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经济改革应从承认企业应有的独立自主权入手为了适应实现四个现代化的需要,现在大家都在研究,在调整国民经济的同时如何改革我国的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经济管理体制中一个核心的问题,看来是要改变那种国家通过指令性的直接计划企图把所有企业什么都管起来、而实际上又无法做到的办法,承认全民所有制企业所生产的产品是商品,承认全民所有制企业之间所交换的产品是商品。为此,就必须使全民所有制企业具有独立商品生产者的地位和权力。我国现在的全民所有制企业(以下简称企业)可以说是没有什么权力,使它有劲使不出,有腿迈不开步。正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中所说的那样:“现在我国经济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2.
论国有企业的功能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有经济作为公有制经济的一种特殊形式,必然以增进全民福利为目标.然而现实中国有企业并没有实现增进全民福利的目标,主要原因在于国有企业的功能定位存在偏差.国有企业对国民经济命脉的控制导致国有企业对公有制经济目标的偏离,由此引发现实中的一系列矛盾.国有企业要成为社会主义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必须以增进全民福利为宗旨.  相似文献   

3.
股份制本质上是生产社会化和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它本身并不具有所有制属性,其核心问题是由“控股权”掌握在谁手里来决定企业法人产权的归属,因此股份制与公有制不是一回事。十五大报告关于股份制性质的论断是侧重于理论认识,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强调“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则侧重于改革实践。股份制是实现国有企业改革的最好途径。  相似文献   

4.
实现更加充分就业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应有之义,国有企业如何在高质量发展阶段肩负起“稳就业”的社会重任,成为新时代国资国企改革的关键目标。本文以2009—2020年沪深两市国有上市公司为样本,系统考察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稳就业”效应及内在机制。研究发现,混合所有制改革可以在平常时期减轻国有企业的冗员负担并提升其经营管理效率,促使国有企业在经济增速换挡的高质量发展阶段更好地实现“稳就业”目标,具体表现为国企整体就业吸纳人数的上升;进一步研究表明,国有企业在经济增速换挡期承担“稳就业”责任后,能够获得更多的政府资源支持并提升资本市场价值。混合所有制改革能够实现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的经济目标和促进就业稳定的社会目标之间的“双赢”。  相似文献   

5.
国有企业的问题从来就不是一个单纯的经济问题,而是一个非常重要而又十分敏感的政治问题。在世界贸易组织的既定框架下,国有企业究竟应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国有企业到底应该居于何种地位?这个问题,是我们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是必须回答也必须下功夫解决好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我们认为,必须在世界贸易组织的框架内寻找答案。按照市场经济地位国家的要求,企业就是企业,不能因为所有制在其国度的重要程度而确定其在市场中的地位。它们的地位只能由其在市场中的所作所为来决定,而不能由人或由人所组成的集团来决定,因为市场运行是有自己的规律的,这个规律又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在后世界贸易组织时代,国有企业的地位如何,应当由下列约束条件来决定:第一,无论其所属的所有制如何,所有企业一律平等。第二,我们认为,宏观调控不是国有企业的目标函数,只能是国家的经济职能。第三,让各类企业在市场中竞争它的“核心地位”和“主导作用”,政府只做好“守夜人”。第四,科学定位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国有企业地位,必须进行思想观念上的所有制革命。  相似文献   

6.
陈国政 《经济师》1995,(7):7-8,6
国有企业:将改革进行到底陈国政全民所有制企业是我国现在各种经济成份中的“老大”,按经济性质划分,我国现实中的企业,大体可以归纳为:公有制形式和其它所有制形式两种,即全民所有制,集体所有制,联合经营和股份制企业;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中外合资、...  相似文献   

7.
国有企业改革未能取得实质性进展的本质原因在于“资产国有制与经济市场化之间的矛盾冲突”,主观和简单的认为“国有制与市场经济兼容”无助于国有企业的改革。在分析马克思“重建料个人所有制”理论的基础上,提出要用发展的眼光把握“国有制”的本质,在特定的社会历史阶段,作为“全民所有制”表现形式之一的“国有制”,可以转化为“个人所有制”表现形式。据此,国有企业可以从竞争领域全面退出,全面建立社会主义的“全民个人所有制”。文章最后提出国有企业改革要有观念和制度的重大转变和创新:其一,保持国有企业在竞争领域的“零规模增长”,其二,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制度方向是“国有资产”和“全民职工身份”的双向对等无偿置换,其三,警惕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的“所有者权利扭曲”现象。  相似文献   

8.
文章简单回顾了国有企业改革的历程 ,认为“国有资产所有权”和“全民职工身份”互为存在前提 ,并据此质疑了几种国有企业所有权改革措施对所有者利益的损害。在分析马克思“建立社会主义的生产资料个人所有制”的合理性和必要性的基础上 ,提出通过国有资产所有权的移交赎回“全民职工身份” ,建立社会主义的生产资料个人所有制 ,是国企所有权改革的制度前提和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9.
当党的十四天把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确定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就是国有企业改革,而国有企业改革,就是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使之成为市场的真正主体,与此同时,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努力打造新的有交换活动的市场主体。为了打破单一所有制形式,我们又提出国有经济居主导地位,在生产流通领域要有进有退。  相似文献   

10.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按照政企职责分开、简政放权的原则进行改革,是搞活企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迫切需要。”要“正确发挥政府机构管理经济的职能。”这项决定,是以“所有权同经营权是可以适当分开”为理论依据的,因而很明显地主要是针对政府机构同全民所有制企业之间的关系说的。  相似文献   

11.
转型期俄罗斯的两极分化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海 《经济论坛》2004,(15):109-111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选择了自由市场经济模式,以新自由主义作为改革的理论指导。俄罗斯政府采取“休克疗法”,大规模、快速推进国有企业私有化进程,在极短时间内摧毁了整个公有制经济体制,从而实现了所有制由公到私的全面转变。“休克疗法”所造成的后果是灾难性的,表现在社会生话领域就是:贫富悬殊、两极分化、民不聊生、社会结构失去平衡。极端的贫富差距已经取代上个世纪90年代初改革与守旧的社会矛盾,成为当今社会的基本矛盾。  相似文献   

12.
<正> 国有企业实行股份制,是一个可供选择的目标。但是,国有企业实行股份制要求什么样的行动系统?这个行动系统对国民经济将会产生哪些影响?它所需要的耦合条件是什么?这些问题都亟待研究。国有企业实行股份制对经济体制改革的影响国有企业实行股份制涉及到所有制、经营方式、分配关系等重大问题,其实行必然会引起社会经济系统的巨大变动,必然会对我国正在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经济师》2017,(9)
混合所有制改革已经成为当前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内容,探索员工持股则是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中的重要形式。文章针对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中推行员工持股,首先介绍了混合所有制改革和员工持股有关概念,并深入分析了员工持股实行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就国有企业实行员工持股的优化性进行了具体的论述分析。  相似文献   

14.
目标也就是目的。改革有改革的目的。“国有企业”(本文所谈“国有企业”主要指竞争性“国有企业”)改革的目的是什么呢?当然是为了解决“国有企业”所存在的“问题”。而关于“国有企业”所存在的“问题”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各种看法。而针对“问题”相应确立的改革目标同样会是各式各样。但无论我们怎样改革,改革的根本目标不应改变。“国有企业”改革的根本目标与“国有企业”的经营目标相一致,即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利润最大化是“国有企业”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  相似文献   

15.
国企产权制度改革的实质是探索全民产权的有效实现形式。 40 年国企改革的历史警示我们, 国企产权制度改革极具风险性, 要确保其成为国有企业凤凰涅槃、 展翅腾飞的全民产权有效实现形式, 避免其成为葬送国有企业的私有制经济实现形式。 要客观辩证把握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探索性、 目的性、 共融性和风险性, 防止因私有产权进入而改变全民产权性质。 要客观辩证认识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探索意义和局限性, 跳出行政权力收放的思维窠臼。 全面深化国资国企改革, 必须深刻把握 “两个做强做优做大” 的改革总目标和 “三个有利于”的指导方针, 坚守防止颠覆性失误的底线原则, 选择正确的改革可行方案和举措。  相似文献   

16.
“经济研究”1956年第5期登载了骆耕漠同志的文章:“论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的必要性和它的‘消亡’过程”。这篇文章讨论了关于社会主义经济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骆耕漠同志认为:斯大林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商品生产是起因于社会主义生产存在两种基本形式(全民所有制形式和集体所有制形式)的论点,是不够确切的。他认为社会主义制度下所以存在商品生产,不仅是由于社会主义生产存在着两种基本形式,而且也是由按劳分配的经济规律和实行经济核算的必要性决定的。(而经济核算——依据骆耕漠同志的说法——又是按劳分配的经济规律“在一个企业、一个经济部门中的扩大利用”。)  相似文献   

17.
国有企业改革面临的挑战与任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雍 《经济导刊》1997,(6):19-24
国有企业改革面临的挑战与任务□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朱雍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的效益和活力。因此,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特别强调:“增强企业的活力,特别是增强全民所有制的大中型企业的活力,是以城市为重...  相似文献   

18.
我国全民所有制企业即国有企业的改革首先是从扩大企业自主权开始,并提出了实行租赁、承包(包括资产经营责任制)等形式。前一个时期,部分同志又提出了国有企业股份化的设想。企业扩大自主权、租赁、承包的实践离不开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理论,股份制实际上也是以两权分离为基础的。因此,要对我国国有企业进行改革,必须认真研究和正确评价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理论和实践。笔者仅以对两权分离理论根据的质疑为出发点,从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角度对它进行分析。一、两权分离不是生产社会化的必然趋势国有企业为什么要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赞成两权分离说的同志是用这样的三段论来回答问题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是生产社会化的必然趋势,社会主义生产是社会化  相似文献   

19.
所有制改革,不是要彻底拼弃全民所有制,把国家所有制全部改为另一种形式的所有制,而是要以结构变革为主,缩小全民所有制的范围,降低全民所有制经济所占的比重,大力发展各种形式的公有制和非公有制,从而使各种所有制相互竞争,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  相似文献   

20.
深化国企改革,不能离开我国经济发展的总体状况和水平,不能离开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大环境。江泽民同志指出:“我们解决种种矛盾,澄清种种疑惑,认识为什么必须实行现在这样的路线和政策而不能实行别样的路线和政策,关键还是在于对所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要有统一认识和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的改革只能是渐进式的,也决定了国有企业要成长为国际竞争中不可撼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