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黄超 《中国市场》2024,(12):127-130
股权激励是一种在现代企业中被广泛采用的激励机制,通过给予员工股权,激励其为企业创造长期价值。文章旨在探讨股权激励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介绍了股权激励的定义和类型,从五个方面论述了股权激励对企业财务管理的积极影响:增加员工动机、提高企业绩效、降低成本、优化资本结构和增强企业创新能力;讨论了实施股权激励面临的五个挑战:激励机制设计、激励效果评估、激励成本管理、激励合规性和激励公平性;提出了相应的策略,包括:合理设计激励机制、建立有效的激励评估体系、加强激励成本管理、规范激励合规性和确保激励公平性。通过深入研究股权激励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股权激励带来的挑战,提升财务管理水平,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股权激励效果及影响因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龙 《商场现代化》2010,(18):145-148
文章取股权激励实施的上市公司数据,旨在揭示股权激励对提升公司业绩的效果与否,哪些因素会影响股权激励效果。并提出如下猜想:第一,股权激励对提升企业经营业绩有明显积极作用;第二,企业性质,成长性都是决定股权激励效果好坏的重要影响因素;第三,国有企业实施股权激励将比民营企业的效果更好;第四,成长性好的企业实施股权激励将有利于纠正经理人短期行为。并对政府监管层和投资者的行动提出指导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3.
股权激励是企业股东有效管理员工,激发公司高管及员工工作热情的重要工具之一。股权激励是一种有效的长期激励机制,旨在通过提供一定数额的股权,来激励员工和高管将自己的利益与公司的利益紧密结合,让他们以股东的身份分享企业的收益,并承担企业的风险,从而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全心全意地参与企业的发展,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随着公司管理方法的持续改进,股权激励已成为公司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的关键工具。所以,本文将以小米公司为例,对小米公司企业绩效和股权激励之间的相关联性进行案例分析研究,主要目的是研究公司的股权激励策略是否会对企业的绩效产生影响,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并对此作出分析和说明。  相似文献   

4.
自2005年我国施行股权分置改革开始,众多上市公司选择利用股权来激励企业员工,通过对N公司2005年9月推出的股权激励方案执行情况进行分析,探讨股权激励的本质、目的及实施的关键要素,以及股权激励在实施过程中如何规避风险,在国有企业中如何防止股权激励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等问题,探讨监管机构对股权激励方案的制订如何进行政策上的指导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在经济高速发展、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企业绩效是衡量其经营状况的重要指标。股权激励对减少公司人才流失、激发员工潜能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本文以信息技术行业为例,选取137家A股信息技术企业中实施股权激励的企业为样本,以其2009~2012年间的公司年度财务数据为样本数据,通过实证研究得出企业绩效与股权激励实施程度呈正相关关系,并综合实证分析结论为信息技术企业实施股权激励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罗付岩  沈中华 《财贸研究》2013,24(2):146-156
将股权激励、所有权结构、代理成本与投资效率纳入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使用产权属性作为调节变量,代理成本作为中介变量,实证检验股权激励是否影响投资效率,以及股权激励、所有权结构、代理成本与投资效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股权激励能够抑制上市公司的非效率投资,代理成本的中介效应显著,但所占比重很小,非国有企业的抑制作用大于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的中介传导机制畅通;国有企业"期权激励"方式能够显著抑制非效率投资,非国有企业的非效率投资通过实施"股票激励"方式能够得到显著抑制;实施股权激励计划能够显著抑制上市公司的投资不足,非国有企业的抑制作用大于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的代理成本中介效应机制畅通,国有上市公司的代理成本中介效应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2011~2015年沪深两市A股主板上市公司为样本,证实股权激励在发挥改善企业绩效作用的基础上,引入股权制衡对股权激励效果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了不同产权性质企业中股权制衡对激励效果的影响差异,结果发现:大股东股权制衡度对股权激励效果产生的影响在不同产权性质企业中表现不同.国有企业中,较低的股权制衡度会带来更好的激励效果;股权制衡度与企业绩效呈倒U型关系,理论上存在最优股权制衡度,以实现企业绩效最优.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深入分析企业内部股权激励政策的实施,探讨了其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及相关机制。研究发现,股权激励政策在提升员工创新动力、激发团队协同创新的同时,也在企业内部形成了更加积极的创新氛围。通过实证研究和案例分析,本文构建了企业内部创新能力评价体系,深入挖掘了股权激励在激发个体创新潜能和促进团队创新协同方面的具体机制,为企业优化股权激励政策、提升创新能力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9.
股权激励,目前最常用激励员工的方式之一。上市公司为了公司长远稳定的发展,希望行使股权激励制度将公司、股东与员工的利益密切联系,从最大程度避免管理者在问题决策时的不理性行为。本文以山东太阳纸业股份有限公司为例,探讨了其实施股权激励的方案,分析了实施股权激励对企业业绩的影响,最后,并针对太阳纸业及我国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的普遍问题提出了相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王萍 《中国市场》2008,(39):60-61
本文从企业文化与员工激励的相互影响入手,分析企业文化对员工激励的作用过程,并以霍夫斯塔德的企业文化五维度模型为理论基础,得出企业文化是从员工需求、满足需求的方式、风险规避倾向和团体倾向四个角度对员工激励产生影响的,由此探讨企业文化对员工激励产生影响的激发机制。  相似文献   

11.
国有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国有企业上市公司也越来越多,国有控股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如何激发企业活力,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增强企业高管及核心人员对企业的认同感以及如何避免企业高管的短期行为,建立、健全对企业高管和核心人员的中长期激励约束机制十分重要。2006年国资委下发了《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试行办法》通知,开启了国有企业股权激励的大门。本文针对国有控股企业的股权激励开展现状,对国有控股企业的股权激励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的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12.
股权激励通过授予员工一定份额的公司股权,使其能够参与企业利润分享、经营决策并承担公司风险,对留住企业的人才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激发了员工的创新能力.本文以华为的股权激励制度为例,对员工持股计划方案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希望能够对我国企业实施员工持股计划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选取2010年-2019年高新技术企业为样本,实证检验核心员工激励对内部控制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在高新技术企业中,实施核心员工股权激励对内部控制质量呈正相关关系,且对核心员工股权激励程度不同,企业内部控制质量影响程度也不同.本文扩展了影响内部控制质量因素的研究,启迪现代企业应注重和强化对核心人力资本的激励,从而优...  相似文献   

14.
瞿楠 《商》2014,(12):43-43,38
为了符合时代的发展和技术的更新,企业都要对员工进行相关技能培训或者综合能力培训,其中,员工培训对于国有企业发展有着与众不同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在培训的组织和效果方面,国有企业的垄断地位对员工培训效果产生了双向影响。并且在培训过程中,国有企业存在着新员工入职培训流于形式、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培训方式较单一、缺乏有效的培训需求分析、效果评估与激励制约机制等问题。针对这些现状,本文从三个方面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许建斌 《中国电子商务》2010,(6):145-145,147
本文通过对沪市A股北京板块55个实施股权激励上市公司样本进行实证研究,通过因子分析得到公司的综合得分,在此基础上以综合得分为因变量,以用于激励的股权总数占当时总股本的比例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公司绩效与股权激励之间的相关关系,并进一步分析股权激励的不同类型,针对不同员工给予不同比例股权激励所产生的激励效果。  相似文献   

16.
高天华 《商》2013,(15):24-24
本文以我国已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了股权激励与盈余管理程度的关系在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中的差别。研究发现:提高激励股权数量对国有企业的盈余管理更为显著,行权时长与盈余管理之间呈现负相关关系;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也影响盈余管理,且对国有企业的影响高于民营企业。  相似文献   

17.
企业股权激励是指对企业员工进行长期激励的一种方式,从大范围来讲,股权激励是属于期权激励的范畴内的,其主旨是为了激励和留住企业的一些核心人才所推进的一种具有的长效机制的激励手段,一些发展规模大的企业可以给予激励对象一部分股东权益,使其和企业一同成长成为利益共同体,进一步实现企业的长远发目标,股权也是指企业股东对他所投资的企业占有股份,享有一定的决策权和经营权,文章将从股权激励的概况为出发进行分析股权激励对于企业的绩效产生的影响和作用来分析,以期为同行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戴新荣 《现代商业》2014,(18):94-95
双因素理论是员工激励领域的重要理论,这一理论给员工激励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运用好这一激励理论可以更好的提升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为企业的发展贡献更多的活力。目前国有企业在员工激励机制建设方面还存在很大的不足,这导致企业员工工作积极性普遍不高,流失率居高不下,极大的影响到了企业竞争实力的不断增强。在这种背景下,引入双因素理论来激励员工,成为了国有企业提升员工激励效果的必然选择,本文对双因素激励理论内涵以及启示进行了具体的概括分析,并对国有企业运用双因素理论激励员工的具体措施进行探讨,以期为国有企业员工激励提供一个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19.
郭全中 《中国报业》2014,(13):92-92
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指出,允许混合所有制经济实行企业员工持股,形成资本所有者和劳动者利益共同体。当前,我国的一些上市国有文化企业已经形成了混合所有制的股权结构,但绝大多数尚未实施经营者和骨干员工持股的股权激励制度。虽然在之前的实践中,博瑞传播、华商传媒和21世纪经济报道公司已经采取了股权激励制度,但是之前一直没有得到正式承认。因此,应大力推进国有文化企业的股权激励制度改革,打造企业、骨干员工真正的利益共同体,以促进国有文化企业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20.
<正>员工持股计划是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主要推进方式之一。中国联通在混改试点方案中实施的核心员工限制性股票股权激励计划着眼长远,在遵循市场规则的前提下力争放大激励效果,致力于实现股东、公司、员工利益一致,操作流程合规,"强化激励"方面的作用和效果预期会比较明显。一、联通股权激励计划亮点纷呈限制性股票是一种成熟有效的长期激励手段,在国内外上市公司都有不少成功的范例。根据联通公司此前公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