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3 毫秒
1.
基于1997~2009年省级面板数据,文章分别从总量和结构两个角度对政府支出与居民消费的关系进行了经验分析。结果表明,第一,从总量角度出发,地方政府支出对居民消费具有挤入作用,说明财政支出的规模较为合理;第二,从结构角度出发,地方政府支出对居民消费具有较大的挤出作用,说明财政支出的结构严重扭曲;第三,各类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产生了不同效应:经济建设支出、民生支出和行政管理支出对居民消费具有挤出效应;科技支出与财政支农对居民消费具有挤入效应。  相似文献   

2.
关注政府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的直接影响,引入城市化作为中介变量与调节变量,分析财政支出通过城市化影响居民消费的中介效应与调节效应,以及政府财政支出、城市化与居民消费之间的动态效应。结果表明,无论是采用分步骤回归方法还是加入交互项,都显示政府财政支出有直接负向“挤出”居民消费的效果,而城市化在其中发挥正向的中介效应与调节效应。政府财政支出虽然在当期“挤出”居民消费,但在滞后一期与滞后五期的动态效应中能够“挤入”居民消费;而城市化无论在当期、滞后一期还是滞后三期的动态效应中都能“挤入”居民消费。因此,未来应通过城市化的合理推进削弱政府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的短期“挤出”效应,并在长期通过合理扩大政府财政支出发展城市化,从而有效提高居民消费水平。  相似文献   

3.
通过构建随机动态一般均衡模型(DSGE),并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财政支出结构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总体来看,无论长、短期,财政支出结构对居民消费都是挤入效应。利用我国31个省市2007~2010年度频率数据进行的面板分位数回归分析表明,财政支出结构对居民消费整体上是挤入效应,但不同区域、不同消费人群对财政支出结构的反应显示出差异化特征。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政府支出与居民消费:挤出还是挤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府支出与居民消费的关系是经济学者研究的重要问题,为世界各国政府所广泛关注.本文从平稳实际变量系统和非平稳名义变量系统两个角度,实证分析中国政府支出挤出还是挤入居民消费.基于OLS、Granger因果检验、协整理论和误差修正模型的实证结果一致表明:无论是在短期还是在长期,中国的政府支出对居民消费都具有挤出效应,二者之间不存在Granger因果关系.挤出效应会导致中国积极财政政策的预期效果大打折扣,中国经济增长的推动力正在逐步由投资转向消费,这一转变趋势客观要求财政政策应适度而行.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1996--2007年西部地区省级面板数据对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进行了实证性的检验,结果表明,政府财政支出和居民消费对西部地区经济增长都有正向的促进作用,但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具有“挤出效应”。长期内,“瓦格纳法则”在西部地区是成立的,随着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政府财政支出的规模也在扩大。  相似文献   

6.
从平稳的实际变量系统和非平稳的名义变量系统角度研究了中国财政支出与居民消费之间的关系。对于平稳的实际变量系统,采用传统的OLS回归方法和G ranger因果检验进行研究;对于非平稳的名义变量系统,采用协整理论和误差修正模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具有挤出效应,财政支出与居民消费之间不存在G ranger因果关系,财政支出乘数趋于减小,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预期效果大打折扣。中国经济增长的推动力正在逐步由投资转向消费,客观上要求财政政策应该适度而行,最大限度地减小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的挤出。  相似文献   

7.
政府财政收支对居民消费的挤出挤入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1978~2008年我国29个省(市)政府消费性支出与居民消费的关系,研究了政府支出规模、税负水平以及债务融资对政府消费与居民消费关系的影响,以期评价财政政策在宏观需求管理中的有效性。经验研究结果表明,政府消费性支出挤入了居民消费,而税负和债务融资占用了居民可支配的消费资源,降低了政府消费性支出对居民消费的挤入效应,从而减弱了财政政策在刺激经济和扩大内需上的乘数效应。  相似文献   

8.
政府支出对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的动态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运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和可变参数模型对我国1986年-2006年的政府支出和农村居民消费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从动态来看,1986年~1992年政府支出对农村居民的消费产生挤出效应,1993年~2006年政府支出对农村居民的消费产生引致效应;从结构上看,政府财政支出的各个构成部分除个别年份对农村居民的消费有挤出效应外,大部分时段都体现为挤入效应.在金融危机背景下,政府应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对农村的财政支出力度,以扩大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开拓农村市场,拉动国内消费需求.  相似文献   

9.
政府支出的增加对居民消费会产生挤出效应,也会产生挤入效应。本文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基于1995—2009年我国东部地区的省级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分税制下地方政府支出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结果表明:从整体而言,东部地区地方政府支出对居民消费具有显著的挤入效应。从地方政府支出的结构来看,东部地区民生支出对居民消费水平的提升作用最为显著,政府消费支出次之,政府投资支出的挤入效应最小。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构建民生财政为研究背景,将财政支出分为民生性支出和非民生性支出,在理论考察了民生、财政支出和居民消费三者之间关系的基础上,通过建立政府财政支出与城乡居民消费需求的省级面板数据模型,并运用我国除西藏与重庆之外29个省份1995~2007年的经验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民生性支出对城乡居民消费具有显著的挤入效应,非民生性支出对城镇居民消费产生挤入效应,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效应则截然相反,但就现阶段而言,非民生性支出和城乡居民消费需求的相关关系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以财政金融支农政策表示外部输血性引导,基于1997-2011年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分析农民收入结构和财政金融支农政策变迁与农民消费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农民的各项收入对其消费支出均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其系数从大到小依次为家庭经营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但近年来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对其消费支出的正向影响在逐渐增强,相反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对其消费的贡献却在逐渐降低;财政支农支出和金融机构的农业贷款也对农民消费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明显小于各项收入对消费的促进作用,且这种影响在近年来表现出明显的弱化趋势。应优化农民收入结构和财政金融支农投入的配置方向,积极促进农民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的扩张,加大财政支农支出中的投入性支出和农村信贷中的生产性信贷投入。  相似文献   

12.
我国农村消费市场持续低迷、城乡消费水平差距大、消费结构层次低,需要公共财政支农支出的支持和引导。论文从产品"供给""、需求""、价格"三个方面,阐述了财政支出促进农村消费的作用机制。从调节收入分配机制、促进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健全社会保障机制、提振农村居民消费信心;改善农村消费环境、促进农村消费市场发展等三个方面,探讨了财政促进农村居民消费发展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居民消费结构加快升级和财政支出民生化倾向日益突显的背景下,财政民生支出对居民服务性消费的效应及影响机制备受关注。基于2007-2015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联立方程模型和三阶段最小二乘估计法(3SLS)的实证检验发现,财政民生支出总体对居民服务性消费具有显著挤入效应,居民可支配收入是财政民生支出影响居民服务性消费的重要中介变量,但中介效应的大小存在一定程度城乡差异。对于城镇居民而言,50.7%的挤入效应是通过居民可支配收入产生的,而对于农村居民来说,居民可支配收入对挤入效应的贡献率高达70.8%。因此,持续加大"农村倾向"的财政民生支出力度,充分发挥财政民生支出的收入分配功能,是促进居民服务性消费增长和缩小城乡居民服务性消费差距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刘杰  何畅 《西部金融》2012,(5):83-88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当前农村居民收入稳步提高,收入结构日趋多元化,资产结构较为单一;农民预期消费需求结构进一步升级,但受物价上涨带动支出增长过快,导致农民未来大宗消费动力不足;农村金融创新产品和金融服务水平发展较慢,农村居民金融观念亟待增强。同时,农村居民家庭收入相对较低且不稳定、支出增长过快、社会保障还不完善等因素制约农村消费需求的扩大,并据此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文章利用广西1981—2013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对民生性支出及结构对城乡居民消费的异质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民生性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的挤入效应大于对城镇居民消费的挤出效应;教育、科技、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支出挤入城镇居民消费,文化支出挤占城镇居民消费;科技、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支出挤入农村居民消费,而教育和文化支出挤占农村居民消费;教育和医疗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的替代效应不及对城镇居民消费的互补效应,科技和社会保障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引致作用均大于城镇居民,文化支出对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消费的替代效应相差不大;收入能有效地拉动内需。基于此,广西民生性支出应向农村倾斜,加大对农村的财政投资力度,以改善消费环境,促进农村居民消费的增长。除此之外,还应提升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以缩小城乡居民消费的差距。  相似文献   

16.
首先借用先前投资管理增加值的估算结果,在加总的投资管理增加值的基础上调整了支出法核算公式,提出了金融消费的概念,并估算了金融消费的总量。接着调整了金融业在投入产出表中的核算,重点进行了金融业的结构分析(投入产出系数)。最后引入了宏观交易费用与产业满意度等概念,分析了金融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定位与规划,同时提出了一些实际的金融业规划政策,批评了盲目发展金融业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