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一、企业利润操纵的方法(一)通过挂账进行利润操纵 按新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发生该处理的费用时.应在当期立即处理并计入损益。但有些企业为了使当期盈利,则故意不遵守规则,通过挂财等方式降低当期费用,以获得虚增利润之目的。  相似文献   

2.
对企业利润操纵方法的会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常见的企业利润操纵方法 (一)通过挂账处理进行利润操纵按照“权责发生制”等会计制度规定,企业日常所发生的费用,应在当期立即处理并计入损益。但有些企业为了达到利润操纵的目的尤其是为了使当期盈利,故意不遵守规则,通过挂账等方式降低当期费用,以获得虚增利润之目的。  相似文献   

3.
(一)通过挂账处理进行利润操纵1.三年以上的应收账款长期挂账。三年以上的应收账款,收回的可能性极小,按规定应转入坏账准备并计入当期损益。但由于企业未按规定及时处理应收账款而导致企业利润虚增,冈此,对于由于“应收账款”科目而导致的利润操纵一定要引起特别的注意。  相似文献   

4.
关于部分上市公司操纵企业利润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主要分析了利润操纵几个层面的问题,揭示了企业进行利润操纵的目的,剖析了企业从关联交易、资产和债务重组、确认收入、提取费用、计提准备金、潜亏挂账等几个方面进行利润操纵所采用的手法,研究了从企业披露的财务报表和审计报告等资料中识别利润操纵的方法,进一步提出了对利润操纵行为从法律法律上进行约束的一系列措施。  相似文献   

5.
利润操纵行为一般是指企业为了某种目的,运用各种手段人为调节企业实现利润的行为。这种行为,歪曲了企业的盈利状况。隐藏了企业在经营管理中的问题,影响了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危害性极大。为此,本文就企业利润操纵现象的成因、操纵的手段作一番剖析,提出了遏制利润操纵行为的具体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6.
小议借款费用资本化的核算及会计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由于对借款费用资本化的界定与量化标准不明,利息资本化成了一些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操纵利润的手段。新会计准则对规范借款费用的会计核算,提高会计信息质量,遏制企业的利润操纵行为有着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企业会计报表应该真实、公允地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但实际生活中,企业管理层也会为了某种目的而进行利润操纵。基于此,就企业常见的利润操纵方法进行了初步的会计分析,并试图给报表的使用者一些恰当、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高屹 《当代经济》2010,(12):104-105
企业对外公布的财务报表应该是严格按照有关的准则、法规编制的,应该是真实地反应企业的盈利情况.但目前,一些企业为了某些目的,运用一些手段操纵企业的利润,这不仅严重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而且可能导致资本市场发生信用危机,严重影响了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本文首先分析了企业操纵利润的原因,然后剖析了操纵利润的手段,最后提出了解决利润操纵问题的对策,希望对此问题的解决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9.
利润操纵是指通过违规违法的手段弄虚作假而人为造成利润的增加或减少的公司行为。现行的会计准则的实施使一些传统的利润操纵手段失效,同时又为上市公司利润操纵提供了新的利润操纵空间。利润操纵行为歪曲了企业的盈利状况,隐藏了企业在经营管理中的问题,影响了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危害性极大。为此,就企业利润操纵现象的成因、操纵的手段作一番剖析,提出了遏制利润操纵行为的具体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0.
股权激励能否真实有效地缓解上市公司委托代理问题一直是学者们争论的话题。本文以2010—2017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以我国股权激励计划为诱因,考察我国上市公司并购的动因。本文探讨了上市公司在股权激励计划实施期间及计划实施完成后的业绩表现,发现公司业绩在激励计划实施期间表现优异,但是之后,业绩出现大幅度下滑。在股权激励计划实施期间,本文并没有找到公司使用四种传统盈余管理方法——对应计利润、销售额、生产成本与酌情费用操纵的证据。深入研究后发现,在股权激励计划实施期间,公司高管会通过频繁的并购活动来操纵公司当期利润,然而股权激励计划实施完成后,高管不再专注于并购活动对公司当期利润的影响。本文为监管部门有效监管上市公司并购活动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李玉凤 《时代经贸》2009,(12):109-109
利润操纵是通过违规违法手段弄虚作假,人为造成利润增加或减少的行为。不管是中小企业还是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的目的主要是经济利益,但具体又在操纵利润的目的、特征及手段等方面有所区别。  相似文献   

12.
企业会计报表是综合反映一定时期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财务状况变动的书面文件,编制和提供会计报表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达到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因此,现有和潜在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其机构都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报表能够真实、公允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但现实生活中,企业管理层为了达到获取非法利益的目的而蓄意粉饰会计报表,通过各种办法来进行利润操纵。文章对企业常见的利润操纵方法予以简单的会计分析,从而对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有一个更加清醒、正确的认识,以促使会计行业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等规范性文件都规定了必须提供真实和完整的财务报告,但企业在实际经营过程中,管理层为了达到获取非法利益的目的而蓄意粉饰会计报表,通过各种办法来进行利润操纵。本文仅对企业常见的利润操纵方法予以简单的会计分析,从而使会计报表的使用者对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有一个更加清醒、正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一、利润操纵现象产生的原因 1.企业领导为追求政绩而提高企业利润。由于企业经营业绩的考核一般以一定的财务指标为基础,其中利润往往是最主要的财务指标。如利润的计划完成情况、投资回报率、销售利润率等均是经营业绩的重要考核指标。经营业绩的考核涉及到企业厂长经理管理业绩的评定,并影响其提升、奖金福利等,因此为了业绩,企业难免要对利润进行操纵。  相似文献   

15.
一、企业操纵利润的原因 (一)企业为提高自身的形象,领导为追求政绩虚增利润 1.一些企业的信誉及经营业绩达不到银行标准,它们为了获得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和维护其在商业经营中的信用,不得不伪造企业利润虚增的假象来达到目的。一些上市公司为了能够筹措到足够的资金,不惜虚报利润,多交所得税,而这部分所得税往往又通过地方政府的税收返还形式返给上市公司。  相似文献   

16.
利润操纵行为一般是指企业出于某种动机,运用各种手段人为调节企业实现利润的行为。这种行为,歪曲了企业的盈利状况,隐藏了企业在经营管理中的问题,影响了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危害性极大。为此,本文就企业利润操纵现象的成因、操纵的手段作一番剖析,提出了遏制利润操纵行为的具体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7.
利润操纵行为一般是指企业出于某种动机,运用各种手段人为调节企业实现利润的行为。这种行为,歪曲了企业的盈利状况,隐藏了企业在经营管理中的问题,影响了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危害性极大。为此,本文就企业利润操纵现象的成因、操纵的手段作一番剖析,提出了遏制利润操纵行为的具体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8.
祁恩苹 《时代经贸》2008,6(7):40-41
所谓利润操纵就是企业管理层为了达成某种目的,通过选择最有利的会计政策,控制应计项目,掩盖企业真实经营成果,使会计利润达到某种期望水准。上市公司提供的会计信息是投资者和债权人及相关利益群体分析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财务状况的重要依据,上市公司一旦进行利润操纵,会影响众多群体的利益和决策,为此本文就对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的成因、手段和防范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为决策者提供一些辨别利润操纵的信息。  相似文献   

19.
本文系统地剖析了施工企业利润操纵行为的特点及其趋向,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施工企业利润操纵行为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20.
沈妮 《经济师》2007,(10):100-101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操纵利润的现象比较普遍,究其原因主要有上市前利益驱动和上市后的利益驱动。操纵利润的方法主要包括通过虚假销售,提前确认销售或有意扩大赊销范围,调整利润总额,利用关联方交易调整利润,通过调整有关账务调整利润。为了有效遏制上市公司操纵利润,必须采取相应措施:完善证券市场法制建设,加快会计准则和制度与国际接轨的步伐,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加大执法监管力度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