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罗国磊  石玉 《会计师》2011,(6):22-24
<正>一、引言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利益相关者理论,是对以股东价值最大化为目标的传统公司治理理论的颠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对利益相关者理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利益相关者治理理念日益普及,公司治理的目标逐渐转向利益相关者财富最大化,利益相关者理论开始成为公司治理的主流理论。然而对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实际应用情况的研究并不多见。利益相关者理念在实际是否被真正地应用于公司的治理之中,公司经营的成果是否与利益相关者价值相关,是股东价值还是利益相关者价值影响企业的业绩?这些问题的解决有助于进一步指导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完善。因此,我们研究利益相关者理论在实际公司治理的情况,为利益相关者理论研究提供实际经验,对利益相关者理论的进一步完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一、企业利益相关者理论企业的利益相关者是“那些能够影响企业目标实现,或者能够被企业实现目标的过程影响的任何人和群体(Freeman,1984)。该定义不仅将影响企业目标的个人和群体视为利益相关者,同时还将企业目标实现的过程中受影响的个人和群体看作利益相关者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公司治理的主体应该包括股东、职工、债权人、客户、供应商等利益相关者,只有通过这些利益相关者的共同参与才能形成有效的公司治理,公司治理的本质是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相互制衡关系的有机整合。因为利益相关者投入了专用性风险资产,并分担了公司的剩余风险,他们…  相似文献   

3.
有鉴于利益相关者的相关问题已成为现行公司治理框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文设置五个利益相关者治理评价指标,考察中国上市公司利益相关者参与公司治理和利益相关者权益的保护状况,并得出利益相关者治理指数.对上市公司利益相关者治理指数进行的行业分析表明:不同行业的上市公司和样本总体在利益相关者治理机制及其所涉及的五个具体方面均存在重要差异,这说明行业差异可能对上市公司利益相关者治理机制和治理水平存在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股东至上”和“利益相关者至上”是两种争议的代表性治理观点。“股东至上”治理主义以股东价值最大化为公司治理目标,以“资本雇用劳动”、代理理论为理论基础,以股东单边治理为主。而“利益相关者至上”治理主义以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为公司治理目标,以利益相关者理论为基础,倡导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本文从企业所有权、理论基础、会计上从利润的计算和分配过程、利益获得的确定性和公司运营等五个方面剖析了两种治理观点之间的关系,说明这两种观点其实并不冲突,是相容的。上市公司的治理目标应该是满足其他利益相关者利益基础上的股东财富最大化。  相似文献   

5.
“股东至上理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是公司治理的两种基本理论,本文首先阐述了利益相关者参与商业银行治理的理论逻辑和现实必要性,并对股东至上逻辑下的国有银行治理存在的诸多缺陷进行剖析,据此初步提出对利益相关者进行治理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张红梅 《金融论坛》2006,11(8):46-52
在银行公司治理中,各利益相关者作为独立的行为主体都是理性的“经济人”,其行为是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银行公司治理得以运行和完善,正是缘于各行为主体为寻求自利而进行的博弈。这种博弈的结果是正和博弈,即一荣俱荣。随着中国金融业改革的深入,银行的经营将更多地受到相关利益主体的约束,其经营行为必须走向市场化。从这个意义上看,完善银行公司治理的过程,就是包括管理层、董事会、股东及其他利益相关者权利义务得以逐步明确的过程,也是各行为主体间利益相互博弈的过程。银行公司治理既为利益相关者参与银行管理提供了渠道,也推进了银行公司治理结构本身的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7.
论企业财权配置——基于公司治理理论发展视角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传统的公司治理的委托代理理论框架下的“股东主权”治理论认为物质资本投入者应独享企业剩余索取权与剩余控制权, 关注的是股东利益保护。在该理论影响下, 公司财务治理也主要关注的是股东和经营者的企业内部财权配置, 以解决委托人如何选择或设计最优合同来克服代理问题。本文认为随着公司治理理论由委托代理理论向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理论的发展, 现代企业的每一个利益相关者都应有平等机会享有企业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 企业的财权配置不仅仅是股东和经营者的企业内部财权配置, 而应扩展到包括外部利益相关者在内的外部财权配置, 以及为保证利益相关者财权配置实现的相机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8.
在银行公司治理中,各利益相关者作为独立的行为主体都是理性的“经济人”,其行为是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银行公司治理得以运行和完善,正是缘于各行为主体为寻求自利而进行的博弈。这种博弈的结果是正和博弈,即一荣俱荣。随着中国金融业改革的深入,银行的经营将更多地受到相关利益主体的约束,其经营行为必须走向市场化。从这个意义上看,完善银行公司治理的过程,就是包括管理层、董事会、股东及其他利益相关者权利义务得以逐步明确的过程,也是各行为主体间利益相互博弈的过程。银行公司治理既为利益相关者参与银行管理提供了渠道,也推进了银行公司治理结构本身的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中国最具价值上市公司利益相关者治理机制所做的评价显示:(1)上市公司利益相关者治理指数较低,在不同上市公司之间的分布不均衡,利益相关者治理机制较为薄弱。上市公司利益相关者参与程度的表现不如利益相关者和谐程度。中小股东参与和权益保护程度亟待提高。(2)2003、2004年中国最具价值上市公司利益相关者治理机制相对样本总体较好。2004年中国最具价值上市公司利益相关者参与程度显著高于样本中的其他上市公司,同时2004年中国最具价值上市公司利益相关者参与程度高于2003年中国最具价值上市公司,但是利益相关者和谐程度则不然。  相似文献   

10.
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模式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司治理起因于产权的分离,治理的功能是权、责、利的分配,治理模式有效率的前提是剩余索取权与剩余控制权的对称分布。“股东至上主义”逻辑和利益相关者理论作为公司治理的思想源流,分别导致了两种不同的治理模式:股东单边治理模式和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模式。比较分析这两种模式,我国商业银行应当选择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1.
The paper presents a case study of management accounting in a company that had been a highly diversified conglomerate but was implementing a new strategy of product market focus combined with a more multinational scope. Formerly subject to a simple but rigorous form of financial control, the new organizational identity of becoming a high-growth, high-technology company posed fresh challenges for its control style and, in particular, for the role of management accounting. The paper draws on self-referential systems theory in order to analyse the paradox that while an organization can become more focused on particular markets and technologies, its management accounting seems to become more diffuse and differentiated. As the company sought to develop a different corporate epistemology through the reproduction of a fresh identity, it established new forms of corporate communication through its quality and performance management systems. Autopoietic theory would acknowledge that management accounting should provide some system guidance but would warn against the possible danger that some forms of performance control may damage company self-production.  相似文献   

12.
随着信托行业资产规模的不断扩张,部分信托项目风险事件也暴露出来。在刚性兑付文化以及信托公司的社会影响力尚不稳定的情况下,加强信托项目风险处置对于信托公司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基于26个信托项目风险事件以及信托公司风险管理实践的研究发现,尽职调查不完善、信托项目过程管理流于形式以及交易对手不诚信等是信托项目出现风险的重要原因。风险处置手段包括延长信托项目期限和提前终止等措施,信托公司需要通过恰当的风险处置手段保护投资者利益。未来,信托公司需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和能力,进一步防范信托风险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13.
合理配置企业的资本结构对实现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有重要的作用。本首先介绍MM理论的发展,以及经扩展后的现代资本结构理论,并在分析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现状的基础上,探讨该理论对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根据劳动关系的从属性标志、法定代表人在公司中的地位以及其与公司和投资者的利益关系,制定法定代表人应当归属于用人单位而不归属于劳动者.因而,对于法定代表人薪酬争议,应当定性为委托经营关系中的经营薪酬债权争议,适用民商法处理.我国劳动立法应当对劳动关系、劳动者、用人单位、雇主代表等概念进行界定,并对包括法定代表人在内的雇主代表在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归属关系作出明确规定.  相似文献   

15.
信息不对称、管理者内生偏好与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般以为,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偏好是由于不合理的成本因素、有缺陷的监管制度和政策与低效的资本市场等原因造成的.本文分析认为,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产生的基本原因是管理者的内生融资偏好.如果公司绩效影响管理者的财富(或职位、声誉等),管理者的偏好将支配公司的融资决策;对称信息下,管理者将有充分的股权融资偏好.不对称信息下,如果管理者对公司项目(或资产)拥有私人信息,且厌恶风险,管理者将最大限度地使用股权融资,直至达到均衡.最后,本文提出,管理者对股权融资的偏好是内生的,治理目前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所产生危害的基本思路是"疏",而不是"堵".  相似文献   

16.
从国美案中董事会推翻股东会决议这一不同寻常的事件引出问题,以公司章程在公司分权中的地位和作用为落脚点,分析股东会和董事会在职权分野中的管制与自治之维。并通过对章程自治与公司法管制的矛盾阐述,以及对公司法第38条和47条兜底条款的限制性解读,论证了法定分权的互补性对于理解公司治理体制的动态特征是非常关键的,章程治理必须在其中寻找边际平衡。  相似文献   

17.
论企业集团的股权设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追求集团公司股东的财富最大化是集团财务管理的逻辑起点与管理目标。完善集团总部对下属公司投资股权设计,对实现这一管理目标意义重大。本文就此展开讨论,以期有利于提升集团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8.
Strategic management accounting (SMA) has been presented as an efficacious approach to strategy formul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It also suggests accountants move away from purely financial concerns to give consideration to wider business issues. Management accounting change has attracted significant research attention in recent years. This case study explores the issues which surround change and which enable the adoption of SMA and the repositioning of management accountants to become more strategic. The empirical enquiry is based in one company through a prolonged series of interviews and meetings which enabled activities over a number of years to be reviewed. This revealed an increasing strategic role for management accountants in informing strategic decision‐making and how this role came into being. The research is informed by institutional theories and neoinstitutionalism in particular, to interpret the external and internal influences on the change in roles of some management accountants and the outputs of their work.  相似文献   

19.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法律责任的设定问题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中介机构和上市公司及其管理当局是当前会计信息披露最主要的违法主体 ,但两者在违法动因和危害程度等方面有许多不同。所以 ,要有效地惩罚和威慑违法行为 ,必须针对不同的违法主体设定相应的法律责任。本文主要分析中介机构和上市公司及其管理当局应该分别承担什么样的法律责任。本文认为 ,我国会计信息披露法律监管中主要的问题在于 ,对于上市公司及其管理当局 ,以行政责任为主的责任体系没有能够起到很好的惩罚和威慑作用 ;而对于中介机构 ,则是行政责任的追究力度不够。今后会计信息披露监管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之一是 ,对于上市公司及其管理当局确立以民事责任为主的法律责任体系 ,同时加大对于中介机构违法行为的行政责任的追究力度。  相似文献   

20.
D&O保险的立法问题是我国司法实践中一个亟需澄清的问题,同时亦是保险法学界关注较多的基础理论问题。本文通过考察D&O保险合同在公司治理中的价值,细致分析在2019年日本第二次《公司法》修改之际学界对D&O保险规则立法与否的争论及立法演进历程,并对增设D&O保险合同规定的初衷以及在决定该保险合同内容时的决策程序进行系统阐释。研究发现,增设D&O保险合同规定、明确公司有权全额负担保险费用,有助于提高管理层的风险承担水平和管理效率,进而促进企业创新。在探讨我国《公司法》是否应当构建D&O保险规则这一问题时,应注意到公司法上的补偿制度是D&O保险存在的前提。就D&O保险合同内容的信息披露问题,一方面,为防止公司费用无限地用于提升填补限额,可采披露D&O合同信息的手段;另一方面,就具体的信息披露事项,不可盲目“照搬”美国做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