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银行理财产品质押中的法律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者按:银行理财产品质押贷款作为一种新型的贷款担保方式,因具有质物便于监管、质权易于实现等特点,被一些商业银行认为是一项风险较低的贷款业务.但由于对银行理财产品质押的法律性质和相关法律问题的理解容易出现争议,实践中容易产生纠纷.  相似文献   

2.
王晓红 《时代金融》2013,(20):106+109
商业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从某种程度上讲其收益性强于可以质押的定期存款,安全性高于可以质押的股票或基金,为充分发挥该类理财产品的价值,满足客户对于理财产品流动性的需求,扩大银行的融资担保品范围,提升银行信贷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近年来,多家商业银行都陆续开展了银行理财产品质押贷款业务。但由于我国现行法律尚未对银行理财产品质押做出明确规定,理财产品质押  相似文献   

3.
张榕 《现代金融》2012,(10):52-53
银行理财产品质押是一种新型的贷款担保方式,虽然立法未明确银行理财产品可纳入出质范围,但理财产品质押融资是市场竞争的产物,其存在和发展具有经济合理性。在目前理财产品质押法律性质不明朗的情况下,开展该项业务时可以通过类推适用应收账款质押、设置质物价值波动跟踪机制以及完善质押合同约定等手段来控制风险。  相似文献   

4.
郑学军 《国际融资》2009,(10):38-39
各商业银行纷纷推出银行理财产品质押授信业务,为持有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者提供了资金融通的便利。但由于现行法律法规未明确银行理财产品可用于出质,当投资者的理财产品被采取司法强制措施时,银行以理财产品质权人的身份要求优先受偿的抗辩很可能得不到法律的支持,所以,降低银行理财产品质押授信业务的法律风险就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5.
商业银行理财产品质押法律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物权法定原则和《物权法》的规定,理财产品质押面临着法律依据不足、权利性质不清和公示方法不明等问题,导致其法律效力的不确定性。本文从分析理财产品质押的实质要件和法律障碍入手,指出了银行理财产品质押的法律问题和现实操作方式的不足,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理财产品质押法律问题的解决路径和效力风险缓释措施,以期为商业银行和投资者办理理财产品质押融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银行理财产品质押的法律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8年,“两会”期间提交的关于准许以商业银行理财产品质押融资的议案,引发了人们关于银行理财产品能否质押的讨论。作为法律对商业要求的回应,本文首先根据产品持有人享有的权利对各类银行理财产品进行了法律上的定性,明确理财产品所包含的“普通债权”和“信托受益权”。其次通过法理分析确立了两类权利质押的可能性和合理性。最后提供了相关的制度安排以消除理财产品出质的法律障碍和控制质押业务所带来的风险,希望能对理财产品持有人享受融资便利有所贡献。  相似文献   

7.
收费权质押贷款的法律风险及其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福录 《新金融》2008,(3):55-57
<物权法>施行前,银行依据行政规章或政府通知的规定,办理收费权质押贷款.<物权法>仅规定了应收账款质押,既未明确应收账款是否包含收费权,也未单列收费权质押.这使银行办理收费权质押贷款面临诸多法律风险.本文在对我国现有收费权质押规定作总结分析和对收费权质押作法律分析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收费权质押贷款所面临的六方面的法律风险,并提出了防范风险的措施或建议.  相似文献   

8.
应收账款质押贷款的风险及其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福录 《新金融》2007,(7):60-63
我国《物权法》明确肯认应收账款质押,使银行业不再担心应收账款质押贷款业务存在法律瑕疵。但由于《物权法》规定较少且简略,缺乏操作性,加之我国信用制度尚不健全,给银行业开展应收账款质押贷款业务带来潜在风险。本文在界定应收账款及其质押概念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应收账款质押贷款业务存在的十二种风险,并从法律和银行两个方面提出了防范这些风险的建议或措施。本文还指出,在当前法律规定不完备的情况下,贷款银行更应从强化贷前调查、发挥合同约定和完善贷后管理三个方面去防范此类贷款业务风险。律师界在推动法律完善、帮助银行约定风险防范条款上,要发挥专业优势。  相似文献   

9.
张伟 《金融电子化》2009,(12):56-57
银行理财产品质押指的是理财产:品持有人将其根据与银行签订的理财合约而享有的全部权益出质,从而获得银行贷款的一种融资手段。这种融资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融资矛盾,满足客户短期融资需求。同时,银行理财产品质押业务的开展也为银行理财产品营销起到促进作用,创设银行新的产品和新的利润增长点。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商业银很理财产品不断创新,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将银行理财产品纳入其资产配置。但同时国内外市场的波动使理财产品面临较大的风险,客户针对个人理财产品的投诉时有发生,其中关于理财产品的信息披露是客户投诉较集中的问题。本文对当前部分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信息披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提示商业银行在理财产品的设计销售、存续期间和终止时信息披露应当注意的法律风险。  相似文献   

11.
存单质押贷款是银行使用得比较广泛的贷款方式。由于它手续简便,安全性强,受到银行和客户的普遍欢迎。但是,在一些基层,由于经办人员操作不当,致使存单质押贷款中,也蕴藏着大量的金融风险。下面,本文将从存单质押贷款的特点、存在的风险及其防范对策三个方面作些探讨。一、存单质押的特点存单质押是指债务人或第三人将其存款单移交  相似文献   

12.
耿丹丹 《西南金融》2007,(12):49-51
近年来,以保单为质押的贷款形式在中国迅速发展。保单质押贷款作为一种新型的融资方式。涉及投保人、被保险人、受益人、保险公司及其他金融机构的利益,法律关系较为复杂。因此,金融机构在为客户提供服务的同时,必须关注新业务带来的法律风险,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防范。  相似文献   

13.
银行理财产品的法律性质不能一概笼统而论,应当针对银行与客户之间风险和收益分配原则的不同进行具体分析。银行理财产品中,理财顾问服务属于咨询服务合同法律关系;保证收益和保本浮动收益型理财产品属于附条件的借款合同法律关系;而非保本浮动收益产品则属于信托法律关系。  相似文献   

14.
在银行的贷款业务中,收费权质押贷款虽然看起来操作并不复杂,但是实际上其法律规定并不十分明确,存在着较多的法律风险,需要在开展业务时加强风险防范。  相似文献   

15.
许瑾 《上海金融》2003,(11):44-45
出口退税质押贷款是银行广泛开展的贷款业务,由于出口退税的行政性与《担保法》规定的可质押权利有明显的区别,其是否可以质押,应具备什么要件质押方能生效,法律都没有明确,因此出口退税质押蕴涵着较大的法律风险。本文针对上述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6.
薛琨 《河北金融》2016,(2):54-55
抵质押贷款是村镇银行信贷业务的主要类别之一,截至2014年底,邯郸辖区村镇银行合计抵质押贷款余额1.2亿元,占全部贷款的31.97%.虽然抵质押品能起到控制违约风险的作用,但其存在的风险仍不容忽视.2014年底抵质押不良贷款余额327.7万元,占村镇银行不良贷款总额的60.7%;同时,村镇银行抵质押贷款形成不良已近半年时间,一直未进行有效处置,仍需加强对抵质押品的内部评估和变现能力分析.  相似文献   

17.
娄飞鹏 《海南金融》2012,(11):76-78
《物权法》规定以动产作为担保财产时既可以抵押也可以质押,银行业在贷款业务实践中也有动产抵押与动产质押两种模式。本文重点从法律层面比较分析了动产抵押与动产质押的异同,讨论动产抵押与动产质押风险的区别,并对银行办理动产抵押贷款和动产质押贷款业务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从银行、金融机构贷款发放的安全性角度讲,因为质押贷款有关明确的标的物——动产或权利作质押,可以保证贷款的真实收回。所以,在各种贷款方式中,质押贷款就成了最佳的选择。而改革时代中新生事物层出不穷,各种不法分子在揣度各项法律的同时,总要想尽千方百计,以从法律的缝隙中  相似文献   

19.
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的法律风险及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中的法律风险 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中的法律风险确切地说是金融风险的法律方面。凡是在贷款期间,足以导致质物的价值减少、消失、转移,或者担保权无法实现的法律事实,都叫法律风险。其中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质物既存的瑕疵;另一类是质物或者担保物在贷款期间发生的既发性的一些法律事件、法律事实或者法律行为,比如法律的变更,或者专利被他人申请宣告无效等,从而导致银行拿到的质物变成空质,或者价值极剧减少。这两类法律风险具体表现为以下方面:  相似文献   

20.
2007年3月通过的《物权法》将应收账款列入了可用于担保的财产范围,中国人民银行根据《物权法》等有关法律公布了《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办法》,明确了银行办理应收账款质押的操作规程。应收账款质押在法律上得以明确认可,既有利于银行创新业务品种,又有利于拓宽中小企业的融资途径,但由于应收账款本身具有不确定的特点也给银行债权实现带来一定的风险。本文在对应收账款质押界定的基础上,阐释设定应收账款质押应该具备的条件,并对这种新型质押给银行业务带来的法律风险进行分析,以期对银行应收账款质押贷款业务面临的风险有所提示,并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