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在当前四川农业生产遭受严重干旱威胁和农村经济发展面临许多新问题的情况下,如何实现1987年全省粮食增产30亿斤,农民人均纯收入增收30元,乡镇仓业总产值增加30亿元,农村劳动力转移100万个的任务,是一个需要认真对待、积极努力的重大问题。认清形势坚定信心 1937年的农业生产,遇到两个突出的困难。一是严重的干旱。我省盆地发生了历史上少有的秋冬连旱、冬暖、春旱异常气候,据气象预测,还将发生夏旱和严重伏旱。这  相似文献   

2.
农业生产的过程,在某种意义上讲,是同各种自然灾害作斗争的过程.如何抗御自然灾害,减轻或避免损失,是摆在各级领导和广大农村工作者、农业科技人员面前经常研究的一项重大课题.(一)而抗御未来自然灾害的重要方法之一,是尽量了解自然灾害的历史,以掌握灾害发生、发展规律.我们对500多年来的自然灾害历史信息,进行了认真研究,初步看出万县地区的自然灾害有四个基本特征:1.从自然灾害发生的历史看,许多灾害具有明显的连续性、周期性.以干旱为例,从明朝正统五年起到1990年间,各种时间尺度的连旱出现23次其中,连旱2年14次,连  相似文献   

3.
<正>2018年我县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春夏连旱,至6月下旬降雨总量不足900毫米,不到往年1/2。春夏连旱对农业生产尤其是水产养殖造成了极大的影响。6月23日我县水产科技示范户刘明燕的养鱼池连续几天出现死鱼现象,6月23日笔者前往诊断、治疗。经认真仔细观察、解剖、镜检,精心治疗一个星期后,病鱼全部治愈,现  相似文献   

4.
广西的农业干旱、洪涝、台风与暴潮、低温冷害、冰雹、病虫鼠害和水土流失属全区性灾害,但也有地域分布和时间分布上的特点。 (一)干旱按发生季节分,对农业生产影响大的是春旱、夏旱和秋旱,以春旱、秋旱最严重。 1.春旱。春旱的指标若用降水量多少来表  相似文献   

5.
今年以来江西省降雨量明显偏少,部分地方出现春夏连旱。面对历史罕见的春夏连旱,全省紧急动员,统一部署,不等不靠,采取果断有效措施,全力以赴减轻旱灾损失。  相似文献   

6.
2001年云南气候属于农业气候异常年型和极端年型,旱、涝、秋季连阴雨均偏重发生,其中1~4月冬春连旱、气温偏高至特高;雨季开始早,5月低温、阴雨天气突出;汛期高温高湿,秋季9~11月多阴、雨天气,日照时数少,气温大部地区正常至偏高。  相似文献   

7.
2011年,我国粮食实现了半个世纪以来首次"八连增",粮食总产超过11000亿斤,单产和总产再创历史新高。2011年以来,面对北方冬麦区冬春连旱、长江流域旱涝急转、西南地区持续干旱等严重自然灾害,国务院多次召开常务会议和专题会议,研究部署粮食和农业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粮食和农业生产的政策措施,部署开展了2011年全国粮食稳  相似文献   

8.
《农业经济问题》2007,(1):F0002-F0002
贵州大学农业经济管理学科是贵州大学较旱建立的3个学科之一,其前身是1941年国立贵州农工学院设立的农业经济系,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后暂停招生,1980年恢复招收本科生,1993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获得农业经济管理硕士授权点,1995年正式招生,2000年经贵州省学位委员会  相似文献   

9.
目前,农业正在从传统阶段向现代化方向发展和过渡。回顾我县农业发展的实践,感到无论是传统农业还是现代化农业,都要重视生产条件的改善。治水改土,提高土地利用率和集约度,不仅是农业发展的一条基本经验,而且也应该是发展农业的一条必由之路。 我县位于黄淮冲积平原,濒临黄海,成土历史较短,土壤盐份较重,地势高低差异大,历史上旱、涝,渍、碱灾害严重,农业生产水平很低。  相似文献   

10.
2009年7月以来,一向有天无三日晴之称的贵州,发生了自有气象资料记录以来最严重的四季连旱(夏秋连旱叠加冬春旱),干旱范围和强度历史罕见。2010年3月18日,贵州启动自然灾害救助、水旱灾害、气象灾害3个I级响应。截至2010  相似文献   

11.
我国农业有悠久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有机旱作农业是传统农业中的精华。云南省昭通地区的旱作农业在山区商品经济中占有主要地位。据1979年统计,全区481万亩耕地中(习惯面积)旱作耕地426万亩,占88.5%。1983年全区粮食总产量185.673万斤,其中旱粮158.073万斤,占总产85.1%。在33,467万元的种植业产值中,旱作产值占90.1%。林业收入中有40%的经济林收入来自旱地;畜牧业产值中有71%的收入来自旱粮及其副产物转化。全区2.2亿元的农产品商品总值中有95%直接和间接来自旱作产品。上述数字证明,旱作农业是山区经济的支柱,是商品生产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2.
适应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后的新形势变化,农业部门必须切实下好科技、市场和法制三着棋,推进我省农业更快更好地发展。第一着棋: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和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1992年以来,我省农业科技进步一年一个台阶,农业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一年提高一个百分点,呈现出加速发展的态势。1992年省委、省政府召开的全省科教兴赣大会,吹响了实施科技兴农战略的号角。1993年在全省开展了良种年活动,1995年全省着重抓旱床育秧、地膜覆盖、间作套种三项农业技术推广,1996年重点抓良种推广、地膜覆盖、旱床育秧、配…  相似文献   

13.
姚兆余  赵建锋  潘云 《中国农史》2006,25(1):134-139
为了深入探讨农业科技交流对中国农业发展的影响,揭示中国农业发展的轨迹和特征,2005年10月25至27日,在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85周年院庆之际,由中国农业历史学会主办、南京农业大学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承办的中国农业历史学会第11次学术年会在南京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召开。来自中国农业历史学会、中国农业博物馆、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南京大学、苏州大学、  相似文献   

14.
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历史线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衣保中 《中国农史》1994,13(1):66-71
研究地区农业史和编写地方农业志,亟需解决历史分期问题。东北作为历史上少数民族聚居和开发较晚的边疆地区,农业发展史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根据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具体情况,我们对该区农史基本线索进行初步勾勒,把东北农业史划分为八个历史阶段:从距今七千年前至春秋时期,是东北地区原始农业的产生及发展阶段;战国中叶至秦汉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技术开始在东北传播,东北传统农业逐渐兴起;从魏晋南北朝至宋辽金元时期,东北传统农业在破坏与重建中曲折发展;明清时期,东北农业有所发展,但在封禁政策下开发缓慢;1860年营口开港以迄清亡东北传统农业开始向近代化农业转化;1911年至1931年“九·一八”事变前,东北农业近代化进一步发展;1931年至1945年“八·一五”光复前,东北农业迅速殖民地化;1945年以迄当前,是东北地区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起步和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15.
关于历史上的旱灾与农业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旨在阐述历史时期关中地区的旱灾与农业问题。试图从人类农业生产活动的角度,分析关中历代农业开发规模、生产环境、作物品类及其与旱灾发生的关系;从地理环境、天文气象、土壤燥湿等方面,叙述历史时期人们对关中农区干旱现象的认识及探索;进而说明,关中农业历久不衰,得力于对干旱现象的深刻认识,其水利事业、旱耕体系正是在与自然灾异的相互制约和斗争中发展完善,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中国农业历史学会第七次学术年会暨吴地农业历史文化研讨会会议纪要中国农业历史学会第七次学术年会暨吴地农业历史文化讨论会于1994年11月11日至15日,在江苏无锡堰桥吴文化公园举行。前农业部副部长、中国农业历史学会会长郑重同志出席了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  相似文献   

17.
周云芳 《农业经济》2006,(5):F0003-F0003
中俄两国农业经济改革是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的中国从1978年开始搞农业经济改革,已经经历了28年的历程,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而俄罗斯农业经济改革从1990年起至今有16年的历史,尚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比较和分析两国农业经济体制和农业生产结构在改革中的变化可以启发我们思考一些问题。一、历史条件中俄两国实行农业经济改革的历史条件不同。中国刚刚结束十年动乱,百废待兴,中国农民期盼农业经济改革。中国农业生产技术落后,农业机械化程度低,劳力资源富足。长期处于自然半自然经济状态的农民习惯于小农经济,非常适应而且欢…  相似文献   

18.
旱区农业发展的探索与实践黄再平阆中位于四川盆地北部边缘,全市90%的耕地分布在海拔500米以上的地方,属典型的丘陵山区地貌。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这里十年九灾,十灾九旱。面对旱灾的轮番袭击,近几年来,阆中市农业局把工作定格在丘陵旱区农业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19.
1990年,黑龙江省农业结束了多年徘徊局面,一举夺得了历史上的特大丰收,但是,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很多制约农业发展的条件并未得到根本的改变,农业系统的运行机制和外部环境仍然存在不少矛盾和困难,因此,我们需要对农业发展的历史环境条件和物质基础状况进行分析,以探索未来农业发展的可行途径和前景。  相似文献   

20.
<正>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并发表了重要讲话,提出"五个迈上新台阶",强调"推动现代农业建设迈上新台阶"。这对做好"三农"工作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近年来,江苏省以农业现代化工程为总抓手,全面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扎实推进农村改革创新,现代农业建设水平稳步提高,粮食总产实现"十一连增",农民增收实现"十一连快",农村面貌得到很大改善,为全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