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R&D存量、知识函数与生产效率   总被引:1,自引:6,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运用中国大中型工业企业行业的面板数据,在测算R&D资本存量的基础上,构建了知识生产函数模型,进而研究了知识生产的性质及其影响因素.该文的主要发现为:(1)在知识生产中,R&D人员比资本做出了更大的贡献,且知识生产过程表现出规模报酬不变或递减的特征;(2)企业规模和绩效水平对知识生产效率没有显著的影响作用;(3)国有产权对知识生产效率具有负效应.  相似文献   

2.
异质性、出口与中国企业技术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使用来自中国企业的大样本微观数据,运用Probit模型对影响企业创新的异质性特征从全要素生产率(TFP)因素进行了拓展,同时将所有制异质性作为“基础因子”,综合考察了多维度异质性特征、出口等对中国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结果发现:(1)TFP因素对所有类型企业的创新倾向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即表现出明显的“创新自选择”效应;(2)出口参与因素显著提高了各类型企业的创新倾向,但出口密度因素对国有和民营企业的技术创新影响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而对外资企业技术创新影响的非线性关系并不明显;(3)其他影响因素如企业规模、人力资本等异质性特征在不同类型企业的创新决策中表现各异。  相似文献   

3.
“三重破垄”论:中国基础部门反垄断问题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垄断的分类 关于经济学上的垄断,目前学术界大致将其分为三种类型:(1)本文重点研究的基础部门的“自然垄断”(natural monopoly),它是以网络供应系统的存在为基础的巨额固定资本投入及其沉淀性以及相应的规模经济性和范围经济性所决定的;(2)由政府限制竞争的法令和政策导致的“法定垄断”(statutorymonopoly);(3)企业凭借其资本集中、生产集中和技术集中等经济优势,单独或合谋在生产经营和服务领域限制、排斥或控制竞争的经济性垄断(也称厂商垄断或行为垄断)。  相似文献   

4.
数字经济加速演进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注入新动能,数字经济能否以及如何释放创新红利成为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基于2011-2019年中国地级市数字经济数据与上市公司微观数据,检验数字经济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微观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数字经济发展能够显著促进企业创新绩效提升,表现为创新数量和创新质量双提升,但数字经济对企业创新数量的促进作用大于创新质量,在考虑内生性问题后该结论依然稳健;(2)机制检验结果表明,数字经济通过缓解融资约束、降低经营成本、促进知识扩散等方式向企业释放创新红利;(3)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对国有企业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强于非国有企业;企业数字化程度越高,数字经济创新效应越显著;中心城市企业从数字经济中获取的创新红利大于非中心城市企业。研究结论可为数字经济创新驱动效应提供微观层面数据支撑,对于我国利用数字经济创新红利夯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何种企业能更有效地利用政府科技资助提升创新水平?文章结合资源基础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和信号传递理论,运用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2382家企业2006—2009年共计6718条非平衡面板数据,研究企业规模和所有制性质在政府科技资助影响企业创新过程中的三维调节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在应用倾向值匹配法纠正政府资助选择偏差的基础上,政府资助对企业创新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2)企业规模能够影响政府资助对企业创新的“杠杆效应”的发挥程度,规模越大,资助对企业创新水平的正向激励越强;(3)政府资助对不同所有制性质企业的作用存在差异,相比国有企业,非国有性质的企业能更好地利用政府资助提升创新水平;(4)企业规模的调节作用还取决于企业的所有制性质,相比之下,政府资助对非国有企业的创新激励作用会随着企业规模的增加而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6.
探讨21世纪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有效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一、中小企业创新的内容及特点 技术创新就是指企业将新的知识与技术用于企业的生产经营之中,以创造和实现新的经济价值和企业利润为目标的活动。其内容可以概括为五个方面:引入新的产品(含产品的新质量);采用新的技术(含生产方法、工艺流程);开拓原材料的新供应源;开辟新的市场;采用新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方法。鉴于中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环境及其在国民经济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与大企业不同,因而其创新活动也表现出一些不同于大企业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文章主要结论有:(1)中国创新驱动发展现状并不乐观,在样本区间全要素生产率和技术进步年均增长率都为负值;(2)中国产业发展体系本身具有以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变迁的协同互动为主题的自我演化特征;(3)创新驱动与产业发展体系在长短期的相互作用有别,这一作用在不同检验方法下具有相当的稳健性;(4)在影响创新驱动的相关因素中,政府干预倾向和非市场化程度交互项的显著负向影响反映出利益集团式勾结的破坏性作用。  相似文献   

8.
核心能力与企业创新体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创新是一项与市场密切相关的活动,通过建立完善的企业创新体系,与国家和地区创新体系交互作用,推动企业的创新,对企业的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1企业发展与创新以往认为,企业成长发展就意味着规模的扩张,即所谓的“规模经济”。但在知识经济的背景下,新技术对企业发展的影响明显,技术变化速度加快,市场竞争激烈;个性化消费导致产品生命周期大大缩短;企业间的竞争更多地表现为能力的竞争,知识创新成为企业成长的根本依托。大规模的生产往往意味着大规模的固定资产投资,这是大多数企业所难以承受的,而且由此带来的高的资产专用性使企业的…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差异性产品市场的古诺模型,分析企业规模如何影响企业对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两类创新技术的选择。理论模型显示,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分别通过生产新产品和降低旧产品成本产生替代效应和规模经济效应。替代效应损失较高和规模经济使大企业倾向工艺创新;替代效应损失较低和规模不经济导致小企业倾向产品创新。利用中国高技术产业2004-2007年企业层面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结果显示,企业规模与中国高技术企业的创新技术选择间存在显著关系,大企业和中小企业分别倾向于工艺创新和产品创新,稳健性检验显示结果仍成立。经验研究还讨论了企业规模和产权性质对创新水平的影响,结果发现大企业的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水平都高于中小企业,国有企业在产品创新倾向和水平上高于非国有企业。结论暗示,加强对中小企业的创新扶持可促使企业参与产品创新,对大企业重大创新扶持可提高创新水平。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深、沪两市大型上市公司样本,采用多个模型回归分析大公司企业特征变量、股权结构和CEO的报酬关系.结果表明:(1)大公司CEO报酬的制定标准主要根据企业的规模和成长性,而短期投资收益的作用不显著.(2)股权结构与CEO的报酬关系主要表现在:①CEO的股权激励制度尚未在大公司实行;②国有股的比例减少、流通股和外资股增加,以及其国际化趋势促使CEO获得高的报酬;③CEO报酬与股权控制度正U型关系.  相似文献   

11.
如同劳动、价值等概念一样,马克思的资本概念也有两重性:它的社会属性是剩余价值不断增殖和资本化的社会条件,在形式上又表现为流量资本;自然属性是社会属性的物质体现,表现为存量资本。两者在再生产循环过程中随着生产与分配职能的衔接和转化得到辩证的统一。从中还可以看到:规模报酬递增是在资本积累和扩张的社会过程中作为历史规律呈现出来;而边际报酬递减则伴随平均利润率的形成和下降而产生,是相对静态的分配领域的特殊规律。这种解释克服了西方经济学关于规模报酬递增和边际报酬递减之间的理论缺陷,为研究两者之间联系的提供了线索,并显示出了马克思经济学方法论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2.
企业规模经济原理描述的是厂商扩大生产和经营规模所引起的收益的变化及其规模性。打开任何一本西方经济学教科书,都有论述有关内容的章节。然而,就是对于这一普遍使用的概念和为人们所承认的经济现象,人们对它的认识和论述却很不统一,也不系统,有时甚至是混乱和矛盾的。既便是在一些最基本的概念上也存在混淆和错误。本文试图对企业规模经济的基本原理、经验模型和方法等作简要论述。一、规模报酬原理规模报酬表明的是投入要素按固定比例增加时的产出变动情况。在既定技术条件下,如果产出量增加的比例大于(小于或等于)投入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13.
泉林集团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的成功之路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泉林集团作为国内知名的造纸企业,通过自身科技创新,不断探索,逐步形成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循环经济发展技术体系和循环经济产业群,创造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循环发展之路.其成功经验表现为:(1)革新环保观念,抢夺发展循环经济的先机;(2)坚持科技创新,打造发展循环经济的科技优势;(3)革新线型经济运行模式,发展循环型经济;(4)建设工业生态园,夯实循环经济的产业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中国大陆苹果零部件供应链空间组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地理》2021,41(7):138-145
选取2012—2018年苹果公司供应商数据,运用赫芬达尔指数和GIS空间分析描述苹果零部件供应链空间分布特征,利用负二项回归方法检验地方粘性与全球链接两大要素的作用。结果表明:(1)苹果供应链呈现出少数城市和省域集聚性、大城市群的高度集聚性、城市等级规模的衰减性三大特征。(2)长三角和珠三角核心城市表现为同、异功能供应商区位共聚特征,一般城市和中西部的城市以单一产品专业化生产为主且表现为同功能供应商区位共聚特征。(3)苹果零部件供应链倾向于在产业开发区较多、交通便利且与全球贸易联系紧密的城市分布。供应链上游企业倾向于向经济发达且人口规模较大的城市分布,而生产成本上涨则会显著妨碍上游企业进入;外资增长会对供应链中游的企业区位选择产生负向作用;供应链下游倾向于向制造业人口较多、港口运输能力较强且参与全球贸易较多的城市区位布局。  相似文献   

15.
创新发展是国家及区域间竞争的主要决定因素,互联网时代创新发展亦被赋予了新的内涵。从互联网的信息技术属性视角出发,分析其对区域创新的作用机理,结合2005—2015年互联网及创新数据和空间杜宾模型,探讨中国省域互联网发展的时空关联及对区域创新的作用。结果表明:(1)互联网可推动形成跨区域产业网络高效分工下的多重正反馈循环机制,属于新经济结构下的规模报酬递增实现的新路径;(2)中国省域互联网的发展已形成明显的"沿海—内陆"空间分异格局,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非收敛性特征和多重轴—辐结构,区域间"数字鸿沟"现象更为明显;(3)在同时考虑地理近邻、地理距离和经济空间三类空间权重下,互联网变量和其空间滞后项均对创新产出有正向影响,相较地理维度的权重,经济维度权重的互联网作用系数值相对更高。经过测算直接效应与间接效应后,发现互联网的区域反馈效应相对较低,即说明互联网对区域创新有较明显的推动效用。  相似文献   

16.
绿色信贷政策是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手段,有助于我国企业环保升级。文章利用2008—2017年上市企业的面板数据,通过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模型分析绿色信贷政策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1)绿色信贷政策有助于绿色生产经营企业通过获取信贷资金促进企业研发创新;(2)绿色信贷政策对我国东部地区企业创新的正向影响最强,对西部地区企业的正向影响次之,对中部地区企业创新影响不显著;(3)绿色信贷政策对我国民营企业创新正向影响最强,外资企业次之,国有企业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经济规模”是指在一定生产技术条件下,一种产品或一类产品可获得最佳经济效益的生产规模。这里“经济”是指“效益”和“节约”的概念,“规模”是指生产规模。经济规模研究的理论基础是规模报酬法则,其基本含义是指在经济活动中,因投入要素的规模不同导致在报酬上有所差异,而且带有规律性。即在投入规模较小时,报酬增加的幅度大于要素投入规模增大的幅度,叫做规模报酬(也称规模收益)递增;要素投入规模逐步增大后,继续加大投入会产生相反的结果,即报酬的增加幅度小于要素投入规模的幅度,称作规模报酬递减;在这二者之间还有一…  相似文献   

18.
发展规模经济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规模经济也称规模的经济性,指的是因生产规模的变动而引起的收益的变动,它反映随着生产能力的扩大,单位成本有下降的趋势。促使规模经济产生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由生产专业化而引起的产品生产规模的经济性。  相似文献   

19.
毛其淋 《经济研究》2020,55(2):148-164
扩大进口对促进中国对外贸易平衡发展、减少贸易摩擦和提升企业绩效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在一个准自然实验的框架下,采用倍差法系统研究了永久正常贸易关系(PNTR)政策实施后贸易政策不确定性(TPU)变化对中国企业进口的影响效应、作用机制及其经济后果。结果发现:(1)TPU下降不仅显著促进了企业进口规模的扩大,而且还有利于提高企业进口概率、延长进口持续期和提升进口产品质量;(2)从驱动因素来看,生产规模扩张和融资约束缓解是TPU下降扩大企业进口规模的重要渠道,从构成来看,TPU下降主要通过进口种类和进口集约边际扩张途径促进了企业进口规模扩大;(3)异质性分析表明,TPU下降对一般贸易企业、出口型企业、民营企业进口规模扩大的促进作用更大,另外从产品类型看,TPU下降对企业中间品进口的促进作用最大,其次是资本品进口,而对消费品进口没有明显的影响;(4)TPU下降显著提高了企业生产率,促进了企业产品质量升级和技术复杂度的提升以及促进了企业创新,进口贸易尤其是进口种类增加和进口质量提升是TPU下降提升企业绩效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叶小兰 《经济师》2004,(12):260-260,262
在人类谋求进步与发展的历史长河中 ,创新一直是人们探讨的一个主要话题。而对于一个现代企业 ,进入新的世纪 ,技术创新将进一步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企业技术创新工作已取得可喜成绩 ,必须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 :( 1 )以市场为导向 ,引导企业的技术创新 ;( 2 )确立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 ;( 3)重视技术积累 ;( 4 )构建创新网络 ;( 5 )全面实现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