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石琳 《中外企业家》2013,(9):270-271
通过我国与国外企业上市时机、上市地点、上市方式及上市定价四个方面的研究比较,总结出国外企业尤其是发达国家企业的上市融资经验,以及我国企业在上市融资策略选择方面存在的不足,以期为我国企业成功上市提供经验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2.
中国企业赴美上市大致已经历了三波高潮。第一波在上世纪90年代未,以新浪为代表的门户网站登陆美国资本市场,这波高潮终止于互联网泡沫破灭。第二波高潮始于2005年,直到2008年上半年结束?以百度为首的一大批中国企业再次集中赴美上市。第三波高潮就是从去年起至今,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已有近50家企业在美上市。不过,种种迹象表明,眼下这波赴美上市浪潮似已接近尾声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互联网企业迎来了新一波上市热潮。企业如何合理对待整体上市,并基于外部行业环境和内部自身因素做出最优的抉择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阿里巴巴赴美整体上市为例,对阿里巴巴为获得更高的IPO估值所进行的前期准备工作进行深入剖析,并对其整体上市决策带来的影响进行总结,以期为我国互联网企业的整体上市决策提供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4.
李国琼 《新电子》2013,(19):110-110
在电影《中国合伙人》中,孟晓骏力劝成东青去美国上市,而成东青不愿意。孟破口大骂:“你就是土鳖,看不到上市的好处。”姚劲波(58同城创始人兼CEO)当然不会像成东青这么傻。公司创立那天,他就是奔着上市去的。姚显然看到了赴美上市的好处,但回到现实,此时的中国互联网企业再想赴美上市,必须掂量一下自己的商业模式能否经受住华尔街的考验。  相似文献   

5.
一、中国企业赴美上市的基本情况 中国企业赴美上市融资涉及到了美国证券市场的各个层次.在纽约证券交易所(NYSE)、美国证券交易所(AMEX)、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NASDAQ)和公告板市场(OTCBB)都有中国企业挂牌交易。纽约证券交易所对上市资格要求异常严格.要求公司的市场规模必须达到4000万美元,并且上市之前要有250万美元的盈利,因此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多为大型国有企业.中海油、中国石化等基础能源类股占绝大多数.其他有电信、保险和航空类股。  相似文献   

6.
赵树群 《中外企业家》2013,(9):84-87,101
海外上市原本是中国企业梦寐以求的发展机遇,海外上市能够为企业赢得巨大融资,提升企业的知名度。仅2010年一年,赴美上市中国企业数量达到45家。然而,海外上市企业还在享受到资本市场所带来的机遇与利益时,IPO便已开始降温。随之而来的是上市公司私有化浪潮的开始。2011年10月,陈天桥正式宣布将盛大网络私有化。盛大网络成为中国赴美上市的互联网公司中第一家私有化的主流公司。本文结合了近年来赴美上市公司私有化的现状,以及西方上市公司私有化的动因理论分析了盛大网络私有化的主要动因,并且结合企业生命周期融资理论分析盛大网络退市的战略选择。从财务效应和战略的角度分析了盛大网络退市的得与失。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1998~2006年间我国赴美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实证考察境外上市对公司成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公司实现赴美上市后,外源融资支撑的成长性恶化.论文结合我国赴美上市公司自身特点和宏观经济环境,对这一结论作出了合理解释,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蒋清中  王媛 《财会月刊》2012,(26):82-84
在美国上市的中国概念股曾经战绩辉煌,但是从2010年12月份开始,通过借壳的方式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频频曝出造假丑闻,这导致了中国概念股的信任危机,中国公司赴美上市的热情受到打击。与此同时,美国的"做空"机制对中国企业造成了巨大的威慑。本文在肯定"做空"机制在我国信息监管中重要作用的基础上,分析了其在我国现行法律制度下的可行性,得出了我国尚不具备建立"做空"机制条件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2011年中国概念股成了美股市场的焦点:2010年中国公司掀起一波赴美上市的浪潮,截至2011年7月,已有50家中国概念股赴美IPO,融资额达到567亿美元。不过种种迹象表明,这次赴美上市浪潮已接近尾声。  相似文献   

10.
正2010年中国企业掀起了一阵赴美上市的热潮。据相关统计,2010年中国赴美上市企业数量达到42家,融资额达到38.86亿美元。当当网是全球最大的综合性中文网上购物商城,于12月8日在纽约交易所上市,以每股发行价16美元出售,首日开盘价24.48美元,涨幅53%。公司CEO不满发行价过低,掀起与"大摩女"网络对  相似文献   

11.
《东方企业家》2014,(6):25-25
在今年国内电商企业的赴美上市潮中,国内最大的美容化妆品电商聚美优品在时间上跑赢了京东和阿里集团。北京时间5月16日晚,成立仅4年的化妆品特卖网站聚美优品,在美国纽交所挂牌上市,市值约35亿美元。  相似文献   

12.
2014年,京东、阿里相继赴美上市,行业内有一种论调说,“老大老二都上市了,电商高峰期已过”加上之前淘宝系一直不断的有电商难做,蓝海期已过的说法,导致很多传统企业想要做电商,但又担心风险,迟迟没有下手。  相似文献   

13.
李靖  张云 《中外管理》2011,(2):76-77
最近中国公司与投行关系的话题频频成为热点。先是中国公司迎来了新的赴美上市高峰——去年9月以来,占据了美国IPO市场的35%,甚至出现一周内8家中国企业挂盘的盛况;后又有当当网CEO赴美成功后和“大摩女”的热闹对骂,成了全国“一景”。  相似文献   

14.
公司     
《上海企业》2011,(2):82-82
中国企业2010年赴美上市平均融资额不足1亿美元;中石油2010年日赚4.59亿  相似文献   

15.
阿里巴巴集团CEO陆兆禧日前表示,该集团决定不选择在香港上市。市场人士普遍认为,阿里在主动取消在港上市计划后,将把工作重心转往赴美上市。  相似文献   

16.
2011年以来中国企业赴美最大一笔IPO来自去哪儿网。这家中国最大的在线旅游搜索网站于2013年11月1日在纳斯达克上市,首日开盘价28.35美元,较发行价上涨89%,当日最高成交价34.99美元,按照收盘价格,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众多“走出去”的中国公司赴美上市融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在2010年下半年以来,中国赴美上市公司却遭受了一系列的信任危机,本文试从提高公司治理水平的角度来谈如何应对这一信任危机。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企业进入美国资本市场已经二十多年,赴美上市的中资企业达到了480多家,但却接二连三的曝出财务造假等丑闻。本文通过对瑞幸咖啡财务造假事件的梳理,从法学和管理学双重角度分析中概股监管面临的挑战与风险,提出加强中概股监管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创业板从理论论证到规则出台再到中小企业上市,经历了较长时间的论争。创业板企业发行上市暴涨暴跌的行情反映出当前规则的若干缺陷。在梳理创业板市场准入规范与准出规范的理论基础及实证法规则之后,本文提出在适度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将持续监管作为市场准出条件等方面改进当前创业板发行上市规则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对于普大煤业而言,其赴美上市的意义远不止3000万美元的融资这么简单,更重要的是给出了小企业“抱团过河”的样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