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从股东特质角度研究控制权转移的盈余管理问题,笔者根据控制权的不同把上市公司区分为国有控股和民营控股。研究结果表明,当第一大股东由国有股权转化为民营股权时,第一大股东有盈余管理动机,即国有股权私有化过程中存在国有资产流失嫌疑。当第一大股东由民营转变为民营时,第一大股东变更前后盈余管理存在显著差异。即第一大股东变更发生在民营企业间时,由于民营企业是一种“理性经济人”,因而显著地存在对业绩的盈余管理问题。当第一大股东变更发生在国有企业之间时,无论是无偿转让还是有偿转让,盈余管理的动机都不明显。而民营转为国有的例子在我国当前几乎不存在,但未来有可能出现。  相似文献   

2.
现有关于公司治理结构的研究文献表明,公司的控股股东一般会利用其对公司的控制权,从中获取种种隐性收益。本文通过分析我国上市公司非流通股转让交易中,控股股份与非控股股份在转让价格上的差异,对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的隐性收益进行定量分析。本文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的隐性收益水平约为流通股市价的4%,相当于非控股股东的非流通股转让价格的28%。研究还表明,控股股东对公司的控制力越强,则公司控制权的隐性收益便越高;而公司流通股规模越大,则公司控制权的隐性收益便越低。同时,公司负债并不能成为约束大股东掠夺行为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2005年发生并购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对股权结构与上市公司并购绩效之间的关系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通过并购掏空上市公司的动机越强,将对并购绩效产生负向影响;中小股东对大股东制衡能力的增强,有助于抑制控股股东自利性并购,将对并购绩效产生正向影响;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控制权有偿转让给民营上市公司与转让给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公司业绩无显著差别。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上市公司控股股东追逐私利的动机和小股东监菅乏力的二维角度进行探讨控制权问题的瘤疾,运用经济学理论来剖析这一瘤疾的内生原因,旨在对上市公司大股东行为监管及小股东权益保护所面临的挑战进行分析,为新形势下加强控股股东行为监督和小股东权益保护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已有文献对于企业集团核心经济功能存在巨大争论,综合考虑掏空和支持互动机制有可能克服单一的掏空或支持视角研究的局限。本文实证考察了我国企业集团内部掏空和支持的时机选择、工具差异和经济后果,结果表明:当上市公司面临退市风险时,控股股东同时提供融资类和非融资类关联交易支持,而当控股股东陷入财务困境时,上市公司仅提供融资类关联交易支持,非对称存在的掏空支持互动机制构成集团内部成员间的相互保险。本文再利用证监会关联交易监管政策变动外生冲击开展的自然实验研究提供了补充证据,其政策含义在于监管当局应考虑制定关联交易的相机监管政策。\  相似文献   

6.
大股东减持、股权转让溢价与控制权私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中国 A 股市场的数据,对大小非解禁后大股东减持的股权转让溢价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全面的观察与测度.研究发现大小非解禁后大股东均通过减持获取股权转让溢价,但控股股东的减持获利水平显著高于非控股股东,减持成为我国控制权私有收益的一种新途径.实证研究显示,控股股东的股权转让溢价受控制权程度、股权制衡度、股权性质和公司资产管理效率的影响.控股股东的控制权程度与股权转让溢价正相关,股权制衡度与股权转让溢价负相关,经营绩效与控股股东的股权转让溢价负相关.本文建议加强对非国有控股公司控股股东股权转让行为的监管,并积极推动第二至第五大股东对控股股东的制衡作用.  相似文献   

7.
任刚强 《时代经贸》2010,(18):132-133
本文从上市公司控股股东追逐私利的动机和小股东监管乏力的二维角度进行探讨控制权问题的瘤疾,运用经济学理论来剖析这一痼疾的内生原因,旨在对上市公司大股东行为监管及小股东权益保护所面临的挑战进行分析,为新形势下加强控般股东行为监督和小股东权益保护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刘烨  王夺  李丹  于丹 《经济前沿》2014,(1):124-135
选取股改后2008—2010年沪深A股上市的机械设备业(C7)公司勾样本,从关联交易的角度研究公司治理机制对控股股东掏空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股权集中程度越高的上市公司,其关联交易规模越高,控股股东掏空能力越强;而股权制衡度、外资持股、市场化程度和独立董事比例等治理因素能够抑制上市公司的关联交易规模,弱化控股股东掏空的动机。  相似文献   

9.
叶会  李善民 《财经研究》2011,(9):134-144
文章利用2006-2010年发生的大宗股权交易事件,对大股东获取控制权利益行为进行分析。研究结论表明,大股东在所有权结构中的控制能力越强,能够获取的控制权利益水平就越高,但是与非控股大股东相比,处于控股地位的大股东更倾向于以私有收益的方式实现控制权利益;与非国有股东相比,国有性质的股东更倾向于以私有收益的方式实现控制权利益;较好的市场环境能够有效抑制获取控制权私利行为,尤其是对控股大股东和国有性质股东获取私利行为的作用程度和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10.
上市公司控制权结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结构进行分析,指出上市公司控制权结构呈现出向控股股东高度集中的状况,这种状况使得“三权”分立-制衡的公司治理机制弱化。其结果是大股东以损害其他股东和上市公司利益来追求其控制权收益的动机得到加强,公司行为被据曲。因此,应对公司权力机关的重新构造,从而达到对公司控制权结构的优化是改善公司治理结构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