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 毫秒
1.
关于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昌俊 《理论观察》2008,(5):104-106
贫困大学生是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也是大学生中的弱势群体。他们因物质贫困所引起的心理问题日益突显和严重,关注并解决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社会各界和高校工作的难题之一。我们应以其成因及特殊的心理特征为突破口,以物质鼓励和精神鼓励、心理引导、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和良好育人环境相结合为对策来解决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2.
曾晨 《黑河学刊》2011,(12):153-153,157
当前,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贫困大学生的经济贫困问题,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保证他们顺利完成学业。然而,许多高职院校教育者却忽视了贫困大学生的另一个贫困———心理贫困。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是全方位、多角度的,只有对学生进行心理综合教育,才能有效地维持学生心理健康,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和综合素质,推进和谐校园建设。  相似文献   

3.
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相对较低是个不争的事实,经济困难对其学业的顺利完成和身心的健康发展带来严重影响。"交往"作为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新理念,体现了人本化育人理念和主体间性的交往行为,是动态发展的教育活动,是解决贫困大学生心理出现偏差核心问题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4.
目前,贫困大学生的就业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自我概念和职业自我概念不合理、职业期望两极化、生涯自我效能感低、消极情绪体验强烈等.这些就业心理问题不仅影响了贫困大学生的就业,而且还影响了他们的心理健康.因此,高校需要针对他们开展整体生涯辅导,帮助他们建立健全社会支持系统,学生自身也应加强自我心理建设,帮助贫困大学生走出就业心理困境,建立起健康的就业心理.  相似文献   

5.
宋芳兵 《发展》2012,(9):112+121-112,121
本文从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着手,探究其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原因以及应对策略。探讨如何应用团体心理咨询方式,更好的预防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从而进一步阐明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董婉莹 《魅力中国》2011,(10):96-96
贫困大学生是高等院校大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在。理和生活的双重压力下,容易出现生活、学习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一系列问题。因此,做好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疏导与帮扶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王秋霞 《黑河学刊》2013,(8):187-188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及高校的关注和重视,特别是身体残疾且家庭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更要引起重视,加强对这一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贫困大学生的经济贫困已引起政府和大学的普遍关注和重视,但心理贫困尚未得到足够重视.贫困大学生由于经济上的贫困导致心理贫困自卑、敏感、焦虑、人际交往困难等.其形成原因,既有社会的原因,也有自身的原因.消除心理贫困,应建立多元资助贫困大学生的政策体系;创建良好的关爱贫困大学生的校园文化;建立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帮助贫困大学生树立健康积极的生活态度,保持其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9.
刘宏伟 《理论观察》2012,(1):138-139
贫困大学生在高校中属于弱势群体,他们中的很多人往往因为自身家庭的经济原因.造成了他们性格上的自卑与自闭,加强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将着重讨论辅导员面对贫困大学生将如何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培养贫困大学生乐观、自信的阳光性格,避免贫困大学生因为心理障碍而将自我边缘化.  相似文献   

10.
贫困大学生的经济贫困已引起政府和大学的普遍关注和重视,但心理贫困尚未得到足够重视。贫困大学生由于经济上的贫困导致心理贫困:自卑、敏感、焦虑、人际交往困难等。其形成原因,既有社会的原因,也有自身的原因。消除心理贫困,应建立多元资助贫困大学生的政策体系;创建良好的关爱贫困大学生的校园文化;建立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帮助贫困大学生树立健康积极的生活态度,保持其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1.
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欢 《黑河学刊》2007,(1):142-144
需要层次的失调、新旧环境的落差、文化模式的震惊、初级生活圈的投射等影响着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健全已有助学体系、优化勤工助学岗位结构、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普及心理健康教育,帮助贫困大学生从物质上、精神上彻底摆脱贫困,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2.
当今,随着高职院校教育事业的的快速发展,但是,在高职院校教育发展中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在这个特殊的群体中贫困大学生比较突出,因为他们在经济上比较困难,所以会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产生抑郁的情绪,这会严重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所以加强贫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让他们在思想上得到良好的教育,心理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贫困大学生在学习、交往、就业、情感方面的"困惑"反映出贫困大学生一种消极的精神状态,他们虽然感受到压力,但行为上却找不到积极有效的调适方法。这些困惑对贫困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了极大的伤害。缓解和消除贫困大学生的"困惑",要将培养他们创新、自尊、自制、求实意识与创造优良的学校育人环境相结合;把政府关怀与改善就业机制相结合;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使他们健康成长,顺利成才。  相似文献   

14.
随着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大,贫困大学生的绝对人数和相对比例在逐步增加,经济上的贫困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本研究采用SCL-90量表,对南京市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并对南京市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社会、家庭、学校、自身等方面进行了多角度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尽力降低贫困人口数量,构建完善的社会支助体系,加强教育等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5.
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有效调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影响着他们的顺利成长。体育锻炼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起着积极作用,可以帮助他们改善情绪、增强团队意识、培养意志品质、提高认知能力、减轻和消除疲劳等。因此,高校应重视体育健康教育,在体育健康教育中加强大学生的心理素质锻炼。  相似文献   

16.
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与我国高校的环境文化和贫困生的个体人格发展背景等有着密切关系.高校应通过提供适当的经济资助、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鼓励勤工助学、开展普及性与针对性相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等多种形式,来改善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7.
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现状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大学生的心理状况是个备受关注的问题。文章分析了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现状及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提出了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现在贫困大学生问题已经不再是一个家庭的问题,也不仅仅是教育问题,而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对高校贫困生进行心理疏导为主的健康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在加强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坚持忱好物质资助的同时,应结合贫困生的生活、学习、心理等方面的实际,把思想政治工作、经济救助与心理救助有机结合起来只有提高贫困生自身自助能力,增强其核心竞争力,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一些贫困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因为家庭"经济贫困"而导致"心理贫困"的"双困"现象越来越凸显.本文分析"双困"现象的原因,有针对性的提出对策:以科学的教育栽体,引导贫困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完善大学贫困生的奖助学工作体系,努力减轻贫困生的经济压力;加强大学生行为准则教育,构建健康向上的和谐校园文化氛固;有针对性地加强和完善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制度化建设,健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体系.  相似文献   

20.
良好的社会支持有利于心理健康,而不良的社会关系则会有损身心健康。贫困生与非贫困生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贫困生比非贫困生的心理问题更多。加强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要切实解决其经济贫困问题;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