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由来已久,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是显而易见的。“三农”问题不只是经济发展问题,而且关系着社会的稳定,关系到国家竞争力、国家安全的大问题。“三农”问题若得不到有效的解决,将会是中国经济发展道路上的一个巨大的障碍。而解决“三农”问题,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是一个有效的途径,这一观点已经得到业内专家学者的认同。本文将对农业产业化进行分析、总结,并结合中国农村的实际情况,就如何更好的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2.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国家做了很多区域经济发展规划。但是针对整个长三角的经济发展,在国家战略层面来实施战略规划的研究,应该说是一次十分重大的战略思路。因为,中国要提升国际综合竞争力,单靠一个城市,一个省市是远远不够的。上海“十一五”的主线是提高综合竞争力,许多城市和地区都提出要提高综合竞争力,这些竞争力只是一个地区或一个省市,甚至一个城市,但是如果提高了城市群、都市圈的综合竞争力,那将会在世界经济范围内中国就会有一席之地。为了提高中国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综合竞争力,在这个大的背景下,国家要求编制区域性发展规划和…  相似文献   

3.
2005年7月.我国颁布《钢铁产业发展政策》.“鼓励钢铁企业合并联合.做大做强”成为其重要议题。提高产业集中度.已经成为中国钢铁业生存和发展的惟一选择。而在兼并收购中引入战略投资者.特别是境外战略投资者,是企业重组并购的主要方式之一。要实现引入战略投资者的预期目标.分析战略重组过程中出现或可能出现的财务问题并形成防范或解决思路就显得极为迫切和必要。  相似文献   

4.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工业生产率对任何国家的经济发展都是中心问题之一。一个国家经济增长的速度、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财政收支状况的改善、通货膨胀的抑制等都与工业生产率的状况密切相关。而在中国,由于工业改革极为引人关注,因此,作为评估改革努力成效的一个重要指标的中国工业生产率的状况就格外引人注意。  相似文献   

5.
(一)不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的思考和重新选择: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经济的全面发展不仅要靠已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率先示范带动,更重要的是要挖掘、发挥不发达地区具有的潜在优势及其能量.高度重视和发展不发达地区的经济,不仅是这一地区人民脱贫致富的客观要求,也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经济总体发展的客观战略要求.  相似文献   

6.
地区发展不平衡是我国的一个基本国情,沿海与内地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作者在分析了改革开放后地区差距扩大的原因后指出,要高度重视和采取有效措施正确解决地区差距问题,但解决地区差距问题需要一个过程  相似文献   

7.
当前.西部地区人才资源匮乏.人才队伍不稳定.整体素质不高,这已成为制约西部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成为大开发、大发展的“瓶颈”。西部大开发迫切需要大学生这样的知识型人才。“人才资源是西部地区的第一资源”,而现在影响人才流动的一个主要问题是住房问题。现在很多大学毕业生在大城市都有很好的工作选择,但由于高房价,高租金,最后权衡再三,还是放弃了留大城市工作的机会。西部地区应抓住这个机会,对新就业的大学毕业生的买房和租房给予政策扶持以解决他们的住房问题.从而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相似文献   

8.
关于西部农村金融体系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且它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三农”问题(农村、农业和农民)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点问题,而“三农”问题的解决离不开农村金融的发展和支持。西部地区具有深厚和独特的农业资源优势,是我国重要的农牧区。抓住国家“十一五规划建设”中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这一契机,本文以陕西省为例进行农村金融体系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潘岳 《公司》2000,(12)
一、西部大开发中体制创新的重要性 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差距形成的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是体制方面的。从整体上看,我国东部地区市场体制的成熟度较高,而西部地区则相对较低,可以说,体制的差异是形成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的根本原因。 西部大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解决一系列问题,如资金的筹措、技术的引进、项目的选择、开发模式的确定、政策的支持等,但体制创新居于最重要的地位。因为从区域经济发展的实践看,在一定的条件下,技术可以从外部引进、资金可以从外部筹借、政策可以由外部倾斜,然而体制…  相似文献   

10.
《中国审计》2003,(22):6-12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出台过几项区域发展的重要国策,如包括建立经济特区和开发浦东在内的沿海经济发展战略、西部大开发等。东北振兴作为一项新的国策,已经开始让人憧憬东北将成为继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京津唐地区之后的中国内地经济第四增长极。并将开创一个“新东北时代”,有传媒称,振兴东北是一场新的“辽沈战役”。 ■区域发展与分区推进对我国地区经济发展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中国经济在新一轮发展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战略支点,分区推进思路的实现取决于能否正确认识这个地区的比较优势,并遵循比较优势发展战略的原则来确立今后该地区的产业、产品和技术结构。因此,必须把地区的经济发展建立在自身具有的比较优势上,这样地区的经济才有可能在激烈的国内和国际市场竞争中取胜。  相似文献   

11.
我国煤炭运输系统发展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能源和交通是国民经济的两大命脉,在煤炭运输中,两者关联十分紧密,然而,煤炭运输瓶颈又是长期存在且始终没有得到解决的一个问题,煤炭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决定了我国的煤炭运输系统,是要从国家的战略高度综合和系统地加以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2.
我国中西部地区,基本上都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其中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边疆地区、交通闭塞地区等,农村经济落后状况更甚.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关注、解决我国中西部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的问题,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东部和中西部地区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现化建设正面临两大发展,一是农业向工业化发展,即农业现代化;二是产业结构向现代化发展,即向升级换代发展。出现结构性失业和技术性失业,是世界工业化进程中遇到的共性问题。在我国由农业大国向工业大国迈进之时,这个问题更突出。就业问题是经济发展问题,它随着经济发展而突出,也随着经济发展而得到合理解决。失业的增加是令人担忧的问题,我们必须想办法解决。一、经济繁荣和“充分就业”应是政府的职责(一)在我国以农业人口为主体的人口大国里,要看到失业与就业的长期性、艰巨性。城市政府的就业压力一个接连一本,已…  相似文献   

14.
时代之子     
策划人语这是一个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具有历史性贡献的群体;这是一支以个人命运的变化带动整体性改变的队伍;这是一种加快并更新了中国农村城镇化进程的力量。作为与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同成长起来的一个阶层“,农民工”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约定俗成的称谓,其所包含的经济价值、社会含义乃至政治意义都是举足轻重的。而农民工的生存现状以及对社会构成的影响也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多年来,在农民工自发的生成与壮大过程中,党和政府采取了不少解决、改善农民工问题的政策措施,各地也出现了不少具有推广价值的经验。《国务院关于解决农…  相似文献   

15.
三次产业产值比重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阶段和水平的反映。作为中国重要的经济和人口大省,河南省的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和转型升级问题,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虽然近年来河南省经济发展取得了跨越式进步,但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层次偏低的问题仍客观存在。本文通过分析河南省产业结构现状,指出其产业结构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建立现代产业体系等相关优化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两个转型 我认为,中国经济总的来讲现在是两个转型的时期:一是中国经济发展从依靠外需到依靠内需的转型;二是经济增长方式的变化。向内需的转型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这么大的市场,这么多的人口,如果不能形成一个很好的内循环,肯定要出大问题。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解决了,可持续发展问题就能解决。  相似文献   

17.
对于中国落后的农村地区来说,如何打破贫困(?)投资不足的恶性循环代之以有活力的良性循环,这是一个重要的发展经济学问题。农业问题既在农业之中,又在农业之外。无疑,国家和各级政府的支援是对农业的第一“大推动”;然而,没有农业政策、投资结构和经济发展战略的统盘改进,农业仍难从根本处摆脱困境。适当的农业政策,可以促成两个良性循环,即农村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和使整个地区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第一个良性循环,一方面通过价格政策和财政、金融给农业的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被摆在了更重要的位置。本文从政府约束性“资源”分配的视角,检验偏向性减排目标分配能否从缩小地区经济差距方面推进中国区域间共同富裕整体进程。通过手工整理中国城市层面“十一五”至“十三五”期间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的数据,研究了偏向性减排目标分配对区域经济增长速度及增长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十一五”规划以来制定的减排指标具有明显的区域偏向性,表现为对欠发达地区给予较低的减排指标而对发达地区施加较高的减排指标。第二,偏向性减排目标约束会显著减缓发达地区粗放式经济增长,提升其绿色经济效率。这一偏向性分配方式可以有效缓解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现象。第三,偏向性减排目标约束通过抑制投资潮涌、缩紧污染型企业投资环境等途径减缓地区经济增长速度。以上结论为通过中国特色的环境规制手段解决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进而实现区域间共同富裕提供了一个崭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我想就所有制改革与区域经济发展这样一个基本问题结合我们环渤海地区的经济发展谈一些我个人的体会。刚才还有记者问我是否认为此次研讨会意味着环渤海区域的经济发展和经济改革遇到了一个特别的历史性机遇。我认为就环渤海区域内的五个单位的经济发展潜力及自身素质而言,这个机遇早就有——无论是从人力,腹地,海岸线,交通以及国家计划体制下形成的固定资产投资等都是得天独厚的,而.且这一地区也曾经为我们的共和国做出过卓越的历史贡献。而我们现在之所以落后的重要原因是和一个大的背景,即18年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特点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20.
贫困地区到底有没有出路,能不能加快发展,这是必须首先解决的一个思想观念问题。俗话说:“天无绝人之路”。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对立统一规律之中,都具有两重性。任何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条件也是这样,有所长必有所短,有优势也必有其劣势。反之也是一样,有劣势也必有其优势,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去正确认识它。发达地区之所以发展较快,一个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发达地区的人们认识事物的思想观念新,他们抓住了自己地区经济发展的优势,把握住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机遇,使这种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形成了本地区的经济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