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所有制不是一个简单的法权意义上的生产资料归谁所有问题,而是生产资料的所有者(占有者)与生产过程中使用生产资料的劳动者之间的经济关系。没有全民所有制性质的国有企业支撑,就没有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直接结合方式,也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性质的国有经济。“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全民所有制与公司制是两个论域完全不同的概念, “混改”和“公司制”不等于取消全民所有制国有企业。对国有经济来说,不控股企业,就没有实际支配权,支配权与所有权配套,才能保证实现符合所有者利益的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结合方式。“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作为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和优化调整国有经济布局的目标,是“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 的宏观层面反映,具有高于国有企业个体的全局性、战略性意义,需要有一系列检验标准。  相似文献   

2.
对“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的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语言逻辑和理论知识上,论证了马克思提出的“个人所有制”,是靠剥夺剥夺者,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上来重新建立。因此,它既不是生产资料私有制,也不是它的基础生产资料公有制,而是指生活资料个人所有制。这是人的本性的需要,是人的能力的自由全面发展和发挥的物质基础,是共产主义的旗帜!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重新建立的“个人所有制”不是指生产资料公有制,也不是指生产资料私有制,而是指在公有制的基础上重新建立的生活资料个人所有制。它是人类彻底解放,人人自由全面发展,停止个人生存斗争,实现全球和谐的物质保证。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国民经济正经历着一次广泛而深刻的改革过程。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这次改革对我国今后社会主义制度的进一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完全可以这样说,这是我国经济领域内继五十年代初对旧制度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之后的另一次革命。这次改革的特点是:不是改革现存的生产资料所有制,而是在现有社会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改革过时的、不合理的国民经济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5.
重建个人所有制问题是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24章第七节提出的,他说:“这种否定不是重新建立私有制,……在协作和对土地及靠劳动本身生产的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的基础上,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一版第23卷第832页)在《资本论》第一卷的法文版中则改为:“这种否定不是重新建立劳动者的私有制,而是在……协作和共同占有包括土地在内的一切生产资料的基础上,重新建立劳动者的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有句名言:“消费资料的任何一种分配,都不过是生产条件本身分配的结果。”按照以往的理解,马克思这段话的涵义,就是指生产资料占有关系决定产品分配关系,生产条件所有制实际上就是生产资料所有制。  相似文献   

7.
重建个人所有制问题是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24章第七节提出的.他说:“这种否定不是重新建立私有制,……在协作和对土地及靠劳动本身生产的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的基础上,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一版第23卷第832页)在《资本论》第一卷的法文版中则改为:“这种否定不是重新建立劳动者的私有制,而是在……协作和共同占有包括土地在内的一切生产资料的基础上,重新建立劳动者的个人所有制”。(《资本论》第一卷法文  相似文献   

8.
<正> 梅文杰同志在《经济研究》1979年第12期上,发表了题为《马克思明确地提出了“集体所有制”这个概念》的文章,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他正确地提出了马克思在写作《哥达纲领批判》之前,就已经使用了“集体所有制”这一概念。但是,他却据此推论《哥达纲领批判》中所设想的共产主义社会低级阶段,在生产资料所有制方面,也包括集体所有制。他说:“很多文章都说马克思没有设想过集体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的重建个人所有制理论,学界有不同的解读。有人从私有化、股份化的思路去解读,是一种误解;有人用个人所有制理论批判我国改革前的社会主义现实,文不对题。重建个人所有制,是重建被资本主义否定了的生产资料的劳动者的个人所有制,但不是重建劳动者的私有制,而是重建劳动者人人有份的生产资料公有制。公有制是从联合体的总体着眼的。"联合起来的社会的个人所有制"是从构成联合体的分子的个人着眼的,是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即从同一事物两个方面去讲怎样建立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的。这种解读才有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0.
生产资料所有制不只是一个简单的物对人的归属问题,而是在社会生产过程中人们对物的关系上所表现出来的复杂的经济关系。就它的内容来说,包括人们对生产资料的所有关系、占有关系、支配关系和使用关系等经济关系。至于人们通常所说的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占有权、支配权、使用权、则是与所有、占有、支配、使用等经济范畴相区别的法学范畴,是所有制这种经济关系的法律表现,我们决不能把它们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11.
<正> 在目前,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很大程度上是从公有制这个概念出发的,把公有制当成基本理论前提;公有制实际上是当作象几何学上不证自明的公理一样的东西来用的。这种方法是把待要证明的关系偷偷地埋在前提里面。这无论从历史上或从逻辑上说都是有待讨论的。生产资料所有制范畴绝不能当做研究的出发点。因为它所代表的不是简单关系,而是历史地发展了的复杂关系。复杂关系表现为具体的范畴。具体之所以为具体,因为它是多样性的统一,包含着多方面的联系。它正是要通过从抽象上升到具体、从简单上升到复杂,从历史发展进程来把握的丰富的具体形态。在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中,从生产资料占有关系(公有制)出发好像是十分合理的,  相似文献   

12.
<正> 在当前经济学界关于作为政治经济学对象的生产关系讨论中,许多同志肯定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中的决定性要素。究竟生产资料所有制是不是生产关系中的决定性要素?究竟它属不属于生产关系范畴、是不是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呢?下面谈谈我的看法。一生产资料所有制不是生产关系中的决定性要素我认为生产资料所有制不是生产关系中的决定性要素,主要理由如下: (1)从生产关系性质这个概念的内涵来看,说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是以对生产关系的性质究竟指什么这个问题的误解作为前提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的“所有制”概念不是一个具体概念,而是一个描述关系的概念,即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经济关系。这种经济关系正是西方产权理论的研究对象。因此,马克思主义的所有制理论就是马克思主义的产权理论。马克思主义者是在人类生产发展的过程中考察所有制关系问题的,所有权是所有制关系的法律确认,是产权关系的具体化。马克思主义的产权理论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  相似文献   

14.
一切所有制关系都经历了历史的更替、历史的变革。法国革命废除了封建的所有制,代之以资产阶级所有制。资产阶级所有制是人类历史上最完备的而又是最后的私有制。共产主义的特征并不是要消灭一般的所有制,而是要消灭资产阶级所有制。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从这个意义上说,共产党人可以用一句话把自己的理论概括起来:消灭私有制。”(《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精装本第一卷,第264—265页)消灭资产阶级私有制,代之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公有制,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的核心。假如抽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认为,社会主义的历史使命是资本主义时代的成就,即协作和对土地及生产资料共同占有的基础上,重建劳动者的个人所有制。因此,社会主义所有制的本质不是对土地及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而是劳动者的个人所有。我们农村改革的成功告诉我们,社会主义并不排斥劳动者个人对生产资料的独立占有和所有。劳动者的个人所有制既是社会的所有制,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公有制,又特别强调每个个人实实在在的所有权,以切实保证每个人的自由发  相似文献   

16.
论马克思"重建个人所有制"理论及我国所有制的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雪英 《经济问题》2004,46(5):9-11
马克思的“重建个人所有制”理论,是在否定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占有社会化生产资料的一种所有制形式,这对完善目前的社会主义所有制关系,从有利于人的发展着手所有制的创新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罗晨曦 《时代经贸》2009,(10):29-30
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一切社会生产关系,决定整个社会的分配关系和交换关系。这一思想在马克思理论体系的宏观逻辑结构和其著作的具体论述两个方面得到体现。在宏观体系方面,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决定作用通过马克思将资本主义私有制作为无产阶级革命的对象和《资本论》三卷的写作结构上体现出来。在具体论述方面,马克思主要是深刻地分析了资本主义交换关系和分配关系的实质,并揭示了其背后的决定性因素一~生产资料所有制。  相似文献   

18.
由于国家和企业对生产资料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关系不同,所以,企业的所有制模式也不相同。如在同一所有制性质的企业,就有三种情况: (Ⅰ) “国家所有,国家经营”模式。在这种模式中,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和经营权是统一的,统归国家所有;生产资料只有一个主体——国家。这种模式也叫国家所有制模式。(Ⅱ) “企业所有,企业经营”模式。这种模式与(Ⅰ)相反,生产资料的所有权  相似文献   

19.
(一) 马克思关于在“共同占有”基础上“重建个人所有制”的推断,是在阐述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时提出来的,这段话的全文如下:“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资本主义占有方式,从而资本主义的私有制,是对个人的、以自己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的第一个否定。但资本主义生产由于自然过程的必然性,造成了对自身的否定。这是否定的否定。这种否定不是重新建立私有制,而是在资本主义时代的成就的基础上,也就是说,在协作和对土地及靠劳动本身生产的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的基础上,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对于马克思来说,所谓所有制,说到底,就是人在从事生产活动时,即与客观自然进行物质变换时,对其所依以  相似文献   

20.
<正> 近两三年来对所有制问题的研究似乎不及八十年代开始时活跃。在已发的有关文章中,大多把经营方式的改变看成同生产资料所有制无关。这既不符合马克思的原意,也反映不了经济体制改革深入发展的实践。马克思曾经说过,私有制“是资产阶级生产关系的总和”。现在大家对于马克思的话尽管有不同理解,但是谁也不否认所有制是政治经济学的重要范畴;研究生产关系不能不涉及所有制。我们的经济体制改革既然是调整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那末,说我们的经济体制改革仅仅是调整和改变经营方式恐怕就不够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