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正>世上无不可用之人,只有未被发现的人才和不会用人的人1."无为而治":老子在"自然和谐"观的基础上,提出了流传远古的无为管理思想。"道常无为而无不为。"老子认为,任何社会经济的运行都要遵循"道"的规律,具有天然的和谐性,因此,对人力资源的管理也必须是以"道"的规律为指导的管理。老子提倡"无为",实则"无不为"。这里  相似文献   

2.
领导的素质修养———《老子》领导艺术再探严峰《老子》一书蕴含着丰富的领导智慧,其中关于领导素质的论述尤为精到。关于领导素质修养,老子着重从身体健康、道德高尚、智能卓绝几个方面提出了修养之道。一是在身体素质方面,老子主张养生。撮其大要:①“道法自然”。...  相似文献   

3.
社会资本这一概念所包含的核心要义——信任与合作行为等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同。而伊斯兰金融的原则很好地体现了社会资本的核心要义。在2008年"次贷危机"的沉重打击下,不同于全球危机重重,一片惨淡的传统金融业,伊斯兰金融以其风险共担和注重道德及信任的理念较好的规避了次贷风险,逆势而涨,表现出了强大的活力和旺盛的生命力。而本文从信任和道德两个角度出发,对伊斯兰金融中社会资本建设的四个特征进行详细分析,并对传统金融的改进方向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4.
老·庄之道     
正老子《道德经》以五千字而绝天下。老子给后世留下一幅大名鼎鼎的对联,上联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下联是:人法天,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庄子以"庄周梦蝶"飞进我们的脑海,以"安知鱼乐"让我们辗转反思,不得其解,以"物以乘心""独与天地精神往来"令我们的世界顿时豁朗无边。老子在道教中被尊为道祖,庄子是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道教代表人物,先秦庄子学派的创  相似文献   

5.
老子在《道德经》之"道经"第二章言: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从哲学观点来看,笔者认为这段话的意思是指在世间万物都存在对立统一,矛盾的两个方面只有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均衡发展,方能促进事物的进步,反之,只要此消彼长,就会违背事物的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6.
企业道德资本作为企业伦理价值符号,其运作体现在企业整体运行的制度管理、生产管理、文化管理、对外交往等各个方面。企业道德资本是研究企业伦理的重要视角,强调这一研究视角,才能不断挖掘出企业道德性资源,孕育道德资本化的成果,真正衍生出对于发展的社会责任意识,确保企业发展的伦理价值,也有助于把企业构建成道德的诞生地和家园。  相似文献   

7.
老子所强调的"有"、"无"哲学思想与现代版式设计中留白现象虽然隔空数千年,但是却有惊人的相通性。一方面,老子的"有"、"无"论合现代版式留白的规律性;另一方面,老子的"有"、"无"思想合版式留白的艺术性。老子"有"、"无"论中,强调"无"的地位与作用,有"无"的存在为前提,才有"有"的价值的体现,以有限表现无限。现代版式设计中的留白现象同样是以"无"显"有"。笔者将通过现代版式中的留白现象举例论证,并探析两者的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8.
家庭是社会的一个组成细胞,是社会生活的基础,也是组成社会的基本单位.家庭道德则是调整家庭成员间关系的原则和规范.同时,它还是社会道德的基础.社会上的家庭由于所处位置的特殊性,因此,家庭道德除了与社会道德相属的共性之外,还具备其本身的个性和特点.与社会道德比较,家庭道德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行为的不公开性.其行为由于部分涉及家庭隐私,很多现象不便对外张扬;同时行为牵扯的人员也主要是家庭成员,涉及对象一般在家庭内部,范围比较固定;二是是非的不确定性.由于家庭千差万别,认识水平参差不齐,加上传统观念的束缚,家庭成员对问题的认识容易混淆,而“原则和规范”往往容易被家庭成员中的“强者”、“长者”所左右.家庭道德的特殊性,决定了其自身的发展规律,研究和探索它的规律,对于稳定家庭、稳定社会和培养好下一代都有其不可低估的现实意义.家庭道德在不同的社会形态里有着不同的内容,而本文所探讨的家庭道德属社会主义公共道德的范畴.因此,这时探讨家庭道德的参照标准,则是集体主义原则和共产主义精神.那么,笔者认为,在这个大前提下的家庭道德的具体标准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知识经济与财务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多元化 现代企业实际上是财务资本与知识资本这两种资本及其所有权之间的"复合契约",是"利益相关者"的产权合作.从"利益相关者合作产权"的观点出发,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应重新确立.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全球化,各个企业努力降低成本来适应激烈的竞争,但"信任危机"始终是企业的"心病",它不仅降低了企业的社会资本,更提升了企业的交易成本.本文结合光明乳业的"早产奶"事件来谈谈信任对于企业社会资本的重要性,并从信任的角度对如何建立并维持企业社会资本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人力资本的产权界定与要素构成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人力资本的产权界定 我们从产权的角度将人力资本界定为:人力资本是指产权主体为实现效用最大化,通过有意识的投资活动而获得的,凝结在人身上的知识、技术、信息、健康、思想文化、意志品德、团队协作力和社会活动力(道德、信誉和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一定义有三个特点:首先突出了人与人之间利益关系的"产权"特征;其次,通过教育、培训、医疗保健以及自我更新学习、实践经验积累等有意识的活动,具有投资性、增值性和收益性等"资本投资"特征;第三,具有人身依附性、异质性和边际收益递增性等"人力"特征.  相似文献   

12.
"道法自然"是天地万物所必须遵行的根本属性。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老子将其作为解释一切事物的根据,也将其作为衡量美与丑之标准。事物应保持其自然天性之特征,不经人工雕琢,才是最高的美。艺术创作若合乎此规律,自然无为,其生命力自然会经久不衰。  相似文献   

13.
"不矜细行,终累大德"这句<贤文>出自老子.意思是一个人如果不注重细节就会影响大事,即细节决定成败.这句<贤文>意在教育人们要重视细节,实践细节.中国化工集团公司将"细节决定成败"作为企业文化的主要观念之一,正在全系统弘扬和实践.  相似文献   

14.
榜样力量     
一提起道德楷模,人们都会自然而然想到雷锋式的人物,想起那些英雄形象.是啊,在当今这个市场经济下的社会里,"道德模范"这个词似乎离我们越来越遥远了.  相似文献   

15.
1.“无为而治”:老子在“自然和谐”观的基础上,提出了流传远古的无为管理思想。“道常无为而无不为。”老子认为,任何社会经济的运行都要遵循“道”的规律,具有天然的和谐性,因此,对人力资源的管理也必须是以“道”的规律为指导的管理。老子提倡“无为”,实则“无不为”。这里所说的“无为”,并非消极的“无为”,并非要求人们毫无作为,听从命运的摆布,  相似文献   

16.
目前"两场相遇"同步火热演绎:一是本土品牌与外资品牌在三、四线城市全面"相遇",基于渠道资源和客群资源的争夺战愈演愈烈;二是优势企业与资本市场全面"相遇",资本已经成为服装业走向深度整合并实现转型升级的关键力量。  相似文献   

17.
从生产经营到资本经营是我国企业面临的一次革命性的飞跃。对于这样一次飞跃 ,首先就需要对资本经营有新认识 ,要对资本经营进行探索和思考。一、资本经营的内容资本经营的主要内容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通过资本市场对资本进行的买卖 ;二是通过对资本的使用价值的运用 ,实现资本价值的增长。资本经营涉及的内容很广泛 ,要搞好资本经营 ,就必须适应现代市场经济规律 ,明确对资本的组合形式、管理形式 ,盘活资本 ,以实现资本效益的最大化。在现代市场经济中 ,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之所以能够开展 ,首先是企业对资本的组织。企业对资本的组织 ,包括…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客车行业的外来资本颇多,有做手机的、做家电的、做工程机械的、做摩托车的,但是,客车行业的固有规律与这些行业的差距较大,移植管理思路可行,但移植具体操作方式则会格格不入,大多数外来资本之所以"铩羽而归",是因为:1、对客车行业的发展规律认识不足。外来资本至少需要在4个方面下功夫:培育品牌影响力。外来资本干客车没有品牌优势,要培育品牌影响力需要时间和代价,别指望一蹴而就。  相似文献   

19.
国务院先后出台了"新、老36条",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金融服务业投资领域,这有利于缓解中小企业和"三农"的融资难题。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是一种金融创新,促进金融业多层次发展。然而,随着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金融业竞争将更加激烈,加之民间金融机构受到自身和外界因素的影响,如何应对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后自身的财务风险以及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对于引导民间资本投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指导价值。为此,本文主要对江苏民间资本进行分析,介绍江苏省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现状,分析影响江苏民间资本进入金融服务领域的财务风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防范建议。  相似文献   

20.
PPP是政府和社会资本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的一种合作模式.通常由"社会资本承担设计、建设、运营、维护基础设施的大部分工作,并通过'使用者付费'及必要的'政府付费'获得合理投资回报;政府部门负责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价格和质量监督,以保证公共利益最大化",最终实现合作各方比预期单独行动更为有利的结果.PPP项目主要有以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