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全国商情》2011,(12):74-75
2005年,对于准备或者正在抢占中国市场的直销企业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这一年,《直销管理条例》出台,这部条例更加规范了中国直销市场,也改写了很多直销企业在中国的命运。于是,无论本土亦或外资直销企业,纷纷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然而,纵使千方百计,最终也是黔驴技穷,转身对中国直销市场说再见。  相似文献   

2.
截至今年1月9目,商务部直销行业管理网站上公布的拿牌直销企业数量已经达到14家,其中外资企业10家,内资企业4家。由于《直销管理条例》明确规定申请直销牌照的外资企业都必须拥有国外3年以上的直销经营背景,因此获牌的10家外资企业基本上都是业界人士耳熟能详并在国际直销市场上叱咤风云的大牌企业,包括雅芳、安利、如新、玫琳凯等。而相比之下,4家获牌的内资企业无论是在基础实力、品牌知名度,还是在直销经营管理经验上都无法与这几家拥有国际背景的企业或者说竞争对手同目而语。这一方面说明,只要达到《直销管理条例》规定的条件并按照法定程序进行申报,很多中小型内资企业就有机会获得直销牌照;另一方面,则要求中小型直销企业在获牌后必须下大力气对自己的直销运营系统进行调整和改造,否则就无法在激烈的竞争中立足,并最终被市场“摘掉”自己那张来之不易的直销牌照。  相似文献   

3.
《全国商情》2009,(8):73-74
马来西亚素来被称为“直销王国”,经过将近30年发展,马来西亚直销行业相比于中国更加成熟和完善,不少知名直销企业陆续在这片市场开拓业务。对于一些希望开拓这块市场的新直销公司来说,如何掌握“攻略”呢?  相似文献   

4.
自2006年2月雅芳获得全国第一张直销牌照以来,目前已有14家外资企业、5家内资企业得到商务部的批准,成为合法的直销企业。但是,通过大半年的观察,我们发现一些企业的获牌,似乎是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并没有给中国直销行业带来太多的新气象,整个直销市场依然在延续几年来的低迷状态,业界对各个拿牌企业的等待观望也像当初对两个《条例》的焦急期盼那样,迟迟没有得到一个令人振奋的回应。笔者认为,部分拿牌企业的踯躅不前,虽然在一方面反映了它们面对职能管理部门所圈定的狭小活动空间时的一种无奈,但在另一方面更体现出它们所应具备的各种责任感的严重缺失。  相似文献   

5.
《全国商情》2007,(12):19-20
随着获牌企业的不断增多,中国直销企业的阵营也在不断地产生着分化,2007年,这种分化的趋势在已获牌企业、准直销企业和“灰色”中同时得到了体现。  相似文献   

6.
最近听闻一家在内地堪称“指标性”的直销企业,在依法获得直销牌照之后,凭借其良好的企业形象和在行业中的代表性地位,成功地吸引了众多直销员加盟,然而,当直销员人数大幅上升之际,企业的市场业绩却并未表现得与其一致。这一现象对向来迷信于市场团队数量的直销企业来说,不得不引起关注和重视。[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全国商情》2007,(5):7-7
一,招生对象1.直销企业董事长、总裁、副总裁、业务总监,奋发向上的中高层管理及市场销售精英。2.欲转型直销的企业或欲学习、借鉴直销行业运营模式的企业中高层管理精英。[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直销在我国已有15年的发展史。在它的整个发展过程中先后经历了三个阶段:直销进入中国及其初步发展阶段;1998年后的传统直销业成功转型阶段,一些企业完全转型,成为传统的直销经营模式,另一些企业则综合了直销和特许加盟两种营销方式;新时期发展阶段,包括将电子商务引入直销中,销售策略更加注重产品本身等。经过不断进化完善,中国直销业必须逐渐规范。  相似文献   

9.
张宝良 《全国商情》2007,(11):23-23
直销公司存在的目的是什么?是业绩还是利润?是使命还是绩效?从市场经济的规则来看,企业的永续经营当然要先经过生存的关卡,而直销的市场生存有其独特和繁复的主客观因素,免不了在市场竞争中用各种方法去适应直销员或者是潜在客户的需求。在一个高度竞争的市场之中,决策者往往会首先为了先有业绩,而向能够产生立即效应的市场力量妥协,而不进行长远的建设。[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从事直销行业将近20年的历程,行业的沉浮,笔者游弋其中,对于选择直销公司也有着清醒的认识。像笔者这样一批较早进入直销的从业者,对于选择公司更加慎重。笔者认为,理想中的直销公司应具备公司实力、产品、直销牌照等要求,但最根本的要素,还是企业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1.
中国直销行业发展这么多年来,内资直销企业早已不能再满足于国内市场,它们纷纷走出国门,在东南亚、北欧等国际市场一展拳脚,天狮集团是最早踏出国门的内资直销企业,其在这些市场上的卓越表现至今为人津津乐道。不过,内资直销企业经常将目光集中于东南亚、北欧等直销市场,却忽略了欧洲小国罗马尼亚,潜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殊不知,罗马尼亚市场战略位置显要,成为兵家必争之地是迟早之事。  相似文献   

12.
《全国商情》2007,(12):62-63
作为欧盟最大的直销企业,欧瑞莲2006年的中国市场开拓之路走得既高调又迅疾。年初,欧瑞莲第一个向商务部提交直销牌照的申请;年中,欧瑞莲获批第9张直销牌照;年底,欧瑞莲的市场布局基本完成,并公布市场扩展计划:将于5年内在全国主要省份设立形象店和服务网点,同期还将提交在相关地区开展直销业务的申请。  相似文献   

13.
《全国商情》2007,(12):99-101
谈到推动2007年中国直销文化成长的力量,有一点是不得不被提及的,那就是在中国本土的直销员队伍中各种系统文化的出现和逐渐普及。与直销企业不同,这是一种真正“平民化”的文化,它诞生并成长于最普通的直销员群体,并且在这个群体中发挥作用,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讲,与企业文化相比,它将所谓的“人性”反映得更为直接和直白,并且其建设的成功与失败,  相似文献   

14.
叶军 《全国商情》2007,(2):30-31
直销产品的核心,在于产品的物超所值及其包含的附加价值,对于直销企业如何提升产品本质价值的问题,我在这里把自己的经验跟大家共享。 直销行业两个《条例》的颁布,使中国数以千计的直销企业走入了一个有法可依的时代,也为中国直销企业长达17年的不合法划上了一个句号。在直销企业的审核上,国家除了对企业资金实力有所要求外,对产品质量也给予了很大的重视,由此可见产品在直销企业经营中所发挥的关键作用。在这里,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金士力佳友作为一个非常年轻的直销企业,在规范产品标准、提升产品质量方面的一些经验和体会。我建议立法以后的直销,应该回归到产品上来,走真正以产品销售为导向的路子。在这一点上,直销企业要承担起引领行业健康发展的责任,树立一个良好的企业形象和行业形象。  相似文献   

15.
曹海 《全国商情》2007,(2):72-73
曾经,教育培训师是一个被鲜花和掌声簇拥的明星职业,老板视其为推动市场的“发动机”,职业经理人视其为管理市场的“手臂”,网络领导视其为调整团队心态、调动市场潜力的“核武器”,直销人视其为传经送宝的“圣人”,直销难民视其为摆脱困境、改变命运的“救命稻草”。诚然,教育培训师既是直销企业系统文化的缔造者,又是直销企业文化的传播者,也是直销企业市场的推广者,还是直销企业公司与市场、团队领导和团队成员关系的维护者,是直销企业不可或缺的、当前中国直销业紧俏的人才。但在当前,形形色色的培训师恐怕并不如以往那般风光灿烂,为了名利,为了竞争,或是为了生存,他们演绎出了一幕幕直销行业中的“怪现状”。[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全国商情》2007,(12):50-51
作为首都第一家获得直销牌照的企业,宝健在2007年依然以其一贯低调务实的稳健作风,默默地耕耘着自己的直销市场,一步一个脚印,稳健成长。[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全国商情》2010,(2):16-16
与众多内资直销企业将内地作为基础市场不同,新十年开始,中脉秉承着国际国内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全球战略,打造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崭新格局。2010年1月8日,中脉直销全球市场启动新闻发布会在南京隆重召开,正式宣布进军全球直销市场;1月10日,“中脉新纪元——中脉科技年终大会”在南京盛大举行,描绘新一年的宏伟蓝图。从2009年到2010年,作为新生代企业代表的中脉一直保持着强劲的发展势头,可谓来势凶猛。  相似文献   

18.
李久慈 《全国商情》2009,(10):72-73
不仅直销企业,经销商个人也,可以建立专卖店。不过,对于经销商个人建立的专卖店,直销企业未必能提供大力支持和协助。其实,这是造成直销企业专卖店存活率不高的主要原因。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直销企业有责任,有义务助力经销商开好专卖店。本文的重点就是为直销企业助力经销商开好专卖店支招。  相似文献   

19.
《全国商情》2007,(9):24-25
与海外市场相比,民族品牌天狮在国内市场的发展经历显然要坎坷和复杂得多。1995年,天狮选择以直销模式销售自行研发生产的产品,在短短3年中就聚集了约300万人的直销队伍。1997年3月,天狮曾创下高达3亿多元的直销行业单月产品销售纪录。1998年后,天狮在国内转而采用连锁经营的方式拓展市场,截至目前已在全国建设授权连锁经销店4000余家。[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彭志刚 《全国商情》2009,(12):16-18
乌克兰位于欧洲东部,国土面积广袤,是仅次于俄罗斯的第二欧洲大国。乌克兰直销市场比较活跃,引得中国直销企业纷纷进驻,不少曾在乌克兰打拼过的业内人士表示,其将是中国直销企业开拓海外市场的首选市场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