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7 毫秒
1.
“免疫系统”论的理论贡献和对审计事业的创新引领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刘家义审计长提出的审计是经济社会运行中的"免疫系统"理论是对我国国家审计发展的系统探究和深入思考,内容丰富,内涵深刻,影响深远.它准确回答了国家审计发展中的若干重要理论问题,对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审计理论体系作出了显著贡献;同时该理论科学定义了国家审计在经济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对于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审计实践科学发展观,实施审计理论创新、审计人才创新、审计内容创新、审计方法创新和审计管理创新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和牵引作用.  相似文献   

2.
《湖北审计》2013,(10):21-23
审计科研水平决定审计工作成效.只有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审计理论和审计方法,提高审计理论研究成果的层次和水平,才能更好的服务领导科学决策、指导审计工作实践,推动审计工作统筹科学发展。本文详细介绍了湖北省厅科研所积极开展科研创新与实践,在创新审计科研平台、创新审计科研内容、创新审计科研制度的基础上.以科研创新促进审计科学管理和技术方法创新,推动审计工作科学化,完善审计制度等方面的成功作法和经验。  相似文献   

3.
科学发展观是推进审计理念创新的重要理论与思想武器。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构建我国科学的审计理论结构体系,推进审计理论创新发展有以下几种思路:第一,构建以经济权力审计监控为重心的审计理论体系,实现审计理论的全面创新。经济  相似文献   

4.
计算机审计与传统审计有很大的不同,它同传统审计在方法和实践等方面都有着比较明显的差异。它根据各个行业的法规和制度,兼顾计算机技术自身的特点,采用一定的程序和方法,执行审计的经济监督、鉴证和评价的职能,代表了审计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方向。本文分别从计算机审计定义、审计理论、审计准则和审计软件做了综述,探讨了计算机审计的发展,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以及生态系统退化等问题,提升我国的资源管理与环境治理能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应运而生。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通过加强生态文明监督力量、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提供动力和长效约束机制,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基于审计实务创新和审计保障机制创新两个层面构建了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创新理论分析框架,并将审计实务创新分为审计实施过程创新、审计评价体系创新和审计结果运用机制创新,审计保障机制创新分为审计制度保障创新、审计数据保障创新和审计人才保障创新。在该理论框架基础上,剖析了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面临的主要困境,明确提出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创新与发展的主要目标和方向。  相似文献   

6.
刘家义审计长在2007年年底全国审计工作会议结束时的总结讲话中首次提出"现代政府审计是经济社会运行的一个免疫系统".该理论在审计界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赋予了现代审计更加丰富的内涵,是适应目前发展形势的一个理论创新,为建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适应的审计监督模式指明了方向.文章在总结我国政府审计功能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基于对政府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理解以及给审计理论带来的创新,从外部因素和审计自身基础建设出发,提出相应的实现途径,对政府审计"免疫系统"论作了诠释,为整治屡审屡犯,治本为主打下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网络时代审计的创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网络技术的使用标志着网络时代的开始,网络经济改变了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经营模式和会计模式。为了适应网络时代发展,审计理论与实务必须有全面的创新。本从审计对象、审计技术、审计业务方面谈审计的创新。  相似文献   

8.
持续审计是信息时代审计方法的创新,持续审计与传统审计的根本差异体现在审计时间上,同时持续审计也体现了对传统审计理论的促进和发展。鉴于此,文章通过对持续审计与传统审计的比较分析,归纳持续审计的特征,为持续审计在国内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没有创新就不能进步,没有进步就难有发展,没有发展就缺乏和谐的基础。审计创新是审计发展的推动力,和谐审计是促进依法执审的前提。唯有把审计创新摆在战略的高度,以创新审计管理,促进和谐审计,才能更好地发挥审计监督的职能作用,促进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创新审计管理,包括创新审计监督理念、创新审计业务管理、创新审计技术方法、创新审计成果转化等多个方面.其中创新审计理念是创新审计管理的首要任务和关键所在。今年,我们在全区审计机关开展“审计创新管理年”活动,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在于此。[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正审计技术变迁与审计理论创新是我国审计30年铿锵前行的两个引擎。本文着重剖析了审计技术变迁与审计理论创新各自在促进审计30年跨越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并指出了二者之间相互促进、相互推动的耦合效应,以期推动中国审计未来的跨越式发展。一、审计技术变迁:中国审计30年变迁的根本推动力(一)中国审计30年技术变迁1.从账项基础审计技术到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11.
审计技术创新是审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技术基础,探索新时代审计技术创新的范式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基于审计专利数据,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构建了审计技术创新生态网络,揭示了审计技术创新生态网络的演化过程,探究了网络位置对创新主体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表明:审计技术创新生态网络演化呈现出清晰的逻辑模式;创新网络中心度对创新主体的创新绩效有显著积极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创新生态网络对低生态势生态位创新主体的积极影响大于高生态势生态位创新主体,低生态势生态位创新主体通过融入审计技术创新网络更容易提升创新绩效。  相似文献   

12.
西安高新区自主创新的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主创新能力是当今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竞争的核心和关键,科技园区的创新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国家创新能力的至高点.国家高新区是自主创新的引领者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先锋.西安高新区以自主创新为特色,形成了发展高科技产业的有效机制和内陆地区科技园区发展的西安模式.瞄准建设世界一流科技园区的目标,西安高新区还需正视瓶颈,在发展壮大特色优势产业集群、优化孵化器技术创新平台、建设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全面实施知识产权、技术标准和人才高地战略、转变资源供给方式聚集全球资源、体制机制创新增强园区活力、以人为本共创和谐园区、完善科技企业社会服务体系等方面寻求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13.
在对创新型国家概念和特征进行探讨的基础上,归纳了国际上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四种典型模式,即综合知识创新模式、学习赶超模式、国家创新体系支撑模式、集中优势重点突破模式;并进一步分析了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中存在的差距,提出了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全面创新协调推进”模式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北京正在实施首都创新战略,努力在全国率先建设"创新型城市"。本研究对中国台湾学者应用的OCP调查问卷进行修订,对北京市的30家科技组织进行调查,对北京地区科技组织创新文化现状进行总结,同时对创新文化的作用机制进行研究,探讨北京科技组织创新文化建设的规律和方法,以达到推进首都科技创新文化建设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论创新思维的障碍及克服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创新是人脑的机能,人人都有创新的禀赋.但由于受到各种创新思维障碍的影响,人的创新潜能很难得到应有的发挥.制约创新思维的障碍主要来源于人们头脑中的传统观念、固有观念及长期思维实践中所形成的习惯和定势.克服创新思维障碍的有效对策在于,克服胆怯心理、具有批判精神、学会运用创新思维的原理和方法等.不仅如此,还要通过积累丰富知识、坚持独立思考、冲破习惯束缚、提高联想能力、把握直觉和灵感等直觉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和训练.只有这样,才能将人们所固有的创造潜能充分地挖掘出来.  相似文献   

16.
现有的审计实践教学在课堂讲授、案例教学、审计模拟实验、审计实习等方面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这造成审计课程实践环节的教学效果较差,因而审计实践教学方式的改革创新势在必行.为此,应该在系统研究开设审计实践课程的可行性、认真规划审计实践课程教学计划的前提下,将案例教学、审计模拟实验、审计实习三者有机结合,构建“三位一体”立体式的审计实践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7.
Abstract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links between face-to-face interaction, the promotion of innovation, and the location behaviour of innovative firms. While face-to-face contact is an essential feature of most innovation behaviour, the importance of the frequency of face-to-face contact for innovation varies significantly according to different firm types. We therefore construct a simple optimization model in order to examin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frequency of face-to-face interaction, the costs of land use, and the location of innovative firms. This allows us to distinguish between the types of firms which will be clustered together in space in order to foster innovation, from those innovating firms which will be more geographically dispersed. It will be seen that the model produces theoretical results which are largely consistent with both orthodox neo-classical urban economic models of location and also with much of the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literature on the geography of innovation. Importantly, however, many aspects of the location of innovative firms which cannot be predicted on the basis of orthodox urban economic models are captured by this model.  相似文献   

18.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SMEs) use of business networks has grown significantly during the last decades, partly due to increasingly complex innovation processes. This article investigates how different kinds of networks, depending on location, contextualize innovation in specific foreign market business relationships. Building on internationalization, network, and innovation research we develop a model that views opportunity connectedness in specific host-markets, home-markets, and other international markets as prerequisites to innovative collaboration and innovation outcomes in foreign business relationships. The results of our linear structural relations (LISREL) analysis of Swedish SMEs provide empirical evidence that the effect of opportunity connectedness on innovation outcomes in foreign business relationships is mediated by the level of innovative collaboration.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SMEs need a relatively higher level of innovative collaboration in their partnerships with foreign market customers to convert opportunities conceived in home- and international- market networks into innovative outcomes in comparison to opportunities conceived in host-market networks. This finding implies that as opportunities become increasingly contextually remote, the importance of collaborative business relationships increases. By showing these results, the study contributes to research in the international small-business domain that seeks to identify important prerequisites of SME innovation.  相似文献   

19.
企业技术创新动力与利益激励机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企业技术创新活动需要相应的动力来推动和加速.企业技术创新动力是由多种动力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这些动力要素本质上都隐含着一定的利益关系,即与创新主体的利益相关性,这是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本源.本文以创新主体的利益相关性为基点,分析了决定企业技术创新动力的利益因素,企业技术创新激励的体制和制度障碍,进而提出了企业技术创新利益激励系统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20.
信息技术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我国经济的进步,因其具有高效、便捷、智能等特点,能够显著地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管理效率,因此被广泛地应用于各个领域,已经成为企业信息化发展的重要依据。近年来,财务审计也在朝着信息化方向发展,不少企业一直致力于财务审计信息化的应用创新和实践,并取得短期效果。要想继续发挥财务审计信息化的优势,还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创新。论文主要分析了财务审计信息化的应用现状,提出了几点创新与实践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