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信贷保险的定价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保证贷款的贷款保险定价研究尚处于空白领域。本文考虑了保证贷款的清偿顺序以及借款人和保证人的债务结构对贷款保险定价的影响,通过计算保证贷款的预期损失推导出了贷款保险定价的数值解析式。通过算例分析的研究,总结了借款人和保证人的资产相关性、波动性和收益率对保险定价的影响,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已发生损失模型的主要缺陷之一在于其会加剧金融系统的顺周期效应。本文基于2015—2020年中国商业银行数据,以中国银行业分批执行预期信用损失模型为准自然实验,检验新模型能否弥补已发生损失模型的缺陷。本文发现,当银行采用预期信用损失模型后,贷款拨备的顺周期效应明显减弱。该效应减弱的重要机制在于,预期信用损失模型的实施对非自由裁量贷款拨备产生逆周期调节作用。进一步从银行外部治理环境和内部治理结构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发现,拨备计提模型变更对拨备顺周期效应的削弱作用主要体现在由“四大”审计和实施高管薪酬延付的样本中。此外,本文研究表明,拨备计提模型变更可以削弱贷款拨备对信贷规模的负向冲击,缓解信贷顺周期现象。本文为中国及全球银行监管机构推进实施预期信用损失模型、完善贷款拨备监管制度提供了证据支持。  相似文献   

3.
涉农信贷与涉农保险合作是改进农村金融服务的重要举措,通过引入涉农保险机制,可以分散银行业金融机构涉农信贷风险,提高涉农企业与农户贷款的可获得性,进一步改善农村贷款难问题。笔者对辖区县域部分银行及保险机构涉农信贷与保险业务情况开展的调查表明,涉农信贷与保险业务的开展已成为化解县域涉农企业与农户贷款难的有效途径,但涉农贷款保险费用成本较高,涉农银保合作产品匮乏等因素制约了涉农信贷与保险合作业务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预期损失与损失准备概念的基础上,通过对贷款价值、预期损失与违约升水之间关系的分析提出了信贷损失准备计提的理论与方法,指出基于未来现金流量折现法的信贷准备计提方法更能反映贷款的真实价值。最后结合银行信贷损失准备计提的实践,对理论方法与实践中的作法进行了简要的评析。  相似文献   

5.
如何通过制定有效的贷款损失准备计提规则来影响银行信贷行为,进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政策当局亟需解决的难题。鉴于此,本文利用贷款损失准备会计准则改革——2018年预期信用损失模型实施——作为准自然实验,运用渐进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了预期信用损失模型是否及如何影响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过度增长。研究发现,预期信用损失模型可显著降低银行信贷过度增长,且这一结论在经过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从机制分析看,预期信用损失模型主要通过充分性效应和及时性效应两条路径作用于银行信贷过度增长。进一步的分析则表明,预期信用损失模型对于以权重法进行资本计量的银行和资本充足率较低的银行而言,其抑制信贷过度增长的作用更为突出。本文丰富了预期信用损失模型经济后果的有关研究,为会计准则制定与金融监管政策调整提供了有益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2009年以来IASB发布的一系列关于预期损失模型的征求意见稿及最终稿(《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9号-金融工具》)进行系统性梳理,结合国内研究文献,详细分析IASB所提出的预期损失模型的基本原理、演变过程,并以国内某非上市中小银行A及某上市中小银行B 2009-2013年信贷数据进行案例分析,认为IASB预期损失模型将大幅提高中小银行贷款拨备水平,存在信贷风险高估可能。建议尽快出台我国贷款预期损失计提办法,将国际会计最新准则落地。  相似文献   

7.
贷款减值理论基础可以从资产内涵、会计目标、稳健主义和风险量化管理理论四个维度来分析。贷款减值不仅是一项会计实践,也事关金融监管与稳定。现行已发生损失减值模型同现代企业估值模型具有内在一致性,但减值确认存在滞后性。预期损失模型旨在前瞻性确认贷款预期损失,消除亲周期性影响。研究表明:预期损失模型对预期改变非常敏感,也无法彻底解决现行模型的亲周期问题;中国目前的信贷商业环境尚不支持预期损失模型的理论构建基础。预期损失模型仍未覆盖贷款利率风险的隐性损失,未来预期会被以公允价值为基础的贷款定价模型所取代。  相似文献   

8.
一、制定科学的贷款定价管理办法.贷款定价的核心是正确评估量化信贷风险和风险补偿水平,而目前的信贷风险评估还只停留在对企业的信用评级上,实际上一笔风险不仅仅取决于借款人的信用,同借款人不同贷款品种的风险也有差异.因此,要研究开发和建立科学的贷款定价系统是十分必要的.农信社应按照客户给银行带来的收益、信用风险等逐步建立以效益为中心,科学合理、高效协作的产品定价机制.建立富有弹性的系统内资金转移价格机制.注重市场开拓和客户开发,不断适应客户需求和市场变化,提高收益水平.  相似文献   

9.
邢祎 《云南金融》2012,(8Z):61-61
<正>所谓贷款定价是指商业银行根据经营成本和信贷风险收益,与借款人协商确定贷款价格(贷款利率)的行为。国际银行界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关注贷款的定价问题,一些银行由于贷款定价过低,其贷款收入不能补偿贷款的违约损失和发放贷款的经营成本而如果贷款定价过高,又会使银行在市场竞争中丧失客户,于是合理确定贷款价格成为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重要内容。在我国由于长期的利率管制,商业银行基本丧失了自主定价的能力。随着  相似文献   

10.
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缺口及其监管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璐  陈凡 《上海金融》2007,(11):45-49
贷款损失准备缺口是衡量商业银行损失准备充足性的重要指标。从整体趋势看,我国商业银行损失准备充足性在不断提高,账面损失准备缺口持续下降。但是账面缺口与实际缺口是有差异的。商业银行目前主要依据财政部和监管部门有关制度,实行预期现金流折现和风险分类基础上的原则性比例计提方法。计提范围和方法的科学性、风险分类和预期损失的准确性、资本充足率达标和利润考核是影响贷款损失准备计提充足性、产生实际缺口的主要因素。监管部门应通过明确表外信贷资产的计提、改进对折现率和预期现金流的测算、明确抵押物的处置方法等完善贷款损失准备计提制度,加强对商业银行风险分类工作的指导和监管,加强损失准备计提充足性的现场检查,建立激励相客机制等,促进商业银行充足拨备。  相似文献   

11.
合理的存款保险定价可有效减少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本文梳理了国内外关于存款保险定价的两种主要方法——期权定价法和预期损失定价法及其最新发展情况。期权定价法的核心是将存款保险看作存款保险机构以银行资产为标的发行的一份看跌期权,之后学者从股利发放、监管宽容、系统性风险等多个角度进行拓展。预期损失定价法主要根据边际损失与边际保费收入相等来进行保费厘定,以探寻如何通过更科学的方法更精确地测量银行的预期损失。此外,本文讨论了存款保险定价方法对我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朱正  唐跃萍 《中国金融》2007,(17):81-82
助学贷款的实施困境,原因之一在于风险,面对高违约率和巨大的预期损失,金融机构放贷积极性大打折扣。如果要将金融机构重新纳入助学贷款体系中来,转移、分散风险则是应有之义。分散风险,正是保险的基本功能之一。将商业保险机制引入助学贷款工作,云南省作出了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分析2007~2013年中国A股上市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的相对效率,并探讨计提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贷款损失准备计提的技术非效率在中国商业银行中确实存在,国有银行与股份制银行的计提效率相近,但都高于城市商业银行;银行的规模、管理水平以及监管机构的监管行为对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的计提效率有显著的正面影响;同时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的计提效率也表现出一定的顺周期性。因此,为提高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效率,应全面提高银行自身管理水平,强化对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的监管,完善计提方法和动态拨备计提体系。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中国160家商业银行2013—2020年数据,研究预期损失模型的应用对银行业计提前瞻性的影响。2018年预期损失模型应用以后,运用模型的非上市银行和城商行相对于未应用组的计提前瞻性显著提升,且应用效果在抗风险能力较弱的银行中表现更加突出。前瞻性提升有助于缓解银行的顺周期性风险,但在部分子样本中不显著。机制分析表明,使用预期损失模型的银行管理预期的视角从未来盈利转向未来损失,计提的信号传递动机因此下降。运用模型以前计提前瞻性较弱、信号传递动机较强的银行,运用以后表现出前瞻性显著提升与信号传递动机变弱。因此,银行体系的逆周期调节仍需多政策合力调控。  相似文献   

15.
银监会、保监会联合发出《关于加强涉农信贷与涉农保险合作的意见》,加强涉农信贷与涉农保险合作,通过引入涉农保险机制,分散银行业涉农信贷风险,进一步改善农村“贷款难”问题。  相似文献   

16.
贷款定价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当贷款利率不能弥补贷款风险成本和支出时,银行将无法充分计提各项损失准备,信贷资产的损失会直接侵蚀银行资本,威胁其持续经营。制定正确的贷款价格对于银行来说至关重要。为此,本文认真分析了现代国内商业银行贷款定价体系的特点,并结合银行定价管理的实践,就创新国内商业银行的贷款定价机制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17.
从贷款定价理论看我国贷款定价体系的完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04年10月29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放开企业贷款上限,这意味着商业银行从此可以根据市场需求确定贷款价格.商业银行对贷款进行合理的定价,一方面可以确保自己有稳定的盈利空间,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价格信号度量不同企业的信用等级,有效控制信贷风险.通过分析西方商业银行经典的贷款定价理论,可以为完善我国贷款定价体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贷款损失拨备计提对防范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提高商业银行经营的稳定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在对已有的几种典型的贷款损失拨备计提方法即现金流折现法、动态准备金法、压力测试准备金法和基于马尔科夫链迁移矩阵的贷款损失准备金法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运用灰色关联的相关理论,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商业银行贷款损失拨备计提方法,并对其适用性进行了详细的论证,本研究将为完善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体系,提高风险管理效率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撑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9.
贷款损失准备的计提作为商业银行调节会计利润的手段,是否对商业银行经营风险有影响,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基于我国上市商业银行2007-2017年的数据为研究样本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贷款损失准备对商业银行经营风险有正向信号传递作用。其中,基于经理自主权计提的自由裁量部分能缓释经营风险,非自由裁量部分对经营风险产生加速放大效应,从而证明了自由裁量贷款损失准备能增强银行风险承担能力,为商业银行经理人员和监管者合理规范计提准备金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贷款定价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当贷款利率不能弥补贷款风险成本和支出时,银行将无法充分计提各项损失准备,信贷资产的损失会直接侵蚀银行资本,威胁其持续经营。制定正确的贷款价格对于银行来说至关重要。为此,本文认真分析了现代国内商业银行贷款定价体系的特点,并结合银行定价管理的实践,就创新国内商业银行的贷款定价机制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