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白韬喆 《经济师》2004,(3):37-37,39
文章介绍了通货紧缩的涵义、分析了我国通货紧缩的成因及特征 ,并提出了如何应对我国通货紧缩的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2.
<正> 关于通货紧缩的争论近几年来,对于中国是否出现了通货紧缩,国内专家学者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1)出现了轻度通货紧缩(刘国光、刘树成,1998);(2)出现了通货紧缩,但未表示其严重程度(余永定,1999);(3)鉴于对“通货紧缩”一词尚没有规范提法,改用“经济紧缩”一词来概括中国当前的经济形势(黄达,1999);(4)目前0.8%的物价下降,比较客观的反映了新因素的影响,并不是通货紧缩的问题(邱晓华,2002);(5)不赞成说中国已经发生了通货紧缩(易纲,2002)。之所以有这些不同的看法,是因为对“通货紧缩”一词的理解不同,或者说,各自使用了不同的  相似文献   

3.
罗滢 《资本市场》2000,(5):17-20
<正> 我国经济正处于通货紧缩的状态,这已成为经济界的共识,但通货紧缩会对社会经济产生什么样的效应却很少有人论及。本文将从通货紧缩的产出效应和通货紧缩的分配效应两个方面来进行探讨,同时将对我国通货紧缩产生的政策原因进行剖析,力图通过对近年来某些宏观经济政策的些须反思,总结出防范与化解通货紧缩的经验与教训,并为提出更适合于我国国情的政策建议打下基础。通货紧缩的产出效应通货紧缩的产出效应主要研究通货紧缩与经济增长或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其核心是通货紧缩的财富收缩效应、通货紧缩的经济衰退效应和失业效应。  相似文献   

4.
关于通货紧缩问题讨论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一段时间以来,通货紧缩问题引起了经济学界的广泛关注。究竟应如何认识通货紧缩;我国是否存在通货紧缩;如果存在,它的形成原因何在;如何治理通货紧缩等等,都有一些争论。现将主要观点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5.
邓敏  尹忠明 《财经科学》2003,(3):114-117
本以通货紧缩的含义为切入点,以开放经济为研究的背景条件,在分析通货紧缩的一般原因及综合治理原则的基础上,推论了中国通货紧缩的一般原因和治理原则,作出了“中国通货紧缩是各层次国际国内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和“中国既没有能力向世界输出通货紧缩,也不可能输入通货紧缩”的基本判断;据此判断,本按照从一般到具体的方法分析了中国通货紧缩的现实原因及实践中制约治理政策良性效应的因素,提出了切实解决中国通货紧缩问题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对日本当前通货紧缩态势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对通货紧缩内涵的认识 从“泡沫经济”崩溃以来,在日本国内对于如何界定通货紧缩始终存在着争议,日本决策当局也一直对是否出现通货紧缩问题含糊其辞。1995年,消费物价低迷,经济徘徊不前,但日本当局否认这是通货紧缩,认为是流通领域改革引起的物价下降,属于正常调整。1998年,经济负增长和物价下跌同时存在,然而日本政府仍然矢口否认出现了通货紧缩。1999年,日本政府对通货紧缩的含义进行了界定,认为通货紧缩是“伴随物价下跌而出现的经济衰退”。然而在解释1998年的经济状况时,当局却没有参照“伴随论”的…  相似文献   

7.
新中国的经济走到了世纪之交,与以往未曾相识的经济现象——通货紧缩不期而遇。什么是通货紧缩?通货紧缩就是由于有效需求不足而引发物价总水平持续下降的经济现象。严重的通货紧缩将形成货币供应量萎缩、生产下降、失业率上升的局面。  相似文献   

8.
通货紧缩是中国经济转轨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2005年我国出现了通货紧缩的迹象,这应引起我们的警惕.本文探讨了通货紧缩对就业水平、投资以及再分配等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从1997年下半年开始,我国经济进入了新一轮的通货紧缩。实行积极的宏观财政政策,扩大国内市场需求,拉动经济增长,是使我国经济走出通货紧缩,并逐步实现均衡增长的正确选择。一、我国经济面临着明显的通货紧缩一般地说,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有三种状态:通货紧缩、...  相似文献   

10.
蒲艳萍 《经济师》2003,(6):36-37
1 997年以来的通货紧缩给中国经济造成了很大损失 ,如何治理通货紧缩成为政府和理论界百倍关注的焦点问题。文章在介绍了西方“滞———缩”理论的基础上 ,分析了中国通货紧缩的政策成因。对我国通货紧缩的治理和宏观政策的合理运用具有实践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通货紧缩:既不能估计不足亦不可估计过重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一、国内学术界的争论近两年来,对于我国是否出现了通货紧缩,国内学术界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主要有以下六种观点:(1)并未出现通货紧缩(于祖尧,1999);(2)仅出现了通货紧缩的压力,或苗头、迹象(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宏观组,1999;易纲,1999);(3)出现了轻度通货紧缩(刘国光、刘树成,1998);(4)出现了严重通货紧缩(谢平、沈炳熙,1999),并认为通货紧缩已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大敌”(胡鞍钢,1999);(5)出现了通货紧缩,但未表示其严重程度(余永定,1999;李扬,199…  相似文献   

12.
全球范围内的通货紧缩压力将长期存在,并将在世界经济衰退时明显地显现出来,世界经济将进入一个为期较长的低物价、低利率时期。中国从1998年开始出现温和的通货紧缩,结构性通货紧缩是中国通货紧缩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3.
林建红  陈焕玉 《经济师》2003,(11):81-81,83
自 1 997年 1 0月起中国经济运行出现通货紧缩。通货紧缩的出现对经济、社会已经产生了明显的负面影响。而我国实施的旨在治理通货紧缩的稳健货币政策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效果并不明显 ,其最直接的原因在于公众的预期及他们对经济政策的消极反应。因此 ,治理通货紧缩的关键是提高公众预期  相似文献   

14.
张瑞兰 《经济师》2004,(7):248-249
文章从经济体制、经济结构、经济政策等方面分析了我国通货紧缩的成因及持续的原因 ,提出了治理通货紧缩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关于通货紧缩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最近一年多,国内外经济界对通货紧缩进行了较多的讨论。在国际上较早提出要注意出现通货紧缩危险的是美国经济评论家MichaelJMandel,他于1998年1月在《商业周刊》(BusinesWek)上发表了题为零通货膨胀的经济(TheZeroInflationEconomy)的文章,认为,零通货膨胀的经济也会带来新的危险,具体地说就是可能出现通货紧缩。此后,西方国家的报刊杂志上便刊登了不少讨论通货紧缩的文章。  相似文献   

16.
文章阐述了在目前我国经济结构转型期出现的通货紧缩 ,其实质是结构性紧缩。并进一步分析了经济结构调整导致通货紧缩的四大诱因 ,提出了治理当前通胀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该文通过对美国在1929-1933年和日本在20世纪90年代发生的通货紧缩,作更长时期而不仅仅局限于通货紧缩时期的实证分析,发现产品过剩和企业经营困难几乎是引起所有通货紧缩的一个共同起因,严重的供给过剩形成了通货紧缩的危机环境。各种经济泡沫恰恰是危机的初始结果,货币因素可能成为危机爆发的一个诱因或危机进一步恶化的一个原因,但它们都不是危机的最初原因。  相似文献   

18.
到1999年8月底,我国零售物价指数已连续下降23个月,消费价格指数已连续下降19个月。学术界将物价普遍、持续上升现象称为“通货膨胀”,与之相对应,物价普遍、持续下降现象可称为“通货紧缩”——这一词概括了我国当前的宏观经济状况。我国当前的通货紧缩虽说持续的时间不长(个别国家曾出现过长达二三十年的通货紧缩)、负增长的辐度较浅(-2%到-3%),但仍需高度重视,长期陷于通货紧缩将极易导致经济衰退甚至萧条。正视通货紧缩问题力求尽早跳出通货紧缩“陷井”,成为我国经济决策层的当务之急。“对症”方能“下药”…  相似文献   

19.
“中国输出通货紧缩论”与人民币升值的经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郝家龙  高鹤 《经济师》2003,(12):43-43,45
文章对“中国输出通货紧缩论“进行了实证性分析 ,指出我国的出口产品结构与规模尚不足以影响美日等国的经济状况以至产生通货紧缩 ,美日的通货紧缩是由于经济运行的低迷状态所致 ;我国人民币升值的经济基础还未形成 ,人民币只能继续保持稳定与坚挺。  相似文献   

20.
1.适度通货紧缩对国民经济运行的积极作用。适度的良性通货紧缩不仅对国民经济运行无害,而且还有利于加快国民经济的发展。适度的通货紧缩对国民经济运行有如下几方面积极作用:(1)适度的通货紧缩,使物价保持稳定或略有下降,在大众消费者“买涨不买跌”心理的驱使下,有利于降低消费需求,控制经济过热,有利于形成供求平衡的市场局面和经济环境,从而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健康平稳发展。(2)适度的通货紧缩压缩了产品的成本和价格空间,有利于控制投资增长和生产规模的盲目扩大,提高投资质量和企业素质,促进企业提高技术水平,推动产品创新和科技进步,有利于企业加强经营管理和提高竞争能力。(3)适度的通货紧缩实质上是物价的适度降低和消费者实际收入的稳定提高,所以适度的通货紧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