数、货币供应量等金融变量,重构我国的货币工程。然而,6年来的实践表明,我国货币政策中间目标还未真正转移到货币供应量上来,准备制度大有形同虚设之嫌。究其原因,除了对我国信用制度缺乏实事求是地分析,以及多次宏观失控的冲击外,根本原因在于理论研讨滞后,且误区丛生。下面,我就存款准备制度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谈点个人见解,恳求同行赐教。一、派生存款辨析时下,在多数论述派生存款的著作和文章中,对派生存款最流行的说法是:银行由于货款而转化的存款。严格地说,这一概念不但是含混的,而且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3.
派生存款,是相对原始存款而言的存款货币,是现代银行制度的必然产物。派生存款是在原始存款基础上形成的,而原始存款又是由中央银行创造的货币(包括现金和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构成的。因此,我们将按照现金→原始存款→派生存款这样的变换过程来考察派生存款的实质。  相似文献   

4.
《货币银行学》或《金融学概论》是财经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存款货币创造过程是该课程的重点与难点问题,现有教材对这一问题中涉及到的基本概念存在分歧,给学生带来困惑。以近4年出版的代表性教材为依据,结合货币制度从金属货币本位向纸币本位的演变,提出原始存款的三种属性,根据三种属性界定原始存款的内涵,修正原始存款的定义,进而完善派生存款和存款乘数的定义。基本学术主张是:在现代中央银行垄断货币发行的纸币流通条件下,原始存款是存款货币银行体系得到的最初一笔准备金。派生存款是存款货币银行通过业务活动创造的超过原始存款的存款,表现为货币供应的流量。存款乘数是派生存款与原始存款的比率。  相似文献   

5.
周升业 《金融博览》2012,(21):30-31
金融资金运行的环节有很多.并构成内在密切联系的大体系.银行是资金运行的中枢。 银行的枢纽作用 我们知道.金融运行要以一定货币量为载体,而银行在经济中正好扮演供给(或是收缩)货币量的角色。中央银行通过对商业银行贷款、购买外汇和国债(或财政透支)等提供原始存款;商业银行在原始存款基础上通过存贷业务多次相互周转.创造出更多的派生存款。  相似文献   

6.
<正>麦肯锡公司在《变化中的中国批发银行业务格局》报告中指出,供应链金融业务将带来存款的派生和丰厚的中间业务收入,是商业银行业务转型的重要契机,也是国内银行业获得持续发展动力的一个关键因素。那么,什么是供应链金融?它对国内商业银行有无实质意义?在目前经济结构调整期如何强化这项业务风险管理?论文就以上问题简要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认识供应链金融业务(一)供应链金融的一般定义供应链金融是将供应链上的相关企业作为一个整  相似文献   

7.
信用货币随着经济发展而发展,已经给原始意义上的原始存款和派生存款两个概念的界线很大冲击。这里只是指出二者已不能像过去那样定义,并未提出新的定义。 早期银行,在金屈货币制度下,存款业务是实实在在的货币(从金、银到铸币),那时产生了原始存款和派生存款两个概念。原始存款指吸收金屈货币形成的存款。银行吸收存款后,金屈货币就转……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自1993年提出要建立存款保险基金以来,存款保险制度已经酝酿研究了多年,作为一道金融安全网一直存在着争议,而且这项制度有着不可避免的道德风险,这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担心。因此研究存款保险制度带来的道德风险和道德风险对存款保险制度危害情况以及设计规避道德风险的方案变得紧迫。那么显性存款保险制度相对隐性存款保险中的道德风险是高是低。本文从这一问题出发,对显性存款保险与隐性存款保险制度下的道德风险进行分析,并且对二者之间的道德风险的高低进行了比较,最后得出中国应推出显性存款保险制度,来保障存款人的资金安全,以及来增加金融系统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自1993年提出要建立存款保险基金以来,存款保险制度已经酝酿研究了多年,作为一道金融安全网一直存在着争议,而且这项制度有着不可避免的道德风险,这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担心。因此研究存款保险制度带来的道德风险和道德风险对存款保险制度危害情况以及设计规避道德风险的方案变得紧迫。那么显性存款保险制度相对隐性存款保险中的道德风险是高是低。本文从这一问题出发,对显性存款保险与隐性存款保险制度下的道德风险进行分析,并且对二者之间的道德风险的高低进行了比较,最后得出中国应推出显性存款保险制度,来保障存款人的资金安全,以及来增加金融系统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张俊 《海南金融》2016,(1):72-75
存款是商业银行的立行之本,但在利率市场化、金融脱媒、互联网金融等因素的影响下,商业银行存款流失问题日趋严重。本文基于最新的数据,将存款资金区分为执行法定利率定价的存款和按市场利率定价的存款,分析了今年以来这两类存款变动情况。从微观层面分析个别银行业务结构转型对执行法定利率定价的存款带来的影响,最后,文章剖析了存款流失的宏微观原因,并基于我国商业银行负债管理现实,提出了化解存款流失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正存款保险制度是金融安全网的三大支柱之一,在增强公众信心、维护金融安全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完善金融机构市场化退出机制。长期以来,中国一直存在着隐性的存款保险制度,国家成为金融机构事实上的最终担保者,适应改革的需要,尽快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商业银行存款保险制度具有紧迫性和现实意义。为了探讨中国商业银行存款保险制度的相关问题,《金融论坛》编辑部组织召开了专题学术研讨会。现将学术研讨会主要观点综述如下,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2.
存款冲时点是当前我国银行业非常普遍的现象,表现为存款季末大幅冲高、季初快速回落以及季末市场利率上升等。银行通过理财产品转存款、同业"合作"增存款、突击放贷派生存款、抬高收益揽存款等手段实现存款"冲时点",造成了银行时点数据失真、经营成本上升、单家银行及整个金融体系流动性风险增大等问题。存款"冲时点"的原因中既包括银行业经营的外部环境因素,也有银行内部考评因素,还有同业竞争因素。本文引入博弈论中的囚徒困境模型对存款"冲时点"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方案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存款冲时点是当前我国银行业非常普遍的现象,表现为存款季末大幅冲高、季初快速回落以及季末市场利率上升等。银行通过理财产品转存款、同业"合作"增存款、突击放贷派生存款、抬高收益揽存款等手段实现存款"冲时点",造成了银行时点数据失真、经营成本上升、单家银行及整个金融体系流动性风险增大等问题。存款"冲时点"的原因中既包括银行业经营的外部环境因素,也有银行内部考评因素,还有同业竞争因素。本文引入博弈论中的囚徒困境模型对存款"冲时点"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方案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正> 存款准备金政策是中央银行宏观调控的手段之一。由于我国目前的存款准备金政策内在机制和实施的外部环境存在诸多偏差,使之在中央银行宏观调控中失灵,因此,必须从内、外两个方面加以进步完善。一、完善存款准备金政策的内在机制1.变单一的存款准备资产为存款和库存现金两种准备资产。我国规定可用作准备金的资产只能是存款,这样带来以下问题:第一、存款具有信用创造能力,只用存款作为准备资产,上缴的准备金很大部分是派生存款。第二,不具有信用创造能力的库存  相似文献   

15.
市场化条件下人民币同业存款的定价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民币同业存款利率市场化的逐步推进,人民币同业存款定价策略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市场化条件下,商业银行对各种金融产品定价是大趋势。文章结合实际,对人民币同业存款的定价作了策略分析。最后用实例展现了商业银行人民币同业存款定价的过程,并提出了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自拙作《银行创造自身资金来源两个问题答疑》(见《金融研究》1984年第7期)发表后,张合金同志撰文《银行究竟能不能动用存款》(见《金融研究》1985年第2期)提出几点质疑,现有必要对这一问题进一步说明,以便深入讨论。银行究竟能不能动用存款,这是认识我国银行存贷款关系的一个关键性问题。  相似文献   

17.
熊海帆 《浙江金融》2007,(9):60-60,17
众所周知,金融学中存在一个货币乘数的概念,被用以模型化地描述商业银行派生存款货币的基本原理,并为中央银行制定和运用货币政策提供了理论指导。综合国内外的反洗钱研究与实践可以发现,其实借助于金融行业所进行的洗钱活动(本文简称"金融洗钱")也会产生相似的乘数效应,可以成倍放大流通中的"黑钱"数量,具有不可忽视的理论价值和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18.
银行业内在的顺周期性被认为是导致金融失衡并触发本轮国际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银行在经济处于衰退阶段显现出的信用紧缩行为很大程度上抵消了扩张性货币政策的效力,从而影响到经济复苏的节奏、力度和持续性。这一现象无法通过经典的派生存款理论加以解释。分析在传统的存款准备金约束之上加入了监管资本约束条件,从银行资产负债表的角度解释了银行信贷顺周期性的形成机理,并分析了双重约束下货币政策非对称性的原因与特征。  相似文献   

19.
对公存款,是我国城市金融中一项重要的资金来源。它所含的范围,是企业存款与其他存款。在我国城市金融中,对公存款占各项存款的50%左右。如何把对公存款事业引上科学的道路,促进对公存款的稳定发展?是我国城市金融中重要的课题。必须把对公存款事业引上科学的道路我国城市金融中,对公存款,从数量上看,已从1984年的957亿元,1988年达到1807亿元,增长88.81%,平均年递增17.22%。这是我国城市金融战线,上下各方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支持我国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20.
存款保险是市场化的金融风险处置机制,有效的处置机制对充分发挥存款保险职能,增强金融市场约束,保障金融安全至关重要。当前,为充分发挥存款保险的风险处置职能,建议建立完善的存款保险配套法律制度和问题投保机构风险处置流程、处置框架,健全问题投保机构风险监测、识别、处置和预警机制,明确风险识别、风险处置标准,推动问题投保机构有序退出金融市场,维护区域金融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