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振兴东北地区经济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要振兴东北地区经济 ,就要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产业群 ,大力发展产业链经济 ,提高产业配套能力 ;要加大国家财政和金融支持力度 ,鼓励外商和国内民间资本到东北投资参与东北地区经济建设 ;要构筑四大通道、一个产业带 ,把大连做大做强 ,使之逐步发展成为带动东北经济振兴的龙头  相似文献   

2.
东北振兴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莉  董林 《经济师》2006,(1):277-278
文章分析了东北振兴目前存在的比较优势与面临的问题,并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方面提出了若干战略思考。  相似文献   

3.
东北经济振兴研究——基于科技人力资源支撑的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知识经济时代的主体,科技人力资源的迁移和聚集所形成的集聚效应,会使区域经济具有强大的竞争优势。实现东北经济振兴的关键是促进知识科技人力资源在东北经济区的集聚。文章通过对东北经济区区域内和区域外科技人力资源支撑现状的认识,提出了东北三省科技人力资源的优势、不足和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我国新型工业化战略与东北工业基地的振兴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东北地区是我国重化工业的摇篮,是新中国最早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地区,几十年来为我国工业化建设和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从一定意义上讲,没有东北工业的发展,就没有新中国的工业化。东北工业基地的振兴与发展,始终关系着中国经济的命脉和发展趋势。东北工业基地的振兴与发展既是人心所向,也是我国工业化发展新阶段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5.
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过程中,大连可成为东北振兴的领头羊。本文从其在东北四城市的经济实力、综合竞争力和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入手,提出大连带动东北经济发展的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6.
区域经济协调与东北经济振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北经济振兴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走协调发展的道路,这样才能避免重复建设,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有利于激活市场.然而,东北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受到地区利益、体制、观念等一系列因素的阻碍.所以,实现东北振兴需采取如下协调发展对策:必须注意科学规划,统筹协调;市场机制与计划机制协调;筹资主体与筹资渠道协调;突出重点与区域协调;基础设施与非基础设施建设协调;经济建设与生态保护协调.  相似文献   

7.
区域经济协调:振兴东北经济的必由之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东北经济振兴是一个系统工程 ,必须走协调发展的道路。要突破东北区域经济发展受地区利益、体制、观念等一系列因素的阻碍 ,实现东北经济的协调发展 ,必须做到 :科学规划 ,统筹协调 ;市场机制与计划机制协调 ;筹资主体与筹资渠道协调 ;突出重点与区域协调 ;基础设施与非基础设施建设协调 ;经济建设与生态保护协调。  相似文献   

8.
东北地区具有发展经济的优势条件,但改革开放以来东北地区的经济地位却在不断下降,其根本原因在于制度的羁绊。振兴东北经济的关键在于制度创新,制度创新的重点,一是要迅速推进政府管理体制创新,二是要积极进行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和内部管理改革。  相似文献   

9.
当前东北经济整体下滑的直接原因是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失衡扭曲,深层次症结在于以投资拉动为主的振兴战略政策模式.因此,当前东北经济所面临的困难局面实际上构成对振兴战略既有政策模式的重要挑战.本文通过总结和梳理2003年推行振兴战略以来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的制度路径,探求东北经济整体失速背后的经济逻辑和体制约束,提出了新一轮振兴战略需要偏重供给侧改革的主要方向和制度路径,即政策模式上从注重投资拉动向强调供给侧改革转变、从强调规模效应向注重结构效益转变、从强调政府作用向发挥市场机制转变等建议.  相似文献   

10.
创建东北区域金融中心,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举措,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使东北经济再度辉煌.本文阐述了区域金融中心对区域经济的推动作用,分析了东北地区在经济发展中所遇到的瓶颈制约,探讨了创建东北区域金融中心对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所起到的至关重要的作用,提出了借助金融中心的作用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观点.  相似文献   

11.
析区域经济发展中的物流产业集群功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章建新 《经济问题》2007,(1):119-121
现代物流业以其特有的功能对区域经济一体化、改变企业组织形态和业务流程再造以及形成产业集聚产生推动作用.因此,应注重培育物流产业集群的产业基础,使其发挥合作效应、制度效应和创新效应,不断提升区域经济竞争优势,是当前促进国际经济一体化,打造区域品牌应当注重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不仅仅是工业的振兴,而是整个东北经济的振兴。近几年,东北老工业基地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迅速,为老工业基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又一亮点。文章通过对东北老工业基地长春、哈尔滨、沈阳三市实地调查,初步掌握了老工业基地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状况,并对其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深入地分析,最后在借鉴国内外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趋势的基础上,设计出东北老工业基地农产品加工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建设曹妃甸深水大港促进北方经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素娟  张义文 《经济地理》2000,20(2):115-118
曹妃甸是我国北方地区少有的可建设大型深水码头的港址.开发建设曹妃甸深水港,是适应世界船舶运输大型化和港口深水化及环渤海地区重化工业改造、迁移和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推动北方地区经济发展的中心.  相似文献   

14.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发展低碳经济的支撑,集成创新是其创新的主导模式。通过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点、现状和集成创新的优势,从创新动因角度探索了战略性新兴产业集成创新模式分为外力推动型和内力驱动型,其典型组织模式有官产学研、企业技术联盟等,其有效实施途径有建设工业园区、建设大学科技园、组建重点实验室等,并总结了长株潭城市群战略性新兴产业集成创新的成功典例。  相似文献   

15.
劳动力流动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条件和必然要求。劳动力只有通过流动,才能使劳动力资源和其他生产要素实现优化配置,促进经济增长,同时也能缓解结构性失业矛盾,有利于失业下岗人员再就业。伴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劳动力的流动也日益活跃。相比较而言,东北地区的劳动力流动却依然比较滞缓。文章对东北地区劳动力在产业间、行业间、区域内和跨地区(省际间)的流动情况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并就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过程中,如何通过促进劳动力的合理流动解决就业问题提供了相应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6.
辽宁省产业结构对其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于淑艳 《技术经济》2012,31(1):67-71,90
运用区位商和聚类分析方法分析了辽宁省的产业结构层次;运用偏离-份额法,从产业结构和竞争力两个方面分析辽宁省的三次产业结构、工业产业结构对其经济增长速度、经济增长效益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全国区域分工中,辽宁省的产业结构层次较高;辽宁省第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其经济实现较快增长;辽宁省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工业行业的发展水平仍较低,这些行业在区际分工中不具有优势;冶金、化工、机械制造等投资大、资本有机构成高的重化工业在辽宁省经济中仍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东北地区主导产业培育与产业体系重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刘洋  刘毅 《经济地理》2006,26(1):50-54
以东北地区主要工业行业区位商、生产竞争力、市场竞争力的计算结果为依据,对东北地区区域主导产业及产业体系特征进行分析,并通过聚类分析、判别分析统计分析模型将区域产业体系划分出四个组群,即有较大优势的行业、有一定优势的行业、无明显优势的行业以及衰退行业。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区域主导产业及产业体系特征的形成机理,提出主导产业培育框架、产业体系重构的构想方案及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中国城市化发展与重工业扩张的协整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艳梅  张雷 《经济地理》2008,28(2):201-205
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和重化工业的高速扩张成为推动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两大引擎。文章运用1978—2005年的数据,通过协整分析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方法,从实证角度研究了中国城市化进程与重工业发展之间的动态相关性以及因果关系。结果显示,中国城市化与重化工业发展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并且二者之间具有双向因果关系,即城市化发展会引起重工业规模扩大,重工业的扩张也会推动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协整回归方程进一步表明,城市化水平提高1%,重工业总产值相应增加5%;而重工业总产值每增加1%,会促进城市化水平提高0.2%。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广东省为了提升、优化工业结构,提出工业发展的适度重型化发展战略,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全省某些地方有不顾工业发展适度重型化的工业结构性和市经济性的内在要求,出现工业发展重型化的倾向。为克服这一倾向,要以全球视野构建合理的现代重化工业体系,分类制定重化工业产业指导目录,按区别对待重化工业的政绩考量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