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教育资本化的背景下,学区房成为房地产紧缩调控中的特例,政策管控效果不明显。选取沈阳市中心城区53所重点中小学所对应的321处学区房,以82处非学区房作为对照组,利用价格特征模型得出学区房教育因素起根本作用,其它房价影响因素在学区房上被弱化的基本结论。研究表明,控制其它因素,单纯教育因素所导致的学区房溢价明显,单学区溢价18%,双学区溢价44%,且教育质量与学区房溢价成正比。通过空间自相关分析单学区、双学区、全部学区、非学区价格的空间"冷点-热点",得出学区房与非学区房价格空间集聚上具有差异性和关联性,学区房与非学区房的空间偏好呈交叉影响的结论。提出学区政策与旧区改造结合,学区房投资向教育投资转变,实施动态学区划分的学区政策改善建议。  相似文献   

2.
《信息与经营》2014,(11):134-135
在北京最贵的房源除了一线豪宅"别墅、洋房"还有分布在各大院校附近的"学区房",争夺"学区房"和抢占稀缺豪宅一样激烈,城市资源的不断开发利用,土地成本等原因决定了低密度产品骤减,而学区里的洋房几乎绝迹更显弥足珍贵。学区洋房,这是一个家爱的眷恋,更是一个时代的眷恋。  相似文献   

3.
《顾某诉教育局重新划分施教区案》提出"就近入学"不等于最近入学,不能以入学儿童户籍地和学校的直线距离作为划分学区的唯一原则。从学区划分行政行为的效果层面思考,没有了最直观的"最近"标准,学区划分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和合理性的判断将更为复杂。以"最近"为主要标准产生的学区房交易市场面临更多风险。行政行为引发的不利后果主要有学区变化和落户年限变化两种情形。通过行政裁量过程的分析有利于作出更理性的购房决策。行政机关也应当通过优化优质教育资源的配置、严格学区划分行政行为的决策程序、制定合理的学区划分依据顺位标准等方式优化学区划分行政行为,降低学区房的交易风险。  相似文献   

4.
全面二孩政策会带来社会资源及配套设施需求的变化,学区房作为住房与教育的共生体,也受到政策的一定影响。生育政策的放松会带来家庭结构的变化,同时也带来了家庭资源重新分配的需求,研究发现,全面二孩政策下购买学区房能够使家庭资源在两个孩子间分配效用达到最佳,而二孩生育计划推迟了家庭推出学区房的计划,整体上造成学区房需求增加、供给降低;根据供需价格理论,需求增加和供给降低双重作用下,全面二孩政策推动了学区房价格的上涨。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特征价格模型对外部环境对北京市普通住宅的价格特征进行定量研究,构建了住宅估值的对数线性模型。结果表明,根据市场特点合理构建指标体系,可以使价格特征模型很好的解释北京市普通住宅市场的内在价格特征。10%的显著性检验结果与指标参数表明,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位于重点小学学区的住宅比非学区房总价高约25%,位于北部的住宅比南部高约34%。而地铁对周边住宅价格的影响则和住宅距离市中心的距离有关,在距离市中心8公里的半径范围内,距离地铁站点的距离对住宅价格并无显著影响,而在8公里以外,则影响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6.
陈玲芬 《江苏商论》2013,(11):20-24
本文通过对浙江省海宁市学区房需求的调查,在分析现行的海宁市居民对于学区房的需求量和房地产的销售等因果关系分析。在剖析学区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因素基础上,提出完善这一社会现象的治理之策。  相似文献   

7.
让孩子尽可能多地接触优质的教育资源是家长们最大的心愿,在我国的具体实际中,让孩子进入重点学校则是最佳的选择。同时,结合我国学区划片的政策,便会造成重点学校周边的学区房的供求矛盾严重,从而使学区房房价高涨。本文选取人大附小作为研究对象,通过Hedonic模型分析,调查了人大附小的学区划片政策对其周边房价的影响。最后,报告得出了"有人大附小名额"对人大附小周边二手房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教育地产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政府教育配套的缺位,也满足了开发商特别是消费者对优质教育的诉求.本文主要分析了教育地产在济南兴起的原因,指出济南市教育地产普遍存在学区房归属不清、配套学校生源不足,教学质量堪忧等问题,进而分别从政府、开发商及合作学校的角度提出了相关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9.
史可 《信息与经营》2012,(4X):124-128
每年5月,北京市教委都会进行中小学学区和学位调整划分。为了在当年9月挤入梦寐以求的名校,望子成龙的父母们早就开始在名校周围物色房屋。正因入读资格是购房者首要考虑因素,房子大小,环境好差一般不会成为学区房价格走势的重点。一旦孩子毕业之后,购房者往往会把房子卖掉。这种做法在购买北京学区房的家长中体现得最为尤甚。  相似文献   

10.
《信息与经营》2014,(10):144-145
在北京最贵的房源不是一线豪宅而是分布在各大高校附近的"学区房",争夺"学区房"的同时正是家长为子女争夺入校资格。所以名校附近一旦有新楼盘释放出开盘信息,就会迅速引起购房人群的关注。即使是在整体房地产市场表现不温不火时,"学区房"仍然热度不减。引入明星学校——北京十一学校在诸多以引入学校为卖点的楼盘中,北京城建·世华龙樾棋高一招,成为学区房中"佼佼者"。只因其引进"不同寻常"的北京十一学校。北京十一学校凭借其独特的教育方式,对中国传统教育进行颠覆性的改革。  相似文献   

11.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信息化建设越来越受到高校教学管理者的关注。分析了当前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推进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2.
“融入式”创业教育模式发展探析--基于案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龙江大学“融入式”创业教育情况的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创业教育认知程度偏低;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及课程设置受学生欢迎程度不高;师资队伍力量比较薄弱;创业能力教育和实践能力教育的深入程度不高。为此,应加大创业教育的宣传力度,宣传和推进方法多样化、立体化。调整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及课程设置,重视课程内涵质量与学生反馈,提高创业教育师资力量。  相似文献   

13.
《商对商营销杂志》2013,20(1):103-109
ABSTRACT

This commentary reinforces the importance and need for developing the student's knowledge, abilities, and understanding of what is required to collaborate with the firm's internal and external constituencies, in the context of B2B marketing environment. It is an important goal to be achieved in the B2B marketing course. The new era of business marketing is built around achieving “collaborative advantage” with the new breed of customers who demand relatively more complex product and services arrangements as well as nature of relationships from their vendors. Today's customers also expect intellectual input and consultative selling approaches from group of diverse and independent marketing entities, whom they expect to work together to meet their requirements. The firm's success or failure in the market place may indeed be predicated on their ability to achieve this “collaborative advantage”. The commentary also expands the authors' suggestions in the areas of course pedagogy and design for building the student's know-how and capability for practicing the art-of-collaboration.  相似文献   

14.
温韬 《江苏商论》2013,(10):27-30
从趋势看,高校营销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有效结合已势在必行。本文介绍了高校营销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有效结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了高校营销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有效结合的制约因素;并根据上述分析,本文提出了高校营销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有效结合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5.
邱雨 《江苏商论》2022,(2):68-70,80
自从中国实行高等教育扩招政策以来,人民教育水平不断提高,然而与大量剧增的具有高等教育水平的劳动力数量相比,就业市场工作岗位的吸收能力远远不够,由此造成过度教育现象.本文基于中国微观调查数据探究过度教育对工资的影响,研究发现对于总样本来说过度教育对工资的增加效应将会提高10.1%的回报率,同时过度教育对农村劳动力工资的增...  相似文献   

16.
针对学分只能反映学生学习量的多少、而不能反映学生学习质的优劣的局限性,文章指出应实行学分绩点制,能更好地完善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当今高等教育应该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社会理念,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和思维潜能。  相似文献   

17.
关楠楠 《江苏商论》2020,(3):131-133,140
随着终身教育的深入发展和“双创”教育的深入推进,从事创业教育的高校教师必须提升自己的创新教学能力。研究在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基础上,阐述了当前我国高校教师创业能力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构建教师自身意识、高校政策支持和社会企业实践三维循环模型,从教师、高校、社会三个方面有效提升教师的创业教育能力。  相似文献   

18.
音乐教育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教育的必要组成部分,更是提高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了解国外对音乐教育重视的程度,可以看到我国高职音乐教育的不足,因此,有必要探讨我国高职院校开展音乐教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知识经济对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新中 《商业研究》2002,(10):131-132
知识经济与网络时代对教育和体育教育的影响是巨大的 ,面对高校体育教育存在的不足 ,只有进行体育教学改革 ,提高认识 ,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加强体育教学管理、师资管理与开发 ,才能适应知识经济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Abstract

As evidenced by recent surveys of American managers, there is a serious shortage of qualified candidates on the US job market. This shortage is most evident in two specialization areas: high-technology knowledge workers and internationally competent managers. Indeed, American companies rate lack of qualified high-technology personnel as their number one reason for slower than desired business expansion. The other less glamorized, yet serious shortcoming of the American educational system is its inadequate training of cross-culturally competent workers for this truly global post-industrial era. In response to this human resources crisis, realizing that “the future economic welfare of the US will depend substantially on increasing international skills in the business community,” the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began an active campaign of promoting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and research in several major American universities in the late 1980s. Since 1988, nearly 40 universities have been awarded tens of millions of dollars to engage in such activities as developing formal international business curricula, offering foreign language courses, promoting internationally-oriented research, provoking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and research dialogues among the faculty, exchange programs between American and foreign universities for students and the faculty and similar activities. This research is a first attempt in evaluating the impact of one such program on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level of American students. It will be shown that the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program at one major American university has successfully produced a cadre of more global and less ethnocentric workforce for American corpora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