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财政部日前明确了今明两年全国财政支农工作的七大重点任务,强调财政部门要继续完善强农惠农政策,大力支持发展现代农业:一是进一步落实“反哺农业”的方针政策,深化“三农”投入机制创新;二是完善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大力支持农业和粮食生产;三是加大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支持力度.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四是创新机制体制性措施,进一步推进支农资金整合;  相似文献   

2.
财政支农资金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农业是国家的经济命脉,是我国的基础产业;由于财政支农资金与农业、农村、农民息息相关;财政支农资金在管理使用过程中确实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资金使用效益差、绩效不高等。财政支农资金是构建和谐新农村、加快农业及农村经济发展的推动力,也是政府支持农业发展最重要的资金保障。文章通过搜集资料和参考大量文献,借鉴一些成功经验,针对财政支农项目资金管理使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和对策,以提高财政支农项目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益。  相似文献   

3.
深化农村综合改革,重点在于积极稳妥地推进乡镇机构改革,建立财政长效支农机制,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六大之后,中央确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对于我省这样一个传统的农业大省而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尤其是农村税费改革之后,财政对促进三农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财政支农作为社会财富再分配和工业反哺农业的有效工具。已成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手段。基于此,近年来我省不断加大财政支农力度,整合支农资金,优化支出结构,提高财政支农效益。  相似文献   

5.
我国财政支农支出与农民收入增长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对财政支农支出与农民收入进行Ganger因果检验的基础上,通过建立计量模型研究财政支农支出与农民收入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进一步建立农民收入与支农各项目之间的关系模型以具体研究各财政支农项目对增加农民收入的贡献程度.研究表明,国家财政支农支出不仅是农民收入变化的原因而且国家财政支农资金每增加1%,农民收入增加137.7元;在各项财政支农项目中,支援农业生产支出和各项农业事业费对增加农民收入的贡献率最大,其次是农村救济费,再次是农业基本建设支出,贡献率最小的是农业科技3项费用.最后,文章对优化财政支农资金结构、提高支农资金使用效率等方面提出相关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省逐年加大财政支农力度,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但在财政支农资金管理、使用上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具体体现在:资金投放与跟踪管理不配套、资金投放形式单一、缺乏有力监管等。如何创新支农资金管理,提高支农资金使用效益,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是各级财政部门在新的形势下面临的新课题。现以赣县为例,就县、乡(镇)财政部门如何管好、用好财政支农资金的问题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7.
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财政支农资金整合是财政管理体制的一个改革和创新,如何管好用活支农资金,是新时期贫困地区解决“三农”问题、建设新农村应当认真研究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8.
王雄飞 《中国经贸》2014,(8):239-239
财政支农政策是政府为改善农村环境、促进农业发展、提高农民收入而采取的有效手段。随着公共财政框架模式的初步建立及财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调整优化财政支农政策,建立支农资金持续、稳定的增长机制,扩大公共财政对“三农”的覆盖范围,是新形势下财政支农的关键所在。本文对新形势下我国财政支农问题进行研究与探讨,分析政策实行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并提出财政支农发展模式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政府投入的资金整合在财政管理工作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中共中央财政部对各省的发展支农资金整合工作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和意见,各地响应中央号召也开展了一系列的资金整合试点工作.本文通过分析在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工作中所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促进工作创新机制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财政支农资金整合是财政管理体制的一个改革和创新,如何管好用活支农资金,是新时期贫困地区解决"三农"问题、建设新农村应当认真研究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1.
杨帆 《中国经贸》2012,(8):231-231
当前我国正处在“十二五”发展的重要时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开创良好局面的关键时期,也是为实现农村全面小康打下坚实基础的关键时期。财政支农工作既要在推进新农村建设方面开创新的局面,更要在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方面有所作为。本文对我国的财政支农支持提出一些对策建议,以使财政支农支出取得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财政支农资金是财政支持农业发展最重要、最有力的手段之一。广州市财政支农资金投入总量不足而且不稳定。本文提出了提高广州市财政支农资金效益的三条对策。  相似文献   

13.
推进财政支农资金整合的工作机制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整合政府支农投入资金是财政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中共中央国务院和财政部对在全国各省开展推进支农资金整合工作提出了具体指导意见和要求,全国各地也开展了不同方式的资金整合试点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效.本文通过对新疆支农资金整合试点县的解剖分析,来研究推进整合工作机制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财政支农体制存在的问题和完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国家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大幅度增加,但财政支农资金投入机制、管理机制和决策机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部分地方财政支农配套资金难以完全落实,资金分配和使用不够有效,"自上而下"决策机制与农民需求有一定的差距.为此需要进一步减少地方财政投入的范围,做好支农资金整合工作,并以法律的形式明确各级政府的职责和农民的权利.  相似文献   

15.
财政作为农业投入的基本主体,对农业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近年来在财政支农工作中也存在不少问题。本文就财政支农政策做一些粗浅的研究,希望对财政支农工作有所帮助。一、财政支农政策需切实加强在财政支农政策上,存在着一种貌似重视实为轻视的认识:一方面党中央、国务院把发展农业放在首要地位来看待,每年的经济工作会议、农村工作会议和财政支农工作会议都强调要“把农业放在经济工作首位”,各级政府每年出台的第一号文件也大多是关于农业方面的;另一方面财政支农投入比重波动极大,并且呈下降趋势。形成这…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改革开放以来农民收入增长为基础,剖析财政支农政策存在的问题,最后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了具有较高操作性的促进农民收入增加的具体财政政策措施.文章认为我国财政支农政策应该从加大财政支农力度、调整财政支农结构、重点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创新财政支农机制、落实各项民生政策的保障机制等方面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各级不断加大财政支农投入力度,但是,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多,农村贫困人口多,农业现代化生产水平较低,各地尤其是贫困地区财政支农资金尤显不足。搞好财政支农工作,要坚持因地制宜,选准着力点,以有限的投入获取最大的效益。  相似文献   

18.
财政支农是政府促进农业发展、提高农民收入的有效手段之一。现阶段的财政支农资金无论是在管理还是在使用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极大制约了其积极作用的发挥。本文针对中国财政支农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赖作莲  魏雯  智敏 《开发研究》2021,(1):98-103
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农村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对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尽管随着疫情逐步被控制,疫情对"三农"的不良影响逐渐得到缓解和克服,但是疫情给财政支农带来了新的挑战,财政支农必须保障粮食绝对安全,支农任务更加繁重、财政支农须进一步夯实农业基础.在疫情常态化防控、农业不确定事件更为频发的背景下,为稳住"三农"压舱石作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支农政策.要优先保障支农支出、提高财政支农效率,不遗余力地加大粮食安全的财政支持力度,加大对农民增收和脱贫攻坚成果巩固的财力支持,加大农村基础设施补短板和农业农村应急管理的财政支持.  相似文献   

20.
整合支农资金就是以地方(通常指县级)和产业发展为平台,将中央、省、地市财政部门预算安排下拨的支农资金与地方财政、农口部门安排的支农资金集中起来,捆绑使用,集中财力办大事。整合支农资金是财政支农资金使用管理的一项重大改革,涉及到相关农口部门的利益,示范和推进此项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