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不知什么时候“,喜刷刷”已经成了银行卡的推广用语,使用率还颇高。建议花儿乐队可以在今后的推广会上为某家银行的信用卡大唱这支歌。我第一次使用的银行卡是工商银行的牡丹借记卡。那时候,还不太清楚借记卡和信用卡的区别,只知道卡比存折方便,但又觉得卡内的钱没有存折上白纸黑字那样真实可靠。  相似文献   

2.
我是一个喜欢追求时尚的人,自然也较旱地成为持卡一族。 中国工商银行的牡丹信用卡是我拥有的第一张信用卡。当时我对信用卡的概念还不十分清楚,只是经常在电视里看到有人在消费时使用信用卡。在我看来,信用卡是一种身份的象征。作为一个普通的老百姓,我从没奢望拥有这样一张尊贵的卡片,我有的,只是钱包里的几张借记卡。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金融》2014,(9):77-77
一、什么是银联卡? 银联卡是卡号"62"开头、卡面有银联标识的银行卡。 二、银联卡分为哪些种类? (一)按照类型来区分,可分为借记卡和信用卡: 借记卡 借记卡是指持卡人在发卡银行先存款,后消费的银行卡。借记卡便于携带,既可在银行柜台存取款,也可在ATM上取款,非常方便,通过借记卡存款还能获得利息。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金融》2014,(8):80-80
一、什么是银联卡? 银联卡是卡号"62"开头、卡面有银联标识的银行卡。 二、银联卡分为哪些种类? (一)按照类型来区分,可分为借记卡和信用卡: 借记卡 借记卡是指持卡人在发卡银行先存款,后消费的银行卡。借记卡便于携带,既可在银行柜台存取款,也可在ATM上取款,非常方便,通过借记卡存款还能获得利息。  相似文献   

5.
银行卡种类越来越多,功能渐欲迷人眼,常见的信用卡是指哪种银行卡,它和借记卡有什么不同,该如何申请额度呢?信用卡≠借记卡简单地说,借记卡是指由发卡银行发行的先存款后消费(或取现)、没有透支功能的银行卡。通常的工资卡即为借记卡,可以转账结算、存取现金、购物消费等。不少银行还赋予借记卡管家功能,用它去缴水、电、煤、电话费,附加了银证转账、买基金、炒股等理财功能。  相似文献   

6.
时下,信用卡可谓五花八门,凡是银行都有自己的信用卡,而且一家银行的信用卡少则几种,多则十几种.为了吸引消费者频繁地使用信用卡,银行不仅推出刷卡有礼等活动,还鼓励消费者透现,其温馨服务似"衣食父母".  相似文献   

7.
杨旸 《浙江金融》2005,(3):20-22
A目前银行卡挂失风险承担的有关规定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银行卡业务管理办法>规定,银行卡分为借记卡和信用卡.借记卡和信用卡的主要区别是能否透支,借记卡不能透支,信用卡则可以透支.按照是否向发卡银行交存备用金等,信用卡又分为贷记卡和准贷记卡.贷记卡是事先获得发卡银行给予的一定信用额度,持卡人在信用额度内先消费、后还款的信用卡,在提现和消费时均可透支.准贷记卡则事先交存一定备用金后获得信用额度,准贷记卡仅在消费时可以透支.  相似文献   

8.
信用卡跨行还款有了更省劲儿的好办法——足不出户,网上解决。中国银联为方便信用卡持卡人还款,精心设计推出"银联在线信用卡跨行还款业务"。持卡人可登陆中国银联官方网站(www.chinaunionpay. com),免费使用此项服务,通过9家指定银行的借记卡,为13家指定银行的信用卡还款。  相似文献   

9.
周盛  彭静 《银行家》2003,(8):50-55
在美国,所有银行,哪怕是规模很小的区域银行,也可以发行能广泛使用的信用卡. 从国际支付产业发展的过程看,信用卡、借记卡等本质上是一种电子支付工具,是商业银行等发卡机构向其客户提供支付服务的不同于现金和支票的重要手段,是金融信息化发展的产物.  相似文献   

10.
李傲屹 《金融博览》2010,(24):46-47
“你申请汽车信用卡了吗?”若没有,那可就落伍了! 时下,各大银行瞄准有车一族推出的各式汽车卡,不仅能提供普通信用卡或借记卡的功能,还具备许多与汽车有关的增值服务。如果善加利用,这些汽车卡还是可以帮你节省下不少银子的。  相似文献   

11.
正我们已经使用智能手机替代地图、健康追踪器和数码相机,那么为何不用它也取代我们的信用卡呢?事实上,已经有很多美国人选择智能手机进行网上购物,或通过手机使用网上银行。但金融服务公司TSYS2013年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仅有6%的美国人愿意使用智能手机代替信用卡或借记卡。美国信息技术研究与咨询公司Gartner分析师拉杰什·坎达斯瓦米(Rajesh Kandaswamy)表示,无论是要签  相似文献   

12.
在银行卡家族中,相对于信用卡50年的发展史,兴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的借记卡可以说是小字辈.但是,由于借记卡有着诸多不可替代的优势,使之与信用卡市场形成了既竞争又互补的局面.随着中国金融市场与国际金融的接轨,政府会不断出台有利于银行业务发展的政策,借记卡也会迈上"一卡在手,走遍全球"的辉煌之路.  相似文献   

13.
由于各国金融业的发展历史和条件不同,借记卡在银行卡市场中的地位有强有弱.在一些国家或地区,如英国、法国、德国、荷兰以及瑞典、丹麦、芬兰等欧盟国家,借记卡的交易量明显超过信用卡,已经占据了银行卡市场的主导地位.在一些国家或地区,如美国、澳大利亚、中国台湾、中国香港、韩国、巴西等,虽然信用卡仍占据主导地位,但借记卡的发展势头依然看好,将逐渐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对货币文化的最大贡献,可能就是电子货币的出现并逐渐取代有形货币。的确,电子货币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在电子货币中,最为人们熟知和常用的是信用卡和近年来异军突起的借记卡。   据中国银行南通分行统计,2000年,该行的长城银行借记卡的消费金融呈节节上升之势,上半年长城借记卡的交易额增长幅度首次超过了长城信用卡的交易额。而据其它发行借记银行卡的统计,信用卡的交易额增长量也远远低于借记卡交易额的增长,这表明曾风光一时的银行信用卡正渐失宠,而银行借记卡却后来居上,发展前景不可估量。   曾掀起现代结算革命的电子货币——信用卡,在独领风骚十几年后,在金融电子网络更加完善和发达,电子商务、网上采购盛行的今天,缘何却遭如此冷落?业内人士分析认为:首先是银行网络技术的发展,银行借记卡申领方便,从而出现了发行量飙升和交易量激增的“双赢”。由于信用卡须经发卡银行调查、担保等多道程序,手续繁琐且对申领人信用要求较高,因而制约了信用卡的发行数量。而借记卡的申领相当简单,凭证件在银行柜台上填一张申领表,几分钟后即可办妥,因而借记卡备受一些大中院校学生及城市外来者欢迎。且现在各银行发行的借记卡在功能上与信用卡并无多大区别,信用卡仅仅多一个透支功能,在网络支持上也无多大区别,故借记卡的申领者和使用者上升速度很快,持卡者众多当然交易额多。……  相似文献   

15.
一、我国银行卡业务的现状 我国发行的银行卡主要分为贷记卡、借记卡和准贷记卡3种.贷记卡是指发卡银行给予持卡人一定的信用额度,持卡人可在信用额度内先消费后还款,也就是人们所指的标准的信用卡.借记卡是指持卡人先存款后消费(或取现、转账),没有透支功能.而准贷记卡介于借记卡与贷记卡之间.从欧美发达国家的银行业来看,以贷记卡为代表的银行卡业务能取得很高的利润;而从中国的现状来看,借记卡使用已较为普遍,而贷记卡业务刚刚起步,目前正是打造这一支柱的良好时机,推行银行卡对提高银行的竞争力,刺激社会需求,促进经济发展都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正中国农业银行山东禹城市支行王晓辉、王河南2016年9月24日来稿指出,自9月6日起,由国家发改委和中国人民银行联合下发的《关于完善银行卡刷卡手续费定价机制的通知》开始正式实施。"96费改"后,刷卡手续费将会有两个重大变化:一是取消了行业分类;二是信用卡和借记卡均实行差别定价,借记卡仍实行封顶,而信用卡手续费则上不封顶。此次新政有助于总体费率下调,对借记卡、贷记卡实施差别计费,对商户、  相似文献   

17.
在现代社会生活中,信用卡已经成为人们消费理财的好帮手。比起借记卡来,信用卡的优势在于先消费后还款,每张卡都有银行授予的透支额度,并且透支消费还可以受到一定的免息期待遇。但是,当您在尽情享受信用卡各种好处的时候,如果对用卡规则了解不够详尽或者是用卡习惯不得当,您就  相似文献   

18.
《中国工会财会》2010,(6):46-47
透支提现与溢缴款 要首先来区分一下借记卡(储蓄卡)和信用卡(贷记卡)的区别。与借记卡相比,信用卡最大的特点有三条,一是可以透支,二是提现要付费,三是存款无利息。所谓提现要收取手续费,不仅仅是指透支提取要收费,而连卡内的溢缴款也要收费。  相似文献   

19.
信用卡的发明和使用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容易导致一些问题。诚然,信用卡的好处是巨大的,他可以解决用卡者资金短缺的燃眉之急,在消费的同时还可以获得积分,在特约商户消费可以打折,正是因为这些优点,使信用卡非常流行;但信用卡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信用卡极其容易造成过度消费和盲目消费,而且利息相对较高,如果长时间逾期不还的话还会影响个人信用度。所以,在信用卡的使用过程中一定要合理适度,这就要求我们对银行信用卡的计息方式要有充分的了解,从而避免不必要的金钱损失。  相似文献   

20.
一、贷记卡的含义及其作用机制贷记卡目前是我国各大商业银行发行的一种信用卡。它与借记卡的一大差别是,借记卡必需先有资金存入,然后才能使用。贷记卡则无须资金的存入即可透支,也就是贷记卡可以在约定的信用额度内先消费后还款,并且不必对此透支额度支付利息(提取现金则要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