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于影响因素众多,如果忽略过程只看结果的话,即不考虑贸易结构的变化,而仅考虑贸易量的大小,那么FDI对国际贸易最终可以产生三种效果,即替代效应、补充效应和不确定效应。具体到不同的东道国和母国,FDI对其国际贸易的最终影响将取决于何种效应占上风。本文即是对中国的投资来源国(地区)的对华投资额与对华贸易额之间的相关关系所作的一个经验分析。此分析是为了检验中国吸收的FDI所产生的双边贸易效果。文中以中国121个投资来源国(地区)和对外贸易伙伴国(地区)为样本,分别对2004、2005、2006三年的各国对华投资与对华贸易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从世界范围来看,除去几个特殊投资地区外,一国对华直接投资与其对华贸易之间是具有高度正相关性的,表明中国的FDI对贸易具有补充效应。  相似文献   

2.
日本是我国主要的贸易伙伴和外商直接投资来源国。本文以电气机械产业为例,运用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分析日本对华FDI对中日贸易以及对我国竞争优势结构所产生的影响。协整检验结果表明,日本对华FDI对中日双边贸易、中日产业内贸易以及中国相对于日本的生产优势和组装优势均存在长期协整关系;误差修正模型进一步检验了日本对华FDI与双边进出口、产业内贸易以及中国竞争优势结构之间的长期和短期格兰杰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3.
日本对华贸易与直接投资的关系研究(1983-2001)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5  
日本是中国主要的贸易伙伴国和外资来源国之一 ,研究中日之间贸易和投资的内在联系 ,有助于对日贸易和投资政策的合理制定。本文运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法对中日之间贸易和投资的关系进行了检验。结果显示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和中日贸易之间存在着长期的互补关系 ,FDI和制成品的出口具有双向的因果关系 ,但 FDI对进口水平仅有单向的因果关系 ,同时还发现FDI和进口贸易在短期存在替代效应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湖南省FDI发展迅速并促进了当地进出口贸易的发展.文章通过分析湖南省FDI对进出口贸易的主要影响,综合大量文献梳理出影响湖南省FDI贸易效应大小的主要因素,并利用层次分析法对其进行重要性排序,认为投资动因、投资主体、投资行业以及投资来源国(或地区)这四项因素在影响湖南省FDI贸易效应的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进而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国际直接投资理论认为:国际直接投资对东道国贸易具有进口替代、出口创造和进口引致效应。本文通过分析欧盟对华直接投资对中欧贸易的效应后得出:欧盟对华直接投资对华出口创造效应强于进口引致效应,与日本对华FDI的贸易效应相反。对此,笔者通过比较欧盟、日本对华投资特点加以解释,以为中国调整FDI政策促进经济良性发展提出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6.
国际直接投资理论认为:国际直接投资对东道国贸易具有进口替代、出口创造和进口引致效应.本文通过分析欧盟对华直接投资对中欧贸易的效应后得出:欧盟对华直接投资对华出口创造效应强于进口引致效应,与日本对华FDI的贸易效应相反.对此,笔者通过比较欧盟、日本对华投资特点加以解释,以为中国调整FDI政策促进经济良性发展提出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7.
在华FDI的知识溢出效应——基于专利授权数量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FDI究竟对东道国是否产生知识溢出效应?如果产生,这种溢出又有多大呢?本文利用1996~2004年全国、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及西部地区的面板数据,以国内专利授权量作为衡量知识溢出程度的因变量,将FDI作为自变量,通过构建模型,进行了回归检验。研究结果发现,国内专利授权量与外商直接投资之间的相关性并不显著,即目前FDI对我国的知识溢出效应并不明显。因此,有待于采取进一步措施,提升FDI的知识溢出效应,提高外资利用的效率,使其真正为我国经济发展发挥应有作用。  相似文献   

8.
中国FDI净流入与贸易条件恶化:悖论及解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引言 随着国际投资与国际贸易的日益融合,作为国际投资主要形式的外商直接投资对国际贸易产生重大影响:FDI流入推动了一国进出口贸易的迅速发展,同时又改变着一国的资本存量,影响一国的资源禀赋状况,进而影响一国的贸易模式和贸易条件.中国作为一个贸易大国和吸收FDI大国,有必要考虑二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廖利兵  曹标 《世界经济研究》2013,(3):66-72,86,89
与以往单独研究投资或贸易不同,本文在跨国投资理论基础上融入了国际贸易,用以研究多国(地区)制造业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方式。通过梳理一般产业均衡模型分析企业选择出口还是水平型FDI的内在机制,在此基础上进行实证检验,并得出结论:工厂规模经济和运输成本对样本国家(地区)制造业企业以出口还是水平型FDI方式进入中国市场起重要作用,而关税壁垒、公司规模经济、税收对此没有显著影响;采用基尼系数和GDP衡量中国实际市场需求时发现,中国市场变化没有促使样本国家(地区)制造业企业由出口方式转向水平型FDI。  相似文献   

10.
自1981年以来,IFC(国际金融组织)为中国输入的资金累计达273.51亿美元,占外资总流八的5.34%。其中,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是向中国提供最多贷款的两个多边发展机构。到底IFC贷款对中国经济增长和吸引国内外私人投资是否产生影响?如何从定量角度对此作一个宏观评价?本应用援助性贷款理论的最新进展和定量方法上的创新,首次试图利用宏观经济计量模型对IFC对华贷款项目的经济影响进行总体评估。研究表明、利用IFC贷款是中国实行对外开放的重要起点和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的发展产生了多方面的积极的正面影响,对中国的经济增长、私人投资和国际直接投资(FDI)均产生了很强的引致效应,贷款投资的乘数效应十分明显;在中西部地区,IFC贷款是直接促进经济增长,对缓解东中西部地区发展差距起着均衡作用,在东部地区是通过改善投资环境直接促进私人投资和FDI,间接促进经济增长。作还对如何有效利用国际金融组织贷款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高越 《改革与战略》2009,25(10):94-97
中国国内各地区吸收FDI(外商直接投资)会受到国内其他地区的影响。文章使用1991年至2007年中国29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考察了影响直接投资区位分布的因素以及东部地区吸收的FDI是否对中、西部地区吸收FDI产生“挤入效应”。结果表明,东部地区吸收的FDI对中部省份吸收FDI有“挤入效应”,而对西部省(区)没有“挤入效应”;东部地区吸收的FDI对中部省份产生“挤入效应”有一个“门槛”,在越过“门槛”之后,中部省份的生产者服务越发达,则“挤入效应”越明显。  相似文献   

12.
有关外商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已经成为理论界讨论的热点问题,大量文献讨论了投资对贸易流量的影响.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协整检验及误差修正模型检验,分析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对于中日双边贸易所产生的效应.结果表明,日本对华直接投资与中国对日进、出口均表现为一种显著的协整关系;无论从长期还是短期看,日本对华直接投资与中国对日本的出口具有显著的双向格兰杰因果关系,但与中国对日本进口仅有单向的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资本形成中的内外资融合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通过ADF检验、OLS估计、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检验,实证分析了FDI存量与国内资本存量的关系。结果表明:FDI对全国国内投资产生了微弱的挤入效应,对三次产业分别产生了显著的挤入效应。FDI与全国及第一、三产业国内投资之间分别存在单向因果关系,与第二产业存在双向的因果关系。基于此,本文提出了相应的结论及建议。  相似文献   

14.
非洲作为中国对外援助的重点地区,其区域内国家对华的贸易限制在危机前后发生了什么变化?同期中国对非的持续援助是否减少非洲对华贸易限制?为解答这些问题,文章首先分析了非洲受援国削减对华贸易限制的机理,随后利用2003~2013年非洲53个国家的经济援助与贸易限制数据,测算了非洲各国对华贸易限制程度,并检验了中国对非援助削减非洲对华贸易限制这一假说。研究结果表明:第一,非洲各国包含非关税壁垒在内的对华贸易限制指数均高于关税税率,且在危机前后的样本区间内呈现出先降后升的"U型"趋势;第二,中国对非援助总额的增加会显著削减非洲对华贸易限制指数;第三,相比工业部门,中国对非洲各国农业部门的援助具有更强的贸易限制削减作用。  相似文献   

15.
非洲作为中国对外援助的重点地区,其区域内国家对华的贸易限制在危机前后发生了什么变化?同期中国对非的持续援助是否减少非洲对华贸易限制?为解答这些问题,文章首先分析了非洲受援国削减对华贸易限制的机理,随后利用2003~2013年非洲53个国家的经济援助与贸易限制数据,测算了非洲各国对华贸易限制程度,并检验了中国对非援助削减非洲对华贸易限制这一假说。研究结果表明:第一,非洲各国包含非关税壁垒在内的对华贸易限制指数均高于关税税率,且在危机前后的样本区间内呈现出先降后升的'U型'趋势;第二,中国对非援助总额的增加会显著削减非洲对华贸易限制指数;第三,相比工业部门,中国对非洲各国农业部门的援助具有更强的贸易限制削减作用。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中美经贸关系和金融关系的"辅车相依"以及人民币国际化和影响力的日益彰显,中国还只是美国货币政策效应外溢的简单接受者吗?基于此质疑,文章采用边际分析法对中国货币政策的实施是否对美国经济产生了溢出效应进行实证检验。检验结果显示,中国实施紧缩性货币政策会引发美元对人民币贬值,但美元对人民币贬值不会显著改善美国对华贸易,却会抑制美国对华直接投资行为。此外,面对中国货币政策效应外溢,美国货币政策反应不敏感。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中美经贸关系和金融关系的"辅车相依"以及人民币国际化和影响力的日益彰显,中国还只是美国货币政策效应外溢的简单接受者吗?基于此质疑,文章采用边际分析法对中国货币政策的实施是否对美国经济产生了溢出效应进行实证检验。检验结果显示,中国实施紧缩性货币政策会引发美元对人民币贬值,但美元对人民币贬值不会显著改善美国对华贸易,却会抑制美国对华直接投资行为。此外,面对中国货币政策效应外溢,美国货币政策反应不敏感。  相似文献   

18.
文章针对能源经济学的假说之一"FDI降低东道国能源强度"进行经验检验,以中国省区工业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通过建立理论模型和计量模型,在引入技术效应函数的基础上,厘清FDI结构效应、FDI技术效应与FDI收入引致的技术效应之间的关系,将FDI技术效应从FDI对中国工业能源强度的总效应中剥离出来。构建了FDI影响中国工业能源强度总效应的联立方程组模型,分别采用单方程估计方法(2SLS、GMM)和系统估计方法(3SLS)对联立方程组模型进行实证估计,并用弹性分析法计算FDI路径下不同影响效应的弹性大小和方向。研究结果表明:FDI对中国工业能源强度产生的总效应是积极的,即外资进入度每提高1%,总效应是使中国工业能源强度减少0.193%~0.243%,正面的FDI技术效应(0.185%~0.308%)和FDI收入引致的技术效应(0.077%~0.122%)超过了负面的FDI结构效应(0.064%~0.192%),实证结果支持该假说。  相似文献   

19.
对中国国际贸易与FDI相互关系的重新检验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自从Mundell(1957)首次正式探讨国际贸易和FDI(外国直接投资)之间的关系并提出“替代模型”以来,已有众多学者相继提出了“互补关系论”、“不确定性关系论”和“一体化关系论”等各种其他理论。为检验国际贸易与FDI相互关系在中国的实际情况,本文采用协整检验的方法,分别运用外资企业数据、全国数据以及江苏省数据重新检验了国际贸易与FDI之间的长期相互关系。实证结果表明,外资企业的国际贸易与FDI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相互促进关系,基于全国数据的国际贸易与FDI之间没有相互促进关系,基于江苏省数据的国际贸易和FDI之间只具有单向促进作用。本文在解释上述实证结果原因的基础上,给出了相关结论和启示。  相似文献   

20.
FDI进入占中国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在1979—1998年处于一个逐渐上升的过程,在1998年这一比重超过了10%,1998年以后这一比重开始出现下降。在2008年这一比重仍旧超过1988年的水平。也即1979—2009年期间,FDI进入占中国年度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重经历了先增加后下降的过程,呈现出显著的倒U型变动特征。FDI进入会通过前后向行业之间的联系效应,对中国国有企业(计划型企业)和民营企业(市场型企业)的投资活动产生不同影响。在短期,FDI进入会使得中国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投资同时出现下降;在长期,FDI进入会引起中国国有企业投资下降,但对民营企业投资增加有促进作用;随着民营企业投资占中国国内总投资比重提高,FDI占中国年度总投资的比重会出现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