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上海经济》2009,(8):73-73
长三角地区,一直是国内经济总量规模最大的经济版块,其经济发展势头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亮点。二季度以来,中国经济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复苏。长三角经济区,也正在呈现有力回暖迹象,特别是作为经济“晴雨表”的用电量数据逐渐出现积极变化。我们选取长三角区域16个主要城市,提取经济总量、消费、投资、进出口、财政与物价等七大经济指标,综合反映长三角16城市1-5月份经济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地区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亮点,区域经济保持着较快的增长势头,增长的稳定性、持续性明显增强,在我国经济快速前行的进程中扮演着重要的先行军角色。2007年,长三角地区16城市共实现GDP46672.07亿元,占全国经济总量的18.9%。作为我国首批开放的地区,长三角地区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也走在全国的前列,已经成为“中国制造”的重要基地。  相似文献   

3.
国内     
《天津经济》2013,(1):78-80
长三角16市GDP平均增速达9.8%经济持续趋暖继2012年上半年经济增速企稳回升后,2012年前三季度,长三角16城市经济总量稳步增长,平均增速达到9.8%,高于上半年0.4个百分点。其中投资和消费持续攀高,成为长三角经济引擎的强劲推动力。2012年11月12日,长期从事长三角区域经济运行跟踪、分析和研究的无锡市统计局披露,前三季度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分析报告显示,长三角16城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4612.44亿元,占全国比重达到18.3%%,平均增速达到9.8%,增速高于上半年  相似文献   

4.
国家发改委城市发展中心研究员冯奎近期撰文指出,长三角数字化水平在全国各个城市群是最高的。数据显示,长三角数字经济增速接近20%、数字经济占当地经济总量的比重超过40%、数字经济占全国数字经济总量的比重接近30%,长三角地区城市总体迈入了数字经济发展快车道。数字经济直接推动了长三角政府治理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5.
长三角地区的区域经济概念已基本形成定论,泛长三角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引起理论界关注.泛长三角经济圈的的合理分工和区域合作,可以缓解长三角经济圈继续发展过程中的约束性因素,上海是长三角和泛长三角的共同极点,本文以重点探讨泛长三角地区各城市与上海的相关关系,运用地区专业化指数对综合经济指标的修正,测算并分析了各城市与上海之间的相关系数,已明确城市间的经济联系.  相似文献   

6.
国内     
长三角16城市GDP增速持续放缓 受全球经济低迷影响.我国长三角地区GDP增速持续放缓。继2011年长三角16城市GDP增速同比回落1.5个百分点后,2012年一季度回落幅度达1.9个百分点。 长期从事长三角区域经济运行跟踪、分析和研究的无锡市统计局5月12日披露的2012年一季度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情况分析报告显示,一季度长三角地区16个城市经济保持平稳增长,但受全球经济大势疲软影响,增速放缓。 据初步统计.一季度长三角16城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9086亿元人民币,增速均值为9.0%,  相似文献   

7.
长三角地区是中国经济发展速度最快、国际化程度最高、经济总量规模最大、内在潜质最佳、发展前景普遍看好的经济核心区。但其进一步发展受土地“瓶颈”制约严重,整个长三角人均耕地面积已由20年前的1.25亩,降至目前的0.4亩至0.56亩。杭州市作为长三角的重要中心城市和浙江的省会城市,在长三角的地位和作用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8.
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简称长三角)地区目前已成长为我国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经济总量规模最大、经济潜质最好的经济区,且正在迈向新一轮更高层次——经济一体化的门槛,国家也将大力打造长三角地区。使其成为国内率先实现现代化的示范区.我国及亚太地区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极和最有实力参与世界经济竞争的中心区域。然而。眼下此区域经济整合凸现出来的体制与机制问题已成为影响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阻隔。长三角经济一体化。呼唤体制机制的创新。  相似文献   

9.
“80年代看广东,90年代看浦东”这曾经是上个世纪后半期广为流传的一句顺口溜。由于,珠江三角洲得改革开放的风气之先,因此,珠三角的经济活力被最早焕发出来,并北上影响到包括长三角在内的各个地区。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浦东开发的进展,长三角的经济也出现了强劲的发展势头,再加之长三角地区经济融台的势头优于珠三角地区,因此,长三角地区顶替了原来由珠三角占据的位置,成为带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龙头。搂来,长三角提出了打造世界第六城市群的口号,区域之间的融合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行着,大到产业在各地域的分配,小到交通卡的互联互通,长三角再度显示出先行一步的气势和风范。然而,珠三角地区也不甘心“慢半拍”,通过CEPA的整合,原来的珠三角将以更大的包容性将包括香港在内的区域整合进来,形成大珠三角的概念,区域内城市的经济功能也加快了融台的速度。未来的一段时间内,谁将成为带动中国经济发展的龙头,人们拭目以待。由于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的经济总量占到了全国的近三分之一,所以,这两个地区的经济增长对全国有巨大的带动作用,未来中国经济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要看这两个地区有什么样的作为。关注长三角和珠三角的竞争,并不是着眼于两个地域之间的角逐,而是着眼于中国经济的发展。长三角和珠三角的关系如同是赛场上一个队内的两个队友:竞争并共同前进着,其目的是带动整个队伍的成绩提高。  相似文献   

10.
长三角地区在中国经济发展中扮演着举足轻重地角色。近年来,随着土地、资源与环境要素成本不断地上升,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中结构性矛盾突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外部冲击加速了长三角地区经济转型步伐,即由传统经济发展方式向新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本文从经济转型的界定、长三角地区为什么需要转型、区域经济如何转型三个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具体探索了经济转型的界定、转型与升级的关系、长三角经济转型重大问题识别、转型的紧迫性与必要性等问题,最后从长三角地区经济转型总体战略构想、方向与路径、政策建议等方面阐述了长三角地区如何实现区域经济转型。  相似文献   

11.
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目前已成长为我国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经济总量规模最大、经济潜质最好的经济区.且正在迈向新一轮更高层次发展——经济一体化的门槛,国家也将大力打造长三角地区使其成为国内率先实现现代化的示范区、我国及亚太地区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极和最有实力参与世界经济竞争的中心区域。然而,眼下此区域经济整合凸现出来的体制与机制问题已成为影响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阻隔。长三角经济一体化呼唤体制机制的创新。  相似文献   

12.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进程中面临的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蔡跃洲  王瑛 《浙江经济》2006,(16):60-60
作为推动全国经济发展的“引擎”之一,长三角地区近年来的快速发展与区域内的密切合作及历史渊源有着直接的关联。然而,尽管加强区域内合作推动长三角地区发展已成为各方共识,而且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进程也在加速推进,但长三角地区的16个城市毕竟分属3省市,各地政府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政绩最大化而形成的本位主义倾向仍不免给区域一体化带来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本文根据2007年杭州市与长三角城市群在经济运行中的主要指标对比和首位度分析,从杭州在长三角16城市经济发展中的竞争优势、提高杭州城市竞争力需关注的问题和长三角经济发展对杭州的启示三个方面的分析,提出杭州经济更好更快发展的对策建议,以不断提升杭州的城市竞争力水平。  相似文献   

14.
长三角主要城市产业发展的区域定位和协调互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趋同日益严重的形势,本文对长三角地区上海、南京、杭州、宁波、苏州、无锡和常州等几个主要城市的产业发展进行了区域定位,即将其放在不同层次宏观区域背景里,确定长三角主要城市今后一个时期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提出区域经济一体化是长三角地区产业协调互动发展的实现途径,并就区域经济一体化机制建设提出了四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徐辉 《浙江经济》2005,(14):44-45
长江三角洲是我国经济发达的地区之一。江苏、浙江和上海,地域相连,人缘相亲,人化相近,经济相融。从旅游业来看,长三角作为中国旅游金三角的雏形已经形成。2002年,长三角共接待海外旅游者608.4万人次,占全国的16.53%;旅游创汇40.11亿美元,占全国的19.68%;接待国内旅游者24283万人次,占全国的27.66%。从上述旅游经济指标中不难看出,长三角区域旅游已成为中国旅游的重头戏。通过区域旅游资源的整合,长三角将成为中国旅游的黄金地区。  相似文献   

16.
《宁波经济》2007,(9):11-13
长三角是我国目前经济增长最快、发展最好的地区之一。在可期待的未来,长三角将成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亚太地区经济发达地带,成为具有较强国际竞争能力的区域。许多有识之士甚至认为,长三角已经或者即将成为中国经济巨轮的领航者。[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袁满娥 《湖南经济》2003,(12):50-50
冷水滩区是永州市的“首府区”,城市常住人口18万余人,建成区面积22平方公里,发展城市经济的前景十分广阔。2002年区第五次党代会立足区情,审时度势,作出了以发展城市经济为主线努力构筑首府区经济发展格局的正确决定。今年以来,全区上下齐心协力发展城市经济,使区域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经济总量大幅扩张,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高。全区GDP从2001年的31.8亿元增长到今年的42亿元,年均增长11.1%以上;财政总收入从2001年的7130万元增长到今年的10340万元,年均增长11.7%以上,两项主要经济指标的年均增幅都超过两位数。以民间投资为起点,激发城市经…  相似文献   

18.
周琴 《港口经济》2008,(7):38-40
港口作为参与全球经济合作与竞争的重要战略资源,在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港口的现代化成为港口城市乃至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宁波港作为长三角地区最有发展潜力的港口之一,港口的现代化是宁波市乃至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的动力和引擎。  相似文献   

19.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经济总量规模最大、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板块。近年来,长三角三省(市)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基础上,将制度整合与经办衔接置于长三角整体规划的战略高度,加快区域社会保障政策的协同化进程,社会保障合作与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民生建设一体化进一步提速。在新一轮区域规划实施的背景下,研究评估长三角地区社会保障事业发展态势,分析比较长三角地区社会保障水平差异,明确区域经济发展与社会保障水平之间的互动关系和适应程度,对建立起与地区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长三角地区又好又快发展,带动长江流域乃至全国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诸萍 《科技和产业》2022,22(5):147-152
长三角已成为中国总部经济发展的先导区,且总部经济也正逐步成为该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形态。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背景下,要实现区域总部经济协同发展,破解城市间总部资源恶性竞争的问题,关键在于探究出一条适合长三角地区中小城市的总部经济发展路径。以嘉兴市为例,客观分析嘉兴总部经济发展的现状及挑战,并通过实地调研梳理嘉兴总部企业发展的主要述求。基于此,研究提出长三角地区中小城市发展总部经济的基本定位和路径选择,以及推动嘉兴总部经济发展的具体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