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交强险条例》救助基金制度亟待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17条规定,"国家实行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制度,设立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从此,我国确立了交强险和救助基金双轨并行的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救助机制.  相似文献   

2.
王凯 《上海保险》2004,(1):46-47,43
2003年10月28日,《道路交通法》在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上获得通过。该法第17条规定:国家实行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制度,设立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这是在我国第一次以立法形式  相似文献   

3.
2003年10月28日,《道路交通安全法》(以下简称《道交法》)由全国人大十届五次常委会审议通过,自2004年5月1日起施行。《道交法》是第一部明确国家实行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制度的国家法律。其中最为引人注目之处,在于保留有关条例中过错归责原则的基础上,引入无过错归责原则和强制保险制度的理念。《道交法》第十七条规定,国家实行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制度,设立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第七十六条规定,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  相似文献   

4.
设立《机动车道路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以下简称《交强险条例》)的目的是保障机动车道路交通事故受害人能够得到及时的救助,人们习惯上称受害人为“第三者”.在保险实务中,保险公司是第一者,被保险人(车主)是第二者,遭受机动车事故伤害的人叫“第三者”.“第三者”的范围究竟包括哪些人?在何种情况下算“第三者”,何种情况下不算“第三者”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建立我国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法律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要保障交通事故中受害人的权益,维护社会利益。设立机动车强制保险管理委员会和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管理委员会,负责机动车强制保险和救助基金的经营管理。  相似文献   

6.
交强险是以被保险人对第三者的赔偿责任为保险标的,以填补被保险人对第三者承担赔偿责任所遭受的损失,可对于"第三者"的认定却分歧不断,让交强险赔付左右为难。"第三者"成为赔付争议焦点交强险的目的是保障机动车道路交通事故受害人能够得到及时的救助,受害者习惯被称为"第三者"。那么其范围包括哪些人呢?何种情况下才算是"第三者"呢?这个问题,在理论界和司法实践中,一直没有一个很好  相似文献   

7.
道路交通事故的民事责任主体包括保险公司、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管理机构和交通事故责任人及其相关人员。文章详述了不同情形下的责任承担。  相似文献   

8.
《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下简称《条例》)终于在大家的期待之下颁布,其中规定的无责任赔偿原则,保险费率与肇事频率相关以及设立社会救助基金等制度,有利于保障事故受害人合法权益,促进道路交通安全。但仍有些许不足之处,希望引起相关部门重视,在制定实施细则时加以考虑,以避免在今后的实践中引起不必要的纷争。  相似文献   

9.
《山西财税》2012,(4):24
为加强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管理,根据国家《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管理试行办法》,我省出台了《山西省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管理实施办法》(简称《办法》),主要内容有:一、救助基金用途及管理机构。  相似文献   

10.
根据2004年5月1日颁布实施的《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机动车辆必须投保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至此,全国性的涉及保险、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高等法院、农业(农业  相似文献   

11.
上海实施强制三者险的背景 2005年4月1日,《上海市机动车道路交通事故赔偿责任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正式生效,上海成为全国各省市中第一个以立法形式启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制度(以下简称强制三者险)的城市。  相似文献   

12.
《保险研究》2011,(9):J0033-J0034
今年2月,《江苏省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发布实施,《办法》对基金的筹集、使用和管理模式等方面进行了规定,同时明确紫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作为江苏省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项目的基金管理人,全面负责救助基金项目的运作和管理。此项目的运作模式采取政府服务外包的方式实施,是江苏省政府职能转变与...  相似文献   

13.
刘亮  刘亚群 《上海保险》2007,(11):19-24
一、制度空白,被滥用的自由裁量权2003年10月28日,《道路交通安全法》(以下简称《道交法》)由全国人大十届五次常委会审议通过,自2004年5月1日起施行。与原先的《道路交通管理条例》相比,新的《道交法》最重要的更新,在于引入了无过错归责原则和启动了建立事故善后的保障制度的进程,它在保留有关条例中过错归责原则的基础上,引入了无过错归责原则和强制保险的理念。《道交法》第十七条规定,国家实行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制度,设立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第七十六条规定,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  相似文献   

14.
《中国保险》2004,(8):12-14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以下简称《道交法》)于2004年5月1日起正式施行。为了有效地保护交通事故中的受害者,消除“穷肇事”和消灭或减少“肇事逃逸”事件的发生,《道交法》第十七条明确规定,国家实行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制度。《道交法》实施以来,保险市场上出现了一些保险机构拒绝单独承保机动车第三者责任保险的情形,有些公司以推行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为由强行捆绑销售车损险及多个附加险。  相似文献   

15.
吴迪 《中国保险》2005,(9):37-39
问题的提出 依据我国《保险法》第50条对责任保险的界定,我们可以将“机动车第三者责任保险”(以下简称“三者险”)定义为:汽车所有人或使用人对被保险车辆发生的交通事故造成的第三者人身或财产的损害承担赔付责任的一种保险。目前在世界范围内,特别是发达国家“三者险”都已成为强制险险种,即由法律明确规定所有机动车必须投保第三者责任险,而不由当事人自愿决定。  相似文献   

16.
王影  鲁博鹏 《中国保险》2013,(10):37-39
问题概述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首次确立了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以下简称“交强险”)责任限额制度。其后,《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以下简称《交强险条例》)第23条对其予以重申并将其细化为分项责任限额和无责任的赔偿限额,《机动车交通事故强制责任保险条款》(以下简称《交强险条款》)第8条又将各项限额的具体赔偿标准予以明确和具体化,  相似文献   

17.
徐继响 《中国保险》2005,(11):46-49
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的赔偿请求权人是第三者,其权利基础是法律规定;而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商业保险的赔偿请求权人是被保险人,其权利基础则是保险合同约定。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运作普遍存在资金大量闲置、申请困难、救助作用未能充分发挥等问题。而江苏省采用政府购买保险公司服务的方式管理救助基金日常事务,取得了低成本、高效率、应救尽救、应追尽追的良好成效,成为全国少见的救助基金管理成功范例。本文基于江苏省救助基金管理经验,从制度缺陷和管理模式选择的角度,剖析了我国道路交通社会救助基金运行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分析了政府服务外包型基金管理模式的价值和复制条件,并从推动立法、出台救助基金社会化管理政策、建立与基金利用率相挂钩的保费提取比例浮动筹资制度、提升保险公司服务能力、开展社会宣传等方面提出了完善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管理制度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明平洲  尚勇涛 《上海保险》2005,(8):19-20,13
一、上海实施强制三者险的背景2005年4月1日,《上海市机动车道路交通事故赔偿责任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正式生效,上海成为全国各省市中第一个以立法形式启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制度(以下简称强制三者险)的城市。应该说,在上海实行强制三者险还是有一定基础的——自1990年起机动车第三者责任险(以下简称三者险)在上海就成为  相似文献   

20.
道路救助基金对于保障交通事故受害人权益有很大的帮助,但它与一般的医疗慈善基金存在差别,因此,它的管理方法也应区别与医疗慈善救助基金.本文主要就医院财务工作中道路救助基金的管理工作进行简要的分析,希望能对医院的财务工作者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