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进入90年代以来,我国宏观经济政策操作与80年代相比有了长足的发展,在实践中日趋成熟,宏观经济政策对于经济稳定的作用越来越突出。继前几年取得举世瞩目的抑制严重通货膨胀的历史性成就之后,去年以来在消除东亚金融危机负面影响、启动国内经济增长中又作出了极大的努力。当前,面对国际国内日益复杂的经济金融形势,宏观经济政策要再接再厉,针对变化中的客观现实,及时进行适用性调整,去争取保持经济成效稳定增长的新成就。  相似文献   

2.
权威观点     
《中国金融家》2012,(11):18-18
■周小川:明年政策会保持延续性强调针对性和灵活性11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表示,宏观政策仍有调整余地以应对全球不确定性局势,明年政策会保持延续性,同时强调针对性和灵活性。周小川指出,全球金融危机还处在挣扎之中,国内经济也存在很多自身的问题,包括发展不平衡、不可持续,因此宏观调控必须更有效、更有针对性。  相似文献   

3.
一系列"微调信号"在某种程度上说明当前宏观政策对于经济增长的关注可能有所提高,但是从政策的力度来看,目前宏观政策的调整相对于2008年底则显得更为谨慎  相似文献   

4.
何兴祥 《济南金融》2008,(12):10-13
在当前复杂的经济金融形势下,顺应政策、抓住机遇、趋利避害,进而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是商业银行的理性选择。本文分析了当前经济金融形势及国家经济增长政策对银行的挑战与新机遇,认为宏观政策和市场变化使银行风险的着力点发生了转变,进而提出积极服务地方经济、努力实现银行又好又快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在当前复杂的经济金融形势下,顺应政策、抓住机遇、趋利避害,进而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是商业银行的理性选择.本文分析了当前经济金融形势及国家经济增长政策对银行的挑战与新机遇,认为宏观政策和市场变化使银行风险的着力点发生了转变,进而提出积极服务地方经济、努力实现银行又好又快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2005年,我国经济以较低的通胀水平实现了较高的增长速度,但也存在着产能过剩的矛盾开始突出、宏观政策实际执行效果偏紧等主要问题。2006年,我国经济运行的国内外环境总体向好,“科学发展自主创新、改革开放、社会和谐”的总体发展思路进一步明确,宏观政策仍将保持“双稳健”,但产业结构调整、资源和要素价格改革的政策力度将会加大。在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2006年我国经济仍将保持“高增长、低通胀”的良好态势,GDP增长率可能达到9%,C P I涨幅可能在2.5%左右。回顾2005宏观经济运行特点总的来看,2005年,我国国民经济保持了“高增长、低…  相似文献   

7.
当前经济运行形势仍然复杂,外部环境不确定因素较多,宏观经济政策应该保持适当稳健,侧重于低频微调正确研判当前部分企业出现的经营困难当前,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格局,但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非常复杂,宏观政策效应也有时滞,企  相似文献   

8.
温彬  冯柏 《银行家》2020,(4):34-38
当前,新冠疫情在我国蔓延扩散的势头基本得到控制,我国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但疫情对我国经济造成了明显的短期冲击。综合考虑经济理论、历史经验,以及我国经济的发展实际和潜力空间等诸多方面,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下阶段,宏观政策要继续强化逆周期调节,协调发力对冲疫情影响,促进经济加快恢复,释放发展潜力和动能,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相似文献   

9.
言论     
《黑龙江金融》2010,(7):6-6
“当前我国经济正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要坚持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保持宏观经济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提高宏观调控水平,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节奏和重点,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好的经济形势。”  相似文献   

10.
201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给世界各国都产生了严重的冲击,我国为了对危机进行应对,及时对宏观政策进行了调整,推出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及积极的财政政策,能够使我国的经济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能够减少。在我国采取的一系列经济政策的影响下,我国的经济与其他国家相比,恢复的最快,甚至在2010年又迎来的发展的一个新的高度。但是,自从2010年来,我国经济的下行压力越来越大,结构性矛盾也慢慢的显现出来,前期为了应对危机采取的一系列经济政策的负面影响也逐渐显现出来。当前,在货币政策的转型方面,我国应谨慎的对待,对基准利率调控体系进行构建,使得货币政策能够实现价格型调控;此外,在财务方面有着一定的约束,针对这个问题,还要对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基础进行净化,来破除障碍,对社会征信体系加以建设,并不断完善,保证体系的有效性,也促使货币政策传导的渠道更加顺畅。  相似文献   

11.
《新疆金融》2004,(10):59-60
近几年来,阿拉山口口岸边境小额贸易快速发展,成为博州最富活力的经济增长点。随着我国入世及国内经济发展,国家宏观政策也在进行相应调整,对边境小额贸易的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在保增长取得显著成效后去向何方,又一次成为海内外关注的焦点.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2010年宏观政策"定了调":保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刻不容缓,通过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增强经济发展拉动力.  相似文献   

13.
当前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怎样保持经济的稳定,是宏观政策重中之首. 在对内调结构,对外推行“一路一带”战略建设的同时,能否在与主权国家进行战略合作的同时,也在无主权限制的国际海洋空间,由国家借助金融手段来资助进行些探险、调查、勘探和开发等经济活动呢?这样可以将国内的长线产能和大量劳动力导向海外市场和公共海域,既避免了过去西方大国在崛起过程中的殖民战争与冲突,又在海外找到了新的发展资源依托;既解决了当前国内投资需求与消费需求疲软的问题,又在海外空间针对国内创造了新的投资需求与消费需求.  相似文献   

14.
2008年以来,西方主要发达国家金融危机爆发,国际国内经济、金融形势出现多年来少有的动荡和不确定性,对武汉市对外贸易的发展构成了严峻的挑战。随着国内产业,财税,货币和外管等宏观政策的相应调整,2009年农行外汇业务工作将会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在浮躁多变的内外部形势下面对挑战,保持农行国际业务应有的生存和发展空间,是我们当前不可回避的重大课题。据此,我们客观分析了营业部国际业务将面临的严峻形势,制订了顺应变化的新策略,规划了适应当前国际业务发展的机制和有效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5.
一、银行业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的积极举揩 去年三季度以后,国内经济、金融形势出现新情况、新变化,国民经济加速下行调整,下滑速度之快超出预期.对此,党中央、国务院及时调整宏观政策取向,迅速推出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政策.针对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我国银行业相继推出了若干行之有效的跟进措施,并积极付诸实施.  相似文献   

16.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今年要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既要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又要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  相似文献   

17.
一、我国农业支持政策调整的宏观构思加入WTO,对我国农业国内支持政策的总体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我国农业国内支持政策的总体框架、基本精神、运作方向必须受到WTO规则的制约,这对于构建和完善我国公共财政制度的长远目标是有利的;二是由于我国农业总体竞争力不强,农业发展从近期看挑战大于机遇,而传统的一些国内支持政策又受到WTO的约束,短期内,我国农业支持政策调整的压力和难度增大。从推进农业贸易自由化和实现我国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总体目标出发,笔者提出如下我国农业支持政策调整的宏观构思。(一)按WTO规则要求调整农…  相似文献   

18.
声音     
胡锦涛(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国将及时调整政策维护资本市场稳定今年以来,中国积极应对国际经济环境复杂变化和自然界严峻挑战,经济保持较快增长,金融业稳健运行,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没有改变。同时,全球金融危机使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多,中国经济发展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中国将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加强宏观调控的预见性、针对性、有效性,及时调整政策,着力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保持经济稳定、金融稳定、资本市场稳定,继续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9.
受世界经济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金融行业风险加剧。如何应对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新变化,有效防范信贷风险成为各家金融机构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作为我国唯一一家农业政策性银行,在服务三农,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如何保持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是当前值得高度重视的问题。本文从坚持科学发展,健全四种机制,强化基础管理等方面,对农业政策性银行风险防控工作做了一些探讨,以适应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变化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季刚 《南方金融》2003,(9):33-34
在当前人民币面临巨大的升值压力,中央银行投入大量基础货币以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的情况下,外汇账户政策作为合理配置外汇资源的重要手段,应与中央银行宏观政策的取向一致。现行的外汇账户政策总体上是趋于放宽的,但在具体操作环节上却存在着与宏观政策相反的作用。本文指出了现行外汇账户政策的不足之处,提出了与当前形势、宏观政策相一致的政策建议,希望能对各级领导的决策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