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银行业信贷风险时有发生,如不加强防范将会危及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直接影响银行自身生存与发展。因此,认真探索建立防范化解信贷风险机制是摆在我国商业银行面前一个不可回避的课题。一、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现状商业银行由于受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如对借款人的信用程度判断不准,导致偿还贷款失去保证,形成不良资产和信贷风险,具体表现有:(l)不良贷款占比居高不下且有逐年增加之势;(2)呆滞呆帐贷款余额和占比日益加大;(3)潜在的信贷风险越来越大。二、形成信贷风险的原因分析1、企业整体效益滑坡,偿还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2.
随着粮食市场的逐步放开,农业政策性银行的信贷风险增大,为有效规避贷款风险,及时预报潜在风险,主动掌握贷款进退,最大限度地降低贷款风险和损失,有必要建立一套规避贷款风险、贷款能进能退的信贷风险预警机制.  相似文献   

3.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作为我国唯一一家农业政策性银行,2014年农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金融服务"三农"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了农发行改革的目标。而近年来,农发行准政策性贷款发展规模呈现放大的趋势,但其对信贷资产风险的管理在处于银行业落后水平。本文分析了准政策性贷款的风险成因,探讨当前农发行准政策性信贷风险防范的路径。  相似文献   

4.
姚志新 《新金融》1994,(11):33-35
信贷风险主要是指借款者违约拖欠贷款的可能性,以及由于信贷资金周转滞缓、损失、资产负债结构失衡,使银行不能如约支付负债和满足正常贷款需要的可能性。信贷风险主要来自银行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一是由企业风险转化而来的信贷风险,其形式为银行的逾期、呆滞和呆帐贷款;二是由于银行自身管理失误形成的资产负债总量、结构等方面的失衡,所产生的支付危机。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运用信息不对称造成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解释了商业银行个人住房信贷风险的形成原因。根据我国个人住房贷款市场的实际情况,提出构建个人住房信贷风险的全方位管理机制,包括建立健全个人征信系统、加强银行内部管理、将贷前管理和贷后管理相结合以及推进个人住房贷款证券化。  相似文献   

6.
国家助学贷款是促进教育公平、解决贫困学生就学问题的主要资助手段。目前,国家助学贷款主要以政策性金融为主、商业性金融为辅的格局,存在生源地贷款和校园地贷款两种选择,并形成了国开行模式与商业银行模式。国家助学贷款存在空白点、效率低、贷后管理压力大以及市场化水平低等问题,在助学贷款商业银行模式中引入保险机制,以市场化的方式探索了银行、保险和教育三方紧密联结、优势互补、分工明确、高效快捷的新型助学贷款业务模式。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所课题组对此进行了调研与分析,走访了银行、高校和保险机构等,采用国际比较的方法,对国家助学贷款发展状况、运作模式、运行效果和风险情况进行梳理,认为"贷款+保险"模式成为国家助学贷款可持续发展的市场化机制的一种有益探索,同时该模式面临诸多体制机制及操作困难,深化试点和改革是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运用信息不对称造成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解释了商业银行个人住房信贷风险的形成原因。根据我国个人住房贷款市场的实际情况,提出构建个人住房信贷风险的全方位管理机制,包括建立健全个人征信系统、加强银行内部管理、将贷前管理和贷后管理相结合以及推进个人住房贷款证券化。  相似文献   

8.
一、当前基层农行存在的几种信贷风险及其成因1、国家政策性风险。这类风险又分两类。一种是按照国家政策(包括地方政策)要求发放贷款造成的风险;另一种是由于国家政策的变化使原本无风险(或低风险)的贷款变成高风险贷款.例如,覃塘办4000多万元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农业银行认真贯彻“控制度总量、调整结构、保证重点、压缩一般、适时调节、提高效益”的方针,大力调整信贷结构,增加政策性贷款,积极支持农村经济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但是,由于存贷利率倒挂,增加政策性的贷款,银行自身效益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如何在政策性贷款日益增多的同时,更好地实现社会效益和银行自身效益同步增长是农业银行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1、对政策性贷款的认识。 (1)政策性贷款是我国有计划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政策性贷款是指专业银行服从国家宏观经济需要而发放的贷款。我国实行的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国民经济的发展仍需国家在计划、政策等方面进行宏观管理。农业银行作为国家专业银行,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是社会经济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孟勇 《新疆金融》2005,(6):51-52
农业发展银行作为国家政策性银行之一,承担着国家赋予的粮棉油收购、储备、调销等政策性信贷业务的重任。2004年,为贯彻落实国务院第57次常务会议精神,农业发展银行的信贷业务除继续做好政策性业务外,信贷市场的空间不断拓展,粮棉油龙头企业信贷、预购定金信贷等新业务获得发展。2004年,开办粮棉油产业化龙头企业贷款等新业务,发放贷款48亿元,占当年发放贷款的3%。随着粮棉油市场化改革步伐的加快和经营性信贷业务的增长,农业发展银行的信贷风险也随之进一步加大。  相似文献   

11.
信贷风险管理一直是金融业努力探索的问题.对我国农业政策性银行而言,面临着政策性与市场性双重风险,防范和化解政策性信贷风险意义特别重大.本文借鉴发达国家成功的经验,提出防范和化解农业政策性信贷风险的基本思路建立贷款风险预警防范系统;建立农业政策性信贷安全区;运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加快超库存量粮食顺价销售;争取国家政策,加快消化政策原因形成的财务挂账;建立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建立内控机制,实行责任追究;加强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12.
政策性银行业务指定代理不符合银行商业化的客观要求钟小平,巫文强政策性银行业务指定代理,指的是我国目前政策性银行与商业性银行分离后.在政策性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国家开发银行、进出口银行)没有分支机构的情况下,由国务院指定某商业银行代理政策性贷款及相应的...  相似文献   

13.
(一)政策性贷款的含义及作用。政策性贷款是指政策性较强的贷款而言,是指国家金融部门,按照政府一定的政策意图而发放的优惠贷款。从河池地区农业银行贷款业务上看,政策性贷款可归纳为以下四种:一是优惠利率贷款:主要是国家规定的六类小商品生产企业,民贸地区商业、供销社以及民族用品生产企业的定额内流动资金贷款和国家指定的经营粮棉油企业贷款;二是贴息贷款,包括扶贫专项贴息贷款和一般贴息贷款;三是在资金上要求银行保证供应的农业生产资料的购进、农副产品收购以及农业生产和群众生活救灾等贷款;四是开发性和种养投资性贷款。多年来政策性贷款对国家支持民族地区农业发展,加快经济开发,活跃商品经济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①鼓励了民族地区粮食供销等商业企业做好农村各种生产和  相似文献   

14.
提高金融资产质量的政策选择刘国俊,苏存(一)改善金融组织体系,强化金融调控作用。1.组建政府投资融资体制,逐步实现政策性贷款与商业性贷款分开管理。首先,正确划分政策性和经营性业务的界线以及解决好以往政策性业务中的遗留问题。最近国家成立了政策性银行,对...  相似文献   

15.
一、划分银行政策性贷款与经营性贷款的必要性随着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化,银行的政策性贷款与经营性贷款混合在一起暴露出的问题越来越多。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不利于推进专业银行的企业化改革。首先,专业银行企业化改革的方向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求平衡,改革的基本要求是责、权、利的有机结合。但在其政策性贷款和经营性贷款混在一起时,有相当一部分贷款的决策权不在专业银行,使专业银行无法实现其最具有企业化特征的自主经营。  相似文献   

16.
《福建金融》2008,(9):46-48
福建省是典型的粮食主销区。执行国家粮食宏观调控和购销政策,确保粮食收购平稳运行是农业发展银行履行政策性银行职能的主要职责。在粮价高位波动、风险增大的情况下,如何加大对多渠道收购的支持力度,积极支持储备企业增储轮换收购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粮食加工企业入市收购,确保农发行准政策性贷款的安全.是当前农发行加强信贷风险管理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7.
较之表现为贷款预期损失的信贷风险,商业银行自身对表现为贷款非预期损失与极端损失的信贷风险的覆盖能力非常有限。基于对信贷风险计量的新认识,充分考虑信贷资产非预期损失与极端损失的各种情况,构建起的贷款保险定价模型,能改善贷款保险价格的定价依据,对完善信贷保险机制、创新信贷风险转移定价理论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研究发现:表现为贷款非预期损失与极端损失的信贷风险更适合被保险业务转移,且基于此制定的贷款保险价格存在可能的价格优势。研究同时结合国家对金融保险业的改革愿景,提出了加快贷款保险业务发展、完善贷款保险业务价格形成条件与形成机制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一)政策性成因。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很大一部分是政策性贷款,它们是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以及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过程中逐渐积累形成的。政策性贷款的产生:一是价格体系失灵。在改革前和改革初期,价格杠杆无法调动企业投资,  相似文献   

19.
2007年,国家将粮棉收购贷款定性为准政策性贷款,运作方式与商业性贷款相同,除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形成的损失外,财政不予贴息和弥补损失。因此,在转型期间,如何推动农业发展银行分支机构在营销商业性贷款中,强化风险控制,提高持续性监管能力,有效防范信贷风险,是促进其长足发展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20.
对策之一,银行内部依法建立贷款责任制。一是建立贷款审批机构;二是建立贷款调研评估机构;三是实行信贷微机监测管理等等,依法营运。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形成服务、管理、监督一条龙,提高信贷管理水平,加强信贷风险防范功能。对策之二,组建金融系统仲裁审判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