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为使城市物流的发展在区域物流规划定位中更加科学与客观,在分析区域物流定位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主成分分析方法的区域物流定位数学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在进行城市物流战略定位时,根据主成分分析的降维思想可以把较多的评价指标转化为几个综合指标,从而确定出最有利于物流发展的城市,为科学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贵州省物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以轴辐理论为基础,结合贵州省实际情况,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贵州省各个城市的物流能力进行评价,确定轴心城市,并借助城市空间引力模型确定轴心城市的辐射范围,从而构建贵州省轴辐式物流网络。经过综合分析,贵州省应构建3大物流圈,即贵阳物流圈,以贵阳为轴心城市,其辐射范围包括安顺市、黔东南州、黔南州;遵义物流圈,包括遵义市和铜仁市;六盘水物流圈,以六盘水为轴心城市,其辐射范围包括毕节市和黔西南州。  相似文献   

3.
郑茜茜 《中国储运》2012,(12):107-109
在物流客户细分中,指标权重的确定是十分重要的,本文在阐述主成分分析法的基本思想以及实际操作步骤的基础上,以某物流企业为例,探讨了在物流客户细分中如何应用该方法确定指标权重,并阐述了主成分分析法在物流客户细分的指标选择中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4.
北京冬奥会已经正式官宣,将在2022年2月4日正式举行.与此同时,北京冬奥会相关的配套设施北京2022年冬奥会主物流中心总体进度也已经基本完成,京津冀三地还将联合开展相关物流培训等工作.  相似文献   

5.
江门市物流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从众多指标中筛选出几个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指标对广东省江门市的现代物流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通过构建区域物流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模型,对江门市1998-2006年的物流统计数据进行了时间序列分析,并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提出江门市物流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京津冀实现区域物流一体化,将会促进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全面进步。那么,其中面临哪些问题,解决途径是什么呢?为此本刊记者采访了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副所长汪鸣,请他深度剖析京津冀区域物流现状及解决办法。一轴两翼多节点空间布局汪鸣认为,京津冀区域物流合作是篇大文章,需要三地政府共同来完成。首先,京津冀区域物流应优化物流的空间布局,围绕核心城市来进行物流网络构造的空间发展方式,从区域产业城市经济布局来考虑。要彻底打破京、津、冀地区在发展现代物流业上的行政区划界限,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经济区域化、一体化发展的步伐加快,作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和经济发展"加速器"的物流业,同样也面临着区域一体化的问题。从目前看,京津冀实现区域物流一体化,必将大大加快区域经济整合与协调发展,加快区域经济的一体化步伐。但是,从现实看,要实现京津冀区域物流一体化,还面临着许多问题和障碍。  相似文献   

8.
周丹 《中国储运》2012,(6):116-118
区域物流产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越来越明显,增强区域物流产业竞争力成为普遍的共识。本文构建了区域物流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结合辽宁省物流产业窦际发展情况,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区域物流产业竞争力水平进行了评价分析。  相似文献   

9.
京津冀区域物流一体化的规划,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从2007年,京津冀三地代表签署物流业《合作框架协议》之后,4年过去了,京津冀三地区域物流合作对企业产生哪些影响呢?本刊记者近日采访了河北好望角物流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吴清杰,请他介绍京津冀区域物流一体化对企业的影响。三地物流一体化的机遇与挑战吴清杰告诉记者,构建京津冀物流产业体系,实现区域物流一体化能对区域经济产生积极影响,有效降低物流成本,促进规模效应,优化区域经济增长模式:优化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10.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区域物流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筛选出具有代表性的指标,运用新疆2000—2009年的数据,对新疆区域物流发展水平进行纵向比较;运用2007—2009年西北5省区的数据,与新疆区域物流发展水平进行横向比较。研究表明:新疆区域物流发展水平处于西北5省区的较高水平,呈逐年上升趋势,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1.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区域物流能力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推动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科学评价京津冀区域物流能力,有针对性地提升区域物流服务水平,阐述区域物流能力的内涵与特点,构建京津冀区域物流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建立基于模糊物元法的区域物流能力评价模型,从区域整体角度对京津冀区域物流能力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京津冀区域物流能力整体呈现上升趋势,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为区域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保障,有利于促进京津冀区域物流业发展。  相似文献   

12.
概述区域物流需求预测方法,分别阐明核主成分分析(KPCA)和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模型的原理,提出将核主成分分析(KPCA)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相结合,建立核主成分-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KPCA-LSSVM)预测模型.先利用KPCA对数据进行预处理,消除变量之间的相关性,提取非线性主成分,再通过LSSVM对提取的非线性主成分进行训练,建立预测模型.最后,通过实例验证比较LSSVM与KPCA-LSSVM两种模型的预测性能.结果表明,KPCA-LSSVM的预测精度较LSSVM明显提高,是一种有效的中短期区域物流需求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中国储运:2007年京津冀物流业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几年来协议起到了哪些作用?刘秉镰:自《京津冀物流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订以来,两市一省物流合作不断深化,带动区域经济交流与合作显著加强。《协议》推动了京津冀物流业各部门开展协调对接,取得了丰硕成果。三地交通部门共同签署的《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合作备忘录》,细化了物流合作方式方法;港口协调能力得到加速提升,资源整合效果明显,有效地推动了《渤海湾地区港口建设规划》的贯彻落实:三地大力推动口岸通关环境优化,  相似文献   

14.
浅析城市物流和城市物流合理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分析城市经济与城市物流的互动关系 ,以及城市物流合理化的概念和基本要求 ,并结合我国城市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城市物流合理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并计算综合发展指数和关联度来分析柳州现代物流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具体关系.计算得出柳州近些年现代物流服务业与制造业没有协调发展.研究提出了两者应如何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物流基础网络体系作为承载物流活动的支柱,其合理的布局规划已成为提高物流服务水平的重要举措。为保障京津冀区域物流基础网络的合理布局,通过实地调研,以分析京津冀区域物流基础网络的现状为基础,总结其存在的问题,并综合考虑规模效应、网络成本和物流服务时间3个京津冀区域物流基础网络的优化影响因素,构建京津冀区域物流基础网络优化模型,利用遗传算法进行求解,提出合理的京津冀区域物流基础网络优化方案,最后从成本、枢纽辐射范围和运输模式结构3个角度对优化方案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7.
为深入研究国家物流枢纽城市物流空间联系网络的结构特征,基于110个国家物流枢纽城市数据,采用修正引力模型、社会网络分析法对枢纽城市间的物流空间联系及其网络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全国、各区域的枢纽城市物流空间联系网络密度普遍较低,说明枢纽城市间的物流联系尚不够紧密;度中心度较高的枢纽城市也是中介中心度排名靠前的城市,这些城市成为全国或区域内物流资源的辐射极,带动其他枢纽城市联动发展;网络在空间上呈现“核心-半核心-边缘”结构,“轴辐式”层级结构明显;枢纽城市群集特征明显,共分为8大子群,但子群间的互动不明显;上海、北京、深圳、广州等物流城市具有网络结构洞优势,秦皇岛、南通、嘉兴等枢纽城市则相反。  相似文献   

18.
《空运商务》2020,(2):9-9
日前,杭州机场(下沙)综保区城市货站挂牌成立,成为目前国内机场首家正式投入运营的城市货站,具备进出口普通货物、快件分拨和进仓等功能,拥有1000多平方米货站仓库,配备安检机、地磅等专业设备。今后,该城市货站将通过数字化陆空联运,实现综保区城市货站与杭州机场货站数据无缝对接和物流服务的互联互通,为货代企业客户提供方便快捷到"家门口"的航空物流服务。  相似文献   

19.
刘萍 《中国储运》2007,(3):119-120
城市中集聚了大量的生产企业、流通企业,这些企业在追求企业物流合理化的同时,对城市物流产生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阻碍了城市物流的合理化发展。从企业物流与城市物流的关系以及目前各自的现状,就如何把众多企业的物流功能有效地组织和利用起来,整合于城市物流的大系统之中  相似文献   

20.
正城市物流是我国物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聚集我国大部分人口,聚集了工业、流通业、服务业,是工业品、农产品的主要消费地。城市物流"一头连着生产,一头连着消费",不可有须臾的停顿。但是,随着城市的迅速扩张,城市物流体系的不适应性日渐显现。一是各个城市都在扩建新区,一般情况下,新区面积大过老区。如陕西的西咸新区,面积882平方公里,兰州新区面积1600平方公里,天津滨海新区面积2270平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