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是金融机构要及时识别票据业务风险。犯罪分子利用银行业务管理和操作上的疏漏和薄弱环节,通过用假票、克隆票套取银行资金,给银行造成大额资金风险。金融机构应引以为戒,进一步提高对票据业务风险的认识,把防范票据业务风险工作作为重要内容来抓,要不断完善反假、识假及辨假的票据管理制度,做到制度先行、内控优先。  相似文献   

2.
风险管理是现代银行业经营的核心内容。银行经营面临信用、操作、市场、法律、声誉等众多风险,其中市场风险是这些风险中最重要的风险之一。由于银行经营的产品众多,涉及范围广,国际上银行风险的量度、测算和模型化处理方式必然要用到很多复杂的金融、数学和计算机方面的专业知识,因此现代银行风险管理是一项相当复杂的工程。 20世纪90年代国际市场上发生的重大风险损失事件,特别是英国巴林银行倒闭、美国加州橙县财政破产、东南亚金融风暴、美国长期资本管理公司(LTCM)投资失利等,大大提高了金融机构市场风险管理的意识,加快了风险管理手段的更新和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3.
新巴塞尔资本协议中,明确了操作风险是指由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人员、系统及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从全球范围来看,操作风险已经给不少金融机构造成了相当严重的损失。与国外先进银行相比,国内银行在操作风险的防范和管理方面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注重技术创新,积极设计操作风险管理工具,强化操作风险实时管理与追踪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4.
一、当前农信社面临各类风险的表现形式 农信社作为银行类金融机构和其他银行一样,面临着多方面风险。从风险诱因角度分析.主要面临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  相似文献   

5.
余海丰 《中国金融》2007,(11):67-68
虽然美国有成熟和完善的保险市场和资本市场,投资收益成了财险公司利润的主要来源,但近几十年来美国财险公司破产案件连年发生,其中由投资风险引起的破产案占很大比重,引起了保险监管部门的高度重视。1993~2002年美国财险公司破产达218家,其中由于投资风险造成的破产案件有28个,占破产财险公司总数的13%。因此,研究美国财险公司的投资风险及其监管,对于提高中国财险公司投资的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收集了2000—2006年我国金融机构因操作风险事件产生的损失数据,运用统计分析方法,依据巴塞尔委员会对操作风险的分类标准和业务部门划分原则,对我国金融机构的操作风险进行了概括性归纳:操作风险广泛存在于我国的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操作风险发生最经常的形式是内部欺诈和外部欺诈以及内外部相勾结的欺诈行为;我国金融机构应该建立内控与外控相结合的长效机制,对操作风险加以防范与控制。  相似文献   

7.
本文收集了2000-2006年我国金融机构因操作风险事件产生的损失数据,运用统计分析方法,依据巴塞尔委员会对操作风险的分类标准和业务部门划分原则,对我国金融机构的操作风险进行了概括性归纳:操作风险广泛存在于我国的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操作风险发生最经常的形式是内部欺诈和外部欺诈以及内外部相勾结的欺诈行为;我国金融机构应该建立内控与外控相结合的长效机制,对操作风险加以防范与控制.  相似文献   

8.
《中国工会财会》2014,(6):46-47
正十八届三中全会《改革决定》中提出,"允许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完善金融机构市场化退出机制"。这意味着今后我国的银行也可破产。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就是化解这一风险的有效机制。存款保险制度,是指由符合条件的各类存款性金融机构(主要是银行)作为投保人,按一定存款比例,向特定保险机构(存款保险公司)缴纳保险费,建立存款保险准备金。当某个金融机构发生经营危机或面临破产倒闭时,由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国内银行业金融机构巨额诈骗案频频发生,数额之大触目惊心,就其根源来说,主要是由于操作上的不规范造成的。本文主要从银行结算业务角度分析操作风险存在的原因,并就如何防范操作风险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操作风险是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近年来已引起广泛关注。操作风险监管是金融机构风险监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金融体系安全稳健运行的基础。2004年6月26日,巴塞尔委员会公布的《资本计量和资本标准的国际协议:修订框架》(以下简称《新资本协议》)首次将包括法律风险在内的由人员、系统和业务流程以及外部事件引致的操作风险纳入到风险管理框架,并要求金融机构为操作风险配备相应的资本金。新资本协议对操作风险管理框架的构建体现了其基本目标即要提高资本金要求对银行风险的敏感度和这种具有风险敏感性的资本要求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自全球各地区经济金融危机不断爆发以来,商业银行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在业内界还是学术界都一直将信用风险(Credit Risk)和市场风险作为银行风险管理的重要甚至是核心部分,却忽视了对操作风险的重视。本文主要围绕操作风险管理研究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2.
"大而不倒"理念的危险暗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大而不倒"(Too Big To Fail)的理念和问题"大而不倒"学说假定政府不允许大型公司(特别是大型银行和金融机构)破产,原因就只是因为它们的规模极大。在金融领域往往存在着规模大而且内部关联密切的若干机构,所以"大而不倒"尤其与金融机构相关联。在此次金融危机中,因为担心一个公司破产后可能带来的系统性风险及其对基础部门或者经济整体造成的不良后果,西方主要国家政府普遍将国有化方式作为救助大  相似文献   

13.
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识别与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性风险与集中度风险、金融危机既有区别,又有联系。银行金融机构的集中度风险是引发系统性风险的主要因素,系统性风险又是导致金融危机的直接原因。为避免和防范系统性风险,监管部门要把防范系统性风险的重点放在对银行金融机构集中度风险的监控上,加强对银行金融机构集中度风险的外部监管,不断向银行金融机构提示集中度风险,督促银行金融机构建立严格的集中度风险防控机制。银行金融机构也要有稳健的发展战略和谨慎的风险偏好,合理布局经营,严格把控资产分布结构,避免集中度风险,以便从根本上防范系统性风险,避免出现危害更大的金融危机。  相似文献   

14.
目前,在建工程抵押贷款已经成为金融机构的重要信贷产品,但由于在建工程抵押贷款涉及银行、企业、购房人、在建工程承包人等多方当事人,法律关系相比一般的房地产抵押复杂,银行在行使在建工程抵押权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一般的房地产抵押所不曾遇到的风险。如果银行操作不当,很可能出现法律风险,造成信贷资产损失。本文就银行在办理在建工程抵押贷款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法律风险进行分析,并就如何防范风险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蔡楠  范洪波 《金融论坛》2006,11(12):45-49
近年来随着商业银行的损失事件不时出现,操作风险日益受到金融机构的广泛关注。本文通过收集我国境内上市的5家银行2002~2006年6月披露的308个事件的相关数据,运用Tobin#Q比率来测算企业绩效和公司成长性,从而验证操作风险损失事件披露对银行市值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上市银行的股价波动同操作风险损失事件的披露存在显著的负相关,而且市场价值的损失会显著高于操作事件自身金额;对于不同资质的上市银行,Tobin#Q比率高的银行,损失的比例也会偏高,这意味着对于高成长性银行,操作损失事件对市值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6.
黄志凌 《金融研究》2015,421(7):45-59
由于银行具有很突出的外部性特点,破产的外部负效应明显大于普通工商企业,尤其是大型银行破产会带来金融系统的连锁反应,进而波及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引发系统性风险甚至经济危机。经济学上的逻辑推理与经济发展史上的大量案例,都可以佐证上述判断。从实践来看,当银行面临技术层面或经济意义上的破产风险时,政府往往会不惜成本采取注资、再贷款、信用担保、购买资产等救助手段,不会动辄实施破产清算。另一方面,政府救助预期形成的银行“大而不倒”的道德风险,以及纳税人为商业银行过度风险行为负责也被广为诟病。为有效平衡银行破产的风险和成本,应着眼于提升银行体系整体竞争力和金融市场运行效率,通过完善银行破产立法、实施前瞻性的宏观审慎监管、改进“坏银行”救助手段和措施、优化银行微观层面治理,建立防范银行破产风险的多道防线,对银行破产风险进行层层拦截和有效缓释,将残余风险控制在可承受范围内。从国际实践看,金融危机之后一套以预警和前瞻性管理为核心的“坏银行”预防、化解和有序退出的银行破产风险治理框架已初现雏形。完善银行破产风险治理和金融风险基础设施,既是当下中国金融改革的题中之意,也是下一步推进金融市场化改革的压舱石。  相似文献   

17.
存款保险是为保证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存款人不致因存款机构破产而遭受损失的一种保险。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银行个别机构风险和系统风险都将不可避免地增加,这些潜在的风险很容易演化成银行危机。为避免形成巨大的信用危机,维护金融稳定,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规范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机制,建抄相应的存款保险,投资者保护和保险保障制度”。显然,我国存款保险工作已列入议事日程。  相似文献   

18.
2023年3月10日美国硅谷银行被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接管,这家曾经在美国科创圈风靡一时、拥有2090亿美元资产的明星银行宣告破产,此次事件给美国金融系统带来的震动巨大。硅谷银行事件让我们不得不反思关于这场悲剧背后反映的以下几方面存在的缺陷和不足:监管方法、监管工具、银行的风险弹性、存款保险制度、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等。这些方面恰好是我国地方中小金融机构风险防控面临的突出问题。地方中小金融机构在资产负债规模、信用担保体系、经营的覆盖范围以及机构具备的功能这几方面和大型金融机构相比均存在明显弱势。回顾近年来发生的多起银行重组事件,地方中小金融机构风险积聚问题加速暴露,成为我国当前一段时期金融风险防范的重点。  相似文献   

19.
陈小萍 《时代金融》2013,(6):159-160
20世纪80年代以来,电子技术和现代电子通讯技术在金融业的广泛应用和发展,带来交易手段的快速进步。进入20世纪90年代,一系列由于操作风险所导致的银行案件震惊了国际金融界,也对金融机构的操作风险管理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近年来,我国金融业也发生了一系列关于操作风险的金融案件,引起了包括金融监管部门在内的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本文通过对操作风险及其表现形式的分析,试图对我国加强金融机构操作风险量化管理提出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合规与银行内部合规部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蒋明康  罗平 《中国金融》2005,(13):30-32
继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将操作风险与信用风险、市场风险一并纳入对金融机构的监管框架后,近年来,包括我国在内的国际金融界因应银行业经营的高风险特点,在汲取大量银行案件的教训后,日益强调银行经营活动的“合规”性,以强化对银行风险特别是操作风险的管理。2005年4月29日,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文中简称“委员会”)发布《合规与银行内部合规部门》专门文件,以敦促并指导国际银行业金融机构建立起有效的合规政策和程序,在发现违规情况时银行管理层能够采取适当措施予以纠正。该文件中文版近期已由中国银监会翻译完成,《中国金融》现择其主要内容刊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