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2007年,在一系列的政策调控下,中国经济这辆列车依旧快速行驶,而今年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2008年将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中国的政策制定者对2008年的宏观经济和政策又将如何解读?  相似文献   

2.
2008年中国经济增长的转折性变化,是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由于中国经济增长潜力巨大,因此只要政策调整适度,经济增长就不会发生深度下调  相似文献   

3.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08年要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这意味着,随着当前中国经济过热趋势的显现,自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伴随中国经济长达10年时间的“稳健货币政策”将适时淡出。虽然从紧的货币政策需要其它政策的密切配合,但政策的着力点已经转移到货币方面。如何解读从紧的货币政策?如何从紧?江苏金融部门如何执行和顺应这一政策取向?  相似文献   

4.
唐建伟 《新金融》2008,(8):16-21
上半年我国经济增速有所放缓,一方面是国内外不利因素影响的结果,同时也是我国年初提出的“两防”调控政策开始发挥作用的表现。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中长期基本面仍然良好,而且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短期动力仍然不减,所以2008年全年经济仍将保持快速增长,中国经济不会出现后奥运衰退,初步预测2008年我国GDP增速仍将保持在10%以上。  相似文献   

5.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无论是世界经济还是中国经济几乎靠"增量"来刺激增长,但事实证明,由于存在大量结构性问题没有解决,增量对于存量的调整没有太大效果,反而因为过度刺激带来了一系列风险隐患和政策后遗症。在此大背景下,中国新一届政府将未来政策重心指向"存量"。2013年7月5日,中国国务  相似文献   

6.
2008年是中国经济运行由升转降的一年。这种经济增长的转折性变化是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不过,由于中国经济增长潜力巨大,只要政策调整适度,经济增长就不会发生深度下调。  相似文献   

7.
杨静 《国际融资》2008,91(5):65-67
亚洲开发银行发布年度旗舰出版物《2008年亚洲发展展望》,其中报告中有关中国的部分,分析了目前中国经济面临的困境并预测了未来的发展可能,其中涉及中国经济目前的最大问题是什么?政府的宏观政策导向具体有哪些?未来两年之内经济将如何发展?未来经济发展面临哪些挑战?前不久,在亚行召开的记者发布会上,亚行的专家对此作了解答。他们总的结论是,中国经济增速将减缓。由于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紧缩性的调控政策,加上外部需求疲软,预计2008年和2009年的经济增长有所放缓。通货膨胀压力在今年年底有望减轻。中国的长期目标是实现更加均衡的、共享式的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8.
张宁 《金融博览》2011,(3):11-12
2011年的经济走势应该会延续2008年以来非常错综复杂的局面.中国与世界经济整体上还笼罩在2008年次债危机引发的经济与金融危机长长的阴影之中。中国经济上半年将会以应对通胀为主题,下半年则可能会处于经济减速后重新启动的准备之中。当然.发达国家的经济形势将会比中国困难得多。  相似文献   

9.
王庆  天勤 《国际融资》2008,91(5):52-56
去年底,摩根士丹利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王庆提出了以“四季”框架来描述2008年中国潜在的经济格局。今年初以来,他们继续坚持这个框架解释经济和政策发展动向,并且剖析未来政策的巨大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0.
过去十年,全球性不均衡问题逐渐成为各国宏观经济政策的中心议题。本文重点分析了当前中国的外部失衡问题,研究了2008年后促使中国经常账户盈余下降的影响因素,预测了中国外部顺差的走向。本文认为,未来几年中国的经常账户盈余将保持适度。外部失衡不能反映当今中国国际收支的主要特征。随着中国国内经济越来越依赖投资的拉动,内部失衡问题将愈发明显。  相似文献   

11.
过去十年,全球性不均衡问题逐渐成为各国宏观经济政策的中心议题。本文重点分析了当前中国的外部失衡问题,研究了2008年后促使中国经常账户盈余下降的影响因素,预测了中国外部顺差的走向。本文认为,未来几年中国的经常账户盈余将保持适度。外部失衡不能反映当今中国国际收支的主要特征。随着中国国内经济越来越依赖投资的拉动,内部失衡问题将愈发明显。  相似文献   

12.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动荡对全球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负面影响。步入2009年,主要发达国家的GDP均呈现负增长态势,新兴国家也将深受发达国家经济衰退的影响。2009年,中国经济增速可能比2008年进一步放缓,但政府已经发出积极政策信号有助于重振市场信心,而注重促进居民消费与重点设施建设的经济方案较之单纯地增加制造业产能,更有利于中国达成中期目标。  相似文献   

13.
1.2008年中国经济发展预测 2008年中国宏观经济将如何运行?我认为中国经济增速将趋于放缓。首先,美国次级债危机将蔓延至全球。其次,世界经济经受着“高油价之痛”。2008年中国货币政策从“稳健”转向“从紧”物价上行压力仍然存在。由于美元降息,我国加息空间有限,而人民币汇率升值空间相对较大,  相似文献   

14.
2008年是中国经济极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金融风暴席卷全球,中国经济陷入内外重围.宏观调控政策转变幅度之大。史所罕见,从年初提出“双防”,到年中转变为“一保一控”,再到9月的“保增长”,以及11月的“保增长、扩内需”,再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基调被完善为“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调控主题和任务的剧烈变化.凸显出2008中国经济的非常态性。  相似文献   

15.
2008年至2012年,全球金融危机与欧洲债务危机将英国经济拉入衰退的深渊,但2013年以后,英国经济出现了新转机,2014年至今英国经济出现明显增长。在欧元区经济整体下滑的背景下,英国经济复苏可谓一枝独秀,促进英国经济增长的原因十分复杂,包括英国政府内部政策调控,一方面通过灵活的内部政策进行调控,另一方面通过产业创新推动经济发展,同时采取积极外部政策,以经济发展为中心,加强与中国经济合作。但今后几年内,英国仍然受到欧洲债务危机与地缘政治影响。本文将深入地研究英国经济发展的现状与影响因素,并结合当前局势分析英国经济的潜在忧患。  相似文献   

16.
美国房价下跌拖累经济,消费放缓,影响中国出口。但是2008年是中国史无前例的奥运年和五年一次的地方政府换届年,消费和投资需求强劲,足以抵御外需走弱。从资金面来看,美元贬值和美国经济走弱将使其货币政策更趋宽松,推高或支撑大宗商品价格。全球流动性"水位"将继续上涨。在全球流动性泛滥的背景下,美元持续贬值导致大量资金涌入新兴市场,且这种趋势在2009年之前还将持续,未来短期内新兴市场资金充裕的局面不改,可谓树欲静而风不止。最后,中国政策层面的紧缩势在必行,但一些宏观政策因带有强烈行政色彩而难以把握其力度,结构性政策(如产业政策、技术创新、收入政策等)更是难以立竿见影。一旦外部环境"温度"低于预期,调控可能先抑后扬,经济增速则先降后升。具体而言,美国将于未来一年内减息100~150个基点,美元1~2年内将贬值15%。若其有更大幅度的减息,只能加速美元贬值。中国出口增速将受外需放缓影响而明显下降,但消费和投资仍将保持强劲,经济保持在11%左右的高速增长,内需将在经济增长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中国加息空间正在缩小,全年最多两次共54个基点,而且都在上半年。而人民币升值速度有望加快,对美元全年升值10%。在这些背景下,通胀将在下半年明显缓解,2008年全年约为4.0%~4.5%。投资者应该回避对外依存度较高的出口板块,转移至以内需为主的板块,特别是受益于人民币升值与弱势美元的板块。另外,投资者还应关注2007年底和2008年前期在调控力度较强时受负面影响较大的行业在2008年下半年的反弹机会。我们希望看到政府的调控政策充分考虑到全球经济走势及其不确定性。更多地运用市场手段(如汇率和对冲工具)执行从紧的货币政策以降低经济和市场波动,稳健的财政政策应当包含一个扩张性的、具体的备选方案(Contingency Plan),以备出口一旦大幅下滑时拉动内需,改善民生。至于结构性政策,尽管有必要强调其重要性,但其短期效果有限,更不能替代宏观政策。  相似文献   

17.
李磊 《云南金融》2009,(6):21-23
2008年。在全球金融危机和中国经济下行的双重压力以及行业自身调整的内部推动下。中国房地产市场出现了周期性变化,由增长期转变为衰退期,与之相适应。房地产调控政策亦发生了明显的方向性变化。为了适应这种变化,国家连续在土地制度、税收政策、市场调控、住房保障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紧密的政策。进入2009年,国家必然还将针对这些政策面继续进行完善,届时,政策的落脚点又将走向何方?  相似文献   

18.
2008年对中国来说,是极不寻常的一年。经济形势特别是价格形势发生了显著的变化,针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和价格形势,国家对宏观调控政策进行了迅速而重大的调整,从年初的"双防(防止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9.
2011年,中国在经济政策上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这意味着从2008年起实施的"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将正式转向"稳健"。  相似文献   

20.
2011年.中国在经济政策上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这意味着从2008年起实施的“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将正式转向“稳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