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朱蒙 《汽车观察》2014,(2):36-37
从面市的第一天,观致的商业模式就已经形成了,究竟什么是轻资产?观致在资源整合和技术整合上就体现了轻资产的味道。观致汽车有限公司前身是注册成立于2007年的奇瑞量子汽车有限公司。2011年5月,奇瑞量子汽车乘用车合资项目迁址申请获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由此,观致汽车正式入驻常熟。作为中国第一家、也是目前惟一一家由整车企业与非整车企业合资成立的独立运营的汽车企业,观致汽车自创立伊始就立志成为一家享誉国际的汽车公司。奇瑞选择非汽车行业的公司作为其第一个外资合作伙伴,这一举动显然是有深意的。早在2013年观致汽车就与李斯特、格特拉克、微软。  相似文献   

2.
观致的症结     
清牛 《汽车观察》2016,(4):52-55
"孙墨"组合在观致草草收场,虽然留下了一些财富,但产品定价过高,品牌定位模糊等问题仍没有解决。熟悉观致的媒体人们也许还记得,2013年的上海车展前夜,观致曾举办了一场小范围的媒体沟通会。会上,观致为媒体印发的宣传手册上有这样一句话:"这个世界上不需要另一家新的汽车公司,只需要一家与众不同的汽车公司。"诚然,从"奇瑞量子"到"观致",这个自创立初期就备受关注的品牌。  相似文献   

3.
说到观致汽车,想必绝大多数消费者对其并不陌生,自从去年广州车展正式上市以来,其观致3的"蹿红"速度显得异常惊人,当然这离不开厂家、公关与媒体的捧场,这种空前的荣誉对于一个"后来者"未必是好事。观致汽车是奇瑞与以色列集团在2007年合资创立的品牌,在记者看来在国内汽车领域绝对算是一个后来者。事实上,通过多次海内外车展的亮相以及前期的各种宣传活动,让观致也打开了一定的知名度,并成功树立了独立品牌、面向国际化市场、高品质定位的形象。对于观致汽车的成功在记者看来还是要充分肯定的,而这种肯定主要来自于设计和匹配。  相似文献   

4.
《汽车观察》2016,(4):20
3月24日晚间,观致汽车向媒体证实,原观致汽车副总裁孙晓东已于23日离职。这是继今年1月原观致汽车CEO墨斐离职后,观致汽车高层管理团队第二位出走的核心职业经理人。曾在业内风靡一时的"墨孙组合"在进入观致汽车一年后先后离开,个中原因难以揣摩。但值得肯定的是,墨斐与孙晓东在观致任职一年中对观致汽车做出的改变。  相似文献   

5.
张久 《汽车与社会》2011,(35):38-41
这是一张并不为汽车圈大多数人所熟悉的面孔。 当11月28日晚郭谦以观致汽车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身份亮相于数百名中外记者面前时,许多记者也还是第一次与他谋面。若是跑过几年汽车报道的媒体人,也可能会或多或少记得他当时加盟奇瑞并牵头组建奇瑞量子公司的报道。由于很少抛头露面,  相似文献   

6.
《汽车与社会》2011,(36):34-37
观致是“唯一一家由国内整车制造商与国外非整车企业合资的汽车公司”,这本身是很有意思的合作。首先,奇瑞为什么会选择这样的合作对象?其次,量子为何想进入汽车行业、并在中国造车?  相似文献   

7.
《汽车观察》2013,(11):124-124
<正>在今年4月份的上海车展上,观致汽车正式发布了首款车型——观致3,其定位高端紧凑级市场,其新车将在本届广州车展正式上市,预计售价在13-18万元左右。外观方面,观致3车身线条简洁,饱满的前脸造型迎合了绝大多数人的审美,潮流而不失稳重。据悉,观致3轿车的车身尺寸长宽高为4615mm/1839mm/1445mm,轴距为2690mm。观致3采用了独特的8辐轮毂设计,据悉其尺寸为16英寸起,最高可达18英寸。另外,观致3还采用前麦弗逊式独立,后扭力梁式非独立悬架。内饰方面,观致3提供了黑色、褐色两种内饰颜色选择。整个中控面板严格按照简约思路来处理,  相似文献   

8.
朱蒙 《汽车观察》2015,(2):98-101
作为国内市场的新军,观致汽车在推出两款轿车产品之后,便迅速切入了增速最快的SUV市场。然而,同样出自观致"C"平台、在观致3两厢版基础上增高而成的SUV车型,观致3都市SUV 1.6T能否从众多SUV车型中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9.
《汽车与社会》2012,(4):10-10
目前,观致汽车首款产品的原型车,以最严格的欧洲标准,开始在国内一些主要试验场进行关于车辆安全的一系列性能测试。截止目前,此辆样车所有的实际测试结果,与前期的仿真分析结果非常接近。  相似文献   

10.
颠覆者观致 也许在全世界,你都难以找到第二家类似观致这样的汽车公司了,这家刚刚对外公布品牌与LOGO的企业一开始就以颠覆者与创新者的而貌出现。  相似文献   

11.
历经百余年的汽车运营模式至今并未出现颠覆性的变革。上期《汽车财经》专栏作者、LMC Automotive亚太区汽车市场研究总监曾志凌的文章——《观致能否成为汽车界的“小米”?》引发了大家关注与热烈讨论。  相似文献   

12.
2005年末,深圳腾讯公司(以下简称“腾讯”)和奇瑞汽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奇瑞”)关于“QQ”这一商标权之争对我国驰名商标保护的法律制度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QQ”是于腾讯1999年2月开发的一种即时通信软件的名称,在全国的用户已经超过4亿,目前已经成为中国知名度最高、用户最多的即时通信软件之一。目前腾讯注册了包括计算机、通讯乃至服装在内的多个行业的商标,但并不包括汽车产品。  相似文献   

13.
国内     
《汽车观察》2012,(10):14-15
1奇瑞路虎合资项目获批从今年5月份媒体曝出奇瑞与英国捷豹路虎秘密签署合资协议,并向国家发改委递交申请,到确认合资项目已经通过发改委批复,奇瑞一捷豹路虎合资项目仅用四个月时间,成功闯过项目审批难关,一举创下最近五年来汽车新合资项目获批最快速度。这是自观致汽车项目后,奇瑞第二个获得国家发改委首肯的整车合资项目,也是奇瑞尝试的第一个由知名跨国车企参与的合资项目。在此之前,奇瑞曾试图与克莱斯勒、菲亚特和斯巴鲁进行合资,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些跨国车企均未能与奇瑞牵手走到最后。  相似文献   

14.
2005年1月1日,中国承诺全面取消进口汽车的许可证。进口轿车的关税统一降到30%。中国汽车业为之担忧了多年的这个日子终于来到了。那么,中国民族汽车工业如何发展?我们还有竞争力吗?在这样的时刻,有一家这样的企业进入了我的视野:论资金它不是最多,技术也未必最好,起步也不算最早,但它却在中国自主品牌的家用车销量排行榜上排在了第一的位置;论规模它也不是最大,位置也未必最好,但是它却在中国的汽车市场上站稳了脚跟,销量蒸蒸日上,并在中国汽车冲出国门、走向世界的征途上走在了最前面。这家企业就是几年前还名不见经传的奇瑞汽车有限公司。1997年,在安徽省芜湖市郊的一片荒地上,由安徽省及芜湖市五个公司共同出资17.52亿元人民币兴建的大型股份制企业——奇瑞汽车有限公司破土动工;他们从一无所有到初具规模,再到小有发展,创造了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一个独具特色的新记录。截至目前,奇瑞已经形成年产40万台发动机和30万辆整车的生产能力。在短短的七年时间里,奇瑞迅速成长为中国汽车行业自主品牌的支柱企业之一,并跻身国内汽车行业“六强”之列。让我们细细品味,奇瑞汽车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这位汽车专业科班出身的企业家尹同耀讲的奇瑞发展中的苦辣酸甜,也许能够给我们一些启迪。  相似文献   

15.
观致到底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有人说,这是一家不按汽车工业常理出牌的公司;也有人说,这是一家建立在当代西方汽车业产能过剩、劳动力冗余之上的公司;甚至还有人说,这是一群理想主义者在庞大的汽车帝国边缘自搭了另一个小小游戏场。  相似文献   

16.
《汽车与社会》2014,(19):8-8
致力于在华长远发展,奇瑞捷豹路虎汽车有限公司(奇瑞捷豹路虎)与捷豹路虎中国正式宣布双方共同成立全新的联合市场销售与服务机构(联合机构,IMSS),该联合机构将由奇瑞捷豹路虎市场营销及售后部门及捷豹路虎中国市场营销及售后部门共同组成并共同运营管理。该联合机构负责捷豹品牌、路虎品牌和奇瑞捷豹路虎合资自主品牌的营销和服务,以推动三大品牌在市场、销售和售后服务方面的高效运作。  相似文献   

17.
5年之大手笔2004年9月23日,由上汽奇瑞汽车正式更名为奇瑞汽车有限公司,同时获得轿车生产资格。2005年3月28日,奇瑞有限公司发动机二厂生产线启动,标志着奇瑞成为一家拥有汽车核心竞争力的技术型企业。  相似文献   

18.
《汽车与社会》2013,(3):68-69
观致的第一款车,是由观致经验丰富的专家和青年才俊组成的国际化设计团队,为中国和欧洲市场量身打造的一款紧凑型轿车GQ3,其设计主题和造型特点将定义观致未来产品系列的独特品牌个性。GQ3外观雅致,内部空间宽敞,功能丰富,安全性致力于达到欧洲NCAP碰撞测试最高的5星评级。  相似文献   

19.
公司     
《中国机电工业》2011,(1):13-13
2010年12月18日,奇瑞汽车与中集集团、玉柴动力联袂打造的联合卡车项目的首款产品一旗舰级高端牵引车U460正式交付客户,售价为68.8万元。“U460和进口车同等配置,但价格只有进口车的50%。”集瑞联合卡车营销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涂小岳表示,联合卡车充分利用奇瑞(乘用车研发)、中集(物流装备和专用车制造)和玉柴(柴油发动机制造)三方优势资源,打造出了一条完整的重卡产业链,其产品价格更具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20.
还算制造了一辆好车的观致掌门人郭谦坦承,观致是否能成功还有待于市场的考验在Google上搜索观致的英文名字“Qotog”,只留下了“观致高管:年销售目标75000辆”的标题,继而是无论如何也打不开的网页,这与观致屈指可数的实际销量可谓天壤之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