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0 毫秒
1.
本文借鉴理论界对企业智力资本的理论研究成果,充分考虑到高校非盈利性组织特点,界定了高校智力资本的内涵和构成,系统分析了高校智力三维度内部要素形成高校竞争力的作用机理,并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了高校智力资本三维协同作用提升高校绩效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高校是智力资本的积聚殿堂,高校优秀的师资、毕业生为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智力支撑,同时,智力资本也是高校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关键。针对智力资本非常典型和集中的高校,从分析高校智力资本的动态性和网络属性出发,然后引入社会网络分析法(SNA)把高校智力资本的识别纳入一个科学可靠的研究模式之中。最后选取了某高校作为对象进行实例分析,从而将上述理论应用于实践,为高校智力资本的识别与管理做出了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3.
国外企业智力资本研究的前沿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智力资本是当前国际理论研究的热门话题。探讨了智力资本的内涵、智力资本价值的确定、测量和报告,以及智力资本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4.
智力资本内涵及构成研究综述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18  
综述了学者们从资本市场、知识管理和知识创造与创新3个角度对智力资本内涵的解释,介绍了智力资本的知识管理观和管理会计观,以及普遍认同的智力资本5大组成部分,即人力资本、结构资本、关系资本、流程资本和创新资本。通过归纳整理,提出应该从动态的视角来划分智力资本,认为其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人力资本、结构资本和关系资本。  相似文献   

5.
智力资本绩效评价是智力资本管理的一个关键环节,对于有效开发和管理智力资本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然而,由于智力资本是由人力资本、结构资本和关系资本等多维度构成,对其绩效进行评价并非易事。针对当今智力资本研究中的这一热点和难点问题,首先界定了智力资本的3个维度及基于三维协同的智力资本绩效概念,其次分析了智力资本三维协同机理,再次探讨了三维协同视角下的智力资本绩效评价的方法与原理,最后用64所教育部直属高校的科技智力资本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这些研究为智力资本绩效评价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以人力资本为中心的资本结构体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究竟是人力资本包含智力资本,还是智力资本包含人力资本?目前国内外学者对此众说纷纭。由于概念含混,层次模糊,致使人力资本理论研究缺乏共同语言,南辕北辙。本文以资本的内涵与外延作为逻辑主线,分析了以智力资本为中心的模型和人力资本为中心的模型,从而构建了以智力资本、关系资本、结构资本为要素的人力资本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7.
高校智力资本模型及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华  关培兰 《经济管理》2007,(10):36-44
在知识经济时代,智力资本成为组织的第三资源和核心竞争。本文尝试把智力资本理论引入高校,构建适合高校的智力资本模型,并设计衡量高校智力资本指标体系。通过问卷调查进行实证研究,统计结果表明,该指标体系具有一定程度的可靠性,智力资本的3个构成要素之间存在正向的相关关系。最后,就加强高校智力资本管理提出几点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8.
西方智力资本理论综述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一、智力资本理论的发展及研究的基本问题 1.智力资本的内涵和构成。J·K·Calbrainth是第一个提出智力资本这一概念的,在他看来,智力资本是一种知识性的活动,是一种动态的资本而不是固定的资本形式,他对智力资本理论的贡献在于第一个提出智力资本的概念。美国学者Thomas·A·Stewart以敏锐的历史洞察力,推动了智力资本理论思潮。1991年他在其经典性的  相似文献   

9.
解释了创意产业与智力资本投入的内涵,探讨了基于智力资本的创意产业价值创造系统,揭示了智力资本与价值创造之间的因果联系,构建了创意产业智力资本的价值创造模型与智力资本均衡投入模型,并得出了相应的函数解,最后提出了提高创意产业价值创造能力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循环累积因果关系理论,从高校智力资本的角度对高校人才资源的流动机制进行了相关探索.发现不同高校人才资源的流动与集聚存在循环累积因果关系,具有空间上的"二元"结构,是高校有效智力资本供应不足,隐性智力资本闲置的矛盾现象形成的根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